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1680832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PPT 页数:473 大小:106.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3页
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3页
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3页
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3页
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2 通识课 天文学概论天文学概论 第一章 宇宙概观 1.1 太阳系 1.2 恒星世界 1.3 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1.1.1 太阳 1.1.2 太阳系行星 1.1.3 地球 1.1.4 日月食 1.1.5 太阳系的物质分布 1.1 1.1.1 太阳 太阳大气(the Solar Atmosphere) Heat Flow 太阳内部 只有在日食 期间可观测 到 人眼看到的太阳 光球 色球 日冕 Apparent surface layer of the sun 光球(photosphere) 日冕 Depth 500 km Temp

2、erature 5800 oK Highly opaque (H- ions) Absorbs and re-emits radiation produced in the solar interior 光球的能力传输 Energy generated in the suns center must be transported outward. In the photosphere, this happens through 对流对流 (Convection) Bubbles of hot gas rising up Cool gas sinking down 1000 km Bubbles

3、 last for 10 20 min. 米粒组织(Granulation) is the visible consequence of convection 色球(Chromosphere) Chromospheric structures visible in Ha emission (filtergram) Region of suns atmosphere just above the photosphere. Visible, UV, and X-ray lines from highly ionized gases Temperature increases gradually f

4、rom 4500 oK to 10,000 oK, then jumps to 1 million oK Transition region Filaments 针状体 Spicules: Filaments of cooler gas from the photosphere, rising up into the chromosphere. Visible in Ha emission. Each one lasting about 5 15 min. 太阳大气层 Visible Photosphere Ultraviolet Chromosphere Coronal activity,

5、seen in visible light Corona Sun Spot Regions 日冕磁场 Corona contains very low-density, very hot (1 million oK) gas Coronal gas is heated through motions of magnetic fields anchored in the photosphere below (“magnetic carpet”) Computer model of the magnetic carpet 太阳风(the Solar Atmosphere) Constant flo

6、w of particles from the sun. Velocity 300 800 km/s Sun is constantly losing mass: 107 tons/year ( 10-14 of its mass per year) 日震(Helioseismology) The solar interior is opaque (i.e. it absorbs light) out to the photosphere. Only way to investigate solar interior is through Helioseismology = analysis

7、of vibration patterns visible on the solar surface: Approx. 10 million wave patterns! 太阳黑子(Sun Spots) Cooler regions of the photosphere (T 4240 K). Only appear dark against the bright sun. Would still be brighter than the full moon when placed on the night sky! 太阳黑子(2) Active Regions Visible Ultravi

8、olet 太阳表面 Solar Activity, seen in soft X-rays 黑子中的磁场 (Magnetic Fields in Sun Spots) Magnetic fields on the photosphere can be measured through the Zeeman effect Sun Spots are related to magnetic activity on the photosphere 太阳黑子 (3) Magnetic field in sun spots is about 1000 times stronger than averag

9、e. In sun spots, magnetic field lines emerge out of the photosphere. Magnetic North Poles Magnetic South Poles 磁力线(Magnetic Field Lines) Magnetic North Pole Magnetic South Pole Magnetic Field Lines 恒星黑子(Star Spots)? Other stars might also have sun spot activity: Image constructed from changing Doppl

10、er shift measurements 太阳周(The Solar Cycle) 11-year cycle Reversal of magnetic polarity After 11 years, North/South order of leading/trailing sun spots is reversed = Total solar cycle = 22 years 太阳周(2) 蒙德蝴蝶图(蒙德蝴蝶图(Maunder Butterfly Diagram) Sun spot cycle starts out with spots at higher latitudes on

11、the sun Evolve to lower latitudes (towards the equator) throughout the cycle. 太阳磁动力学(Magnetic Dynamo) This differential rotation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magnetic activity of the sun. The sun rotates faster at the equator than near the poles. 磁环(Magnetic Loops) Magnetic field lines 太阳磁活动周(Magnetic C

12、ycle) After 11 years, the magnetic field pattern becomes so complex that the field structure is re-arranged. New magnetic field structure is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one, but reversed! New 11-year cycle starts with reversed magnetic-field orientation 蒙德极小期(The Maunder Minimum) Historical data indicat

13、e a very quiet phase of the sun, 1650 1700: The Maunder Minimum The sun spot number also fluctuates on much longer time scales: 其他恒星上的磁活动周 (Magnetic Cycles on Other Stars) H and K line emission of ionized Calcium indicate magnetic activity also on other stars. 日珥(Prominences) Looped Prominences: gas

14、 ejected from the suns photosphere, flowing along magnetic loops Relatively cool gas (60,000 80,000 oK) May be seen as dark filaments against the bright background of the photosphere 爆发的日珥 (Ultraviolet images) Extreme events (solar flares)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Earths magnetic field structure

15、and cause northern lights (aurora borealis). 空间天气(Space Weather) Solar Aurora Sound waves produced by a solar flare 5 minutes Coronal mass ejections 冕洞(Coronal Holes) X-ray images of the sun reveal coronal holes. These arise at the foot points of open field lines and are the origin of the solar wind

16、. 能量产生(Energy Production) Energy generation in the sun (and all other stars): Nuclear Fusion = fusing together 2 or more lighter nuclei to produce heavier ones. Nuclear fusion can produce energy up to the production of iron; For elements heavier than iron, energy is gained by nuclear fission. Bindin

17、g energy due to strong force = on short range, strongest of the 4 known forces: electromagnetic, weak, strong, gravitational 太阳内部能力产生:质子质子链 (The Proton-Proton Chain) Basic reaction: 4 1H 4He + energy 4 protons have 0.048*10- 27 kg (= 0.7 %) more mass than 4He. Energy gain = Dm*c2 = 0.43*10-11 J per

18、reaction. Need large proton speed ( high temperature) to overcome Coulomb barrier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between protons). Sun needs 1038 reactions, transforming 5 million tons of mass into energy every second, to resist its own gravity. T 107 0K = 10 million 0K 太阳中微子问题 The Solar Neutrino Proble

19、m The solar interior can not be observed directly because it is highly opaque to radiation. But neutrinos can penetrate huge amounts of material without being absorbed. Davis solar neutrino experiment Early solar neutrino experiments detected a much lower flux of neutrinos than expected ( the “solar

20、 neutrino problem”). Recent results have proven that neutrinos change (“oscillate”)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flavors”), thus solving the solar neutrino problem. 1.1.2 太阳系行星 行星大小 Assume, we reduce all bodies in the solar system so that the Earth has diameter 0.3 mm. Mercury, Venus, Earth, Mars: size

21、 of a grain of salt. Sun: size of a small plum. Jupiter: size of an apple seed. Saturn: slightly smaller than Jupiters “apple seed”. Pluto: Speck of pepper. 八大行星参数 行行 星星 到太到太 阳阳 距离距离 (天(天 文文 单位单位 ) 公转公转 周期周期 (天)(天) 轨道轨道 偏心率偏心率 质量质量 (千克)(千克) 赤道赤道 半径半径 (103 千米)千米) 平均平均 密度密度 (103千千 克克/米米3) 表面表面 重力重力 加速

22、度加速度 (米(米/秒秒2) 逃逸逃逸 速度速度 (米(米/秒)秒) 已知已知 卫星数卫星数 (个)(个) 水星0.38787.970.2063.310232.445.433.634.30 金星0.723324.70.0074.8710246.075.258.6010.30 地球1.000365.2560.0175.97610246.3785.529.8211.21 火星1.524686.980.0936.4210233.3953.963.765.02 木星5.2054 332.60.0481.989102771.41.3325.9259.518 土星9.57610 7590.0555.684

23、102660.00.7011.2935.623 天王星19.2830 6850.0518.686102525.91.2411.4921.415 海王星30.1360 1890.0061.029102624.751.6611.5923.66 冥王星39.8790 4650.2561.3110221.102.340.721.261 行星轨道 Pluto Uranus Saturn Jupiter Mars Earth Venus Mercury All planets in almost circular (elliptical) orbits around the sun, in approx.

24、 the same plane (ecliptic). Sense of revolution: counter-clockwise Sense of rotation: counter-clockwise (with exception of Venus, Uranus, and Pluto) Orbits generally inclined by no more than 3.4o Exceptions: Mercury (7o) Pluto (17.2o) (Distances and times reproduced to scale) 行星分类(Two Kinds of Plane

25、ts) Planets of our solar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very different kinds: 类地行星 Terrestrial (earthlike) planets: Mercury, Venus, Earth, Mars 类木行星 Jovian (Jupiter-like) planets: Jupiter, Saturn, Uranus, Neptune 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 Surface of Venus can not be seen directly from Earth because

26、of its dense cloud cover. 行星表面环形山 (Craters on Planets Surfaces) Craters (like on our Moons surface) are common throughout the Solar System. Not seen on Jovian planets because they dont have a solid surface. 类木行星(The Jovian Planets) 平均密度低,都 有光环,大都是 气体,没有固体 表面 通识课 天文学概论天文学概论 教师:马素丽教师:马素丽 QQQQ群:石大群:石大天

27、文学天文学 303096302 303096302 I.地球的早期历史 A.行星发展的四个阶段 B. 作为行星的地球 II. 固体地球 A. 地球内部 B. 磁场 C. 地球的活动外壳 III. 大气 A. 大气的产生 B. 人类活动对地球大气的影响 1.1.3 地球 地球不完全是球形的,而是在两极方向略为扁平些,大致为 一旋转椭球体,垂直于自转轴的截面是正圆,通过两极的截 面是椭圆,其长半轴d和短半轴c分别为: d=6 378.164千米 c=6 356.779千米 地球的其它基本参数为: 平均半径:R=6 371千米 赤道周长:L=40 075.51千米 最高山峰:海拔8 840米 最深海

28、沟:海拔11 000米 地面起伏:约20千米 地球质量:M=5.9761024千克 平均密度:5.517克/厘米3 年龄: 约46亿年 地球早期的历史 行星发展的四个阶段行星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分化,根据材料 的密度分离。分化产生一个 致密核、厚的地幔和低密度 的外壳。 年轻的地球被早期太阳系填 充的碎片严重轰炸。 融化的岩石以及随后产生的 水充满了低洼处。 地质运动和侵蚀作用使地表 还在不断的缓慢的变化。 地球内部 直接探测地球的内部(如钻孔)是不可能的。 地球内部结构可以通过地震学方法得到地球内部结构可以通过地震学方法得到: 地震时回产生地震波 两种地震波: 压力波压力波: Part

29、icles vibrate back and forth 剪切波剪切波: Particles vibrate up and down 地震学 地震波不会以相同的速 度直接的穿过地球。 它们会在不同物质,或 不同密度或不同温度的 构成的交界处发生弯曲 或反射。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分 析并推出地球内部的 结构。 地球内部(2) 基本结构: 固体外壳 固体地幔 液体内核 固体内核 越往地心温度越高 地心的温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相当,金属是液体的。 地球的磁场 核的对流和旋转产 生了双极磁场。 地核主要由高电导率 的铁和镍构成。 地球磁场的作用 磁场保护地球免受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太阳风) 太阳风和地球磁

30、场 相互作用的第一表 面弓激波 磁球 一些高能粒子的泄漏通过磁场产生的环绕地球的高能粒子带:范艾伦带。 极光 由于高能粒子泄漏到较低的磁层,它们激发地球磁极附近分子, 导致极光。 活动的地球 约2/3的地球表面被 水覆盖。 山脉在水的作用下相 对迅速的腐蚀。 地球板块 地球的外壳由几个大板块构成,它们相对其他板块在做常速运动。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的证据存在海洋底部 环太平洋周围的地质活动带上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之间有相对运动 洋底构造是地幔对流的直接反映, 洋脊是地幔物质上涌的部位,海 沟是地幔物质的下降部位。 板块相互远离,熔岩可以 从下面上升火山活动 板块运动带来的活动带 地球板块的历史

31、 泛大陆 地质活动的历史 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表,与地球的年龄相比,只是 近期形成的。 大气 大气的成分由 于以下两个过 程的作用改变 很大( 第二大 气) 1)地球内部化合物通过火山释放 出气体 地球有原始大气是从地球形成时剩余气体中捕获的。 2) 后来冰冷的流星和彗星轰击 地球大气的结构 臭氧层对地球上 的生命来说非常 重要,因为它保 护大气不受紫外 辐射的影响。 地球大气的组成进一步 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海洋里的化学反应 来自太空的能力辐 射(特别是紫外辐射) 地球生命的存在 大气的温度严格的依赖它的反照率占多大比例的光被反射到太 空。 此外,还依赖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说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32、人类对大气的影响 1) 温室效应 地球表面的加热来自太阳的辐射。 热能是来自地球表面的再辐射远红 外辐射。 CO2, 和其它大气中的气体,吸收 远红外光。 热量就被俘获在空气中了. 这就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自然发生的,对地球上维 持一个舒适温度非常重要。 但是人类活动,特别是从汽车以及 工厂释放的CO2,严重的提高了温 室气体的浓度。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CO2 释放 +森林的砍伐)极大的增加了温室 气体的浓度。 作为一个结果,排除合理怀疑,地球的平均温度增加。 这被称作全球变暖。这被称作全球变暖。 导致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上升的海平面) 和全球气候变化,这可能最终使地球不适合人 类生活

33、!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2) 2)臭氧层的破坏 Ozone (= O3) 吸收紫外辐射(破坏人类 和动物的组织)。 含氯氟烃(CFCs)(使用,例如,在 工业过程中,制冷和空调)破坏臭氧 层。 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人类活动 造成的已得到证明(例如,越 来越多的臭氧层空洞南极); 必须通过减少CFC的使用停止 并逆转这种状况,特别是在发 达国家! I. 变化的月亮 A. 月亮的运动 B. 月相的循环 II. 潮汐 A. 潮汐的原因 B.潮汐的影响 III. 月食 A. 地球的影子 B. 月全食 C. 月偏食和半影月食 1.1.4 日月食 IV. 日食 A. 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 B. 月亮的影子 C.

34、 日全食 V. 预测蚀 A. 蚀形成的条件 B. 空间角度 C. 沙罗周期(The Saros Cycle) 月相(1) 月球相对于恒 星绕地球运转周 期,约27.3天 恒星月。 27.32 days EarthMoon Fixed direction in space 月相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 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 地变动。 月相(2) Fixed direction in space Earth Moon Earth orbits around Sun = Direction toward Sun change

35、s! 29.53 days 月球相对于太阳绕 地球运转周期,约 29.53天朔望月。 月相(3) 因为月球本身不发 光,且不透明,月 球可见发亮部分是 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只有月球直接被太 阳照射的部分才能 反射太阳光。我们 从不同的角度上看 到月球被太阳直接 照射的部分,这就 是月相的来源。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月相(4) New Moon First Quarter Full Moon Evening Sky 一个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5) Full

36、 Moon Third Quarter New Moon Morning Sky 潮汐 地球被看做质点,地球质 点受到月球质点的万有引力正 是地球质点绕共同质心做圆周 运动的向心力,而此向心力对 应的惯性力与此向心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实际上地球的体积很大, 在离月球最近的地面上的物体, 绕地、月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 的轨道半径明显小于地球质点 的轨道半径,物体所受月球的 万有引力就会大于大于所受对应的 惯性力,这两个力不能再抵消, 其合力与物体受地球的万有引 力方向相反,使物体的重力明 显变小。如果所说的“物体” 是这里的海水,那么这里就会 有涨潮发生。 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

37、性的涨落现象。在白 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大潮和小潮 太阳也会产生潮 汐的作用,大小 等于月亮的一半 在新月或满月时 太阳和月亮的潮 汐相叠加,形成 大潮 在第一和第三1 分线处两种作用 合力指向一个夹 角,引起小潮。 大潮(Spring tides) 小潮(Neap tides) 潮汐锁定月球的轨道 地球对月球岩石 内部的潮汐引力。 由于潮汐的长 期作用,月球自 转周期与绕地球 公转周期恰好相 同,这使得月球 总是以相同的一 面对着我们。 月球的轨道运动的加速度 地球的潮汐隆起稍微倾斜的 方向地球自转。 引力拉稍向前沿月球轨道。 月食 地球的影子 由局部阴影 区,半影, 和一

38、个全阴 影区,本影 构成。 月全食(1) 月全食(2) 一个月全食可以持续1个小时40分钟。 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 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 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 候,它们都受到大气 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 分子的散射和吸收。 像 黄、绿、蓝、靛、 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 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 影响比较大,它们大 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 射掉了;红色的光线 波长比较长,受到散 射的影响不大,可以 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 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 后面的月亮上。所以, 在月全食时,公众看 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 即所谓的“红月亮” 为什么是红月亮 日食(Solar Eclipses) 太阳在天空中的大小和月亮相同(约为相同的角

39、直径 0.50)。 当月亮从太阳前面经过时,月亮会将太阳整个覆盖,产生日食。 日食: 2002-2012 Approximately 1 total solar eclipse per year 日全食(Total Solar Eclipse) Prominences Chromosphere and Corona 太阳大气 贝利珠 地球和月亮的轨道是椭圆 Sun Earth Moon (Eccentricities greatly exaggerated!) Perihelion = position closest to the sun Aphelion = position furthe

40、st away from the sun Perigee = position closest to Earth Apogee = position furthest away from Earth 日环食(Annular Solar Eclipses) 月球和太阳 的角大小是 变化的,取 决于它们与 地球的距离. 当地球在近日点附近且月亮在近地 点附近时,我们看到日环食 Perigee Apogee Perihelion Aphelion 日环食(Annular Solar Eclipses)(2) Almost total, annular eclipse of May 30, 1984

41、形成日月食的条件(1) A solar eclipse can only occur if the moon passes a node near new moon. The moons orbit is inclined against the ecliptic by 50. A lunar eclipse can only occur if the moon passes a node near full moon. 形成日月食的条件(2) Saros cycle: 18 years, 11 days, 8 hours Eclipses occur in a cyclic pattern.

42、 沙罗周期(沙罗周期是日食和月食的周期, 是指月球在它的轨道盘上运行一周沙罗周期 (以便月球交点沿着轨道公转一周)所需的 时间223个朔望月,即223 29.53059 天 = 6585.32157 天,也就是18年零11.32天(如 果有5个闰年就是18年零10.32天)。这是古巴 比伦人对日食的观测后发现的其周期性, “沙罗”就是重复的意思。这个时间接近242 个交点月(242 27.21222 天 = 6585.35724 天)。因为沙罗周期有0.32天的“零头”,因 此必须等3个沙罗周期,才能在地球上的相似 地点看到日食再次发生。) 沙罗周期 通识课 天文学概论天文学概论 教师:马素丽

43、教师:马素丽 QQQQ群:石大群:石大天文学天文学 303096302 303096302 1.1.5 太阳系的物质分布 太阳系 物质分 布的六 重界限 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天文单位(英 文:Astronomical Unit,简写AU),一天文单位约等于 1.496亿千米。 VI 奥尔特彗星云 (2万20万AU) V 日球(100 AU) IV 柯伊伯带(3050 AU) III 类木行星(5.230 AU) II 小行星带(2.173.64 AU) I 类地行星(0.391.52 AU) I 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4 颗行星,空间范 围0.391.52AU, 体积和质量都比

44、 较小,密度较大, 温度较高,有坚 硬的岩石外壳, 没有光环,一共 只有3颗卫星,地 球一颗,火星两 颗。 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 行星密集区域。分布着几千万个以岩石为主要成分的小行星。 小行星带内最大的三颗小行星分别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径都超过400 公里;在主带中仅有一颗矮行星谷神星 II 小行星(Asteroid)带 关于小行星的来源: 一种观点认为,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过一颗大行星,后来爆炸成小块,形成了 小行星群。 另一种观点认为,小行星起源于原始星云,原始星云在逐渐形成太阳和太阳系 的行星的时候,有一部分星云演化不健全,

45、形成小行星群。 最新的发现表明,小行星也可有卫 星,如直径243千米的大力神星就有一颗 直径为45.6千米的卫星,两者相距977千 米。 小行星逐渐接近地球(示意图) 矮行星或称“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太阳运 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 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 矮行星 谷神星(Ceres)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颗位于小行星带的矮 行星。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并于1801年1月1日公布。谷神 星的直径约950千米,是小行星带之中已知最大最重的天体,约占小行 星带总质量的三分之一。 提丢斯-波得定则 1764年

46、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提丢斯发现行星的 排列有一个规律:如果令土星到太阳的距离为100 个单位,那么: 水星离太阳 4+0=4个单位 金星离太阳 4+3=7个单位 地球离太阳 4+6=10个单位 火星离太阳 4+12=16个单位 ? 离太阳 4+24=28个单位 木星离太阳 4+48=52个单位 土星离太阳 4+96=100个单位 当时在离太阳28个单位处并未发现有行星。柏林 天文台台长彼得把提丢斯的想法总结成为 提丢斯彼得定则,可写成如下的数学公式: Rn=0.4+0.32n-2 III 类木行星 木、土、天、海4颗 行星,空间范围 5.230AU,体积和 质量都很大,密度较 小,温度较低,没有

47、 坚硬的岩石外壳,大 区层下面是液态氢组 成的海洋。都有光环 和许许多多的卫星。 IV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3050天文单位的一 个环带。早在上世纪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Edgeworth)就预言:在海 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充满了微小冰封的物体,它们是原始太阳 星云的残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地。位于太阳系的尽头,其名称源于 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Kuiper)。 柯伊伯带 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H.Oort)作了彗星轨道的统计研究,发现轨道 半径为3万至10万天文单位的彗星数目很多,他推算那里有个大致球层状的彗 星储库

48、,有上千亿颗彗星。1988年邓肯(M.Duncan)证明,柯伊伯带是短周 期彗星的主要源。 日球 日球,是太阳风粒子能到达的区域,最远到100AU, 完全笼罩着所有大 行星和柯伊伯带,成球状分布,太阳在位于中央。在最初的一百亿英里的半 径内,太阳风以每小时百万公里的速度移动。 当他开始与星际物质碰撞时至 停止之前,其速度已经降至亚音速,形成终端激波;与星际物质达到平衡之 处称为太阳层顶(heliopause)。日球与太阳的距离在80到100天文单位。 奥特云距离太阳大约2万20万天文单位。奥特云是太阳 系外围的一圈巨大冰天体形成的球形云,这里环绕着无数 彗星。公元1950年由荷兰天文学家简奥特

49、首次发现。 奥特云也被称为原彗星云区,简奥特教授估计该区域至 少有两百万颗以上的原始彗星,但其总质量比地球质量还 要小,绕太阳一周需几百万年。 奥尔特彗星云 彗星(Comets) Mostly objects in highly elliptical orbits, occasionally coming close to the sun. Icy nucleus, which evaporates and gets blown into space by solar wind pressure. 彗星是太阳系里一种比较特殊的天体,当它远离太阳时呈现为一个云状 小斑点,接近太阳时它会长出尾巴,越靠近太阳,尾巴越大、越长。 彗星中最著名的是哈雷慧星,因为 它是被预言回归的周期彗星。 彗星质量主要集中在彗核内,彗核 的大小约为数千米,彗核的密度约为1克/ 厘米,而彗尾物质极为稀薄,约为地面 空气密度的十亿分之一。 哈雷(Halley)彗星的核 流星和陨星 夜晚,人们有时会看到一道亮光 划破夜空,这就是常见的流星现象 在太阳系空间存在无数尘粒和小 固体块,总称为流星体。它们都绕太 阳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常会和流 星体相遇,它们闯入地球大气层后, 摩擦生热、燃烧、发光。 流星 质量在5千克以上的流星体在停 止发光时还会有残余的未气化部分, 假如它落到地面上就称为陨星。 除了单个、零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天文学概论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