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679987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18 课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 程 标 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 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问 题 导 引 1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梳理维新运动的过程,分析维新运动的影响和失败的 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概括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梳理其过程,并给予辩证地评价。(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3 指出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梳理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侵华罪行, 分析其影响。 (家 国情怀,历史解释) 4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历史解释) 历 史

2、时 空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兴起。 康有为撰写的_新学伪经考_ _孔子改制考_ ,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_变法通议_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2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 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_马关条约_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 声浪。 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_公车上书_”,拉开了维新运动的 序幕。 (2)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_1898_

3、年 6 月 11 日到 9 月 21 日。 标志: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明定国是_”诏书。 措施: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 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_百日维新_”。 (3)结果: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变 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京师大学堂_得以保留外,全部被废止。 (4)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_守旧势力_仍很强大。 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社会基础_,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 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3影响 (1)在一定

4、程度上冲击了_旧式官僚体制_。 (2)推动中国_民族资本主义_的发展。 (3)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拓展 1】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 的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_瓜分中国_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 加剧。 (2)直接原因:_反洋教_斗争的兴起。 2口号:“_扶清灭洋_。”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 (1)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_先抚后剿_的举措。 (2)慈禧太后采用“_招抚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_控制利用_ 。 4结果及其原因:190

5、0 年 8 月,在_中外反动势力_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5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6评价 (1)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反帝爱国_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 牺牲精神,迫使列强改变了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2)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存在明显的_盲目排外_行为;由于没有_先进阶级_的领导, 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半殖民地_的深渊。 思考: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提示:(1)进步意义: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得到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也广 泛动员了民众参加。 (2)局限性:“扶清

6、”,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带有笼 统的排外性质;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三、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侵华原因:镇压_义和团_运动。 2概况 (1)北方 西摩尔率军进犯北京攻陷大沽炮台,进犯天津天津陷落占北京 1900.6.106 月中旬6 月 21 日7 月8 月 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慈禧宣战西逃议和 (2)南方: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_东南互保_”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 的根基。 (3)列强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攻城略地,烧杀抢掠,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_俄国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3结果: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 ,标志

7、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的内容主要危害 惩办“_首祸诸臣_”, 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 余人;禁止_华北_科举考试 5 年,禁止中国人 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向各国赔款白银_4.5_亿两,分 39 年还清,年 息 4 厘,本息共计约 9.82 亿两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将北京_东交民巷_划定为使馆区, 中国人不得 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 各国 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 12 个重要地区驻扎 军队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主权_完整 特点:是中

8、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概念阐释】(历史解释) 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 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东南 互保”,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和各省内 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南方许 多地区免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 权威大为下降。1911 年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这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 关系密切。 史料探究释疑难 主

9、题戊戌变法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 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 史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 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百日维新”的 103 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 300 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 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字林西报 探究:综合上述史料,概括戊戌维新运动的特点。 提示:建构理论体系兼顾中西,托古改制;变法过程激进(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西方政 体,忽视中国国情。 【拓展】对康有为

10、维新思想的认识 (1)特点: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 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利弊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 决裂。 随堂训练测达标 1(2021保定)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西方自然科学继续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社会政治 学说大量传入中国。这主要由于(D) A中国哲学发展的需要B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C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D社会变革的形势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维新派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 政

11、治制度,同顽固派进行思想论战,开展维新变法运动,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D 项正 确;西方自然科学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传入,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与“中国哲学发展 的需要”无关, A 项错误;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与材料内容不符, B 项错误; 民主共和思潮兴起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与材料无关,C 项错误。 2梁启超、严复等人主张在君权与民权之间折中调和,要有“君权”,才能完成反帝的 任务,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又要有“民权”,才能完成反封建君权的任务。这表明他们 (A)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政治目标具有空想性 C认为君权民权矛盾尖锐D处权力之争两难境地 解析据材料信息,梁

12、启超、严复等人主张既维护君权又倡导民权,表明他们主张建立 君主立宪政体,A 项正确;不能说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标具有空想性,排除 B 项;C、D 两项 不符合材料主旨。 3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 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 义和团运动(B) A革命任务不明确B指导思想不科学 C革命目标不清晰D具有空想性 解析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反对西洋化、反对近代化,违背历史潮流,即指导思想不 科学而必然失败,B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因此其革命任务是明确的,革命 目标也是清晰的,A、C 两项排除

13、;义和团运动是典型的反帝爱国运动,不具有空想性,D 项 排除。 4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 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激昂的情绪主要来自(A) 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解析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提 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义和团的激昂情绪体现了朴素的爱国热情,故选 A 项。 5(2021成都)如图是关于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一幅漫画。据此可知,该条约是(D)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解析由漫

14、画信息“中国四亿五千万人,一人一两,以示惩罚”可知,该条约是辛丑 条约 ,故 D 项正确;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都与材料无关,故 A、B、C 三项 错误。 6(2021永州)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协商“东南互保”协议, 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 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A) 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 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 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 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之时,中央政府在形式上与列强开战,但是南方各省督抚却与列强 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说 明南方督抚并未听从中央号令,反而将地方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表明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 势力扩张,A 项正确;B 项错在“完全”,排除;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实行了新政,排除 C 项;八国联军侵华就是为了武力瓜分中国,排除 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