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1 11.1.1 11.1.1 由一个例子入手由一个例子入手 引例:引例:假定政府决定对酒的销售行为征税。酒的 销售商每出售一瓶酒,须纳税1元。而在不征税条 件下,每瓶酒的售价为10元。由于政府征税,在 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上可能出现下述几种情形: l每瓶酒的售价仍是10元,不存在税收的转嫁问题不存在税收的转嫁问题。 l每瓶酒的售价提至11元,税收负担发生了完全转完全转 嫁。嫁。 l每瓶酒的售价提至10.33元,税收负担发生了部部 分转嫁。分转嫁。 11.1 11.1 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 11.1 11.1 转嫁与归
2、宿:含义和形式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 2 11.1.2 11.1.2 转嫁与归宿的含义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收的转嫁税收的转嫁 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 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最初缴纳 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该项税收的最后负担 者。 11.1 11.1 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 3 11.1.2 11.1.2 转嫁与归宿的含义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收的归宿税收的归宿 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 果。税收经过转嫁,总要把负担落在负税人身上。 只要税收的转嫁过程结束,税收负担归着于最后的 负担者,便找到了税收归宿。 11.1 11.1
3、 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 4 第3篇 第13章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 就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 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就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 的最后结果。税收经过转嫁,总要把负担落 在负税人身上。 税收的转嫁税收的转嫁 税收的归宿税收的归宿 5 第3篇 第13章 如果一笔税款从纳税人到负税人,其转嫁 运动发生一次,可以称作一次转嫁。 如果同一税额从纳税人到最后负税人,其转 嫁运动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可以称作辗转 转嫁。 一次转嫁一次转嫁 辗转转嫁辗转转嫁 6 第3篇 第13章 如果纳税人通过转嫁把全部税负
4、转移给 负税人负担,可以称作完全转嫁。 如果纳税人通过转嫁仅把部分税负转移给 负税人负担,可以称作部分转嫁。 完全转嫁完全转嫁 部分转嫁部分转嫁 7 第3篇 第13章 纳税人在纳税后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 由自己负担的,是税收的直接负担。 纳税人在纳税后可以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 由别人负担的,是税收的间接负担。 税收的直接负担税收的直接负担 税收的间接负担税收的间接负担 8 11.1.3 11.1.3 税收转嫁的形式税收转嫁的形式 经济交易过程中税收转嫁的不同途径经济交易过程中税收转嫁的不同途径依据依据 前转前转 后转后转 消转消转 税收资税收资 本化本化 11.1 11.1 转嫁与归宿:含
5、义和形式转嫁与归宿:含义和形式 9 1.前转(forward shifting)。也称为“顺转”,指在经济交易 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将 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 一种形式,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2.后转(back shifting)。亦称“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 款,以压低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或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 向后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3.消转(diffused shifting)。亦称“税收的转化”。纳税人通过改 善经营管理或改进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费用,补偿纳税损 失,从而使纳税额在生产发展和收入
6、增长中自行消失,不归任 何人承担。 4.税收的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taxation),也叫资本还原。 政府如向资本品的收益征税,在这项资本品出售时,买主会将 以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品价值中预先扣除,从 而使资本品的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品的所有者负担。 税负转嫁的方式 10 11.2.1 11.2.1 什么是局部均衡分析什么是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相对于一般均衡分析而言的。它 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11.2 11.2 税收归宿:局部均衡分析税收归宿:局部
7、均衡分析 11 (一)无关性定理 无关性定理是指税收对价格和产出的效应与对供给方 征税还是对需求方征税无关。 (二)税收转嫁和归宿状况与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关系 供给弹性/需求弹性=买方负担份额/卖方负担份额 1税收全部由需求方负担:需求完全无弹性或供给 完全有弹性 2税收全部由供给方负担:需求完全有弹性或供给 完全无弹性 图图 9 9- -4 4 政府对商品的课税政府对商品的课税,不论是以生产者作为法定纳税不论是以生产者作为法定纳税 人人,还是以购买者还是以购买者(消费者消费者)作为法定纳税人作为法定纳税人,也不论也不论 是采取从量计征形式是采取从量计征形式,还是采取从价计征形式还是采取从价计征
8、形式,都都 不会改变依供求弹性决定的税负的分配格局。换不会改变依供求弹性决定的税负的分配格局。换 句话说句话说,决定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关键因素是课决定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关键因素是课 税商品的供求弹性。至于法定纳税人是谁以及采税商品的供求弹性。至于法定纳税人是谁以及采 取何种形式向他计征取何种形式向他计征,则是无关紧要的。则是无关紧要的。 11.2.3 11.2.3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生活必需品、不易替代产品、用途狭窄产品或耐用品,生活必需品、不易替代产品、用途狭窄产品或耐用品,税收会更 多地向前转嫁,落在购买者身上。 2)奢侈品、易于被替代产品、用途
9、广泛产品或非耐用品,奢侈品、易于被替代产品、用途广泛产品或非耐用品,税收会更 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的身上。 3)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 或不能转嫁,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 4)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税收会更多地向前转嫁, 而落在购买者身上。 5)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 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的身上。 6)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税收会更多地向
10、前转嫁,而落在 购买者的身上。 11.2 11.2 税收归宿:局部均衡分析税收归宿:局部均衡分析 16 17 对要素课税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当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 更多由雇主承担;当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 弹性时,税负更多地由雇工承担。 同样,对资本收益征税,资本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 性之比决定由谁负担税收。 一般认为,土地的供给是无弹性的,因此对土地 征税将由土地所有者负担。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之所以各方对中国税负的评价不同,是因为各方采用的各方采用的 衡量标准不同。中国的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相差太大。衡量标准不同。中国的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相差太大。名名
11、 义税负义税负,就是现行税制所规定的、理论上应当达到的税负水 平。实际税负实际税负,则是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能够实现的、实际 达到的税负水平。名义和实际税负之间存有距离,并非中国 独有。但是,像中国这样的两者距离甚远,以至于在税负水 平问题的判断呈现如此之大反差的情形,可能是一个罕见的 特例。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是可怕的,它 意味着征收过程中巨大的弹性空间,最终结果是守法者多交 税,而不守法者少交税。据统计,1994年中国的实际税收 征收率为50%多一点,2003年为70%多。随着税务部门加 强征管和税收实际征收率的稳步提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的差距在一步步拉近。但要从根本上解决
12、税负评价差异太大 的状况,必须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改革现行税制,降低税改革现行税制,降低税 负,简化税制,严格征管。负,简化税制,严格征管。 18 另外,需注意评价税负是否重需要与社会福利挂钩评价税负是否重需要与社会福利挂钩,税负 是否重,纳税人是否痛苦,不能光看纳税人交了多少税, 还要看纳税人从政府那里得到了多少好处。客观地讲,我 国的公共投入虽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总体而言, 在两个方面尚有明显不足之处,而这两个不足很容易影响 到民众的切身感受:首先,我国的社会福利尚跟不上民众首先,我国的社会福利尚跟不上民众 的需求的需求。由于教育、医疗费用和房价等逐年上涨,而社会 保障机制不健全,使
13、得民众通过让渡自己部分经济收益( 纳税)换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愿望尚不能完全实现。社 会福利的欠账无疑都将转化为民众的负担,使民众产生税 负重的感觉。其次,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浪费严重,挤压其次,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浪费严重,挤压 了社会福利,这样影响民众对税负的评价了社会福利,这样影响民众对税负的评价。 19 总之,高福利是高税收的基础高福利是高税收的基础,只有提供相 应的社会福利,才能促使民众保持稳定的纳 税积极性。例如在北欧一些国家,如瑞典, 他们的税负很高,但民众却依然非常欢迎, 这是因为政府将税收用于提供最优质全面的 社会福利。 总之,建立公正透明的税制、加快税费改建立公正透明的税制、加快税费改 革步伐,加强税收征管,就能缩小名义税负革步伐,加强税收征管,就能缩小名义税负 与实际税负的差异;而减税、压缩行政支出与实际税负的差异;而减税、压缩行政支出 、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力度等,都是减轻民众、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力度等,都是减轻民众 对税负痛苦感受的捷径。对税负痛苦感受的捷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