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0文言断句.doc

上传人(卖家):mrli2018 文档编号:16732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0文言断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0文言断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0文言断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0文言断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专项对点练 (二十 ) 文言断句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文后题目。 吾闻治之成也 , 其源逮下 , 朝廷正则其官贤 , 官贤则吏自不敢为不肖; 敝 之革也 , 其流连上 , 吏不 骫 法则官无败事 , 官尽无败事 , 则推而广之 , 朝廷亦无稗政。 上下相循而古今之变尽矣当其势之偏重也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未尝不治 往者 ,天下之仕出于一 , 虽未必其人尽材而贤 , 而谙练者或二三十年 , 最少者亦且十余年。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上下相循而古 /今之变尽矣 /当其势之偏重也 /虽圣君贤相不

2、能矫之 /使为不必然 /而 推移而救正之 /天下未尝不治 / B 上下相循而古 /今之变尽矣 /当其势之偏重也 /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 /使为不必然 /而推移而救正之天下 /未尝不治 / C 上下相循 /而古今之变尽 矣 /当其势之 /偏重也 /虽圣君贤相不能矫之 /使为不必然 /而推移而救正之 /天下未尝不治 / D 上下相循 /而古今之变尽矣 /当其势之偏重也 /虽圣君贤相 /不能矫之使为不必然 /而推移而救正之 /天下未尝不治 / D 从语法结构来看 , “ 上下相循 ” 是主谓结构 , 相对完整 , 应断开 , 排除 A、 B 两项;“ 当其势之偏重也 ” 中的 “ 之 ” 是主谓之间取

3、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 不能断开 , 排除 C 项。 【参考译文】 我听说 治理能够成功的原因 , 就像流水一样是自上而下的。朝廷公正 , 用的官员就贤明;官员贤明 , 下面办事的胥吏就不敢做道德败坏的事。革除流弊 , 是自下而上的 , 胥吏办事不枉曲法令 , 官员就不会做错事;官员 不做错事 , 推而广之 , 朝廷里就不会有不好的政治措施了。从上到下相互循环 , 那么从古至今的变化就都在其中了。如果政治措施发生了偏移 ,即使是圣明的君主贤能的丞相也不能把它纠正过来 , 让政令施行的时候不那样犯错;如果能像那样上下循环地匡正政令 , 天下就不会得不到好的治理了。过去天下人做官的方法是一样的 ,

4、 虽 然这个人不一定非常有才干并且贤明 , 但是他熟悉政事有二三十年的经历 , 最少也要十多年。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 35900052】 初 , 夔州有锁江为浮梁 , 上设敌棚三重 , 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 , 峡中郡县悉下。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十八 ) 下列对文中画 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及师至 /距锁江三十里 /舍舟步进 /先夺其桥 /复牵舟而上 /破州城 /守将高彦俦自焚 / B 及师 /至距锁江三十里 /舍舟步 /进 先夺其桥 /复牵舟而上破 /

5、州城守将高彦俦 /自焚 / C 及师至距 /锁江三十 /里舍舟步 /进先夺 /其桥复牵 /舟而上破 /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 D 及师至 /距锁江三十 /里舍 /舟步进先夺 /其桥复牵舟 /而上破州 /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A 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 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比如“至” ,从前文分析 , “至”是指军队到了夔州 , 由此判断“至”的主语是“师” , “至”后要停顿 ,故排除 B、 C 两项;再如 “ 夺 ” , 其宾语是 “ 桥 ” , 往前分析 ,“ 夺 ” 没有主语 , 但有状语 “ 先 ” ,由此判断 “ 先 ” 的前面

6、和 “ 桥 ” 的后面要停顿 , 故 排除 D 项。 【参考译文】 当初 , 夔州有浮桥封锁长江 , 岸上设有三道栅栏 , 江两岸排列着炮具。等到刘廷让的军队到达那里 , 距长江封锁三十里 , 下船从陆路前进 , 首先夺下这座桥 , 然后又牵船而上 , 攻占了夔州城 , 守 将高彦俦自焚。于是攻克了万、施、开、忠四州 , 峡中的郡县全部被攻下。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文后题目。 成基命性宽厚 , 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 , 将置重典。基命力救 , 不听 , 长跪会极门 , 言: “ 祖宗立法 , 真死罪犹三覆奏 , 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 ” 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

7、 , 得遣戍。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 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八年卒于家。 赠少保 , 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 有删改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逢申初劾 /基命后以炮炸 /下狱拟戍 /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 /得如拟为首辅者 /数月帝欲委政延儒 /遂为其党所逐 / B 逢申初劾基命 /后以炮炸下狱 /拟戍帝犹 /以为轻亦 /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 /数月帝欲委政 /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 C 逢申初劾基命 /后以炮炸下狱拟戍 /帝犹以为轻 /亦以基命言得如拟 /为首辅者数月 /帝欲委政延儒

8、 /遂为 其党所逐 / D 逢申初劾基命 /后以炮炸下狱 /拟戍帝犹以为轻 /亦以基命 /言得如拟 /为首辅者数月 /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 C 解答本题 , 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 “ 逢申 ”“ 基命 ”“ 帝 ”“ 首辅 ”“ 延儒 ” 等 , 判断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 , 以此判断词语在句中的成分。比如 “ 帝 ” , 前有动词短语 “ 下狱拟戍 ” , 后有动词 “ 以为 ” , 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 , “ 帝 ” 不是作 “ 下狱拟戍 ” 的宾语 , 而是作 “ 以为 ” 的主语 , 由此可以判断“ 帝 ” 前一定要停顿 , 故 排除 B、

9、 D 两项。这句话中的动词有 “ 劾 ”“ 委 ”“ 逐 ” 等 , 比如“ 劾 ” , 主语应该是 “ 逢申 ” , 宾语是 “ 基命 ” , 故 “ 基命 ” 后面应停顿 , 排除 A 项。 【参考译文】 成基命性情宽厚仁慈 , 每件事情都能顾全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因为密信一事 , 将要被处以重刑。成基命极力营救 , (皇上 )不听 , 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 , 说: “ 祖宗立法 , 真正的死罪还三次审问上奏 , 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 ” 从辰时到酉时没有起来。皇帝内心缓解 , 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李逢申起 初弹劾成基命 , 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 ,

10、 皇帝还以为处罚轻 , 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成基命刚做首辅 几个月 , 皇帝打算把朝廷委任给周延儒 , 于是他就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八年 , 在家中去世。追赠少保 , 谥号文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 35900053】 六年 , 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 , 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 , 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 , 以疾 请还 , 诏许之。复知学事。时苏夔在太常 , 参议钟律 , 有所建议 , 朝士多从之 , 妥独不同 , 每言夔之短。 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

11、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卒官。谥曰肃。 (节选自 隋书 列传第四十 , 有删改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祖下其议 /朝臣多排妥 /妥复上封 /事指陈得失 /大抵论时政损益 /并指斥当世 /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 卢恺等 /皆坐得罪 /除伊州刺史 /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B 高祖下其议朝 /臣多排妥 /妥复上封 /事指陈得失 /大抵论时政 /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 /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 /罪除伊州刺史 /不行 /寻为国子祭酒 C 高祖下 /其议朝臣 /多排妥 /妥复上封事指 /陈得失大抵论时政 /损益并指斥 /

12、当世朋党于是 /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 /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 /寻为国子祭酒 D 高祖下其议 /朝臣多排妥 /妥复上封事 /指陈得失 /大抵论时政损益 /并指斥当世朋党 /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 /除伊州刺史 /不行 /寻为国子祭酒 D 从语法分析的角度来看 , “ 高祖下其议 ” 主谓宾完整 , 其后应断开 , 排除 B、 C 两项;“ 妥复上封事 ” 中 “ 上 ? 事 ” 语意完整 , 其后应断开 , 排除 A 项。 【参考译文】 六年 , 何妥出京城任龙州刺史。当时 , 常常有一些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 , 何妥都亲自给他们讲述解说 , 教导他们。他写了刺史箴 , 雕刻在州门

13、外。任刺史三年后 , 因病请求还京 , 隋文帝同意。后又主管学事。 当时苏夔担任太常的官职 , 参与商定钟律的事情 , 提出了一些建议 , 朝中官员大都赞同 , 只有何妥不赞同 , 常常揭苏夔的短处。隋文帝下达何妥的意见 , 朝臣大都反对何妥。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 , 指陈得失 , 大致说的是时政得失 , 并指责当时的朋党。于是 , 苏威和吏部尚书卢恺等都因此获罪。后被任命为伊州刺史 , 何妥没去上任。不久 , 又被授为国子祭酒。死于任上。谥号肃。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文后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 , 其一尚存 , 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 , 羞文学 , 好武勇 , 贱仁义之士 ,贵治狱之

14、吏 , 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 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 , 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 , 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 , 狱乱之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正言者谓之诽谤 /遏过者谓之 /妖言故盛服先王 /不用于世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 /誉谀之声日满于耳 /虚美熏心 /实祸蔽塞 /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B 正言者谓之诽谤 /遏过者谓之妖言 /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 /誉谀之声日满于耳 /虚美熏心 /实祸蔽塞 /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 C 正言者 /谓之诽谤遏过者 /谓之妖 言故 /盛服先王不用于世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 /誉谀之声日满 /于耳虚美熏 心 /实祸蔽塞 /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 D 正言者 /谓之诽谤 /遏过者谓之妖 /言故盛服先王 /不用于世忠良 /切言皆郁于胸 /誉谀之声日满 /于耳虚美 /熏心实祸蔽塞 /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 B 可采用结构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0文言断句.doc)为本站会员(mrli20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