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689803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机密机密启用前启用前 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市第一中学 20222022 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命题人:杨琍命题人:杨琍 田茂香田茂香 谢晶晶谢晶晶 侯兴黉侯兴黉 张琪瑨张琪瑨 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 8 8 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 事项见答题卡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 150150 分

2、,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答题前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考证号、考场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

3、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栖居地,生活在村庄的村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部分,这是十分特殊的 一个部分。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可能难以为村庄居民提供完全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村庄居民必 须自己组织起来为获得村庄秩序而努力。相比之下,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绝大多数都由国家提 供。因此,研究村庄秩序本身的可能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村庄秩序的生成具有二元性,一是行政嵌入,二是村庄内生。人民公社是行政嵌入的典型,中国传统 社会的村庄秩序则大多是内

4、生的。内生的村庄秩序依赖于村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其性质、 强度和广泛性,而构成了联系中的人们的行动能力,正是这种行动能力本身,为作为相对独立社区社会的 村庄提供了秩序基础。村民之间的具体关系及建立在这种关系上的行动能力,构成了“村庄社会关联”。 村庄社会关联关注的是处于事件中的村民在应对事件时可以调用村庄内部关系的能力。当一个村民被 种种强有力的关系挂在村庄社会这个网上面,这个村民就可以从容面对生产生活中的事件,他就具备了很 强的有效降低生存风险,经济获得公共物品,从容谈判达成互赢协议,以及稳定建立对未来生活预期的能 力。当一个村庄中不是一个村民而是相当一部分村民具备这种关系资源

5、时,我们说这个村庄的社会关联程 度很高。 从结构层面看,村庄社会关联是指在村庄内村民因为地缘关系(同一自然村或同一居住片所产生的邻 里关系) 、血缘关系(宗亲和姻亲关系) 、互惠关系(礼尚往来和生产互助产生的关系) 、共同经历(同学、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战友、生意上的合伙人)以及经济社会分层产生的社会契约关系和权威服从关系等,所结成的人与人之 间联系的总和。 从功能层面看,一个拥有众多关系的人,在生产生活中遇到日常性和突发性事件时,他可以调用这些 关系进行应对。当村庄中很多村民具有足够应对事件的关系时,村庄秩序也就有了基础。当前中国农村的 重要特点是,传统的社会关系正在解体,现代的社

6、会关系尚未建立,这成为当前农村普遍社会危机和村庄 失序的重要原因。我们提出村庄社会关联的概念,是希望通过对当前农村正在变动的人与人关系的考察, 理解构成农村社会失序的村庄原因。 从价值层面看,因为村庄秩序是通过事件来建构的,重复发生的日常性和突发性事件,使应对事件的 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复博弈的性质。重复博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隐形的、模糊的“约定”,约定各 方可以对对方的行为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各方共享一种“承诺”或公认一种“游戏规则”,这种“承诺” 或“游戏规则”构成了吉尔兹所说的“地方性知识”。 (摘编自贺雪峰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7、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生活在村庄的村民有自己组织起来为获得秩序而努力的必要。 B. 国家能为城市提供基本的社区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因而城市居民不必自己协调组织。 C. 中国传统社会的村庄秩序,大多对村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着不能分割的依赖性。 D. “村庄社会关联”包含村民之间的具体关系和建立在这种关系上的行动能力两个方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立足现代化进程这一背景,简要分析了研究村庄关联的必要性,使论述具有现实意义。 B. 文章四至六段分别从结构、功能、价值三个层面,详细地阐释了村庄关联的内涵,论述层次清晰。 C. 文

8、章主体部分围绕“村庄社会关联”这一概念,论述了村庄关联的社会意义及其含义,结构严谨。 D.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比较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村民如果具备了被强有力关系挂在村庄社会网上的条件,就可以具备稳定建立对未来生活预期等多种能 力。 B. 村庄内的村民因为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互惠关系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总和,就是村庄社会关联。 C. 当前中国农村一些村民尚未建立足够应对事件的现代社会关系,是农村普遍社会危机和村庄失序的重要 原因。 D. 重复发生的日常性和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应对事件的人与人关系的

9、重复博弈,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 “约定”。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B2. D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于文无据。原文“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绝大多数都由国家提供”只是强调大多数,“因而城 市居民不必自己组织起来”原文无依据。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举例论证”错,原文“国家可能难以为村庄居民提供完全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村庄居民必须自己 组织起来为获得村庄秩序而努力。相比之下,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绝大多数都由国家提供”运 用了对比论证,还

10、有大量道理论证,文章未运用举例论证。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范围缩小。根据文意,除了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互惠关系,还有共同经历以及经济社会分层产生的社 会契约关系和权威服从关系等。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脑袋大一定智慧多吗?坊间普遍接受的观念如下: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都由同样的成分构成,但随着 大脑越变越大,其功能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了我们在学校学到的进化阶梯图;人位于进化阶梯的最顶端, 而不是单列在进化树之外。然而,

11、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拉尔夫,霍洛韦不同意这一看法。他提出:认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知能力的进化改变是大脑重新组织的结果,而不光是由大小变化带来的。各类动物大脑之间的区别,到底 是数量上的还是质量上的?这一争论还将持续下去。 美国神经科学家托德普罗伊斯解释了这一争议的原因,即有关皮层组织的诸多概念是以“数量”假 设为基础的。它令科学家们相信,使用其他哺乳动物(如老鼠和猴子)大脑模型所发现的结果,可以外推 到人类身上。如果说这不正确,必定会在其他很多领域引发震荡,比如人类学、心理学、古生物学、社会 学等。普罗伊斯主张,要比较研究哺乳动物的大脑,而不是以其他较低等动物(比如老鼠)的大脑为模

12、型 解释人类大脑如何运作。他和很多人都发现,在微观层面,不同哺乳动物的大脑差别可大了。 还记得尼安德特人吗?他们的颅骨容量比智人稍大,大约是 1520 立方厘米,而现代人一般为 1340 立 方厘米也就是说,他们的相对大脑容量比现代人类还大。尼安德特人从遥远的地方运输原材料,他们 发明了标准化技术,制造长矛和工具。这些活动似乎暗示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而且开始了象征 性思考,但是尼安德特人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结构不如同一时期的智人复杂。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对大脑体积说从来不感冒。人类在漫长进化中发展出来的大脑分工,左半球 是聪明的那一半,它说话,思考,做出猜测。右脑则不然,用象征性的说法

13、,它是左脑不争气的堂兄弟。 然而,就我们目前所讨论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是,就算左脑跟右脑分开,只剩下 670 克,它的认知能力 也跟之前一样。聪明的大脑不光是靠大小。 还有一些来自遗传学领域的激动人心的新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两种负责规范大脑体积的基因:小 脑症基因和 ASPM 基因。倘若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有缺陷,都会带来先天性小头畸形,其特点一是头部明显小 于正常值,二是非进行性智力迟滞。芝加哥大学遗传学教授布鲁斯拉恩所在的实验室最近进行了一项研 究表明,在智人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压力驱使这两个基因发生了重大变化: (无缺陷的)小脑症基因 顺着整个灵长类世系加速进化,而(同样无缺陷的)AS

14、PM 基因则是在人类和黑猩猩分开之后进化得最为迅 速,这就暗示这些基因是我们祖先大脑体积迅速增大的原因。 在这些基因的作用下,携带者产生了一种极具竞争优势的特点。拥有它们的人会繁衍出更多的后代, 于是这些基因占据了优势。研究人员并未满足于上述结果,他们还想知道,这些基因能否解答这个问题: 人类大脑还在继续进化吗?事实证明,人们通过这些基因找到了答案:人类大脑的确在继续进化。遗传学 家的推论是,如果一种基因是在人类物种的形成过程中为了增强适应性而进化出来的就跟增加大脑体 积的这些基因一样,那么它们可能仍然在继续进化。 听起来颇有答案见分晓的希望。我们有了大型的大脑。一些大脑袋的聪明人发现,至少部

15、分基因跟大 脑个头大有关系,在我们进化的关键时刻,这些基因似乎出现了变化。这难道不意味着是它们造成了这一 切,是它们令我们独一无二吗?如果你觉得答案就此能揭晓,那你简直没利用好你的大脑袋。我们并不清 楚,是这些基因变化引起了文化变化,还是基因变化与文化变化相互作用。就算确实是这些基因变化引起 了我们的文化变化,我们也不知道大脑里具体发生了些什么,它是怎么发生的,它是否也发生在我们的亲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戚黑猩猩身上,只是程度稍有不及。 (摘编自迈克尔加扎尼加人类的荣耀 ,彭雅伦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拉尔夫认为,认知

16、能力的进化不是由大脑的大小变化带来的,而是其重组的结 果。 B. 关于各类动物大脑的区别在于数量还是质量的争论,源于有关皮层组织的诸多概念是以“数量”假设为 基础。 C. 在人类学、心理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们相信,可以用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为模型解释人类大脑 的运作。 D. 一项研究表明,小脑症基因和 ASPM 基因是人类祖先大脑迅速增大的原因,它们使携带者产生了一种竞 争优势。 5. 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了人类学、神经科学、遗传学等多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且正反面兼顾,显示了作者客观中 立的态度。 B. 尽管尼安德特人的大脑比智人大,似乎具有一

17、定程度的自我意识,而且开始了象征性思考,但其文明水 平不及智人。 C. “我对大脑体积说从来不感冒”“它是左脑不争气的堂兄弟”“那你简直没利用好你的大脑袋”,这些 语句明显含有嘲讽意味。 D. 文章开头就提出论题,但最终不但没有给出确切答案,还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可见,科学界的很多争论 是毫无意义的。 6. 作者质疑“脑袋大一定智慧多”的观念,有哪些依据?请简要分析。 【答案】4.A5. B 6. 不同哺乳动物的大脑差别较大,不能以其他较低等动物的大脑为模型解释人类大脑的运作;聪明的 大脑不止决定于体积的大小。人类左右脑分工不同,就算左脑跟右脑分开,认知能力也一样;尼安德特人 和智人的比较也可证

18、明;虽然已发现两种导致人类大脑体积增大的基因,但目前人类并不清楚基因变化 与文化变化的相互作用。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不是而是”曲解文意,原文为“认知能力的进化改变是大脑重新组织的结果,而不光是由大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变化带来的”,“不光是”,意为“不仅仅是”。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中立的态度”错误,原文是“如果你觉得答案就此能揭晓,那你简直没利用好你的大脑袋。我们并不 清楚,是这些基因变化引起了文化变化,还是基因变化与文化变化相互作用”,可见作者对“脑袋大一定

19、智慧多”持质疑态度; C.“明显含有嘲讽意味”错误,这些语句显示了作者的幽默风趣,无嘲讽之意; D.“可见,科学界的很多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判断失当,尽管没有得出确切结论,然而科学探索仍在继续, 这些争论对于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结合“普罗伊斯主张,要比较研究哺乳动物的大脑,而不是以其他较低等动物(比如老鼠)的大脑为模型 解释人类大脑如何运作。他和很多人都发现,在微观层面,不同哺乳动物的大脑差别可大了”,可得出不 同哺乳动物的大脑差别较大,不能以其他较低等动物的大脑为模型解释人类大脑的运作; 结合“还记得尼安德特人吗?他们

20、的颅骨容量比智人稍大,大约是 1520 立方厘米,而现代人一般为 1340 立方厘米也就是说,他们的相对大脑容量比现代人类还大这些活动似乎暗示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 自我意识,而且开始了象征性思考,但是尼安德特人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结构不如同一时期的智人复杂”, 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大,但是物质文化和社会结构不如同一时期的智人复杂;结合“就算左脑跟右脑分开, 只剩下 670 克,它的认知能力也跟之前一样。聪明的大脑不光是靠大小”,由此得出聪明的大脑不止决定 于体积的大小; 结合“如果你觉得答案就此能揭晓,那你简直没利用好你的大脑袋。我们并不清楚,是这些基因变化引起 了文化变化,还是基因变化与文化变化相互

21、作用”,可得出虽然已发现两种导致人类大脑体积增大的 基因,但目前人类并不清楚基因变化与文化变化的相互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一颗人世流星记一颗人世流星侯硕之侯硕之 金克木 侯硕之这是我只见过两面而终身不忘的朋友。 “硕之性格孤僻,不好交际,没有多少朋友。他对我说过的朋友就是你。听说你们在清华园看星谈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夜,你为什么不为他写点什么?”硕之的哥哥侯仁之对我说。 我也记得侯硕之。可是关于他,我又能说出什么呢?我们总共只见面两次。第一次在清华园,他还是 学生

22、;第二次在昆明,他已经工作。随后过了没有几年,我听到传说,他在去西北的路上遭遇土匪,不幸 被害了。他是个穷学生,孤身一人,说是去陕甘工作,怎么可能在西北荒原上有人对他谋财害命呢?究竟 是谁害死了他?他究竟要去西北什么地方?要去做什么?谁也说不出。抗战时期的西北是会令人想到陕北 的。难道这里面没有政治气味? 一个文科理科兼优而学工科的青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天折了。他像一颗流星,一闪光就没了,但不是 在天上,是在地上,在人世。流星可以留下含有特种金属的陨石。他留下的是什么?是一本宇宙之大 。 三十年代初期,英国天文学家秦斯的一本新书传到中国。这书用通俗文笔描述天象又解释宇宙膨胀学 说。不约而同有三个

23、人翻译。一是南京天文台的人,译出书名是闲话星空 ,商务印书馆先出版。一是侯 硕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生,译出书名是宇宙之大 ,开明书店出版。第三个是我,照原书名译作流 转的星辰 。 我的朋友沈元骥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两个译者都是我的朋友,你们也作个谈天文的朋友吧。我来 介绍。” 暑假刚开始,我收到清华大学侯硕之来信,约我去清华观星谈天。英国天文学家的一本书使我们成为 一见如故的朋友。人和人之间真像是有所谓缘分的。 我告诉他,我没学过数学物理。他笑了,说:“我现在学工程,在高中可是学文科的。仁之学的是理 科。考大学时我们两人颠倒过来了。他进燕京历史系,我进清华电机系。你猜我入学考试高级数学得

24、几分? 两分。”那时高中文理分科,学文科的不进一步学数学物理。他怎么能进清华电机系呢?他解释道:“幸 亏清华入学考试分两次计算。先算国文英文初级数学,我得了将近一百分。可是第二次照理工科要求考试 计分,高级数学我全没学过,看卷老师开恩,没给零分,给了两分。清华规定有一门零分就不算总分了。 有两分还得算。结果是除这一门以外门门高分。取不取?决定不下来。工学院长交给系主任决定。他判断 这是个文科学生改学工科,不取太可惜了。进来再说,学工不成让他转系。这个学生一定要。就这样入了 学。”他又说:“考大学时我想,得学点实用的东西。中国将来不管怎么样都需要发展电力工业。没有电, 什么都谈不到。只要不亡国,

25、就要有电。没有电,迟早还会亡国。不管清华电机系有多难考,我也要进。” 他笑了。真是个天真而有志气的人。他又为什么喜欢天文? “我进工科,还是喜欢文科。理科中的文科就是天文。”我懂得,那时日本军阀已经占领中国东北, 为了国,他放弃文而学工。但兴趣仍在文,那就是天文。 那一夜,我们谈天说地讲电力,把莎士比亚诗句连上宇宙膨胀、相对论,谈中国和世界,宇宙和人生, 文学和科学,梦想和现实,希望和失望,他不掩饰自己的抱负和缺憾。我的倾听表明我的佩服。他又说又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笑,我真看不出他平时是个不爱说话的人。那时我们只是在人生道路上偶尔相逢的两个过客,一无顾忌, 放心,信口,谁也不笑谁。当

26、时以为这一夜过去就忘了,哪里想到他久久不忘而我也记到了今天? 我在昆明再见他时,他已经毕业,在一个什么机关里工作了。那正是欧战爆发后不久。他完全失去了 在清华园时的兴高采烈的气概。一副严肃而有点暗淡的面容使我很吃惊。他说,天文不谈了。在西南开发 水电也没什么指望了,不知怎么才能为抗战出点力。仁之沦陷在北平,但燕京大学还在,日本还没有进攻 美国,仁之还在研究历史地理。这时学文学理学工的差别不大了,都有点用处,又都没有多大用处。他透 露出想到别处去,好像说过去西北可能有机会,我没有在意,我只觉得他和先前那位大学生真是判若两人 了。 在“宇宙之大”中,一颗流星的闪过,不论多么显耀,也是极其渺小的。在

27、中国之大中,一个极有希 望的青年中途天折也是非常微末的。但是在逝者的亲人和好友的心中,不论流星的放光时间是多么短暂的 一瞬,它是永恒的,不会熄灭的。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点出作者与侯硕之友谊的特别之处,既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自然引出下文对侯硕之 的回忆。 B. 侯硕之不幸被害的遭遇让作者疑惑重重,他分别就事件可能性、凶手、目的地、出行动机和政治背景进 行发问。 C. 侯硕之由文科改学工科的传奇经历,既表现出他的天真与志气,也显现出当时清华大学包容大气的教学 风气。 D. 作者在昆明与工作后的侯硕之再见面,对他褪去年

28、轻时的神采感到惊讶,也因他消沉颓丧的言语而失望 痛心。 8. 作者与侯硕之只见过两面,为什么记忆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 9. 人世流星的比喻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8. 作者与侯硕之相识,是因翻译了同一本天文学著作,缘分特别;两位青年志趣相投, 精神相知,友谊纯粹;再见面时,侯硕之的变化让作者惊讶,其后来的命运遭遇又让作者无限感慨,记 忆深刻。 9. 人世流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侯硕之如流星般闪耀的才华和一闪而过的短暂生命;人世流星是统摄 全篇的“文眼”,贯穿首尾,文章的标题也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与这一比喻有密切关 系,作者借此抒发对侯硕之的崇敬、缅怀之情,

29、表达对友人生命价值的肯定。 【解析】 【分析】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因他消沉颓丧的言语而失望痛心”于原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他完全失去了在清华园时的兴高采烈的 气概。一副严肃而有点暗淡的面容使我很吃惊”“我只觉得他和先前那位大学生真是判若两人了”。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概括能力。 首先是二人缘分特别,“三十年代初期,英国天文学家秦斯的一本新书传到中国不约而同有三个人翻 译。一是南京天文台的人,译出书名是闲话星空 ,商务印书馆先出版。一是侯硕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 系学生,译出书名是宇

30、宙之大 ,开明书店出版。第三个是我,照原书名译作流转的星辰”,因为我 们都翻译了这本书,因此我的朋友沈元骥就介绍我们两个人认识,“英国天文学家的一本书使我们成为一 见如故的朋友。人和人之间真像是有所谓缘分的”; 其次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那一夜,我们谈天说地讲电力,把莎士比亚诗句连上宇宙膨胀、相 对论,谈中国和世界,宇宙和人生,文学和科学,梦想和现实,希望和失望,他不掩饰自己的抱负和缺憾。 我的倾听表明我的佩服。他又说又笑,我真看不出他平时是个不爱说话的人。那时我们只是在人生道路上 偶尔相逢的两个过客,一无顾忌,放心,信口,谁也不笑谁”,两位青年志趣相投,精神相知,友谊纯粹; 最后一次

31、见面侯硕之变化太大,“他完全失去了在清华园时的兴高采烈的气概。一副严肃而有点暗淡的面 容使我很吃惊”,再见面时,侯硕之的变化让作者惊讶,“他在去西北的路上遭遇土匪,不幸被害了”, 其后来的命运遭遇又让作者无限感慨,记忆深刻。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句含义及分析语句在结构文章方面的作用的能力。 “人世流星”是一个比喻句,把侯硕之比喻成一颗流星,一是因为他的人生短暂,他还是个青年,大学毕 业不久,“在去西北的路上遭遇土匪,不幸被害了”;其次是因为他耀眼的才华,他和作者以及另外一个 人都翻译过英国天文学家秦斯的一本新书,“三十年代初期,英国天文学家秦斯的一本新书传到中国 不约而同有三

32、个人翻译。一是南京天文台的人,译出书名是闲话星空 ,商务印书馆先出版。一是侯硕之,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生,译出书名是宇宙之大 ,开明书店出版。第三个是我,照原书名译作流转的 星辰”,并且侯硕之考入清华除了高等数学以外“门门高分”,他的才华就如流星一般耀眼。 其次,从文章结构来看,题目“记一颗人世流星侯硕之”就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另外文章开头部 分也点了题,“一个文科理科兼优而学工科的青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天折了。他像一颗流星,一闪光就没 了,但不是在天上,是在地上,在人世。流星可以留下含有特种金属的陨石。他留下的是什么?是一本宇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宙之大”,而文章结尾也写到“在宇宙

33、之大中,一颗流星的闪过,不论多么显耀,也是极其渺小的。 在中国之大中,一个极有希望的青年中途天折也是非常微末的。但是在逝者的亲人和好友的心中,不论流 星的放光时间是多么短暂的一瞬,它是永恒的,不会熄灭的”,中间记叙“我”与侯硕之的两次见面,可 见人世流星是统摄全篇的“文眼”,贯穿首尾。 文章中关于流星的句子体现了作者对侯硕之的感情,如开头说“一个文科理科兼优而学工科的青年就这样 不明不白地天折了。他像一颗流星,一闪光就没了”,表达了对年轻生命逝去的惋惜、遗憾和痛心;结尾 “但是在逝者的亲人和好友的心中,不论流星的放光时间是多么短暂的一瞬,它是永恒的,不会熄灭的”, 表达了作者对侯硕之的崇敬、缅

34、怀之情,表达对友人生命价值的肯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未,元张弘范乃四分其军,自将一军,相去里许。令诸将曰:“宋舟西舣厓山,潮至必东,急攻之, 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张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 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弘范以舟攻其南,世杰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樯 旗仆,诸舟之樯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 。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元军薄 中军,会

35、日暮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遣小舟至帝所,欲取帝至其舟中,旋谋遁去。秀夫恐来 舟不得免,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秀夫因帝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先驱其妻 子入海,谓帝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 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帝同溺,后宫诸 臣从死者甚众。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夺港,乘昏雾溃去。余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 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弘范亟往求之,已不获矣,遂以帝 崩 报,年九岁。杨太后 闻之,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 海死,世杰葬之海滨。世杰将赴占城,土豪

36、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议入广。飓 风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登舵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 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风涛愈甚,世杰 堕水溺死。史臣曰:“宋建炎而后,土宇分裂,犹能六主百五十年而后亡。岂非礼义足以维持君子之志, 思惠足以固结黎庶之心欤?”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二王之立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B.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

37、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C.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 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军,古代军事概念。前军,负责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即主力大部队;后军,运输粮草等辎重,并为 大部队提供后卫。 B. 德祐,宋恭帝赵品的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 号多见于史书。 C.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

38、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D. 太后,对古代帝王生母的尊称,始于秦昭襄王。汉承秦制,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可以分为王太后 和皇太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弘范认为宋军的船停靠在厓山西面,潮水一来船只必定往东面走,这个时候应该疾速攻打,并且以乐 声做为战斗的约定。 B. 张世杰腹背受敌,军士疲惫,不能够再战斗。等到所有船上的樯旗接二连三倒下之后,宋军大败,许多 人放下武器投降元军。 C. 陆秀夫认为小皇帝理应为国而死,因为先皇被侮辱太过,不能再次受辱。他先迫使妻儿投海,然后背负 小皇帝一同投海

39、而亡。 D. 张世杰认为自己对宋朝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他原本希望在敌军退后,再拥立一个赵氏后人,可是大势 已去,无力回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 (2)秀夫恐来舟不得免,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 【答案】10.A11. D12. B 13. (1)到了正午,潮水上涨,元军乐声响起,张世杰认为元军将要懈怠,没有设置防备。 (2)陆秀夫恐怕张世杰的船不能逃脱,又考虑被人出卖,或者被俘虏侮辱,坚持不肯前往。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等到七日后,十多万人浮尸海上。

40、有一个元朝士兵在尸体间搜寻物件,遇到一个尸体,幼小 但穿着黄色衣服,抱着诏书之宝,他取下宝物来献给张弘范。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越七日”是时间状语,一般要在后面断开;“十余万人”是海上浮尸的数量,应与前面相连,排除 BD; “衣”是动词“穿”,“黄衣”是宾语,二者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且后文“负诏书之宝”的是尸,而 非黄衣,排除 C。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对古代帝王生母的尊称”错,也包括嫡母、生母、养母。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樯旗倒下之后,宋军大败”错误。根据原文,“兵士皆

41、疲,不能复战”;张世杰知大势已去,抽调精 兵进入中军,才导致失败的。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至,到;作,响起;以为,认为;且,将要;设备,设置防备。 (2)题得分点有:免,逃脱;为所,表被动;或,或者;辱,侮辱;执,坚持;赴,前往。 参考译文: 癸未年,元朝的张弘范于是把他的军队四等分,自己率领一军,相互之间保持一里左右的距离。命令 各位将领说:“宋军的船停靠在厓山西面,潮水到达必定往东面走,这时疾速攻打他们,听到我的乐声响 起便战斗,违令者斩。”当时黑气从山的西面出现。李恒趁着早潮退去攻打宋军北面,张世杰率领淮兵拼 死作战。

42、到了正午,潮水上涨,元军乐声响起,张世杰认为元军将要懈怠,没有设置防备。张弘范率领船 队攻打宋军南面,张世杰南北遭受攻击,士兵都疲惫,不能再战斗。不久有一条船的樯旗倒下,所有船的 樯旗都跟着倒下。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抽调精兵进入中军。宋军全军大败,翟国秀、凌震等都放下 武器投降元军。元军迫近中军,正好太阳落山风雨大作,傍晚雾气蔽空,咫尺之间不能分辨。张世杰派遣 小船到皇帝居处,想要迎接皇帝到他的船里,随即计划逃跑。陆秀夫恐怕张世杰的船不能逃脱,又考虑被 人出卖,或者被俘虏侮辱,坚持不肯前往。陆秀夫因为皇帝的船只大,并且众船环环相连,估计不能够逃 跑,于是先迫使他的妻子儿女投海自杀,对皇帝说

43、:“国家的政事到这般田地,陛下应当为国而死,徳祐 皇帝被侮辱太过,陛下不能够再受辱。”立刻背负皇帝一同投海而亡,后宫各位大臣跟随死亡的人很多。 张世杰于是和苏刘义斩断大绳冲出港口,趁着黄昏的烟雾败逃。剩下船只尚有八百,全被张弘范所得。等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到七日后,十多万人浮尸海上。有一个元朝士兵在尸体间搜寻物件,遇到一个尸体,幼小但穿着黄色衣服, 抱着诏书之宝,他取下宝物来献给张弘范。张弘范迅速前往寻找尸体,已经不能找到,于是把皇帝的死讯 报告元帝,宋帝享年九岁。杨太后听说这件事,捶拍胸口异常悲痛地说:“我临终不肯绝气经过艰辛的旅 途到达这里,正是因为赵氏一块骨肉啊,现在没有希望了

44、。”于是举身投入大海而死,张世杰把杨太后葬 在海边。将要前往占领城池,地方首领强迫他返回广东,于是回船停靠在南恩的海陵山,溃散的士兵稍微 集中,便商议进入广东。这时飓风大振,将士劝说张世杰上岸,张世杰说:“没有办法了。”登上舵楼, 露天焚香祝祷说:“我对赵氏也已经仁至义尽了。一个皇帝死了,重新拥立一个皇帝,现在又死了,我没 有死,只希望敌兵退却,另外拥立赵氏遗孤来延续后代。现在像这样,难道是天意吗?”风涛更加汹涌澎 湃,张世杰落入水中溺死。史官说:“宋高宗建炎初年之后,疆土分裂,仍然能维系六代皇帝一百五十年 后才灭亡。难道不是因为礼义能够维持君子的志向,恩惠能够团结坚实百姓的心吗?” (二)古

45、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寄高常侍奉寄高常侍 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 ,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 ,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注: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 61 岁。开元二 十七年(739 年) ,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订交。汲黯:汉代名臣,与宋包拯、明海瑞并为史上三大直 谏之臣。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叙事,回想与高适汶上初次相逢,虽不断升官但

46、友情不变。 B. 第三句回忆高适统领淮南两川军队的历史,突出好友的军事能力。 C. 第四句“驾”字有并驾齐驱之意,以曹植和刘桢来盛赞好友文采。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在迟暮之年离别好友,不胜悲伤的心情。 15. 本诗颈联和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运用了同一个典故,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15. 辛词以廉颇自比,既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又抒写自己愿意为国效劳,却报国无门 的悲愤,同时也表现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的雄心壮志。 本诗将高适比作廉颇,第一,凸显高适年龄;第二,用“中原将帅”的回忆侧面赞誉好友的军事才能。 【解析】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

47、公司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尾联化用楚辞“恐美人之迟暮”和潘徽诗“离情欲寄乌,别泪不因猿”诗句,表 达迟暮之年离别好友的悲伤,是用典抒情,不是直抒胸臆。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辛弃疾的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 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二是抒 写壮心,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本诗作于高适入朝,作者寄诗以赠之,是一首

48、赠友诗。“中原将帅忆廉颇”典出史记廉颇传 :赵王思 复得廉颇,王使使者视廉颇。此处以廉颇比高适,帅将士于中原,中原将帅追怀高适,侧面称赞高适的军 事才能。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里仁中,“_,_”两句强调要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想到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犯了和他一样的错误。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自己的家事和齐王的国事进行了类比,如用“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类比“_”,由此得到“_”的结论。 (3)屈原在离骚中,

49、以“_,_”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明自己虽遭受 了不公正的待遇,但纵使死万次也不改对美好德行的追求。 【答案】.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王之蔽甚矣 .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省、廷、蔽、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作文

50、构思时,最重要的工作不在于搜寻材料,而在于对材料加以选择与安排。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 选择与安排才能_地显出艺术的锤炼。每个人有他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历,所选的材料虽然在 表面上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可以成为不同的作品。就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和“木叶下, 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描绘的画面大体相同,妙处上则_,这就体现了对同一材料可有不 同的选择和安排。 选择是大难事,创作者需要_创作时, () 。遇到一个题目,他们只随便凑合出一些实是 肤浅陈腐而自以为新奇的材料,就把文章和盘托出,如何能说服读者或感动读者?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旨,创作者须在这上面_,反复打磨,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