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所有教案(共7个课时).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693775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所有教案(共7个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所有教案(共7个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所有教案(共7个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所有教案(共7个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所有教案(共7个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教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教案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 二、教材编排特点二、教材编排特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建立数据 分析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去。教材重视让学生经历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是按一组数据在 不同数据段的分布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4.让学生

2、结合现实问题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教学平均数不只限于求平均数的方法,更在于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用平均数描述、分析、 比较数据。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画图、表格、文字等自己喜欢 的方式表示数据,并能对简单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和解释,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的经验。 不过,这个阶段学生接触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非正式的。从本单元开始,将结合具体的统 计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

3、统计图, 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结合统计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按不同标准分类按不同标准分类 (一一 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简单数据的收集和 整理(二年级下册)整理(二年级下册) 用自己的方法描述用自己的方法描述 数据(三年级下册)数据(三年级下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简单的统计表简单的统计表 单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 分段整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 简单的调查表简单的调查表 平均数的含义,以平均数的含义,以 及求简单的平均数及求简单的平均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复式统计表

4、和复式 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 折线统计图(五年折线统计图(五年 级下册)级下册) 扇形统计图(六年扇形统计图(六年 级下册)级下册) 表、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 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 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 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

5、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体验用 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 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共 8 课时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 课时 数据的分段整理1 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1)1 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1

6、课时 平均数1 课时 平均数练习1 课时 运动与身体变化1 课时 机动2 课时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月月日日总第总第课时课时主备主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041 页例 1 和随后的 “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 1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 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

7、会与 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几。 【课前小研究】【课前小研究】 导学单一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导学单第一部分内容。活动一、交流导学单第一部分内容。 1.指名口答结果。 2.说说你的做法。 3.指出:数一数、画正字法、做标记等等。(我们通常用画正字法统计原始数据) 小结:我们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得到的结果不同,但总数相同。 活动二、创设情境活动二、创设情境 1.呈现例 1 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张丽华调查了

8、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 正一正正正正正正正 2.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学生交流。 指出:一个正字有五画,每画表示 1 个人,一个正字表示 5 个人。 3.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节目的人 数各是多少? 活动三、学习新知活动三、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呈现例 1 的统计表。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年月 节目 类别 合 计 科普 类 综艺 类 动画 类 体育 类 认数615 (1)观察:这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 和“15”表示的是什么?这些信

9、息你从哪 得到的? (2)结合导学单指名口答其余结果。 (3)分析交流: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追问:从表中还知道什么? (4)思考:观察统计表,你认为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统计表的标题、制表日期、统计表中的项目栏、合计栏。) 2.认识条形统计图 (1)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呈现例 1 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时,提问: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每一格表示几人? 提醒:直条上方表上数据。 (3)引导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 据的? (统计图的标题

10、、制图日期、横轴(项目)、纵轴(数据)、直条) 3.简单的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信心。)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看出来? 4.比较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 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而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 示数据。 活动四、巩固练习活动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一练”: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11、 (1)讨论:怎样调查? (2)结合学生的回答,当堂调查,并让学生统计数据。 (3)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4)交流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5)分析数据:每一格表示几?你还知道了什么? 2. 做练习七第 1 题。 (1)交流:统计的什么内容,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2)这一星期用水量哪天最多,哪天最少? (2)估一估:除星期六、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 (3)根据统计图,每一格表示几?你还想到了什么? 3.导学单第三部分内容。 指名口答。 活动五、课堂小结活动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 活动六、作业活动六、作业 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 回家作业:练习

12、与测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不同 点 用表格呈现数据 的 用直条呈现数据的; 相同 点 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条形统计图更直观、 更形 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分段整理数据分段整理数据 月月日日总第总第课时课时主备主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243 页例 2 和随后的 “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 2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 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发展统计观念, 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

13、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 【课前小研究】【课前小研究】 导学单一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导学单第一部分活动一、交流导学单第一部分 1.指名交流 2.订正错误 活动二、教学新授活动二、教学新授 1.谈话导入 谈话:梅峰小学鼓号队准备为队员们购买演出服装,如果让你帮着去购买,你在购买服 装之前要先了解鼓号队员的哪些信息? 小结: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 做购买服装

14、时所做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请看这是梅峰小学之前完成的同学们的身 高记录单。 2.分段统计 (1)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员身高记录单。 谈话:服装厂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来定做,也不可能做同样大小的校服, 一般根 据身高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 130139cm 的适合穿小号,身高 140149cm 的适合穿 中号,身高 150159 的适合穿大号。 (2)根据商家提供的型号,接下去你该做什么? 为了弄清适合穿大、 中、 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 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 (板 书:分段整理) 指名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 学生情况预测: 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

15、。 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直接数。 用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来统计。 追问: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怎样统计才能不遗漏又不重复? (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按顺序、做记号) 3学生整理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引导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 集体校对,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4.谈话: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 现在请你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核对。 追问:这里的合计()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那么 你们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 有无错误)

16、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5.商家看到这张统计表,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每个数据段有多少人,即:每种型号 的校服要做的套数) 、合计有多少人,即:一共要做多少套。 指出: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 过程就是分析数据。 (板书:分析数据) 6.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服装这一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 怎样的过程? (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 学生讨论并交流。 7.小结:像这样把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据的分段整理。 (板书:数据的分段

17、整理) 活动三、巩固练习活动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信息,说说要知道班中学生有多少人可以免票,多少人买半票,多少人买全票, 你准备统计些什么?怎么统计? 提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的合适? 要求: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集体交流校对。 2.完成练习七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思考:哪一段的人数最多? 张小红的成绩排在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 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四、全课总结活动四、全课总结 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 还见过哪些分段统计呢?我们的测验成绩都是分段统计的,100 分90 分是 A

18、,89 分75 分 是 B,74 分60 分是 C,60 分以下是不及格。 找找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会遇到用分段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五、作业活动五、作业 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 回家作业:练习与测试 板书设计分段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 (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1 1) 月月日日总第总第课时课时主备主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546 页,完成练习七第 35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 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

19、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发展统计观念, 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对统计数据进行一 些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 整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活动一、复习导入 谈话:我们这两节课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还根据问题需要进行分段统计,用统 计表表示结果。 今天这节课结合一些问题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活动二、巩固练习活动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 3 题 出示:我国长

20、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 河 流 名称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 长 度 /km 6397546423201000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 (1)学生独立完成,注意画出的统计图是横向的。 (2)组织交流。重点分析每一格表示多少,如何确定直条的长度。 (3)注意在直条的边上标注数据和日期不要忘记。 2.练习七第 4 题 提出要求: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 2430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 图。 了解信息: 第 24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韩国汉城 5 枚 第 25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 枚 第 26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美国亚特兰大 16 枚 第 27 届

21、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利亚悉尼 28 枚 第 28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雅典 32 枚 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北京 51 枚 第 30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国伦敦 38 枚 根据信息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 3.练习七第 5 题 (1)让孩子们同桌互相合作,测试单脚站立的时间,并做好记录。 (2)在班内进行分段整理统计 (3)完成统计表 (4)分析数据 单脚站立的时间最长的是谁?最短呢?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 成绩在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在哪一段的人数做少? 你的成绩在小组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全班同学中呢? 三、本课总结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四、作业 课堂作业

22、:数学补充习题。 回家作业:练习与测试 板书设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 1 (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 (3)制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4)分析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 2) 月月日日总第总第课时课时主备主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546 页,完成练习七第 6、7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调查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 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能有效地表示,能用简单地评价额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 2. 使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 数据的过程、方式,提高数据简单

23、处理的技能;进一步感受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和 存在问题。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调查和统计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数据统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尝试在活动中提出建议,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数据,能用学过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数据,体会数 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小组调查与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活动一、揭示课题 1.引导回顾 问:在前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了解一项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 说明:统计活动先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接着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分析数据, 解决统计所

24、要解决的问题。 2.揭示课题:这节课就按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 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 活动二、调查统计活动二、调查统计 1.统计课外阅读情况:练习七第 6 题 (1)明确要求。 (2)思考:小力是怎样了解其他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他的调查表怎样设计的? (3)出示要求 A、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实际的阅读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 B、讨论怎样整理数据比较方便,并完成。 C、根据集体整理的数据,个人完成第 46 页的统计表 D、在小组里交流统计表,校对是否符合调查、整理的数据 各组按要求分别调查、整理和统计,完成统计表 (4)交流、分析数据 你对全班同学课

25、外阅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2.统计全班实力情况:练习七第 7 题 (1)提出问题,了解要求 (2)根据调查表填写自己的情况。 (3)组织全班统计 (4)根据调查表 2 的内容涉及统计表。 (5)汇总数据,完成统计。 (6)分析、评价数据 知道了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的视力,你能做一个评价吗? (7)活动总结:说说自己这项统计的收获和体会。 (8)我们还可以调查什么?准备怎样涉及调查表。 按照班级选择的调查项目,统计表中要设计哪些项目?怎样知道全班这些项目的数据? 活动三、拓展延伸活动三、拓展延伸 1.完成“动手做” (1)教师说明要做什么,了解什么结果。 (2)第一次教师示范怎样做,后三次课请学生

26、动手合作完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每次实验的结果可能不同,但存在一个确定的数值,且每次最多滴数总是在这个 数值的左右。大约在 47 滴左右。) 2.阅读“你知道吗” (1)独立阅读 (2)你读懂了什么? 组织交流。 活动四、活动总结活动四、活动总结 这节课通过统计和活动,你了解了什么?通过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五、作业活动五、作业 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 回家作业:练习与测试 板书设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 2 (1)调查 (2)汇总 (3)制统计表 (4)分析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 月月日日总第总第课时课时主备主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950 页例 3 和随后的 “练一

27、练”,完成练习八第 14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 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时整数) ;能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比较,并解决一些简单实 际问题。 2使学生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平均数 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体验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乐趣,梳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

28、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课前小研究】【课前小研究】 导学单一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导学单第一部分活动一、交流导学单第一部分 1.指名口答 2.全班交流 活动二活动二 、教学新授、教学新授 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看!这些小朋友也在玩套圈游戏。 1演示情境图: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 15 个圈,下面的统 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 提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追问:你能看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吗? 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比较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情况预测: (1)认为女生套得比

29、较准。理由:男生一共套中了 28 个,女生一共套中了 30 个,30 个 多于 28 个。 (2)认为男生套得比较准。理由:男生一共套中 28 个,28 除以 4 等于 7 个,他们每套 中了 7 个;而女生每人通过计算,只套中 6 个。 (3)学生可能在图上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比较每个人投的多少来比较。 比较这三种说法,你认为哪种比较方法更合理?为什么? 指出:当人数不同的时候,是不可以直接从总数的角度去比的,而要分别求出男、女生 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生套中的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 这里的平均数分别是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和女生每人套中的个数。用平均数来比更为合 理。 3理解平均数的意

30、义 (1)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697628(个)2847(个)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把几个数的总数,除以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 是多少。 (2)在统计图里画出平均数“7”。 思考:4 个男生套圈的平均数是 7 个,而实际 4 个男生套的个数与平均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情况预测:有的男生套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的与平均少,也有的与平均相等。 思考:平均数会比 9 多吗?为什么?会比 6 少吗?为什么? 说明:平均数的范围是在这组数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3)指名学生说说:第二组的平均数的范围。 算一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10475430(个)3056

31、(个) (4)在统计图里画出平均数“6”。 思考:5 个女生套圈的平均数是 6 个,而实际 5 个女生套的个数与平均数是什么关系? 学生情况预测:有的女生套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的比平均数少,这里没有一个正好是 平均数。 (5)小结:平均数不一定就是某一个具体的数,它只是说明了一个整体情况。 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处。比如我们在期中考试 后,算出每个班平均分,就可以看出哪个班的总体成绩好一些,还有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平 均产量,平均速度等。 那么你觉得平均数的范围是怎么确定的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体验三、巩固练习,应用体验 1.完成练习八第题 学生独立审题,独立解

32、决 指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做练习八第 3 题。 出示第 3 题。让学生依次回答两个问题,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 4 题。 (1)让学生解决第(1)题,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位同学是怎样解决的?说说他们的想法。 (2)同桌讨论第(2)题。 提问:哪位同学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为什么会有超过平均数的箱数? 通过和平均数比较,你对平均数的大小有什么想说的? (3)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活动四、全课总结活动四、全课总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统计中的平均数,你对平均数有了什么了解? 活动五、作业活动五、作业 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 回家作业:练习与测试 板书课题平均数(能较好地

33、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总数总个数 平均数练习平均数练习 月月日日总第总第课时课时主备主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5253 页,完成练习八第 510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去 判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运用平均数的知识去判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整理,深化理解活动一、回顾整理,深化理解 1.回顾、交流 引导:我们这两节课学习了平均数。你能

34、举出一个平均数的例子吗? 你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怎样求几个平均数平均数? (板书:移多补少求和平分) 2.小结揭题:大家都有生活里的平均数的例子,这对我们理解平均数十分有用。平均数 是通过移多补少、取长补短,把一组数据分的同样多的结果。平均数是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 数据的总体情况的数,它介于这组数据最多的和最少的数之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另一种是求和平分。为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今天这节 课就练习平均数的知识。 活动二、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活动二、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出示练习八第 5 题,引导学生读一读 3 小题的

35、说法 引导:这里关于平均数的三种说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哪些说法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你说怎样想的? 总结:平均数不是指一组数据的每个数都是这个数,而是有些数据比平均数大,有些数 据比平均数小;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分的同样多的数,它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2. 补充: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的结果是 4 比 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 2 球。 小组内充分讨论,再组织交流。 解读:4 比 0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合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比赛的目的是找出差距,如果也平均了之后,就没有差距,也就没有比 赛的必要了。所以它是不合理的

36、。 活动三、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活动三、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1.完成练习八第 6 题 (1)思考口答让学生阅读条件和条件图,交流知道了什么 引导:根据统计结果,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植树最多,哪个小组植树最少? 你估计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是怎样想的? 说明:植树最多的小组是 10 棵,最少的小组是 6 棵,平均数应该在 6 棵和 10 棵之间; 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 4 棵,平均数大约是 7 棵或 8 棵。 (2)计算交流: 引导:那四个数据的平均数究竟是几棵树?大家算一算、比一比,看看估计得怎样 交流:黑板上怎样算的,结果对不对?“8”是哪几个数据的平均数? 2.做练习八第 7 题 (1)

37、让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交流:平均每个橘子多少千克怎样算的?(板书算式)每一步算的什么? (3)追问:这里最后解决了什么问题的?为什么说“大约”多少克? 3.完成第 8 题 (1)让学生了解每场得分情况 (2)估计:你觉得谁平均每场的得分最高?你是怎样估计的? (3)交流:这里的平均得分都是怎样算的? 计算的结果谁平均每场得分最高,和你估计的一样吗? 4.完成练习八第 9 题 说说每个评委老师打出的分数 让学生了解计算比赛平均分的规则,按规则完成计算出平均分 交流:选手的最后得分是怎样计算的? 5.完成练习八第 10 题 (1)要求学生计算一周做家庭作业时间的平均数

38、据,填写在表格里。 (2)下周交流自己记录的数据和平均每天的时间,思考:对于合理安排时间,你有哪 些体会? 活动四、你知道吗?活动四、你知道吗? 学生独立阅读你知道吗 说说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五、作业活动五、作业 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 回家作业:练习与测试 板书课题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总数总个数 运动与身体变化运动与身体变化 月月日日总第总第课时课时主备主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5455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

39、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 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 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确保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活动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学生情况预测: (1)身体会出汗。 (2)脉搏跳动会加快。 (3)呼

40、吸也会加快 。 2.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读一读。 人的心脏不停地跳动,引起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这就是脉搏的跳动。血液在全身的血管 里流动,给人身体的各部分提供氧气和营养。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因此脉 搏的跳动会加快。 3.揭示课题: 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板书课题。 活动二、实验讨论:活动二、实验讨论: 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运动前后 1 分钟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1.指导学生正确地找到自己的脉搏,知道怎样算脉搏跳动一次。 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 教师可针对部分困难的学生有针

41、对性的指导。 2数一数运动前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数量。 教师看好时间,学生独立测试,注意数脉搏的时候,不要数出声音,以免影响其它同学 的数数。 (1)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注意指出学生中数的脉搏数量不正常的情况,很可能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找脉搏的方法, 再次个别指导。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静下心来,仔细数脉搏,并把数据填写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再次数脉搏,选择比较正确的一次,记录下来。 (3)计算出四人的平均脉搏数量,全班交流。 指出: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脉搏每分钟大约跳七、八十下。 3全班原地安静高抬腿 30 秒,再测脉搏,并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 问:你发现自己的脉搏数量有什么变化? 别人也有这个变

42、化吗? 算一算,你们四人小组运动后的平均脉搏数量。 4休息 2 分钟后,继续在原地高抬腿 1 分钟,再统计有关数据,算出平均值。 5用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 (1)学生明确题意,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你准备选择哪项运动? (做操、跳绳、跑步等等。) (2)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 四人小组活动,记录每次运动前后各人 1 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求出每次测量脉搏的 平均数。 这个活动需在操场上进行,教师注意巡视。 (3)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把得到的结论全班交流。 情况预测:运动强度跟脉搏的次数有关,强度大,脉搏次数也高。 活动三、引申反思:活动三、引申反思: 1布置课后调查: 向体育老师了解四年级体育课上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老师是怎样 为我们安排活动的。 2. 设计并完成活动: 测量你在不用的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活动四、作业活动四、作业 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 回家作业:练习与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及所有教案(共7个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