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聚焦于“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这一问题,让学 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模拟实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实验验证”的思维 探究过程,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转周期,以及自转形成了太阳这一天体 的东升西落。 本课教材设计了 3 个活动。一是模拟实验,利用人体围成的“地球” ,研究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明确地球自转方向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二是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中相对运动的特点,推测地球的自 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再用“地球椅”验证我们的推测;三是根据确认后的地球自 转方向,在地
2、球仪上模拟验证谁先迎来黎明。三个活动环环相扣,且要求学生每 进行一次推理,都要用模拟实验验证,充分发挥了模拟实验法在研究宇宙领域问 题时的优势,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在自转,且自转形成了昼 夜交替现象,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 “地球上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每天迎 来黎明的时间会相同吗?”虽然学生没有亲身观察的证据,但是生活常识会让大 家认为不同地方迎来日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那么研究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 黎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由于本节课学生要进行三个模拟实验,故教师应引导生明确实验目标,观察 要细致,保证实验
3、结果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的层层推进。 活动 2 推理地球自转方向时,学生已经具有“我坐在运动的车上,旁边静止 的树会向后运动”等相对运动的生活经验。对于直线类的相对运动,学生较容易 理解,但坐在地球椅上旋转是一个曲线运动,要让学生观察太阳是“自西向东运 动”还是“自东向西运动”是有一定难度的。故教师应在尽量保证更好的实验效 果,且应提示学生在转的过程中哪边是东、哪边是西。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 24 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 象 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地球椅”模
4、拟实验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践来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 能运用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寻自然现象、解密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 STSETSE)目标:)目标: 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是科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实验逐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 难点:运用“地球椅”模拟实验,结合生活实践,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 【材料准备】【材料准备】 打印好的“北京(东) ” , “乌鲁木齐(西) ” ,双面胶,正反面都写有“东”
5、 、 “西”的大字,写有太阳的红色圆卡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地球仪,银色圆片 贴纸。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引导: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那么地球 上不同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吗? 教师提问引导:那么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引出课题并板 书。 学生活动: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由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中提出新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模拟实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先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明确两者的地理位 置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明确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 乌鲁木
6、齐在北京的西边。 教师活动:介绍模拟实验的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开始前两 个地区要均处于黑夜中。 学生活动:明确本实验目的:观察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和“自东向西转” 时, 两个城市谁先看到太阳?各小组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 在实验记录单中。 发现由于地球转动方向不同, 两个城市迎来黎明的先后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是完成本实验和模拟实验 3 的基础,教师可以在 PPT 上标出方向盘供学生参考。为了便于学生判断地球的 自转方向,一是在学生身上贴北京(东) 、乌鲁木齐(西)的纸片,二是在实验 记录单上用箭头注明了圆圈的转动方向。 由于该实验
7、要求部分学生手拉手围成一 个圈,一人手拿红色球形灯,部分人观察并记录,故可以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 实验,一组观察,然后对调角色再次进行实验,保证全班的参与感。根据记录的 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得出结论: 要想知道谁先迎来黎明, 得先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3.推理分析 教师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站在地球上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更别说 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了。 能不能根据其他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推理分析呢?比如: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其实太阳并没有运动,这又是怎么 回事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常识,指出“明确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引出“相 对运动”这一概念。 教师提问引导:当我们坐
8、在向前/后/东/西运动的小车上,会看见窗外的树 木往哪个方向运动?当我们坐在旋转的椅子上,周围静止的景物会怎么运动? 学生思考:当我们坐在向前/后/东/西运动的小车上,会看见窗外的树木往 后/前/西/东方向运动;当我们坐在旋转的椅子上,周围静止的景物也会往反方 向旋转。从而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当我们坐在运动的物体上,周围静止的景物 会向反方向运动。 教师提问引导:那么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原本不动的太阳东升西落,说明地 球是怎样运动的呢? 学生思考:运用相对运动的概念,推理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 多次举例强化, 帮助其归纳出 “相对运动” 中“相反”这一规律。
9、从而将其应用于解释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不动的太阳“东升 西落” 。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地球椅”实验验证自己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猜想, 介绍实验目的是通过地球自转观察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讲述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实验开始前地球椅上的人看不到太阳。 学生活动:明确“地球椅”实验目的;分小组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小组一 个同学坐在“地球椅“上,左手拿正反面写有”东“字的纸片,右手拿”西“, 另一个同学用手举着红色圆卡纸,代表太阳;使地球椅背对着太阳,将地球椅分 别自西向东、自东向西转动,观察太阳的运动方向: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将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模拟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10、和步骤,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 性。让学生左手拿正反面写有”东“字、右手拿正反面写有”西“的纸片,一有 助于座椅按某一方向转动,二有助于座椅上的同学观察太阳的运动情况:从哪个 方向出现,从哪个方向消失。 4.得出结论 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刚刚的实验结果,你认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 的? 学生思考:当地球椅自西向东转时,能看到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当地球 椅自东向西转时,能看到太阳西边升起东边落下,所以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 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论证观点的能力。 5.实验验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介绍 实验目的,讲述实验步骤,强调实验要
11、求:在实验记录单上,先在白色圈上用箭 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再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明确实验目的:一是验证哪一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二是弄清楚自 转一周过程中一个地区迎来多少次黎明。明确实验步骤: 先将反光小圆片贴在 地球仪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上,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一个同学让地球模 型按照正确的方向旋转,另一个同学从“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在实验前让学生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实为检测学生对于地球自 转方向的掌握情况,这也是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有效实验结果的基础。通过 再次进行模拟实验, 验证了学生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 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生成【板书设计(生成) 】 【板书说明】【板书说明】 【学生记录单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班级记录表设计】【班级记录表设计】 【其他说明】【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