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1677952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77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三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 基本内涵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 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l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 l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l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 补充:经济发展观的演变 l 20世纪50年代前:“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l 60年代:经济发展包含增长+结构变化 l 70年代:经济发展强调分配不公、失业和贫困问题改善 l 80年代:可持续发展,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 l 90年代

2、以后:以人为本的发展 3 二.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 第一阶段 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 工业化初期 第三阶段 工业化中期 第四阶段 工业化后期 第五阶段 后工业化社会 第六阶段 现代化社会 4 以农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工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重型工业) 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l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 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 l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 后。 5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 l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 的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草、采掘

3、、建材等)。 l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主。 6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 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 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 l 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工业的迅速增 长,非农业劳动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 l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械工业、 电子工业)。 l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发展的关键阶段。 7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 l 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 产业

4、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 长的主要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咨询 服务的。 8 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 l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 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 中推广普及。 l 技术密集型产业分类: 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 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 新兴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9 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 l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 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 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 10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

5、展阶段的关系 l 两者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 必要手段。 l 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 同时具有前后两个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特征。 11 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 东部地区 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现代社会 传统社会 工业化前期阶段 工业化中期阶段 工业化后期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现代社会 中部地区 全国平均 西部地区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有以下常见分类: l 两大类结构 (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 l 农轻重结构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l 三次产业结构 l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6、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l 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 l 13 一. 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 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演进以及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1. 三次产业的划分 l 克拉克的划分 l 中国的划分 14 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l Clack,英国,1940,经济进步的条件。 第一次产业: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次产业: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提 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 15 一些边缘性产业,习惯上划为第二产业,如矿业、

7、电力、供排水等。 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l 第一产业: 农业 (包括种植业、 林业、 牧业和渔业) l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 l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6 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讯业、 商业、 饮食业、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第二层次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的部门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公用事业、 地质勘 探业、 咨询服务业、 居民和农业服务业、 水 利业、 公路及航道养护等; 第三层次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 平和居民素质服务 的部门 文化教育、 广播电视、 科研、 卫生、 体育

8、及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 务的部门 国家机关、 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 警 察等 。 17 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1. 1. 配配第第克拉克克拉克定律定律 l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l 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 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增加 趋势。 18 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 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19 2. 2. 库茨涅兹定律库茨涅兹定律 第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G

9、DP的比重和吸收就 业的份额不断下降; l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 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速度更快。在工业化后期,两个指 标会不同程度下降; l 第三,第三产业创造GDP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上升, 其中工业化中、前期,后者上升速度更快。 美国案例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50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政 府 教 育 医

10、疗 科 技 商 业 服 务 金 融 信 息 交 运 仓 储 零 售 商 业 贸 易 制 造 业 建 筑 公 用 事 业 矿 产 农 林 牧 渔 l 1950年以后,美国经济基本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与之对应,GDP构成发生重大变 化,商业服务、金融、科技和教育医疗产业比重大幅增长,而传统农业、制造业、矿产等 出现大幅萎缩。 日本案例:经济转型以来,传统制造业持续下降 l 日本经济转型以来,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 l 从制造业内部来看,采掘、化工、石油石化、非金属矿、钢铁、有色、金属制品等传统制造业比重 持续下降,而通用机械、电子设备、交运设备、精密仪器等技术及结构升级产

11、业比重不断上升。 日日本本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955 1959 1963 1967 1971 1975 1979 1983 1987 1991 1995 1999 2003 2007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 5.0 7.0 9.0 11.0 13.0 15.0 17

12、.0 (%)传统制造业占GDP比例 (左) 技术及结构升级产业占GDP比例 22 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 23 比重(比重(% %)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 24 比重(比重(% %)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高级化:钱纳里模式 25 思考: l 三次产业结构为何会发生变化? 26 三.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1. 基本动因: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2. 第二因素: 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27 1. 基本动因: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l 某产

13、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人均 GDP的增加率。 l 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 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 高的速度也越快。 l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28 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系数变化 29 l 温饱解决前:购买食品的支出大,第一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 l 温饱解决后:购买基本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下降,第一产业产品收 入弹性下降。需求转向制造业(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第二 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上升,拉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 l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消费欲望转向各种形式的服务,第三产

14、 业的收入弹性提高,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l 结论结论: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GDP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 变化的基本原因。 如何判断第一产业产品的高收入弹性转向二、 三产业:恩格尔系数 l 一般认为,进入温饱型生活后,二、三产业收入弹性将大幅上升。 l 可用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温饱型社会。 l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消费品支出总金额。 l 该系数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l 恩格尔系数分级(联合国颁布) 极其富裕:20%以下 富裕:20%-40% 小康:40%-50% 温饱:50%-59% 绝对贫困:59%以上 30 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

15、成比较 国 家年份食品 酒精饮料 及烟草等 衣着居住居住 家庭设备用 品及服务 医疗 保健 交通 通讯 教育文化 娱乐服务 杂项商品杂项商品 与服务与服务 韩国200415.692.434.2717.233.974.7316.5813.3521.74 日本200314.393.074.7526.914.053.9713.2211.8717.77 美国20036.992.164.5417.784.7518.6913.3311.5820.19 法国200414.243.284.9524.175.793.3217.4210.0116.82 英国20049.193.926.0118.685.781.7

16、516.5213.8524.30 加拿大20039.884.205.0923.736.734.7816.8912.1316.57 中国2005 城镇34.741.9510.0810.185.627.5612.5513.823.50 农村40.834.655.8114.494.366.589.5911.562.13 31 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32 城市城市 如何看待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如何看待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农村农村 2001-20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3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36.5 35.7 36.3 3

17、4.0 34.5 35.0 35.5 36.0 36.5 37.0 37.5 38.0 38.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01-20112001-20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l 2013年之前,我国住户调 查分城镇和农村两个层次 开展,相互间的数据不完 全可比,城乡居民的支出 统计口径也不完全一致, 所以分别发布城乡恩格尔 系数。 l 2013年开发发布城乡一体 的可比数据。 2. 第二因素: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l 作用机制:三次产业由于各自特征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 进步的感

18、应也不同。 l 主要表现: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 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国民 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变化。 34 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农业农业 l 农业经济受自然力作用大,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进步困难; l 农产品收入弹性低,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创造财富的规模和能力较 弱; l技术进步对农业的作用始终存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土地的有限 性,使得农业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5 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工业工业 l 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最大限度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 并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因此,技术进步对第二产

19、业影响巨大, 使工业品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6 莫尔:“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 1983年,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10硬盘售价为3000美元,约30万美元/; 1995年,IBM1.2硬盘售价为250美元,约208美元/; 2006年夏,中关村三星80硬盘售价775元人民币,相当于1.25美元/。 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l 服务业不能实行大机器生产,因此,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影 响不如对第二产业明显; l 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对GDP的贡献不如第二产业; l 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 l 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

20、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又是 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 37 二.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l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其中建筑业和矿业 性质单一,这里主要阐述制造业内部的演化规律。 38 1.重工业 化过程 2. 深加 工化过程 3. 技术 集约化 1.重工业化过程 l 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 l 重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生产资 料的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等。 39 行业行业生产指数生产指数行业行业生产指数生产指数 纺织74.0工业化工112.4 服装59.6金属及机械制造108.3 食品1

21、07.7电子设备140.4 造纸及纸制品93.8运输设备115.6 2000-2007年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行业生产指数(2000年=100) 进入21世纪后, 发达国家的重工 业增长仍然快于 轻工业。 霍夫曼系数 l霍夫曼指数(德)被用来衡量重工业化程度。在工业化进程中, 这一指数不断下降。 40 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系数 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为四阶段 第一阶段 消费品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有压倒优势,霍夫曼系数=5左 右。 第二阶段 消费品工业的主导地位趋于削弱,资本品工业逐渐发展起 来,霍夫曼系数=2.5左右。 第三阶段 两类工业的净产值大致相当。 第四阶段 消费

22、品工业远不及资本品工业增长迅速,后者的净产值将 大于前者。 41 思考:消费品工业为何会优先于资本品工业发展呢? 2.深加工化过程 l 即深加工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制造业结构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主 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主。 l 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反映了工业增长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 逐步下降的趋势,工业发展越来越多依赖于资本和技术投入。 l 原材料工业:为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的工业部门。包括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等。 42 43 出厂销售总额(出厂销售总额(1010亿日元)亿日元)职工人数(千人)职工人数(千人) 年份1955年1975年 1975/1955 19

23、55年1975年1975/1955 纺织108664575.910619960.9 服装、服饰85218025.71445313.7 木材274361813.23834651.2 家具、木器65197430.41453152.2 钢铁6501130617.42765061.8 金属制品219657330.03588552.4 日本工业结构的深加工度化 44 项目项目年份年份合计合计加工型加工型原材型原材型其他其他 附加价值额 196595.2(30.0)(40.5)(29.7) 1975413.9(33.4)(34.3)(32.2) 1982761.8(37.0)(31.9)(33.3) 就业

24、人员数 19657.481(27.3)(39.0)(33.6) 197510.660(32.1)(31.4)(36.5) 198210.475(35.5)(26.6)(37.8) 有形固定资 产投资额 196518.4(24.5)(54.9)(20.7) 197552.7(22.7)(61.0)(16.4) 198292.1(43.3)(38.2)(18.5) 日本由原材料型加工业到加工型产业的转变 (单位:1000亿日元,1000人,%) 3. 技术集约化 l 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出现高技术化的趋势。 l 技术集约化不仅表现为所有制造业部门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 工艺,并实现自动化

25、,而且表现为大批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技 术产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并逐步成为工业的主体。 l 该过程标志着工业社会将向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过渡。 45 劳动力密 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 型产业 技术密集 型产业 自然经济 劳动力转移 资本积累 技术创新 生产要素密集度的转换 农业、渔 业、林业 纺织、服装 食品、造纸 钢铁、石油 煤炭、石化 机械工业 信息产业 46 中国重新重工业化之争 47 案 例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 先轻工业化(初期) 后重工业化(中期) 发达工业化(后期) 中国工业化的特殊历程: 重工业优先发展(改革前) 轻工业发展(改革以来) 重新重工业化(新世纪) 争论起源 l 从99

26、年开始的7年多时间内,中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在产 值、投资、比重、利润增长上重工业都超过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 工业化的趋势。 l 重工业的比重 1997年53.8 2003年64.3 2004年67.6 2005年69.0 l 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记录:66.6(1960年) l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煤荒、电荒、油荒、气荒、运荒,资源 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48 重新重工业化的表现 49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服务业 增长速度对照图(增长速度对照图(1999199920032003) 0 5 10 15 20 1999200

27、0200120022003 年份 增 长 速 度 (%)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服务业 重新重工业化的表现 50 图图 三三 轻轻 重重 工工 业业 比比 重重 变变 化化 ( 1 19 99 99 9 2 20 00 03 3) 0% 20% 40% 60% 80% 100% 19992000200120022003 年 份 比 重 ( ) 轻 工 业重 工 业 重新重工业化的表现 51 0 20 40 60 80 比重() 年份 图四图四 轻重工业利润变化(轻重工业利润变化(19982003) 轻工业41.5239.7329.8930.431.42 重工业58.4860.2770.1169

28、.668.58 19981999200020012002 各方观点 l 争论主题:中国是否应该重新重工业化 l 争论时间:2004年开始 l 赞成派: 刘世锦、厉以宁、樊纲 l 反对派: 吴敬琏、林毅夫、蔡昉 52 重新重工业化的原因 l 消费结构升级 l 国际制造业转移 l 基础设施建设 l 城镇化进程加快 l 轻工业优化 53 反对派观点 l 1. 中国可以跨越或绕过传统重化工业极大化阶段; l 2. 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 染型增长; l 3.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只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l 4. 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不利于就业,会给中国带来

29、 危险。 54 赞成派观点 与前一轮重工业化相比,此轮重工业化有诸多不同: 55 不同点不同点前一轮重工业化前一轮重工业化此轮重工业化此轮重工业化 1. 动因不同国际环境、政治因素、主观意 愿 消费结构升级、轻工业优化、城镇 化进程加快、国际制造业转移等 2. 资本来源不同 政府投资民间资本进入 3. 实现机制不同 国家计划推进市场推动 4. 性质不同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市场需 求;违背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 主观强制性重工业化。 自动出现的重工业化 5. 成效不同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造成畸 形的产业结构和短缺。 完成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l 地区主导产业:以地

30、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 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 l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 56 一. 地区生产专业化 1. 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内涵 l 内涵: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 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 最大经济效益。 57 2.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 58 l 指一个地区内直接或间接为外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部门。 l 地区专业化部门具有特定的区域属性,一个县的专业化产品对 于一个省来说不一定是专业化产品,甚至还需要输入。对于一个 省、一个大区来说,也是一样。 珠江西岸:广州佛山中

31、山珠海江门,家电机械产业的专业化生产 珠江东岸:广州惠州东莞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专业化生产 3.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的判断 l 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是地区专业化部门。 l 区位商: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 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 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59 区位商计算公式 60 qij : 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 eij : i地区j部门的产值; Ei : 全国j部门的总产值; ei : i地区工业总产值; E : 全国工业总产值。 当qij 1,认为j产业是i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qij 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当qij 1,认为j产业是i地区

32、的自给性部门。 EE ee q j iij ij / / 对区位商的解释 l 用区位商判断产业的生产专业化状况,实际上是以全国产业结 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 l 当一个地区某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时,其产品在满足 了本地区消费需求后,还有剩余用于输出,成为专业化部门。 l 其比重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越多,可用于输出的产品也越多,专 业化水平越高。 61 4.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判断 l 一个地区某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是以该部门可以用于 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 l 如果以xij 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系数,则有: 62 i ijj i ij ij e e E

33、E e e x)( ij j iij ij i j q EE ee e e E E /11) / / /(11*1 当qij1,xij0, 代表 i 地区 j 部 门的专业化水平 低,反之,则高。 例: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的计算 l 2007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486.01亿元,其中汽车产业 产值为2107.49亿元,占吉林省工业总产值的32.49%;同年全国规模 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05177.13亿元,其中汽车产业总产值为22392.31 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53%。 63 88.5 %53.5 %49.32 / / 区位商: iji iij ij EE ee q 83.0

34、88.5 1 1 1 1专业化系数: ij ij q x 课堂练习 l 2011年A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5,824.64亿元,其中X 产业产值为3,758.97亿元,占A省工业总产值的4.38%;同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27,796.99亿元,其中X产业 产值为28,901.1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49%。 l 1. 试计算A省X产业的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 l 2. 判断X产业是否是A省的专业化部门。 64 参考答案 l 区位商: l 专业化系数: l X产业是A省的专业化部门 65 26.1 %49.3 %38.4 99.827796/13.28901 64.85824/

35、97.3758 / / ijij iij ij EE ee q xij11/q ij 11/1.26 0.21 二.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1.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地地 区区 主主 导导 产产 业业 的的 选选 择择 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q2或x0.5)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 66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l 影响力系数: 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 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l 感应度系数: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 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 门生产提供的产出量。 67 2. 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l 地区主导产业构成: 1)已经具有强大生命力并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 2)目前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 3)目前还比较幼小但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且反映区域 发展趋势的产业。 68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9+6”主导产业发 展方案 l 9类已形成规模并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商贸会展、 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与科技服务、汽车制 造、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 l 6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 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 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