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专题专题 14 新中国的科技文艺与教育新中国的科技文艺与教育(解析版解析版) 考点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考点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母题 1.(2018 年江苏卷年江苏卷)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 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 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 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B 【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1
2、970 年,故 A 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 2003 年,故 B 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是在 1964 年,故 C 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 1973 年,故 D 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重大成就如下:、重大成就如下: 时时 间间重重大大成成就就作作用用与与意意义义 1958 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
3、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0 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 年 2002 年 “银河”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高性能计算机开饭应用的重大突破 2003.10“神”五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 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4、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 贡献。 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 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是在时期取得的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C. “文化大革命”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
5、技成就 D. “南优 2 号”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A 【解析】 A.“一五”计划从 1953 年至 1957 年,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符合史实, A 项正确;B.“两弹一星”成果大都是在 1964 年之后,B 错误;C.人造卫星升空,杂交水稻 的成功研制都发生在文革期间, C 错误; D.杂交水稻是在 1973 年取得的重大成果, 排除 D。 2.毛泽东曾在 1958 年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 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 还是投入到这些开发计划中。这主要说明了()
6、A. “大跃进”运动在我国国防现代化中的体现 B. “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C. 我国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国防的现代化 D. 国防高科技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核技术落后, 同时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为打破美苏对核技术的垄断,毛泽东提出两弹一星战略,由此 可知,“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应排除 3.中国著名女医药学家屠呦呦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 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
7、 19711972 年提取出青蒿素这一科研成果 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同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C. 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成功D. 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 1964 年,故排除 A 项;B.中国 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是在 2003 年,故排除 B 项;C.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成功是在 1973 年,故 C 项正确;D.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 1995 年,故排除 D 项。 考点二考点二“百花齐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母题 2.(
8、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1953 年 11 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 办法的通知 ,扫盲工作成为农村工作内容之一,很多的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以画家 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 C 项 正确,D 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是写意的,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 本题的画不具备这个
9、特点,所以 A 项错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 表现二战的伤痛,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1、“双百双百”方针方针 (1) 、提出: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 、内容和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 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 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 保证。 2、“十年动乱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10、、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破四旧 、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 、“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1979 年 10 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总方向。 (3)影响:、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喜人成就 1. 1983 年,召开了为时十天、有六百人参加的“全
11、国轻音乐座谈会”,文化部、音协的领导 悉数出席。“座谈会”仍然批判流行音乐是“极力模仿资本主义酒吧歌星的唱法和情调”“在台 上乱扭臀部,丑态百出”“污染了社会风气”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A. “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 B. “百花凋零”的文艺局面并未打破 C. 存在反社会主义制度的运动 D. “百花齐放”的方针还未真正贯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极力批判”、“丑态百出”、“污染了社会风气”表明在 1983 年改 革开放后我国在艺术问题上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贯彻,因此 D 项说法正确;AB 项说法与材料
12、 时间信息和史实不符,可以排除;C 项说法错误,并且与史实不符,可以排除。故选 D。 2. 沙家浜 是“文革”开始后江青等人推广到全国的样板戏的代表, 2017 年热播电视剧人 民的名义中也多次出现沙家浜中的“智斗”唱段,这说明 A. 样板戏始终广受人民欢迎B. 样板戏只是具有政治功能 C. 样板戏具有一定欣赏价值D. 样板戏是“双百”方针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革时期的样板戏的相关知识点, 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 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沙家浜虽然是“文革”开始后江青等人推广到全国的样板戏, 但是在 2017 年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也多次出现沙家浜中的“智斗”唱
13、段,这说 明样板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C 项正确; A 项始终表述错误; B 项只是具有政治功能, 表述错误;样板戏是文革的产物,不是“双百”方针的产物,D 项错误。故选 C。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3. 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 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 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 映了() A. “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B. 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 C. 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D. 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
14、响明显 【答案】D 【解析】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 的改编实质是强化了阶级斗争, 反映了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 反映了文艺创 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D 项正确;ABC 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三考点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母题 3.(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 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
15、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 普及 【答案】C 【解析】 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 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 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 C 项。A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材料没有反映 高等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 B 项;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 经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 D 项。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 (1)方针:、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共同纲领 ) 、向
16、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扫盲;工农识字; ,工农子女优先入学) 、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初具 规, 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 2、文革对教育破坏:、文革对教育破坏:、红卫兵停课闹革命;、高校停止招生;、知青“上山下乡“运 动; 、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 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
17、发展 、1977 年恢复高考; 、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 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1. 1977 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在这一年的高考中,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 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 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B.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C.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
18、识存在差异D.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答案】D 【解析】A 教育和考试虽然需要一定的政治主导,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故 A 项错误; B 项中的“过度的拨乱反正”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C 改革从 1978 年开始,故 C 项错误; D 题干中的时间是 1977 年,即文革结束的第二年,但是对于“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给零 分或满分,仍引起很大争议,这说明部分人的思想还受到左倾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成为十 分紧迫的任务,故 D 项正确。 故选 D。 2.有研究者认为,近现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处的初衷应该是()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 第一次
19、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科技救国 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建设国家 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A. 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B. 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C. 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D. 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答案】A 【解析】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况,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 务运动, 晚清留学热潮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为了挽救清王朝统治, 实现富国强兵; 民国初期“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学习西 方实现“曲线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
20、与世界结果,更多留学热潮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 所以答案应该选 A。 3. 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 年份工科农科医学师范文科理科政法财经体育艺术人数 194918.720 918.45.89.822.63.82272 195653.510 67.215.35.05.11.11.20.40.622322 数据表明,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 A. 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 符合了工业化初步建立的具体国情 C. 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 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 【答案】A 【解析】 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学校工科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学科, 这 正适应了我国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需要,A 项叙述符合材料主旨,故 A 正确;B.我国工 业化初步建立是在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此项叙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B; C.材料中建国初期陕西省高等学校工科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学科, 不能表明响应了德智体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故排除 C;D.材料并未体现“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此项解读也不 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