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2 页 初高中衔接暑假语文预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30 篇 1班昭续汉书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 ) ,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 ,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 竟( )而卒。和帝诏昭就( )东观藏书阁踵( )而成之。帝数 ( )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 )事( )焉( ) ,号( )曰“大 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 )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 )出, 多未能通( )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 )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 )死。文姬诣( )曹操请之。时公卿、 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
2、曰: “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 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 )徒( )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 旨( )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 “诚( )实相矜( ) ,然文状 已去,奈何( )?”文姬曰:“明公厩( )马万匹,虎士( )成林, 何惜( )疾( )足一骑,而济( )垂( )死之命乎!”操感其言, 乃追原( )祀罪。 (选自 后汉书董祀妻传 ) 3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 )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矣。 ”师旷 曰: “何不炳( )烛呼?”平公曰:“安( )有为( )人臣而戏( ) 其君乎?”师旷曰:“盲( )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 )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孰与( )昧( )行乎?”平公曰:“善( )哉!” 第 2 页 共 32 页 (选自汉刘向说苑) 4 薛奎识范镇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 )于( )府舍,俾( )与子弟讲学。 镇益( )自谦退,每行步趋( )府门,逾( )年,人不知其为帅 客( )也。及还朝,载以俱( )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 “得一伟 人,当以( )文学名( )世。 ” (选自 宋史 范镇传 ) 5芮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ru)伯( )帅( )师( )伐( )戎,得良马焉, 将以献于王。芮季( )曰:“不如捐( )之。王欲无厌( ) ,而多 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 )必
4、以( )子( )获 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 )于王,王必信 之,是( )贾( )祸也。”弗( )听,卒( )献之。荣夷公果使 求焉,弗( )得,遂谮( )诸( )王,曰:“伯也隐。”王怒逐 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 )知王之渎( )货( )而启( ) 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6及之而后知 及( )之而后知,履( )之而后艰,乌( )有不行( )而能知者乎? 披( )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 )夫之一足( ) ;谈沧溟( ) 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 ) ;疏( )八珍之谱以为知味, 不如庖丁之一啜( ) 。 (选自 魏源集 ) 第 3 页 共
5、 32 页 7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 )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 ) 之,以( )告管仲,曰: “布帛尽( )则无以( )为蔽( ) ,材木 尽则无以为守备( ) ,而人厚葬之不休( ) ,禁之奈何( )?”管仲 对 )曰:“夫(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 )之则( )利( )之 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 )其尸,罪( )夫( )当 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 韩非子 ) 8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 “范氏富,盍( )已( )乎!”曰: “欲为系援焉。 ”他日, 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 献子执( )而纺( )之槐。叔向过之曰:“子
6、盍为我请( )乎?” 叔向曰:“求系( )得系矣,求援( )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 ) 请乎?” (选自 国语晋语 ) 9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既( )多,乃( )令画工图( )之,欲有呼者,辄 ( )披( )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 )赂( ) 。王明君姿容 甚丽,志不苟( )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 ),求美女于汉 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 )名字已去,不欲中改, 于是( )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第 4 页 共 32 页 10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贫,无犊( )以耕,乃牵一大豕( )驾之而东( ) 。大 豕不肯就( )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
7、先生过而 尤( )之曰: “子过( )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 )也, 蹄之坚能陷淖( )也。豕纵( )大,安( )能耕耶?”商於子怒而 弗( )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 诏子,子乃( )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 )予颠 之倒之,予( )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 )不知服田必以( ) 牛,亦犹牧( )吾民者必以贤( ) 。不以牛,虽不得田( ) ,其害 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 毋先生顾( )谓弟子日:“是( )盖有激( )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11 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 )申屠敦有汉鼎一,得
8、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 ( ) ,其文( )烂如( )也。西邻鲁生见而悦( )焉,呼金工象 ( )而铸之。淬( )以奇药,穴( )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 铜质已化,与敦所有( )者略类( ) 。一旦( ) ,持献权贵人,贵 人宝( )之,飨( )宾而玩之。敦偶在坐( ) ,心知是鲁生物也, 乃曰: “敦亦有鼎,其形酷( )肖( )是( ) ,第( 是)不知孰( ) 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 “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 )曰: “是诚( )非真也。 ”敦不平,辨( )数( )不已( ) 。众共折辱 ( )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 “吾今然( )后知势之足以变易 ( )是非也。
9、”龙门子闻而笑日: “敦何( )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 然( ) 第 5 页 共 32 页 (选自明宋濂 宋学士文集 ) 12强弱之辩 夫( )不自强,因( )弱( )以奉( )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 ( )弱。故弱为( )强者所伏() ,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 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 )强者,岂壮勇( )之谓耶?所谓弱者, 岂怯懦( )之谓耶?盖在乎( )有德,不在乎有力。夫金者,天下 之至( )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 ( ) ;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 ) ;则水柔能成刚( ) ,金刚不 辍( )其弱也。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 13诸葛亮传略 亮少有逸( )群
10、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 ( )焉。遭汉末扰乱( ) ,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 )耕于野,不 求闻达( ) 。时左将军刘备以( )亮有殊量,乃三顾( )亮于( ) 草庐之中。亮深谓( )备雄姿杰出,遂厚相( )结纳( ) 。及魏武 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全)州委( )质( )而备失势,众寡而 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 )使( )孙权,求援 吴会。权既宿( )服仰备,又睹( )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 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 )胜克( )捷, 江南悉( )平。后备又西( )取益州。章州既足( ) ,以亮为军 师。将军备称帝号,拜( )亮为丞相
11、。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 表) 第 6 页 共 32 页 14千轴不如一书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 )物( ) 。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 ( )于帘前,凡(一共)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 )日,衣 ( )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 )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 袖( )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 )景优等。时人为之语( ) 曰: “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 (选自宋沈括 梦溪笔谈 ) 15蒲松龄之妻 五十余犹不忘进取。孺人( )止之日: “君勿( )须复尔!倘( ) 命应通显( ) ,今已台阁( )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 为快哉!”松龄善( )其言。顾儿孙入闱,褊( )心不能无
12、望, 往往情见( )乎词,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 )闻。 松龄笑日: “穆如者不欲作夫人耶?”答曰: “我无他长, 但 ( ) 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 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 )耶?” (选自清 蒲松龄 述刘氏行实 ) 16杭世俊喜博 先生一岁( )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 或( )携钱数百与里( ) 中少年博( )望仙桥下。时钱文敏视学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 ( )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 )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 与诸少年博正酣( ) 。文敏即出舆揖日: “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 自障( ) ,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
13、?”文敏曰:“正 诣( )宅谒( )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 ) ,不足容从( ) 第 7 页 共 32 页 者。”文敏固( )欲前,先生固却( )之。始寻道反( ) 。文敏去, 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 惊问日: “汝何人?学使见 ( ) 敬若此?” 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 洪北江诗文集 ) 17答李几仲书 天难生于才( ) ,而才者须学问琢磨( ) ,以就( )晚成之器,其 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 ) ,君子未 尝( )以( )世不用而废学问;其( )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 世也。凡为足下( )道( )者( ) ,皆在中朝时
14、闻天下长者之言, 足 下 以 为 () 然 () , 当 继 此 有 进 () 于 左 右 () 。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18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 )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 )记, 其歌词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 ) 成,以示( )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玩味)不已,起而言曰: “公之文一出,必将名( )世。某妄( )意易( )一字,以成盛 ( )美。公瞿然( ) ,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 于义甚大,于词甚溥( ) ,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 字如何?”公凝坐颔首( ) ,殆( )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 容斋随笔 ) 1
15、9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 ) ,盗贼并起,二千石( ) 第 8 页 共 32 页 不能禽( )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 )遂可用( ) ,上以 为( )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 副()所闻,心内轻( )焉(他) 。谓遂曰: “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 )朕意?遂对曰:“海濒遐( )远, 不沾圣化,其民困于( )饥寒而吏不恤( ) ,故使陛下赤子盗弄 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 。今欲使臣胜( )之耶?将安( ) 之也?上闻遂对,甚说( ) ,答曰:“选用贤良( ) ,固( )欲安 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
16、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 )还。 移书( )敕( )属县:“悉( )罢( )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 田器者,皆( )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 )为盗贼。”遂单车 独行至府,郡中翕然( ) ,盗贼亦皆罢。遂乃( )开仓廪( )假( ) 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好( )末技,不田作,乃躬率 以俭约,劝( )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曰: “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 )田亩,秋冬课( )收敛( ) , 吏民皆富实,狱( )讼( )止息。 (选自 汉书龚 遂传) 20 里社祈晴文 民之穷亦甚( )矣!树( )艺( )畜牧之所得,将以厚( )其家, 而吏实夺之。既夺于(
17、)吏,不敢怨怒,而庶几( )偿前之失者, 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嘉( )谷垂( )熟,被( )乎 原隰,淫( )雨暴风,旬( )月唯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 可奈何,然遗粒委( )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 ) ,神 曷( )不亟( )诉于帝而遏( )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 不恤。民以其不足( )罪( ) ,固( )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 第 9 页 共 32 页 何乃( )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 )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 然春秋报谢以答神贶( )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 ) 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 )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 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
18、之不相属( )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 而不恤,其可与( )否,神尚( )决之! (选自明方孝孺 逊志斋集 ) 21赞刘谐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 ) ,长袖阔带, “纲常之冠( ) ,“人 伦之衣,拾( )纸墨之一二,窃( )唇吻( )之三四,自谓 ( )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 )曰: “是( )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子( )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 )之?刘谐曰:“怪 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 言之至( )哉!李生闻而善( ) ,曰:“斯( )言也,简而当, 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
19、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 ) 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 。” (选自明李贽李温 陵集) 22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 )以为痴。尝得瓜果,辄( )进 叔母任氏。任氏曰: “ 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 )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 ) ,无以( )慰我。 ”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 )以成仁,曾父烹( )豕( )以存教,岂( )我 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 ,何( )尔( )鲁钝之甚也!修身笃( ) 第 10 页 共 32 页 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 。谧乃感激( ) ,就( ) 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 。
20、 居贫,躬身稼穑() ,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 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号称)玄晏先生。著礼乐 、 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23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 )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 岁罹( )水患,逋( )赋数十万,敲扑( )死者相踵( ) 。文 胜慨然诣阙( )上疏( ) ,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 ) 。叹曰: “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 )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 ” )于 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 )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 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 )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 十四年诏( )有司( )春秋致祭,
21、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 十) 24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 )之,海不与通。瑾 拘( )梦阳狱,必死()之。客曰: “念非康德涵,无可脱( ) 梦阳者。 ”梦阳曰: “死吾安之,何以累( )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 )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 书( )喜曰:“我屈一瑾,而活( )良友,天下后世其应该许( ) 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 )辄赦出之。 (选自清查继佐罪 第 11 页 共 32 页 惟录列传) 25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 )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 得志人作画,周( )其乏()
22、 。凡贫士藉( )其生( ) ,数十百 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 )之,虽( )千金不为搦笔也。一龌龊 ( )显者,诱之入舟,方( )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 )发, 乃出绢强( )之( )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 ) 。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 录) 26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 孝宗始爱其才, 以问周必大, 必大无善 ( ) 语,由此( )不见( )用。韩侂胄用事( ) ,欲网罗四方知名士 相羽翼,尝筑南园。属( )万里为之记,许( )以掖垣。万里曰: “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 ) ,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
23、,皆其 柄国( )之日也。侂胄专僭( )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 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 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 )呼纸书( )日: “韩侂胄奸 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 ,吾头颅如许,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27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 )效焉。一日,嘉定王凤喈(ji) 语( )休宁戴东原曰:“吾昔畏( )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 第 12 页 共 32 页 曰:“何耶?”凤喈曰:“彼好( )多能,见人一长( )辄思并之。 夫专( )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
24、足( )畏也。” 东原以见( ) 告,余悚( )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 惜抱轩集 ) 28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晚年县( )东坡像于室中,每蚤( )作( ) ,衣冠( ) 荐( )香,肃揖甚敬。或( )以( )同时声( )实相上下为问, 则离席惊避曰: “庭坚望东坡,门( )弟子耳,安( )敢失其序哉?” 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邵博 邵氏闻见后 录) 29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金寿门先生农客 ( ) 扬州。 诸盐商慕其名, 竞相延 ( ) 致 ( ) 。 一日,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先生首坐() 。席间,以古人诗句 “飞红”为觞政( ) 。次第( )至某商,
25、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 商曰: “得之矣, 柳絮飞来片片红 。 ”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 曰: “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 ”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 来片片红。 ”众以( )先生博洽,始( )各叹服。其实乃( )先生 口占( )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 )日以(拿)千金馈 ( )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钱塘:今杭州市。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 州八怪”之 30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据( )苏府,其弟士德,攘( )夺民地,以广( )园 第 13 页 共 32 页 囿( ) 。
26、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 ) ,士德 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 “漫天坠,扑地飞, 白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书毕( ) ,士 德大愧,卒( )亦莫敢谁何() 。 (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初高中衔接暑假语文预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30 篇答案 1班昭续汉书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死亡) ,有 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 ,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完成)而卒。和帝诏昭就(去,到) 第 14 页 共 32 页 东观藏书阁踵(继续)而成之。帝数(多次)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以为师)事(侍 奉)焉(
27、她) ,号(号称)曰“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就)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 始(才)出,多未能通(通晓)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跟从)昭受读。 (选自 后汉书曹 世叔妻传) 注释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班彪:当时著名学者。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 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 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 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翻译】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
28、,叫做班昭,字惠班。学 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 , 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 固遗志完成汉书 。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 昭因此号称“大家(gu)” 。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 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 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判罪)死。文姬诣(到)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 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 “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
29、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蓬:茅草,指 头发凌乱)徒(光脚)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主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 “诚(确实)实相矜(同情,怜悯) ,然文状已去,奈何(怎么办)?”文姬曰:“明公厩(马 棚)马万匹,虎士(勇猛的士兵)成林,何惜(吝惜)疾(快)足一骑,而济(救助)垂(将 要)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赦免)祀罪。 (选自 后汉书董祀妻传 ) 注释】屯田都尉:职官名称。当:判决。文姬:蔡文姬。使驿:使者。文状: 文书。明公:对曹操的敬称。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 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
30、。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 左贤王,居匈奴 12 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 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 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 【翻译】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 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 第 15 页 共 32 页 “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 ”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 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
31、说: “就 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 “明公您 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 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 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3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对,向)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 ”师旷曰: “何不炳(明 亮,名词用作动词 点亮)烛呼?”平公曰:“安(哪里,怎么)有为(做)人臣而戏(戏弄) 其君乎?”师旷曰:“盲(失明)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爱好。喜欢)学如日出之 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 (哪一个) 昧 (黑暗)
32、 行乎?” 平公曰:“善(好)哉!” (选自汉刘 向说苑) 注释 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文化常识“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 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 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 “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 “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师旷回答说; “我怎 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 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
33、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 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 “好啊!” 4 薛奎识范镇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留)于(在)府舍,俾(使)与子弟讲学。镇益(更加)自谦 退,每行步趋(小步快走)府门,逾(越过)年,人不知其为帅客(宾客)也。及还朝,载 以俱(一起)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 “得一伟人,当以(凭借)文学名(闻名)世。 ” (选自宋史范镇传 ) 注释 范镇:宋朝人。绾(wn):留。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伟人:不平常 的人。 【翻译】薛奎做蜀地的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 第 16 页 共 32 页 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
34、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 守的宾客。 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 用车带他一起进京。 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 回答说: “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 ” 5芮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ru)伯(老大)帅(率领)师(军队)伐(攻打)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 王。芮季(最小)曰:“不如捐(舍弃)之。王欲无厌(满足) ,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 而献马焉,王之左右(近侍)必以(认为)子(您)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您) 。子 无以应之,则将晓(告诉)于王,王必信之,是(这)贾(招致)祸也。”弗(不)听,卒 (最终)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没有)得,遂谮(诬陷,中
35、伤)诸(兼词,之于)王, 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你)知王之渎(贪污)货(财务) 而启(引诱)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 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文言知识伯仲叔季。 “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伯” 。上文芮 伯,看来是老大。老二叫“仲” 。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三 叫“叔” ,老四叫“季” 。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 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 ,第二个月为“仲春” ,第三个月为“季春” ,夏、秋、冬以此类 推。 【翻译】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
36、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 说: “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 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 他们,他们就会在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 ”芮 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 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说: “芮伯还有藏私啊! ”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 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 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 却又诱引他的贪欲, 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6及之而后知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名词动用实践)之而后
37、艰,乌(哪里)有不行(做)而能知者乎? 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打柴)夫之一足(名词动用,走一步) ;谈沧溟(大 海)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很快地看一眼) ;疏(了解,通晓)八珍之谱以为 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喝) 。 (选自魏源集) 注释 一足:走一步。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一啜(chu):尝一口。 第 17 页 共 32 页 文言知识说“及” 。 “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 触到” 、 “达到” 、 “够得上”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 ,就解为“接触” ,句意 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 成语“望尘莫及”,
38、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 上,比喻比不上别人。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 取。 【翻译】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知道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 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步;谈论大海的广 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海上的商人在海上望一眼;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以为知道 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7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全)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担忧)之,以(把)告 管仲,曰: “布帛尽(耗尽)则无以(没有用来)为蔽(名词动用 遮蔽身体的衣服) ,材木 尽则无以为守备 (名词动用 守
39、卫防备的用具) , 而人厚葬之不休 (停止) , 禁之奈何 (怎样) ?” 管仲对(回答)曰:“夫(发语词不译)凡人之有为也,非名(名声)之则(就是)利(利 益)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侮辱)其尸,罪(名词动用 治罪)夫(那些) 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 布帛:泛指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戮:侮辱。 文化常识“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 ,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 “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 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
40、究丧 葬。 尸体穿绫罗绸缎, 甚至金缕玉衣。 棺之外要加椁, 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 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翻译】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 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 “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 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 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 “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 ”于 是齐桓公下命令说: “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 人治罪。 ”(被陈尸示众的人得不到名声,那些发丧的人
41、得不到利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 做呢?)没过多久,厚葬的风气停止了。 8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 “范氏富,盍(为什么不)已(停止)乎!”曰:“欲为系援 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抓住)而纺(吊)之槐。 第 18 页 共 32 页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求情)乎?”叔向曰:“求系(结交)得系矣,求援(攀附) 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为什么)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 注释 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叔向:晋国大夫。系援:结交攀附。 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范献子:范祁的哥哥。 【翻译】 董叔快把范氏娶进门,叔向说: “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
42、放弃(这门亲事)?”董叔说: “想 要结交攀附他们。 ”往后的某一天,董祁(范氏)向(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 “(董叔)不尊重 我。 ” 范献子抓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 叔向经过董叔处, (董叔)说: “你为什么不替我(向 范献子)求情呢?”叔向说: “(你)要结交的已经结交了,要攀附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 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9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既(已经)多,乃(就)令画工图(名词动用 画图)之,欲有呼者,辄(就) 披(翻阅)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钱财)赂(贿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苟 且)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和亲),求美女于汉帝,帝以
43、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 之,但(只是)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在这时)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宫人:宫女。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 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归(今湖北境内)。史 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 33 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 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 后称宁胡阏氏(ynzh)。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
44、用。今 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翻译】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 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昭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 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 帝就让王昭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昭君的名字已经 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昭君就去了。 10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贫,无犊(小牛)以耕,乃牵一大豕(猪)驾之而东(名词动用 向东走) 。大豕 不肯就(靠近)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责备)之曰: “子 过(犯过错)矣!
45、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土块)也,蹄之坚能陷淖(污泥)也。豕 第 19 页 共 32 页 纵(即使)大,安(怎么)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不)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 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 子乃 (竟然) 反怒而弗答, 何也?”商於子日: “子以(认 为)予颠之倒之,予(我)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怎么)不知服田必以(用)牛,亦犹 牧(管理)吾民者必以贤(形容词用如名词贤能的人) 。不以牛,虽不得田(名词动用耕 田)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回 头)谓弟子日:“是(这)盖有激(激愤)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46、 商於(w)子:作者虚构的人物。豕(s h ):同“猪”。轭():牛拉东西时 驾在颈上的曲木。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文言知识说“以” 。 “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上 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 ,作动词用,解为“认为” 。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 为”或“以为” ,也解为“认为” 。上文“必以贤”中的“以” ,解为“任用” ,也作动词 用。又,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 ,作连词用;又,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 “以” ,作介词用,解为“把” 。 【翻译】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 轭,一套上
47、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 “你错啦!耕地 应当用牛, 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 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 “如今您用猪来代 牛耕地, 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 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 是为什么啊?” 商於子说: “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 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 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 生回头对弟子说
48、: “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 11 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平民)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交错) ,其文(通 “纹”花纹)烂如(斑斓)也。西邻鲁生见而悦(喜欢)焉,呼金工象(仿照)而铸之。淬 (浸泡)以奇药,穴(名词动用挖洞)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 (拥有)者略类(相像) 。一旦(白天) ,持献权贵人,贵人宝(意动用法把它当做宝贝) 之,飨(宴请)宾而玩之。敦偶在坐(通座) ,心知是鲁生物也,乃曰: “敦亦有鼎,其形酷 (非常)肖(像)是(这个) ,第(只是)不知孰(哪一个)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 曰: “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都)
49、曰: “是诚(确实)非真也。 ”敦不平,辨(辨,通“辩”。 ) 数(屡次)不已(停止) 。众共折辱(挖苦嘲笑)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 “吾今然(这) 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改变)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 “敦何(怎么)见之晚哉?士之于文 第 20 页 共 32 页 亦然(这样)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 为工艺品。云螭(ch)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其文烂如: 它的花纹斑斓。淬(cu):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 文言知识说“诚” 。 “诚”可指“诚实” 、 “诚心” 。如“心诚则灵” ,又
50、如“无诚意则去” 。 上文“是诚非真也”中的“诚” ,解为“确实” 、 “的确” ,作副词用,句意为这的确不是真品。 又, “吾诚章某之子” ,意为我确实是姓章的儿子。它又解为“如果” ,如“诚能如此,则王 业可兴矣” ,意为如果能这样,那么大王的功业可兴盛了。 【翻译】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 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 到的。 (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 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 地下挖了个洞把这个鼎埋藏在其中三年。 泥土和药水一起腐蚀着鼎, 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