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整体指导:读懂注释诗歌鉴赏整体指导:读懂注释 注释,蕴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诗歌的内涵。注释的内容与作用有: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主旨。 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 解释重点词语,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中的用典或意境。 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例 12】2019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315 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 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 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 檐下春风面,造化
2、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 【注】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从教任 凭。 含章 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诗意赏析 其一 该诗以桃李俗艳衬托墨梅清姝。 在诗人看来,巧妙的画笔终不能改变无盐的丑陋; 眼前这幅梅花,纵使画成黑色,也无损梅的风姿,它的格调依然远在桃李之上。因为,桃李浓艳, 难免媚俗;梅虽墨色,却自清姝。一个“清”字,盛赞了梅花洁身自爱、孤高傲世的精神;“仆奴” 一词,是对庸俗的鞭挞。诗中隐约可见诗人孤芳自赏的胸怀和冷眼阅世的人生态度。 其四该诗用赞美画师来写梅花。“
3、含章檐下”借用宋武帝寿阳公主的典故。诗一入手 便把美人之面与高洁之花融合,衬托出梅花美的意态。次句说原来这巧夺天工之画,出于画师 生花之笔(“秋兔毫”即指毛笔),这一句赞美了画师的技法。 后两句更进一层,说这位画师不仅技 法高超,而且艺术境界也极高,他把白梅画成黑色,乃是“遗貌取神”。他追求的是梅花的意态之 美,至于为白为黑,原不在意。 正如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取其 意而遗其形。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
4、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答题思路 C.“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说法错误,墨梅图中并没有描绘桃李,诗歌 中“桃李依然是仆奴”表明任凭(见注释)梅花画成了黑色,桃花、李花依然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 借用桃李来进一步衬托画中梅花的“清姝”。答案:C。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
5、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答题思路 B.第一首诗以桃李俗艳衬托梅花的“清姝”,并没有含“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的 讽刺的意思。C.见注释,第二首诗借用寿阳公主的典故,将美人之面与高洁之花融合,目的是衬托 梅花美的意态,并非“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见注释,九方皋是春秋时期的相马高手,其相马 注重马之神韵,画师画梅不求颜色等外在形似与之类似。选项将“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诗的“画 外音”属歪曲解读。答案:A。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 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答:_ 答题思路题干包含两个要求: 一是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即主要强调其重神韵而不拘泥于 形貌;二是要注意两首诗在题咏侧重点上的不同,前者重在赞美墨梅的“清姝”,后者侧重赞美画师 的造诣。参考答案:(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 “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 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真题文本阅读指导 2019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 1415 题。 题许道宁画 注 陈与义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诗: 第一步整体阅读,领悟诗意 1.读标题 (1)把握标题信息:交代了人物(陈与义, 满眼长
7、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所谓题画诗,是指在中国画 的空白处,由画家或他人题上的诗。 许道宁,北宋 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长安(今陕 西西安)人。多画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 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 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 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这首诗表 达了对画家画作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画面上满眼望去,是浩浩荡 荡的长江水;江边这苍苍茫茫的,是哪里的山 呢?向来浩瀚万里的山水景色,渺远意境,今日 只在
8、一窗的范围内便可领略。 树木都笼罩在苍茫 夜色中,孤独的暮色昏云,还未归去。 这幅画里隐 藏着妙不可言的诗意,而自己的诗作却不能表达 出画作的美境。 首联入诗即介绍画面内容,属于宏观写意。 颔 联通过对比来赞美画作的高超意境。 颈联虽然仍 然写的是画面的内容,但在描写画中景色时融入 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借助拟人手法,赋予孤云以 人的情感与灵性,寓情于景,营造了一幅充满活 力的温暖画面。尾联是对画面内容的整体评价, 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悟。 这首诗通篇白描却不失生 动,言简意赅,平白朴实,无生僻字,无晦涩典,工 整自然,一气呵成,仿佛许道宁的画通过作者的 描写,浮现在眼前。 标题中省掉的主语; 许道宁
9、)。 点明了事件(题 画)。表明诗歌的题材(题画诗)。 (2)依据标题读诗: 陈与义观赏了许道宁画 的什么内容?陈与义对许道宁画有怎样的评 价? 2.读诗句 (1)看 “变” 点: 标题,就是省略句,应为 “(我) 题许道宁画”,即省略了主语“我”; “许道宁 画”交代题诗对象。 (2)看“情”点:找名词,锁定意象,品味 情感,如“江水”“木”“云”,指画中的长江 水、树木、浮云; “窗”,代指窗户大小的画幅。 找动词,锁定人物举止,联想情感,如“吟断”, 暗示作者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画作的诗意,只 是字面意,内含的是对画作的赞赏之情。 找形 容词,锁定情感态度,体悟情感内涵,如“佳”, 表达了
10、作者对画作的赞美之情。 3.读注释 提供写作背景,暗示主旨。许道宁,北宋画 家。 注释虽简,但意蕴深厚。 画家的画作当然有 值得欣赏赞赏的地方。 第二步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手法有:通过“苍然何郡山?”这一疑问 句表达对画家技艺的赞赏。 对比,通过 “万里意” 与“一窗间”对比来赞美画作的高超意境。拟 人,写孤云“不还”,赋予孤云以人的情感与灵 性。 真题体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
11、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 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再把选项所涉及的内容一一代入原诗中比对。C 项中“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 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在三、四句中以“万里意”与“一窗间”的对比来烘托画作的灵动, 表达的是万里江山在一窗的范围内便展现得淋漓尽致。答案:C。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_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标题、作者、注 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诗句,组织答案。诗的尾联对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 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 长,令人玩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