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3 3. .不简单的杠杆不简单的杠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 3 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的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一科学概念。 本单元共 7 课,第 1 课点明主题,通过前概念调查帮助我们探查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认知情 况,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工具与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第 2、3、4 课引领学生探究三种简单机械 斜面、杠杆、轮轴;第 5 课运用组合工具剪刀,强化前几课的学习成果;第 6 课了解印刷 术的发展历程,带领学生感受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第 7 课是对本单元学习 的一个总结和提升,通过具体的制作活动,对
2、工具与技术的关系做一个总结。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基础知识课,学生将继续探究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人类很早就利用杠 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最早提出杠杆原理,发明很多工具,影响深远。 杠杆工具在现今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选用杠杆作为研究内容,贴近生活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研 究工具、探索自然的兴趣。本课以生活中的常见情境工人使用撬棍撬动水泥板来进行引入,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课通过设置一个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的探究活 动,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结构,认识到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改变支点的位置、 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介绍不同类型
3、的杠杆,让学生认识到在 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杠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杠杆”在生活中的使用已有经验积累,但很多学生没有系统地探索过杠杆在 不同情况、不同组合工具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生在斜面一课中已对简单机械做了研究, 不简单的杠杆这一课安排了一个贴近“杠 杆”发明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看到过,但是不一定有实操经验。这样的安排既减小 了难度梯度,同时为学生研究杠杆增加了趣味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 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
4、用情 况。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尊重事实,如实 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 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式记录撬动大石块时杠杆的装置。 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材料准备】 学生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 A 终点 B 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 木块。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聚焦 引入利用撬棍撬动水泥
5、板以及木棍撬动 大石头的图片。 教师提问:这两幅图中的人在做什么? 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思考:撬棍是怎么撬动水泥板的? 人搬不动石头,为什么借助一根木棍就可以轻松撬动大石头呢? 2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引出我们把这样使用的一根铁棍或木棍称为“杠杆” ,并板书。 设计意图以“铁棍撬动较重物体”作为切入点,既可以简单直观地告诉学生杠杆的出现原 因,也可以调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和其基本作用的认知情况,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铺垫。 2.探索 (1)举例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杠杆装置的工具吗? (2)画出杠杆的简单示意图 找出杠杆装置的共同点,并观察杠杆装置的特点,画出杠杆的简单示意图
6、,了解各部分的名 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忆所有跟“杠杆”有关的经历,进而认 识到杠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画示意图 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更加清晰地展示他们对杠杆基本结构的认识情况,为接下 来探索活动的记录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3)模拟实验: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 创设情境:有一块大石头,老师搬不动,这里工具有一根木棍,还有一些小石头,你们有办 法帮忙吗?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搬运大石块的实验。 明确任务要求: 任务 1:用一块小石头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头撬动,并改变支点的位置,感受一下,每次用力 是否一样? 任务 2:把
7、大石块从 A 点移动到 B 点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发放实验记录单 观看实验操作指南,提醒注意事项 小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总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 作用效果。 设计意图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教科书中提供的探究活动,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记录活动过 程中的实际情况。通过真实操作,探究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用力情况。通过 探究,学生可以发现更多关于杠杆的秘密。支点的位置变化,用力大小也会跟着改变。学生可以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杠杆的使用规律。 3.研讨 教师提问: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的地点?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
8、什 么作用? 学生思考:可以省力。 教师提问: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能够用画图的形式把你的操作过程 表示出来? 学生思考:杠杆的支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标注不同情况下支点、大石块、小石 块的位置,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通过 改变支点的位置可以改变杠杆的使用效果。学生可在交流中逐渐摸索总结出哪些情况使用杠杆更 省力,哪些情况下使用杠杆更费力。 进而总结出不同的情境要求下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4.拓展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杠杆的作用。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杠杆? 设计意图将简单的课堂活动延伸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了杠杆的作用以后,能 够分析生活中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杠杆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在生 活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