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81520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背知识点提纲一、 早期的中华文明1、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迄今为止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已经学会用火) 北京人(能使用火或者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能人工取火,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新石器时代:(早期)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物。 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并且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晚期)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代表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性特点:苏秉琦说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是“满天星斗” 分布广

2、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中原为核心2、 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3、 早期国家: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炎帝、黄帝,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尧舜禹时期的继承方式是“禅让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夏朝历法夏小正是我国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历法。考古学家在河

3、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址。商朝商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定都于殷,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的遗址。代表文字:甲骨文 代表技术: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周朝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控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宗法制的原则: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构成大宗小宗的关系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统治时期施行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进入“共和执政”时期。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

4、族杀死,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春秋战国)。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商周时期的奴隶制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二、 春秋与战国(东周)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1、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背景: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直接原因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改革。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主持。主要内容:(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3)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4)“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5)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6)推行县制历史意义:商

5、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 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时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其观点见于老子。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应“为政以德”,主张恢复周礼,提倡“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有教无类”,并且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整理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孟子:儒家的代表,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儒家的代表,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庄子:道家的代表,崇尚逍遥自

6、由邹衍:阴阳家的代表,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墨子:墨家的创始人,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三、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 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2、 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嬴政自称“始皇帝”

7、,史称“秦始皇”。(2) 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3)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4) 其他方面:车同轨、书同文(小篆),统一度量衡,修驰道、直道意义:(1)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 秦朝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 秦末农民起义秦朝施行暴政导致秦末爆发农民起义。代表:陈胜吴广起义4、 两汉的建立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遵奉黄老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8、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国并行制”,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1) 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 实行“中外朝制”,加强皇权,削弱丞相的权力(3) 确立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4) “刺史制度”,设刺史以监察地方(5)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上(1)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 实行盐铁官营(3) 推行均输平准(4) 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算缗、告缗)思想上(1) 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此后

9、,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西汉的衰落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政,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东汉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其在位期间史称“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加之,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些原因下,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黄巾军“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5、 两汉

10、的文化史学成就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成就汉赋和乐府诗科技成就 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2、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 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3)

11、 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4)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影响:(1) 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2)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4、北魏孝文帝改革(1) 迁都 ,平城迁到洛阳(2) 禁胡服,穿汉服(3) 断北语,说汉语(4) 改姓氏,定族姓(5) 改官职,行均田(6) 鼓励胡汉通婚意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5、隋朝的统一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12、,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杨广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文帝死后,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隋炀帝在位期间为政暴虐,大兴土木,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亡。6、唐朝的繁荣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是唐朝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7、唐朝的灭亡(1)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盛转衰。(2)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

13、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的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唐朝后期,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加剧。(4)875年,黄巢起义爆发,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5)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局面。8、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西周:世卿世禄制战国至秦:军功授爵制两汉时期: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科举制9、科举制隋文帝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唐太宗时期,增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期,扩大科举取

14、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期,仍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10、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政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公议国事,执宰相之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做政事堂。11、赋税制度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12、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佛道儒“三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

15、道教最为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发展。13、魏晋至隋唐的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文学三国时期,曹操父子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唐诗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代表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品兰亭集序隋唐时,有颜真卿、柳公权,两人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还有怀素的草书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佛教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科技南朝祖冲之精准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第七位北朝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杰出的绘图学家裴

16、秀绘制出禹共地域图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出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本初子午线长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他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14、中外文化交流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西行)。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也派遣很多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五、 辽宋夏进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 北宋中央集权我的加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方法主要表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收权)派文官担任知州,

17、节度使减为虚衔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散机构权力(分权)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四监司监控各州;州一级增设通判崇文抑武崇文: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2、 王安石变法时间:1069年原则:加强国家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目的:富国强兵内容: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等实质:封建社会内部一场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3、 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西夏与北宋“宋夏和议”4、 辽朝的职官南、北面官和四时捺钵5、 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体系“猛安谋克制”金世宗

18、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6、 元朝(1)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朝还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3) “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7、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元朝代表是青花瓷和釉里红8、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官方设置傕场进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草市,也相当活跃。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交子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9、 经济重心南移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基础、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移影响: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北宋时,

19、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10、 社会的新变化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11、 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代表人有北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的主要内容: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是“格物致知”。从南宋后期开始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12、 文学艺术科技文学:宋词;元曲绘画: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科技: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20、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元朝郭守敬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13、 少数民族文字辽有契丹大字、小字;金创制了女真文字;西夏有西夏文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命人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儿体蒙古文,这套文字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巴思八改制藏文字母,巴思八字。六、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朝(1)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2)朱元璋废丞相

21、,其子朱棣(明成祖)设内阁。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但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的受到皇帝的信任,以至于出现宦官专政的局面。(3)明朝设置有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史称“厂卫制度”清朝(1) 奏折制度。(2) 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3)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2、 明清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措施明朝(1) 对蒙古修筑长城(明长城) 签订和议(1571年隆庆和议) 开放互市(2)明朝对西藏的治理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

22、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3)明朝对东北的治理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清朝(1) 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时期,台湾归入版图;1685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对蒙古的治理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4)对新疆地区的治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5)对西藏地区的治理康熙册封达

23、赖和班禅;雍正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朝,颁布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乾隆帝还在西藏地区实行金瓶掣签制度。(6)清朝还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7)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政策;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强化管理。3、 明清对外交流及面临的危机明朝(1)明朝对外交流:郑和下西洋(2)明朝面临的危机:“倭患”。为抵抗倭寇,明前期,实行“海禁”,并派戚继光抗倭。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的租住权清朝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 明清社会经济的变化(1)农作物明

24、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2) 手工业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丝织、榨油、制瓷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3) 商业货币:明朝中期,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以血缘和乡土亲缘为纽带,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市镇: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道,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经济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

25、经济依然占据压倒优势。5、 明清思想文化的变化(1)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宇宙观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方法论(求理的方法):通过内心反省得到理,反对“格物致知”王守仁(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宇宙观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心即理也)认识论:提出“致良知”、主张“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2)李贽思想挑战孔子和儒学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常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批判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主张男女平等。特点倡导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历史评价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

26、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顾炎武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总结)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6、 明清科技成就著作作者本土成就本草纲目李时珍农政全书徐光启天工开物宋应星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西方传入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 1840年至1900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27、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2、 结合条约认识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等权力,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4)义和团运动签订了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28、。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汇译了四洲志;(2)魏源,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徐继畬,著有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4、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两部纲领性文件:(1) 定都天京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2) 天京陷落后,颁

29、布了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5、洋务运动 (1)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样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3)学习内容:学习西方的“利器”,即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4)两大目的:“自强”(前期)、“求富”(后期)(5)成就领域成就军事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崇厚创设天津机器局民用企业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6)结果

30、: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最终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7)评价:积极作用: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教育、军事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进行改革。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6、戊戌维新运动背景:(1)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巨额赔款,激化了阶级矛盾,促使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3)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维新思想的传播;(5)洋务运动失败,学习器物富国强兵之路破灭;

31、过程:(1)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2)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时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3) 结果失败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评价: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提倡西学,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7、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特别是德国抢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2)口号:“扶清灭洋”(3)结果:失败八、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三民主义

32、民族主义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2、辛亥革命(1)民主革命发展建立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20日领导:孙中山(总理)、黄兴、宋教仁地点: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报刊:民报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了。(2) 武昌起义导火线:保路运动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建

33、立共和政体: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积极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经济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风俗文化上: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

34、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消极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3、 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就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4、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内容:(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文化。(2)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

35、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次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文化革新运动,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大众文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九、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运动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性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影响:(1)思想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政党建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新民主主义开

36、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意义: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的成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国民革命)4、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

37、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党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5、中国共产开辟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10,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红军长征原因:(1)直接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1931

38、.9.18-1945.9.2)1、 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也就此掀起高潮。1936年12月“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2、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1937年9月22日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

39、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日军侵华罪行(1)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南京大屠杀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奴化教育(3)经济掠夺,以战养战(4)重庆大轰炸(5)细菌战(6)惨无人道的“731部队”(7)慰安妇制度4、正面战场的抗战(1)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1937年9月11月初太原会战中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1938年1月5月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4)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武

40、汉会战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1941年12月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5、敌后战场的抗战(1)发动百团大战打破“囚笼”政策,振奋了全国抗战的信心,标志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6、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7、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团结抗战;(2)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3)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8、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

41、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9、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2)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有力支援其他盟国,对侵略者的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十一、人民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1945 年8 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10月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2、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

42、解放战争的过程(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4)解放南京渡江战役4、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失败的原因经济:滥发纸币,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民党信誉一落千丈。坚持专制和独裁5、土地改革1947年夏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随着土改的完成,亿万农民分到土地,在

43、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激发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生产后方。中国共产党获得广大农民拥护,政权根基稳定。6、中国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3)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4)中国共产党顺民意 得民心意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通过了中国

44、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社会意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世界意义: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3、我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人民政权的巩固(1) 土地改革(1950-1952):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更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稳定物价措施:“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