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三国至隋唐三国至隋唐 五代的文化五代的文化 儒学、道教、儒学、道教、 佛教的发展佛教的发展 文学艺术文学艺术 科技科技 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 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借鉴吸收;佛教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借鉴吸收;佛教盛行。范缜盛行。范缜反佛思想,部分统治者灭反佛思想,部分统治者灭 佛佛 隋朝:儒学家提出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三教合归儒儒 唐朝:统治者奉行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三教并行,尊崇,尊崇道教道教;武则天时;武则天时佛教佛教盛行盛行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提出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复兴儒学 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
2、学、田园诗、骈文、民歌;唐朝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民歌;唐朝- -唐诗唐诗 书法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东晋: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东晋书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柳公权;唐朝颜真卿、柳公权 绘画绘画:职业画家出现:职业画家出现-东晋东晋顾恺之提出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以形写神”,代表作,代表作女史箴图女史箴图 和和洛神赋图洛神赋图 ;唐朝;唐朝吴道子被尊为吴道子被尊为画圣画圣 石窟:山西大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云冈石窟、石窟、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莫高窟 数学:南朝数学:南朝祖冲之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精确算出圆周率 农学:北魏贾思勰著农学:北魏贾思
3、勰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 地理学:西晋地理学:西晋裴秀裴秀绘绘禹贡地域图禹贡地域图 医药学:唐朝医药学:唐朝孙思邈孙思邈著著千金方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唐本草 天文学:唐朝僧一行实测天文学:唐朝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地球子午线长度 印刷术:唐朝印刷术:唐朝雕版雕版印刷佛经、日历、书籍印刷佛经、日历、书籍 火药:火药: 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唐末用于战争。用于战争。 佛教交流佛教交流:高僧来华传播佛教;外出求法:高僧来华传播佛教;外出求法- -东晋东晋法显法显、唐朝、唐朝玄奘玄奘西行取西行取 经经;向周边国家传播佛法;向周边国家传播佛法-唐朝唐朝鉴真
4、鉴真东渡传授佛法东渡传授佛法 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重要港口城市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重要港口城市-广州广州、泉州;泉州; 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主题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思想的发展学习主题一: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思想的发展 学习主题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成就学习主题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成就 学习主题三: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的成就学习主题三: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的成就 1
5、.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3.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1.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成就 2.思考这一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高的文化成就?对隋唐文化有何影响? 1.概括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的成就 2.思考何谓“盛唐气象” 3.“盛唐气象”形成的历史背景是有哪些? 1.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唐朝高逸图(局部) 画中山涛(右二)、王戎(右四)、刘伶(左三)、阮籍(左一)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人。 他们席地而坐,寄情山林,纵酒清谈。 魏晋玄学思潮 “玄”这一概念,最
6、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曹魏时期,何晏、 王弼在注庄子周易论语时,一反两汉经学繁琐、僵硬 的学风,摒弃谶纬阴阳灾异之说,以老庄思想赋予儒家经典新的内以老庄思想赋予儒家经典新的内 涵涵,援道入儒,儒道合流儒道合流,建立起一个新的思辨哲学体系玄学 。与两汉重渊源和宗派,魏晋名士学从己出,喜欢独立思考清谈, 玄学取代经学,老子取代孔子,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玄学取代经学,老子取代孔子,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樊树志 国史概要 冯友兰称玄学为:新道家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崇尚理性的玄学 魏晋年间,统治者披着纲常名教的外衣,政治残杀却非
7、常频繁。士人 试图用“自然无为自然无为”消解虚伪。名教自然之辩名教自然之辩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主题。老子 崇尚无为鄙弃有为,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正始玄学正始玄学”代表王弼则把二者 的关系解释为本末、体用,提出“名教本于自然名教本于自然”。认为统治者不识自然无 为为本,反而着眼于刑名礼教,导致名教异化背离自然之道,导致混乱纷起 ,只有无为而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名教的功能,实现社会理想和谐。 随着曹氏与司马氏两大集团争夺政权的斗争日趋激烈,斗争中清谈领 袖何晏被杀、王弼病死,魏晋玄学转向新的阶段“竹林玄学”。由于统治者 虚伪狡诈,以名教为杀人工具,“竹林玄学竹林玄学”改变“正始玄学”积极入世, 试图
8、通过改造名教进而实现治世理想的倾向,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逃 避现实政治斗争,追求个体精神境界的超越和自由,与作为宇宙最高秩序的 自然之道直接沟通。他们惊世骇俗的言行,痛恨的是成为工具的虚伪名教, 他们期望的恰是名教的本来目的:百姓淳朴、社会稳定,一切臻于理想、和 谐的大同世界。 摘编自博士论文姜丰 浅析名教自然之辩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 儒家经书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道教,对阴阳、五行、星 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 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 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 身出家(4次),他推崇佛教推崇佛教达
9、到高潮。 北魏中期迁都洛阳后,佛教进一步繁荣佛教进一步繁荣, 僧尼从北魏初期的8万人急增到200万人从 公元454年到公元477年,全国共兴建了6478所 佛寺,其中仅平城一地就有100多所。到公元 515年,佛寺增加一倍,洛阳城内多达1367所。 翟文明主 编中国全史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 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 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 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 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明)丁云鹏三教图(不能用于唐代)(不能用于唐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便由先前的 “百家之一”变为“百家唯一”,从而形成儒家文化一统天 下的格局。西汉中期,以儒
10、家独尊为内核、以经学为主干的 文化模式基本定型,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从两汉到隋 唐,中国文化又从一统走向多元一统走向多元。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既 有玄学崛起,又有道教创制,佛教发展,从而形成二学(儒 学、玄学)、二教(道教、佛教)的相互融合、相互激荡。 李建中 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汉代的经学,一失于迷信的谶纬,二失于繁琐的家法,只以师 传只说为是,三者的共性是拘泥,是僵化、是教条。重才轻德的曹操公 开抛弃儒家伦理,使儒家日趋式微。在大动乱大动乱的年代,经学化的儒家 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既不能成为
11、治国安邦的方略、也不能成为功名利禄 的捷径,更不能成为消灾避祸的屏障,人民纷纷探寻代替它的东西,道 教、佛教的兴旺是一个方面,玄学的出现是另一个方面。 樊树志国史大纲 隋唐隋唐之际国家重归统一,比前代有更开放的文化格局开放的文化格局。隋唐统 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释、道于碰撞中有趋同倾向,合流的态势 较为明显。北朝到唐初,出现了几位融合佛道学说的儒学家。如颜之推 将儒学的五常与佛教的五戒相比附,认为儒佛“内外两教,本为一体” 。 曹 顺庆等编中华文化概论 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信仰,是对神祗的祭祀与对 祖先的崇敬。没有深刻的教义,对人生种种终极关怀,不足以提供 普世超越的解释。来自印
12、度的佛教填补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空间,而 且在其刺激之下,中国传统的神祗信仰,也发展为本土的宗教-道教 。此外,玄学之兴,使佛教有所假借,玄学的词汇适足为佛教借用玄学之兴,使佛教有所假借,玄学的词汇适足为佛教借用 ,用华言表达佛教的思想,即所谓“格义”,佛家经典不借老庄名 词,几乎不可能使中国人领会玄旨,“格义”用久了,正如借人衣 服,久假不归,竟成为自己的形相。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 与开展 1.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3.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 通,
13、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 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 岂宜令入宫禁? 韩 愈论佛骨表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 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 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韩愈原道 韩愈在原道原道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 于佛老的“道”。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儒者之道,即是“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 谓德。”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 “仁义道德” 。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 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
14、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重新定义儒家精神,确立儒家传承谱系韩愈重新定义儒家精神,确立儒家传承谱系- -“发明道统发明道统”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 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 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 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陈寅恪论韩愈 治宋学当何自始?曰:必始于唐,而已昌黎韩氏之率 。 钱穆中国 近三百年来学术史 1.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15、 3.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1.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成就 甲 骨 文 金 文 篆 书 隶 书 曹 操书法 “书圣书圣”王羲之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东晋书法家,字逸 少,号澹斋。原籍少,号澹斋。原籍 山东琅琊,后迁居山东琅琊,后迁居 会稽。曾任右军将会稽。曾任右军将 军、会稽内史,人军、会稽内史,人 称称“王右军王右军”。 黄庭经黄庭经 楷楷 书书 初月帖草书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韵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 神意态。中国书法重视线条,但一 个伟大的书家追求的是忘掉线条, 从线条中解放出来,不拘于有形的 线条墨色,而是呈现书法家的喜怒
16、 哀乐,展露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 心世界。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以 书写作者主观审美体验为主,意味 无穷的艺术氛围。行草丧乱帖 最能见出王羲之真情怀和真血性。 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羲之痛苦不安 的心情。因无意于书,所以书法反 而更自然,更显心性个性。开始三 行写得比较平和规矩,行书笔意较 浓,后两行草意转多,尤其是最后 三行,已属逸笔草草,但性情之真 与丧乱之痛却跃然纸上。 行草书丧乱帖 痛贯心肝奈何奈何 女史箴图摹本 传神传神 1.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3.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1.概括魏
17、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成就 2.思考这一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高的文化成就?对隋唐文化有何影响?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 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 放、最富于智慧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 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 格的觉醒和追求。 李泽厚美的历程 宗白华:宗白华:“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魏晋名士的批判武器是道家的“无”,即自然主义,反映在 文学上文学上的建安文风,尚清峻,崇通脱。清峻即文章简约、立意严明 ,通脱即随心所欲、自然成篇。文尚情
18、随顾忌就少,显然是重自然 、轻名教的一种表现。东晋画师顾恺之东晋画师顾恺之不仅善写丹青,而且擅长画 论,尤妙人物肖像,其神来之笔在于画龙点睛,反映了绘画中包含 的哲学思辨,即末与本、形与神的辩证思维。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的行、草 把书法艺术推向高峰,一扫汉隶沉稳、厚重的呆板笔法这种笔 法适应了儒家拘守家法的需要。王羲之崇尚老子的自然主义,庄子 的达观通脱,使书法艺术解脱了礼法的束缚,从玄学中得到启发, 形成柔媚矫健的风格,遒劲温婉,舒展自如,可谓得自然之精灵, 融巧思之堂奥,他的兰亭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绝 非偶然。 樊树志国史概要 魏晋南北朝文化结构呈现出多元激荡的态势,然 而,文化
19、不仅具有排他性,而且还具有整合性整合性。所谓整合 性,即以不同群体意识与价值观念为内核的不同文化,在 相互冲突和颉颃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化,逐渐趋于一体 化。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激荡,终至推出气度恢弘,史 诗般壮丽的隋唐文化时代。 冯天 瑜等中华文化史 1.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3.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1.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成就 2.思考这一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高的文化成就?对隋唐文化有何影响? 1.概括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的成就 2.思考何谓“盛唐气象” 盛
20、唐气象是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 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的 时代性格。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盛 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最突出的 特点是朝气蓬勃朝气蓬勃,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林庚 盛唐气象(1958) 701 762 唐玄宗 李白 天 宝 开元 712770杜甫 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 开元七年 天宝元年南陵别儿童入京 天宝三年行路难 天宝四年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
21、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天宝七年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天宝十四年 自京赴奉先咏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上元二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开元二十四年 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天宝十五年 春望 开元盛世培养起了诗人的信心和崇高理想, 而天 宝时事的急遽转折, 使得抱负成空。但包括杜甫在内的 众多文士没有消沉,他们仍然在矛盾的现实中充满理想, 希望有所作为, 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盛世蕴藏 在诗人心中的力量
22、。 梁桂芳 杜甫与盛唐气象 盛世:投身于政治的热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强烈的 自信自尊,昂扬奋发的精神。 转衰:飞扬高昂的人生意气,敏锐的洞察力,抨击黑暗现 实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 , 不仅呈现在诗 歌里 , 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之中。张 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是激情的自然流露。李硕形容他写字时的 神态 : “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 挥笔如流 星。” 颜真卿的楷书在庄重严整之中透露出凛然而不可犯的 气势。吴道子的绘画轰动长安,他在兴善寺绘画时,“立笔挥 扫 , 势若风旋 , 人皆谓之神助 ” 董庭兰善弹胡茄 , 李顽 在
23、诗里描写他的音乐所产生 的效果 : “川为净其波 , 鸟亦 罢其鸣。” 公孙大娘善舞剑 器 , 当她舞蹈时 ,“观者如山 色沮丧 , 天地为之久低昂 ” 这些艺术家的出现 , 以及他们 有若神助的艺术创作活动 , 也同样反映了盛唐那个时代的气 象。 袁行霈盛 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概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思想发展的表现及特征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为何会呈现出这一特征? 3.唐朝韩愈的思想主张和目的是什么?在儒学发展史的地位如何? 1.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成就 2.思考这一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高的文化成就?对隋唐文化有何影响? 1.概括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的成就 2.
24、思考何谓“盛唐气象” 3.“盛唐气象”形成的历史背景是有哪些? 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局面下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 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使 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当时从广州出发到达波斯 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带把 壶、高足杯等外来物品不仅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 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成为唐代相当 流行的器物。由于唐朝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 ,波斯王选择投奔唐朝,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 文明史第三卷 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人单向地融 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
25、体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唐朝近 三百年中,又继续不断地与域内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混融 互化,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从而以气 吞日月的磅礴气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创 造出中华文明史上个光彩夺目的高峰。唐朝前期充满了文化宽容精神 ,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超过了汉朝的盛况,与周边及远方国家的文化 交流也跃上了一个新阶段,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热烈欢迎。 唐文化特别是盛唐文化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当时奉行立足于我、夷为 我用的文化开放政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 ,为唐文化提供了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樊树志国史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