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4-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8835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4-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4-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4-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4-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4-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化学 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 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氧气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C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D 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1.(2020江西,8,2分)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答案答案 D A项,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方案不合理;B项,鉴别硬水和软水应加 入肥皂水,若有大量泡沫出现,则为软水,若出现大量浮渣,则为硬水,方案不合理;C项,除去氯化钾溶液中 的碳酸钾,加入适量的稀硝酸,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钾,方

2、案不合理;D项,自制酸碱指示剂,利用了牵牛花 中的色素遇到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可显示不同颜色的原理,方案合理。 2.(2020湖南长沙,13,3分)鉴别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区分。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 正确的是( ) A.用水鉴别NaCl、 NaOH、 NH4NO3三种固体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C.用Ba(OH)2溶液鉴别KCl、K2SO4、KNO3三种溶液 D.用CO2鉴别NaOH、KOH、Ca(OH)2三种溶液 答案答案 A A项,分别取三种适量固体于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溶解,试管外壁发热的是氢氧化钠,试 管外壁变冷的是硝酸铵,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3、氯化钠,正确;B项,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它们都会使木条火焰熄灭,无法鉴别;C项,氢氧化钡与氯化钾、硝酸钾都不反应,无法鉴别;D项,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 3.(2020广东广州,22,4分)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 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 (填标号)。 A.NaOH溶液 B.盐酸 C.酚酞溶液 D.Na

4、NO3溶液 答案答案 (1)BaCO3+2HCl BaCl2+H2O+CO2 (2)K2CO3 (3)BC 解析解析 (1)往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后,产生的白色固体完全溶解于盐酸,说明白色固体为BaCO3。(2)因白 色固体仅含BaCO3,故原固体粉末中含有K2CO3,不含K2SO4;K2CO3与过量BaCl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 KCl。BaCl2和KCl溶液均呈中性。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不呈碱性,即原 固体粉末中不含KOH,故原固体粉末仅含K2CO3。(3)NaOH溶液与K2CO3溶液和NaCl溶液均不能反应;盐 酸能与K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

5、不能与NaCl反应;K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Cl溶液呈中 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NaNO3溶液与K2CO3溶液和NaCl溶液均不能反应。故选BC。 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KOH、K2CO3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4.(2020四川南充,11,3分)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B 铜粉(木炭) 在空气中灼烧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D KCl(MnO2)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6、蒸发结晶 答案答案 D A项,加入足量的铁粉后,会生成新的杂质氯化亚铁,错误;B项,除去铜粉中的木炭,在空气中灼 烧,铜粉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错误;C项,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过量的氧气,CO 无法点燃,故不能除去,错误;D项,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可 得纯净的KCl,正确。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除杂问题的关键是首先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或方法,反应条件或除杂过程要尽可能的简 单、易于实现,尤其是要注意除杂过程中不得引入新的杂质。若引入新的杂质,杂质必须能通过简单方 法除去(例如水通过加热蒸发即可除去)。还要注意除杂问题与分离问题

7、的区别,两者的处理方法类似, 但除杂要求得到纯净的原物质即可,而分离要求得到原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5.(2020广东,9,3分)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K2CO3溶液(K2SO4) 加BaCl2溶液,过滤 B N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稀硫酸 D Zn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答案答案 B A项,加入BaCl2溶液,能和硫酸钾反应,但会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钾,且BaCl2也能和碳酸钾反应, 错误;B项,氧气会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反应,正确;C项,稀硫酸不仅和杂质碳酸钠反应

8、, 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同时引入新杂质Na2SO4,错误;D项,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与杂质硫酸铜反应,生成 新的杂质硫酸亚铁,错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原则(加入的试 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2020新疆,10,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H4Cl和尿素 鉴别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B NaNO3和Na2SO4固体 鉴别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 白色沉淀 C Na2CO3(

9、NaHCO3) 除杂 加稀盐酸,蒸发结晶 D K2SO4溶液(KOH) 除杂 滴加稀硫酸至pH等于7 答案答案 C A项,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尿素,能 够达到实验目的;B项,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因为硫酸钠能和氯 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项,稀盐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反应,不能达 到实验目的;D项,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溶液pH=7时恰好完全反应,除去了氢氧化钾, 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1.

10、(2019湖南衡阳,15,2分)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 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答案 A 水和白醋都是无色的,通过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氯化钾和氯化铵中加入氢氧化钠,有 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故B正确;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在点燃后,能闻 到烧焦羽毛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合成纤维,故C正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能看到黑色固体变红的是一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 2.(2018新疆,9,2分)采用下列实

11、验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白酒和矿泉水闻气味 B.黄铜和铜相互刻画 C.纯碱和小苏打加稀盐酸 D.硝酸铵和尿素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答案 C 白酒有酒香味,矿泉水无特殊气味,通过闻气味可以鉴别二者,A能达到目的。合金的硬度一 般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黄铜和铜相互刻画,留下明显划痕的是铜,B能达到目的。纯碱和小苏打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者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不能达到目的。硝酸铵加熟石灰研磨 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能达到目的。 3.(2019福建,8,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

12、操作 A 区别蚕丝与棉线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B 鉴别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100 g溶质质量 分数为20%的盐酸 将20 g浓盐酸加入 80 g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答案 D 灼烧蚕丝与棉线,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能闻到烧纸气味的是棉线,A正确;滴加酚酞 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硫酸溶液,B正确;加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 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正确;将20 g浓盐酸加入80 g水中得到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因为 20 g浓盐酸中含有溶质氯化氢的质量

13、达不到20 g,D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不能将20 g浓盐酸当成纯净物,应按浓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来计算。 4.(2019吉林,10,1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Ba(OH)2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 B.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CaCl2溶液 C.用稀H2SO4、Fe2O3和NaOH溶液制备Fe(OH)3 D.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答案答案 D A项,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两种沉淀,能达到目的;B项,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 与氢氧化钠不反应,能达到目的;C项,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与氢氧化

14、钠反应即可得到氢 氧化铁沉淀,能达到目的;D项,氧化钙与酚酞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无法用酚酞溶液检验氧化 钙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不能达到目的。 5.(2018四川成都,12,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与铜 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 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 C 氯化钠与硝酸铵 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 D 稀盐酸与稀硫酸 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答案答案 B 黄铜是铜锌合金,硬度大于纯铜,相互刻画,铜片上留下痕迹,A错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 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二

15、氧化锰受热不分解,B正确;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 低,试管外壁有水雾,C错误;稀盐酸与稀硫酸的浓度未知,无法用pH的大小来鉴别二者,D错误。 6.(2017黑龙江哈尔滨,12,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软水与硬水 蒸干观察 加肥皂水观察 B 磷矿粉与碳铵 观察颜色 闻气味 C 呼出气体与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D 棉线与尼龙线 观察颜色 点燃后观察 答案答案 B 硬水蒸干有固体存在,软水蒸干也可能有固体存在,所以用蒸干的方法无法区分软水与硬水, A错误。磷矿粉是灰白色固体,碳铵是白色晶体

16、,观察颜色可以区分;磷矿粉没有气味,碳铵有氨味,通过闻 气味可以区分,B正确。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C错误。棉线与 尼龙线通过观察颜色无法区分,D错误。 7.(2018陕西A,20,5分)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 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通过以上实验,不

17、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 答案答案 (1)物理 (2)2NaOH+CuSO4 Cu(OH)2+Na2SO4(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NaNO3或硝酸钠 排除S的干扰或排除S和OH-的干扰(合理答案即可) 2- 4 O 2- 4 O 解析解析 (1)固体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2)白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出现蓝色沉淀,因此固体中肯定存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NaOH+CuSO4 Cu(OH)2+Na2SO4。 通过题给实验可以判断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钾,不能确定的是硝酸钠。 加

18、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S和OH-,防止它们影响Cl-的检验。 2- 4 O 8.(2017黑龙江哈尔滨,34,6分)在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未知溶液A,已知它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 进行如下实验: 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1) 。 【提出问题】A是哪一种酸? 老师要求甲、乙同学从反应后的溶液B分别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甲同学:A是稀盐酸;乙同学:A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 【评价交流】甲同学的实验(2)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乙同学的实验(3) (填 “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

19、是(5 ) 。 【归纳总结】通过乙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选择试剂鉴别溶液中的待测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干 扰离子,则应在鉴别前,先另选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6) 除去。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除去溶 液中干扰离子的一般方法是:选择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7) 除去。 答案答案 (6分)(1)(溶液中)有气泡冒出(1分)(合理即可) (2)不能(1分) (3)能(1分) (4)Na2SO4+BaCl2 2NaCl+BaSO4 (1分) (5)Na+、Cl-、N(1分) (6)气体(0.5分)(合理即可) (7)沉淀或气体或水(0.5分)(合理即可) - 3 O 解析解析 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钠反应

20、都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现象为有气泡冒出。【评价交流】由 乙同学的实验2可知溶液B中有剩余的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银反应也产生白色沉淀,故甲同学不能得出 正确结论。在溶液B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有气泡冒出,说明碳酸钠过量;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可以得出A是稀硫酸,故乙同学能得出正确结论。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Na2SO4+BaCl2 BaSO4 +2NaCl;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钠、氯化钠,故一定含有的离 子是Na+、Cl-、N。 - 3 O 9.(2019湖南长沙,15,3分)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选项 物质

21、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 A N2 O2 灼热的铜网 B CaO Ca(OH)2 水 C NaCl溶液 Na2SO4 Ba(NO3)2溶液 D FeSO4溶液 CuSO4 锌粉 答案答案 A 氮气中含有少量氧气杂质,可用灼热的铜网,利用铜与杂质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除去氧气,故 A正确;氧化钙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钙杂质,若加水,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达不到除杂目的,故 B错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钠杂质,若加入硝酸钡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 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会成为新的杂质,故C错误;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若加入锌粉,硫酸亚 铁和硫酸铜都会与锌粉反应,达不到

22、除杂目的,故D错误。 10.(2019山东潍坊,16,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u(CuO) 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O2 点燃 C NaCl(Na2SO4) Ba(OH)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D MnO2(KClO3) 水 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答案 A 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和铜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故A正确;少量一氧化碳和二氧 化碳混合在一起时,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B错误;氢氧化钡虽然能和硫酸钠反应,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 氢氧化钠,故C错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23、氯酸钾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故D错误。 11.(2019广东广州,19,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 A.Zn粉(Fe):用ZnCl2溶液浸泡,过滤 B.碳粉(MnO2):滴入H2O2溶液,过滤 C.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MgCl2溶液,过滤 D.CO2(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答案 D Fe的金属活动性排在Zn后,不能与ZnCl2溶液反应,故A错误;MnO2能促进H2O2分解,但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无法除去,故B错误;Na2SO4与MgCl2不反应,故C错误;浓硫酸能吸收CO2气体中混

24、有 的水蒸气,故D正确。 12.(2017山西,9,2分)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除去下表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除杂试剂错误的 是( )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NaOH溶液(Na2CO3) 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B CaO粉末(CaCO3) 足量的蒸馏水 C Cu粉(Fe) 足量的稀硫酸 D CuSO4溶液(H2SO4) 足量的氧化铜粉末 答案答案 B A项,加入的适量氢氧化钙溶液与杂质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除去杂 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正确。B项,加入的蒸馏水会与CaO粉末反应,错误。C项,稀硫酸可与杂质Fe反应,且 足量稀硫酸可以将Fe完全消耗

25、,而Cu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除去杂质,正确。D项,加入足量的氧化铜粉 末可以将杂质H2SO4完全消耗,且生成物为CuSO4,可以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正确。 13.(2016天津,13,2分)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双选)( )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B.硝酸铜溶液(硝酸银):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C.碳酸钙固体(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答案答案 B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项错误;足量的铜粉 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

26、,然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B项正确;氯化钙 易溶于水,碳酸钙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C项正确;氢 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氢氧化钠除去,D项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当二氧化碳含量高时,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除去。 14.(2019福建,13,7分)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废液(含CuSO4、MgSO4及一些不溶物)净化实验,步骤如下: .往沉降槽中加入适量絮凝剂(混凝剂)甲,加速沉降; .往反应槽中缓慢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 .通过盛装有活性炭的水槽后,调节溶液的pH=7,储

27、存在指定容器中。 (1)测得原废液pH=5,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甲是 (写物质名称);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3)反应槽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答案答案 (7分)(1)酸性 (2)明矾(或其他合理答案) 过滤 吸附 (3)CuSO4+2NaOH Na2SO4+Cu(OH)2 或MgSO4+2NaOH Na2SO4+Mg(OH)2 解析解析 (1)原废液的pH7,厕所清洁剂pH7,可以用测pH的方法鉴 别;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厕所清洁剂呈酸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加入紫色 石蕊溶液可以鉴别,故B

28、正确。C项,二氧化锰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粉末,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C错误。D项, 硝酸铵和尿素都属于氮肥,加水都溶解,无法鉴别,故D错误。 6.(2020广东,19)(10分)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 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 g)和CuO(2.0 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 验

29、气体。 【实验过程】 (1)由下图所示装置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 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 尾气处理(填字母)。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 (装置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 (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 。 答案答案 【猜想与假设】C+CO2 2CO 【实验过程】(1)B (2)装置前的澄清石灰水

30、不变浑浊,装置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CuO CO2+Cu (4)点燃尾气 【延伸应用】保持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 解析解析 【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2 CO。 【实验过程】(1)验证一氧化碳存在,应先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然后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还原 氧化铜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除去,接着通过澄清石 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净,然后通入浓硫酸干燥气体,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观察固体颜色变化, 再看澄清石灰水中的变化,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顺序为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证明一氧化碳的存 在。(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4)一氧化 碳具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它具有可燃性,可将其点燃除去。 【延伸应用】室内用炭火取暖时,若燃烧不充分会生成一氧化碳,因此需要做好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本题要想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需要先除去二氧化碳,然后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 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从而推出含有一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4-专题十四 物质的检验与提纯.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