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2021-8-151 2021-8-15 区域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理论 空间尺度空间尺度多城市多城市或者城市区域或者城市区域 城市范围内城市范围内 构建方法构建方法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生活尺度生活尺度 侧重内容侧重内容区域的整体发展,特区域的整体发展,特 别是经济活动的布局别是经济活动的布局 城乡居民点、基础设城乡居民点、基础设 施施 应用对象应用对象比较广泛,通用多个比较广泛,通用多个 行政区行政区 单个行政区单个行政区 区域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 1.规划本体理论规划本体理论 区位论区位论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
2、规划程序理论规划程序理论 区域管制区域管制 区域决策区域决策 2021-8-15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1. 区位论区位论 2.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 3.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021-8-15 (1 1) 古典的区位论古典的区位论 :成本最优:成本最优 (2) (2) 近代的区位论近代的区位论 :市场最优:市场最优 (3 3) 现代的区位论现代的区位论 :优势最显:优势最显 2021-8-155 区位论区位论 (1)古典的区位论)古典的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6个同心农个同心农 业圈业圈 2021-8-156 区位论区位论 区位论
3、区位论 (1)古典的区位论)古典的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6个同心农业圈个同心农业圈 2021-8-157 区位论区位论 (1)古典的区位论)古典的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6个同心农个同心农 业圈业圈 2021-8-158 区位论区位论 (1)古典的区位论)古典的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决定因素:运费劳动力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决定因素:运费劳动力 2021-8-159 区位论区位论 (2)近代的区位论)近代的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中心地网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中心地网 络
4、体系络体系 2021-8-1510 区位论区位论 (2)近代的区位论)近代的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 体系体系 2021-8-1511 区位论区位论 (3)现代区位论的发展)现代区位论的发展 区位决策客体区位决策客体,从工业、农业、市场,增加到第三,从工业、农业、市场,增加到第三 产业(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产业(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 度假等)度假等) 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目标,目标,同时也考虑人们的居住、采购、出行、游乐同
5、时也考虑人们的居住、采购、出行、游乐 等行为效用最大化目标。等行为效用最大化目标。 俄林:资源禀赋学说俄林:资源禀赋学说 2021-8-1512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 1.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2.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4.区域发展特征理论区域发展特征理论 2021-8-15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 1.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a)传统的增长极理论传统的增长极理论 b)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c)梯度推移学说梯度推移学说 d) 竞争力和产业集群竞争力和产业集群 2021-8-15 2021
6、-8-15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 2.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a)区域分工区域分工 b) 区域一体化区域一体化 c)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 2021-8-15 2021-8-15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 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a)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社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社 会和环境会和环境 b) 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生产、消费和生活模式生产、消费和生活模式 c)区域文化可持续:区域文化可持续: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 2021-8-15 2021-8-15 建筑建筑 交通交通 电力电力 水水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
7、展理论 4.区域发展特征理论区域发展特征理论 a)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罗斯托、胡佛:罗斯托、胡佛 b) 倒倒U形理论形理论 c) 地区现代化地区现代化 2021-8-15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P85)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
8、内经济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 素的相对区域关系和分布形式,是在长期经济发素的相对区域关系和分布形式,是在长期经济发 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相对相对稳定性稳定性,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具有,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具有滞后性滞后性。 区域空间结构要求地区要素相互协调、促进,是区域空间结构要求地区要素相互协调、促进,是 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3 要素及其要素及其 组合组合 空间系统空间系统空间组合类型空间组合类型 点点- -点点节点
9、系统节点系统村镇系统、集镇系统、城市体系村镇系统、集镇系统、城市体系 点点- -线线经济枢纽系统经济枢纽系统交通枢纽、工业枢纽交通枢纽、工业枢纽 点点- -面面城市城市- -区域系统区域系统城镇聚集区、城市经济区城镇聚集区、城市经济区 线线- -线线网络设施系统网络设施系统交通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给排水网交通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给排水网 络络 线线- -面面产业区域系统产业区域系统作物带、工矿带、工业走廊作物带、工矿带、工业走廊 面面- -面面宏观经济地域系统宏观经济地域系统基本经济区、经济地带基本经济区、经济地带 点点- -线线- -面面空间经济一体化系空间经济一体化系 统统 等级规模体系等
10、级规模体系 区域空间三要素:点、线、面。区域空间三要素:点、线、面。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4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一)早期空间极化发展思想(一)早期空间极化发展思想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增长并非同时出现 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测强度首先出现于一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测强度首先出现于一 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 向外扩散。向外扩散。” u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是个纯经济概念,强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是个纯经济概念,强 调产业的部门联系,强调推动型企业对经
11、济调产业的部门联系,强调推动型企业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但没有引伸到地理空间的增长的作用,但没有引伸到地理空间的 “极极”。对。对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重视不够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重视不够。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5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二)增长极概念的明确:(二)增长极概念的明确: 布德维尔将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同城镇联系起来,布德维尔将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同城镇联系起来, 使得增长极赋予了空间的味道。增长极的两个明使得增长极赋予了空间的味道。增长极的两个明 确内涵:确内涵:推动型产业和集聚城镇(增长中心)推动型产业和集聚城镇(增长中心)。 所
12、以,从所以,从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主要沿着年代起,人们对增长极的研究主要沿着 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部门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和空间增长中心(集聚空间) 两条线展开。两条线展开。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6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二)增长极概念的明确:(二)增长极概念的明确: v增长极理论一方面强调增长极理论一方面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着重发,着重发 展展推动型工业推动型工业; v另一方面强调另一方面强调经济地域空间的优化经济地域空间的优化,以发展中心,以发展中心 带动整
13、个区域。带动整个区域。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7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产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指数 (三)推动型产业(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三)推动型产业(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 制制 v (1 1)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 v (2 2)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竞争能力强 v (3 3)产业关联度高,波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波动效应大 v (4 4)生产分布集中,市场范围就愈广)生产分布集中,市场范围就愈广 v (5 5)产业规模大,影响力愈深)产业规模大,影响力愈深
14、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8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v 1 1、极化作用极化作用 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 集聚经济效应集聚经济效应 v 2 2、扩散作用扩散作用(涓滴效应)(涓滴效应) 极化中心带动和促进作用极化中心带动和促进作用 “外溢外溢”作用:技术输出、外出旅游作用:技术输出、外出旅游 政府调节政府调节 增长极的极化增长极的极化 作用和扩散作作用和扩散作 用是同时并存用是同时并存 的复合过程的复合过程 极化作用和扩极化作用和扩 散作用大小不散作用大小不 等等 2021-8-1
15、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9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五)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五)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 (1)极化方式)极化方式 v 影响范围影响范围 v 核心城市的数量和分布核心城市的数量和分布 v 空间形态空间形态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0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1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2 2)扩散方式(范围、数量和分布、空间形态)扩散方式(范围、数量和分布、空间形态)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2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
16、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六)增长极理论的评价(六)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开发中不均衡开发理论的一个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开发中不均衡开发理论的一个 典型。典型。 对增长极理论的质疑:对绝大数发展中国家或者对增长极理论的质疑:对绝大数发展中国家或者 欠发达地区而言,增长极的极化作用远远大于扩欠发达地区而言,增长极的极化作用远远大于扩 散作用。散作用。 增长极理论对于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的指导意义增长极理论对于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的指导意义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3 第一节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六)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六)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v 应
17、用增长极理论需应用增长极理论需注意注意: l 1 1、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着重培育具备、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着重培育具备 发动型或启动型产业的城镇。发动型或启动型产业的城镇。 l 2 2、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培育适应本地的主导产业。、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培育适应本地的主导产业。 l 3 3、选择适宜地点培植增长极选择适宜地点培植增长极:依托原有城镇:依托原有城镇 l 4 4、充分发挥增长极功能:培育启动型产业的同时,发展、充分发挥增长极功能:培育启动型产业的同时,发展 具多种职能的服务设施;具多种职能的服务设施; l 5 5、增长极的体系增长极的体系:从城镇
18、体系的要求出发;:从城镇体系的要求出发; l 6 6、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有利于形成乘数效应、对增长极要集中投资:有利于形成乘数效应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4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 式的一种理论。式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 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 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 展的区域系统。展的区域系统。
19、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5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 结构形态结构形态 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可分为四阶段,并具有相应的经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可分为四阶段,并具有相应的经 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特征。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特征。 1 1)前工业化阶段离散型前工业化阶段离散型:各小规模核心离散分布,以:各小规模核心离散分布,以 等级联系为主,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差异较小。等级联系为主,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差异较小。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
20、院城规系36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 结构形态结构形态 2)工业化初期阶段聚集型工业化初期阶段聚集型:核心区:核心区城镇在具有优城镇在具有优 势区位的地方形成,向城镇的集聚作用逐渐增强,扩大了势区位的地方形成,向城镇的集聚作用逐渐增强,扩大了 与边缘区的差异。各城镇间的横向联系逐渐加强,城市化与边缘区的差异。各城镇间的横向联系逐渐加强,城市化 进程加快。进程加快。 劳动力 资金 资源 技术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7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
21、论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 结构形态结构形态 3)快速工业化阶段快速工业化阶段扩散形扩散形,工业产值在经济中占的比,工业产值在经济中占的比 重在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 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由简单的中心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由简单的中心外围结构逐渐转变外围结构逐渐转变 为多中心结构为多中心结构 。 核心核心 次一级核心次一级核心次一级核心次一级核心 边缘边缘边缘边缘边缘边缘边缘边缘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8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
22、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及经济活动的空间 结构形态结构形态 4)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均衡性均衡性,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 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 上相互依赖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城市等上相互依赖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城市等 级结构形成,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级结构形成,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9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
23、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 域的划分域的划分 1 1、核心区域、核心区域 v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城市或城市集聚区 2 2、边缘区域、边缘区域 v上过渡区域上过渡区域 v下过渡区域下过渡区域 v资源前沿区域资源前沿区域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0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会随着其自身、以及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会随着其自身、以及 更高层次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更高层次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 发生变化。发生变化。 新的核心区域不断形成,与边缘区域的发新的核心区域不断形成,与边缘区域的发 展差距逐渐缩小,区
24、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现象逐渐改观。现象逐渐改观。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1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四)核心(四)核心- -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核心核心- -边缘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变化都具有较边缘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变化都具有较 高的解释价值,对区域规划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高的解释价值,对区域规划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 v (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v (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v (三)发达
25、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2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1. 确定城镇在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地位。尤其是落后地区确定城镇在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地位。尤其是落后地区 2. 重视卫星城镇和小城镇的发展重视卫星城镇和小城镇的发展 3. 控制城镇的发展规模,防止过大或过小导致的规模不经济。控制城镇的发展规模,防止过大或过小导致的规模不经济。 4. 有步骤的向外围扩散一些工业和服务业,促进核心区的产业有步骤的向外围扩散一些工业和服务业,促进核心区的产业 结
26、构调整,带动周边的发展。结构调整,带动周边的发展。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3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类型区类型区特点特点发展规划方案发展规划方案 向上过渡区向上过渡区兴盛区域兴盛区域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 向下过渡区向下过渡区经济停滞区经济停滞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部门,调整结构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部门,调整结构 资源前沿区资源前沿区出现新增长出现新增长 势头的区域势头的区域 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优势,壮大输出性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优势,壮大输出性 强的基础部门。强的基础部门。 (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27、(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v核心区域继续发挥领先地位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域继续发挥领先地位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适当控制城市人口,优化产业结构。适当进行相关产业的迁移适当控制城市人口,优化产业结构。适当进行相关产业的迁移 来缓解中心城市的交通与环境压力。来缓解中心城市的交通与环境压力。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4 第二节第二节 核心核心边缘理论边缘理论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有三种形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有三种形式: v 殖民依附:发展中国家
28、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品生产规模、殖民依附: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品生产规模、 商品价格等都受发达国家的一定控制;商品价格等都受发达国家的一定控制; v 金融依附:资金不足,依靠发达国家的融资;金融依附:资金不足,依靠发达国家的融资; v 技术依附:技术落后,受发达国家技术的控制。技术依附:技术落后,受发达国家技术的控制。 自主发展的战略自主发展的战略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5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1)1)据点开发理论据点开发理论 v是地域极化理论的一种。是地
29、域极化理论的一种。 v该理论认为,由于资金的有限,要开发和建设一该理论认为,由于资金的有限,要开发和建设一 个地区,个地区,不能面上铺开,而要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不能面上铺开,而要集中建设一个或几 个据点,个据点,通过这些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影响与带通过这些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影响与带 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v日本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实施策略,就是据日本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实施策略,就是据 点开发策略。点开发策略。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6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7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 -
30、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2)2)轴线开发或者称带状开发轴线开发或者称带状开发 v 是据点开发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是据点开发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v 该理论认为,该理论认为,区域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区域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将。将 联系城市与区域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各种管道等联系城市与区域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各种管道等 主要工程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集中成束,形成发展轴,主要工程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集中成束,形成发展轴, 沿着这些轴线布置若干个重点建设的工业点、工业区和城沿着这些轴线布置若干个重点建
31、设的工业点、工业区和城 市。市。 v 既可以避免孤立发展几个城市,又可以较好地引导和影响既可以避免孤立发展几个城市,又可以较好地引导和影响 区域的发展。区域的发展。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8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9 点点轴开发的模式轴开发的模式 在中国沿海地带,重点开发在中国沿海地带,重点开发“一环一环”(环(环 渤海湾)、渤海湾)、“一岛一岛”(海南省)、(海南省)、“一湾一湾” (北部湾沿岸)、(北部湾沿岸)、“三个三角三个三角”(长江三(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
32、角洲)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0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二)点(二)点- -轴渐进扩散理轴渐进扩散理 论的核心论的核心 核心核心: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 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 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 构体系。构体系。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1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四)点(四)点- -轴开发模式轴开发模式 工作步骤通常是:工作步骤通常是: 1.1.首先,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
33、有有利发展条件和开发潜首先,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和开发潜 力的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力的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 发。发。 2.2.其次,在各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个点,作为重点发展其次,在各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个点,作为重点发展 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性质、发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性质、发 展方向和主要功能,以及它们的服务、吸引区域。展方向和主要功能,以及它们的服务、吸引区域。 3.3.再次,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再次,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 统
34、。统。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2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1 1、重点开发轴的选择、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v 1 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v 2 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v 3 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 高的地带。高的地带。 v 4 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
35、源丰富,或)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 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3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4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2 2、重点发展点(城镇)的选择、重点发展点(城镇)的选择 v1 1)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v2 2)城镇的发展现模。)城镇的发展现模。 (大中小)(大中小) v3 3)
36、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集聚和分散)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集聚和分散)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5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6 第三节第三节 点点- -轴渐进扩散理论轴渐进扩散理论 (五)点(五)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 1、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 2 2、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 3 3、有利于把经济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有利于把经济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 4 4、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发展、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发展 2021-8-
37、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7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一、理论的形成一、理论的形成 杜能提出杜能提出“农业中心地农业中心地”模式模式,即杜能环,自由,即杜能环,自由 农作区农业区谷草农作区三圃农作区畜农作区农业区谷草农作区三圃农作区畜 牧业区林业区的圈层环。牧业区林业区的圈层环。 伯吉斯城市用地同心圆模式伯吉斯城市用地同心圆模式,五大圈层:中心商,五大圈层:中心商 业区过渡性地区工人住宅区中产阶层住宅业区过渡性地区工人住宅区中产阶层住宅 区高级人事或通勤人士住宅区。区高级人事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狄更生和木内信藏的城市地域分异狄更生和木内信藏的城市地域分异
38、三地带三地带:中心:中心 地域周边地域市郊外缘。地域周边地域市郊外缘。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8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9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二、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二、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区域实体。从外表形态来说,它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区域实体。从外表形态来说,它 是指有相当非农业人口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范围。是指有相当非农业人口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范围。 城市空间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城市空间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
39、部分是建成区;另一一部分是建成区;另一 部分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有频繁联系的郊区。部分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有频繁联系的郊区。 “距离衰减论距离衰减论” 城市与外围区呈圈层状的空间结构和沿点城市与外围区呈圈层状的空间结构和沿点- -轴线在空间不轴线在空间不 平衡发展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非完全对立。平衡发展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非完全对立。 边缘区向建成区转化实际就是乡村向城市的转向。边缘区向建成区转化实际就是乡村向城市的转向。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60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圈圈向心性,层
40、向心性,层层次分异层次分异 (一)圈层结构主体一般性质:(一)圈层结构主体一般性质: v 1、各个城镇有各自的圈层状态。、各个城镇有各自的圈层状态。 v 2、每个城镇都有较明显的直接腹地,对周围圈层的影响、每个城镇都有较明显的直接腹地,对周围圈层的影响 范围都是有限的。范围都是有限的。 v 3、圈层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对外交通的便利程度(易达、圈层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对外交通的便利程度(易达 性)、对外辐射强度成正比。性)、对外辐射强度成正比。 v 4、在城市密集区,圈层会产生交错叠置现象。、在城市密集区,圈层会产生交错叠置现象。 v 5、等级层次系统。、等级层次系统。 2021-8-15 202
41、1-8-15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63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内圈层内圈层 v城市核心建成区、扩散发源地,该圈层是完全城市城市核心建成区、扩散发源地,该圈层是完全城市 化了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大田式的种植业和其他农化了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大田式的种植业和其他农 业活动,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口和建筑密度都较高,业活动,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口和建筑密度都较高, 地价较贵,商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地价较贵,商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 2021-8-15 2021-8-15 2021-8-15中山大
42、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66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三、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中间圈层中间圈层,可称为城市边缘区,它是中心城区向乡村的过,可称为城市边缘区,它是中心城区向乡村的过 渡地带,是城市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城市边缘区渡地带,是城市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城市边缘区 是城与乡的结合部。是城与乡的结合部。 v 位置上:建成区外围位置上:建成区外围 v 功能上:二重性功能上:二重性 v 社会文化上:多元性社会文化上:多元性 v 空间景观上: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转变、空间景观上: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转变、 低效用地低效用地 内边缘区与外边
43、缘区内边缘区与外边缘区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67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68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外圈层外圈层 城市影响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业活动在经济中占城市影响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业活动在经济中占 绝对优势,与城市景观有明显差别,居民点密度低,建筑绝对优势,与城市景观有明显差别,居民点密度低,建筑 密度小。密度小。 外圈层中也许会产生城市工业区、新居住区的外圈层中也许会产生城市工业区、新居住区的“飞地飞地”, 并且一般在远郊区都有城市卫星
44、镇或农村集镇或中小城市。并且一般在远郊区都有城市卫星镇或农村集镇或中小城市。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69 第四节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五、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五、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1 1)卫星城镇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是圈层结构理论的应用之一。的规划、建设是圈层结构理论的应用之一。 (2 2)圈层结构理论在日本已成为国土综合规划的重要指导)圈层结构理论在日本已成为国土综合规划的重要指导 思想,并且发展成为大城中经济圈构造理论,远远超出了城思想,并且发展成为大城中经济圈构造理论,远远超出了城 市圈层结构概念,转化为大区域经济圈模式。市圈
45、层结构概念,转化为大区域经济圈模式。 (3 3)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也广泛用于城市经济区和综合经)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也广泛用于城市经济区和综合经 济区的研究。济区的研究。 城市圈、都市区的提出城市圈、都市区的提出 2021-8-15 2021-8-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7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小结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小结 1.1.增长极的演变(从佩鲁到布德维尔、增长增长极的演变(从佩鲁到布德维尔、增长 极对区域的影响极对区域的影响【极化方式到扩散方式极化方式到扩散方式】) 2.2.核心核心边缘理论的边缘理论的4 4个阶段及空间形态、以个阶段及空间形态、以 及在规划中启示及在规划中启示【城市和乡村城市和乡村】 3.3.点点轴开发模式中轴开发模式中重点轴和重点城镇的选重点轴和重点城镇的选 择择 4.4.圈层理论的内涵及圈层理论的内涵及内、中、外圈层的特征内、中、外圈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