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节 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696535 上传时间:2021-09-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节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节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节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节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节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38 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教案 第一节第一节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 人地协调观:掌握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和规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2.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危害。 3.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类型,分析成因、危害。 4. 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图文材料,了解当地自然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并分析成因、危害。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分

2、布及危害。 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章节引言: 1.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台风)、干旱、寒潮等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等 第 2 页 共 38 页 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等 2.如何防灾减灾? 3.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6.1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指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异常所产生的灾害现象和过程, 包括洪 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等。 新课引入:2016 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武汉受灾

3、严重。 一、洪涝灾害 阅读课本 100-101 页,说出洪涝灾害的概念、分布、危害。 1.洪涝灾害的概念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 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从气候因素看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于沿河、沿海的地势低洼地区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 水侵袭 3.洪涝灾害的危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经济:淹没农田、聚落,造成农业减产、基础设施破坏等 第 3 页 共 38 页 社会:人员伤亡,爆发疫

4、情、威胁人体健康,心理创伤等 环境: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等 4、灾害特点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损失越大。 2016 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武汉受灾严重,为什么? 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 则损失严重。 案例 P101贵州望谟“6.6”山洪灾害 归纳:与平原地区相比,山洪历时短,洪水流速快,危害更严重。 5、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为什么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例: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12题。 第 4 页 共 38 页 1下列不属

5、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C)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 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二、干旱灾害 阅读课本 101102,说出干旱灾害的概念、空间分布、危害 1.干旱 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 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的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

6、的旱灾最 严重 我国 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 区最严重 第 5 页 共 38 页 3.旱灾的危害: (1)对种植业的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对畜牧业的危害: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对水资源的影响:引起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引发的其他灾害: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情况: 干旱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近年来一直侵扰我国。 读图(PPT 展示)可知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江淮、西南 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干旱灾害? 我国

7、气候多样,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当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时, 就发生干旱灾害。 P102 活动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第 6 页 共 38 页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并不稳定,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推移速度快,往往造成“北涝南旱”;夏季 风弱的年份,雨带推移速度慢,往往造成“南涝北旱”。 例:分析我们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自然原因。 (1).华北地区春季,夏季风弱,雨季未到,降水较少; (2).华北地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大; (3).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用水量较大。 三、台风灾害 1.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

8、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 2.分布: 第 7 页 共 38 页 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西北太平洋。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台风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飓风 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飓风 3.台风的结构 台风眼,漩涡风雨区,外围风雨区 4.台风的危害 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 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P105 自学窗为什么会有人盼着台风到来 归纳:缓解旱情;降温 第 8 页 共 38 页 5、我国的台风灾害 (1)台风来源:西北太平洋 (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9、台风路径: 西移路径:海南、广东 西北路径:台湾、福建、浙江 转向路径:东部沿海 (3)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例:台风“纳沙”曾于 2017 年 7 月 29 日 19 时 40 分在台湾宜兰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风力 13 级(40 米/秒),气压 960 百帕,之后“纳沙”穿过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于 7 月 30 日 6 时前后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风力 12 级,30 日 8 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位于 福清境内,风力 11 级。受其影响,福建沿海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 1.台风登陆后,势力一般会减弱的,原因分析中不合理的是:C A.登陆后,陆地上水

10、汽较少,缺乏充足的水汽 第 9 页 共 38 页 B.登陆后,陆地上有地势起伏,大气水平运动的磨擦力不断增大 C.陆地温度比海洋低,大气从四周辐合上升能力弱 D、台风移动过程中,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气温不断降低, 2.台风“纳沙”,对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C A、狂风暴雨B、城市内涝C、缓解高温天气D、引发地质灾害 四、寒潮灾害 阅读课本 104105,说出寒潮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危害 1.寒潮: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 24 小时内下降 8及以 上,且使得该地最低气温下降到 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影响范围及发生时间:北半球中

11、高纬度地区;深秋至初春。 3.危害 (1)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 (3)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寒潮给人们有利的影响? 寒潮可以吹散雾霾。 强降温和严寒,能冻死越冬病菌、虫卵,有利于小麦灭虫越冬、净化空气等。 4.我国寒潮灾害 多发在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 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寒潮路径: 第 10 页 共 38 页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

12、响 南北向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南下影响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两广地区 。 南北向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分流南下影响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甚至两广地区 。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A、西双版纳(滇南谷底)- 纬度低 云贵高原的阻挡 B、四川盆地-地势低 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 C、广东、海南、台湾-纬度低 山岭阻挡 D、青藏高原-海拔高 E、云贵高原-海拔高 纬度低 例:根据所给材料,利用已学知识完 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6 年 1 月初,我国东南沿 海普遍暖湿。1 月 21 日24 日霸王 级”寒潮来袭,浙江省中北部出现大 暴雪天气

13、,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 重影响。 材料二:下图示意浙江省地形 第 11 页 共 38 页 (1)寒潮经过的特点有哪些? 寒潮经过的特点: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 (2)指出寒潮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灾害及危害严重的时节?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危害以秋季和春季最为严重。 (3)分析浙江省中北部此次雪灾发生的自然原因。 前期气温偏高,暖空气活跃,空气湿度大;北方快速南下的强冷空气,与该省中北部的暖湿气 流交汇,使暖湿气流迅速抬升,气温骤降至 0以下,形成大暴雪天气;受浙江省南部地形阻 挡,使暴雪持续时间长。 课外作业:略 第 12 页 共 38 页 第二节第二节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教案教案

14、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并 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3、地理实践力:了解当地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应 对措施 4、人地协调观: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保护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教学重点: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多

15、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阅读: 1976 年 7 月 28 日 3 时 42 分,河北唐山发生里氏 7.8 级大地震 思考: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第 13 页 共 38 页 新课教学: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 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一、地震 1.地震的地质形成原理 当物体(如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一种抵抗力,这就是应力;地应力就是出 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1)发生条件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 能

16、承受的限度,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 (2)表现形式 长期积累的能量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现象 地面发生震动。 2.震级 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第 14 页 共 38 页 3.烈度 (1)概念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2)影响因素 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震中距等。一般而言,震源深度越浅,距离震中越 近,所在地地质构造越不稳定,地面建筑抗震指数越低,受到的破坏越多,烈度越大。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70 千米;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 70-300 公里; 深源地震:

17、震源深度大于 300 千米; 一般来说,震级大于 5 级为破坏性地震 4.地震构造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107 页地震构造图,填写下面内容。 读图掌握相关概念: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等。 案例:5.12 汶川大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9 年起,每年 5 月 12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5.危害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107 页,说出地震灾害的危害。 (1)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识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2)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破坏环境 (4)地震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

18、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第 15 页 共 38 页 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6.分布: (1)世界:板块交界处是地震易发区,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 带。 (2)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7.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灾情严重。 原因: 世界有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 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故地震多发。 例:2020 年 2 月 3 日 0 时 5 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北纬 30.74 度,东经 104.46 度)发生 5.1 级

19、地震,震源深度 21 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2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 A)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二、滑坡和泥石流 第 16 页 共 38 页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108 页,滑坡、泥石流的概念、发生条件、危害。 1.滑坡 (1)滑坡的定义 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 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2)滑坡的成因 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大,重力作用明显

20、 植被覆盖率低 洪流多且集中 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稳定性 (3)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泥石流: (1)泥石流的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的成因 地势陡峻 地表有丰富的碎屑物质 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 植被覆盖率低 (3)泥石流的危害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人员伤亡。 3、中国的滑坡和泥石流 第 17 页 共 38 页 【讨论】根据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讨论我国滑坡和和泥石流多发区及其原因。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地质

21、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地表不稳;水源充足、多暴雨 人为原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 2、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1)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严重 (3)交通运输受干扰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 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 雨可以引发滑坡

22、、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P109活动: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第 18 页 共 38 页 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许多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例 2、 材料一2019 年 7 月 23 日 21 时 20 分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发生山体滑坡 事故。经调查核实,滑坡区域有 23 户,涉及 27 栋房屋、其中 21 栋被埋。据了解,当地 7 月 中旬以来发生持续降水,并给灾后的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材料二六盘水特大滑坡现场图和贵州省地形和气候资料图 第 19 页 共 38 页 (1)指出本次滑坡事故的诱发因素。并简述其诱发机制。

23、 诱发因素:降雨。 诱发机制:在连续强降雨情况下,降雨大量下渗,土体遇水松软、土体重量增大、抗滑力不 断减弱而下滑力急剧上升,最终形成滑坡。 (2)从地质、地形、植被等等方面,分析贵州多滑坡灾害的原因。 分析:影响滑坡发生的条件: 地震等地质活动(频繁);地形(起伏大); 降水量(诱发);植被覆盖度(较差);工程建设等 答案:地震等地质活动频繁,断裂发育,坡体易松动;处于高原到平原的过度地带,地形起伏 大;喀斯特地貌,植被覆盖较差;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暴雨集中。 (3)针对本次滑坡灾害,救援部门应该紧急调运哪些物资。 饮用水、方便面、防雨帐篷等生活物资;生命探测仪、挖掘机等搜救设备;药品、氧

24、气瓶等医 疗设备 例 2、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第 20 页 共 38 页 例 3、图 13 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 15001700 毫米,年雨日约 180 天,甲地海拔约 1000 米, 平原平均气温约 4,公路西端海拔约 3000 米。山地 1500 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 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 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 (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 分)冬季气温低于 0,

25、土层冻结,有积雪;(3 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3 分) 课外作业:略 第 21 页 共 38 页 第三节第三节 防灾减灾防灾减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防灾减灾的手段。 2.掌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内容。 3.掌握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 2.难点:思考、体会防灾减灾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作为地震大国日本,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细节抓起,全民防灾是它的主旋律。不光体 现在建造抗震建筑,巨大的地下水处理设施上,更在于一旦发生地震,各行各业各地的每个

26、人 如何各就各位。 公司、政府机构、街道每年有防灾演习训练。灾难发生时,知道该做什么,往哪儿去,避 免二次灾难。 孩子们从上幼儿园时起就接受防灾演习训练。如何自我保护,从幼儿园如何去最近的避难 所。每天必须穿运动鞋等,便于发生灾难时及时逃生的鞋子。 日本的学校,意味着牢固安全。每个地区的学校,同时也兼当避难所,区政府发给居民的 生活手册中,必有避难所指南。根据你所居住的街道来划分你应该去的就近避难所。因此学校 仓库里储存着对应可能避难人数的水和干粮,以及应急用炊事卫生用具。 第 22 页 共 38 页 我国著名的唐山大地震、昆仑山地震、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是巨大的, 我们到底如何

27、应对这些自然灾害呢? 新课教学: 一、防灾减灾手段一、防灾减灾手段 师: 同学们之前学习了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也知道这些自然灾害对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造 成的危害,谁能举例说说我国的防灾减灾措施呢? 生:. 师: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 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首先我 们先来介绍第一个方面,灾害监测。 首先根据上述图片和结合所学内容,这些自然灾害监测系统都是监测哪些自然灾害的? 生:. 第 23 页 共 38 页 师:回答的很好,充分说明同学们在这一方面有很多了解。下

28、面看一下案例,了解一下地 震预警系统。 【案例】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而地震预警就显示出 重要的价值。 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地震预警系统 的工作原理: 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 传给计算机, 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 烈度、 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如电视、广播、短信等) 发出警报。 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 多跑赢一秒, 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 我国在地震预警方面有过多次成功案例。例如,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系 统提前2

29、8秒为成都发出了地震预警信息;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成都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 警信息。然而,受地震台网密度等因素限制,我国目前尚难做到对每次地震的精确预警。 师:既然可以监测到灾害,那么对于灾害防御我国都有哪些方法呢? 生:. 师:灾害防御可以分为两类: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请同学们分一下类。 生:工程性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非工程性防御:施行防灾减灾的法 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等。 师:下一部分是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比如说台风发生大都会提前通知,这时候我们要怎么 第 24 页 共 38 页 做? 生:储备物资。 师:那么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一是应急交通线

30、,以保证救灾物资和人员快速到达灾区; 二是应急预案,以保证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马上按程序进入应急状态。 师:最后就是灾后恢复,就牢记的有两点:一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二要促进 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教师总结: 1.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工作: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 (1)灾害监测 监测内容: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动态监测; 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2)灾害防御 工程性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非工程性防御: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等

31、。 (3)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灾前准备 灾前准备的核心储备救灾物资。 灾前物品储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灾中应急: 第 25 页 共 38 页 一是应急交通线,以保证救灾物资和人员快速到达灾区; 二是应急预案,以保证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马上按程序进入应急状态。 (4)灾后恢复 一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二要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过渡】学习完防灾减灾手段,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二、自救与互救二、自救与互救 师: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 重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

32、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 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首先来请同学们说一下灾前应 该怎么做?以地震灾害为例。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全面,非常好,在常见的自然灾害中,哪些灾害是可以准确预测的 呢? 生: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 师:既然它们可以准确预测,我们在灾害发生前应该怎样做,不可预测的呢? 生: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 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地震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突发的,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 附近应急避难场

33、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师:你们刚才说要在地震灾害发生前,规划好逃生路线,所以灾害发生时你应该怎么做? 生: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第 26 页 共 38 页 如图所示,遇到泥石流应该怎么逃? 生: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师: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 或向他人求救。如对别人进行救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教师总结: 1.防灾减灾主要任务:自救与互救。 2.主要内容: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 (1)灾前准备: 洪涝

34、、台风: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地震:具有突发性,应该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 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2)灾中救助: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 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3)灾后自我保护: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3.洪水的自救与互救 (1)自救: 当你可以逃脱时,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第 27 页 共 38 页 但是你不能逃脱时,抓住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2)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 毒,待电

35、器干燥后再使用。 4.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避震的时间 地震发生时, 人们开始感到晃动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其中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 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 (2)灾害发生时 在室内,平房或一楼可瞬间追到安全空地的室外,应该选择“跑”,其他情况就近躲避; 在室外,尽量到开阔空地并且同时降低重心,保护头部。 (3)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 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课堂小结: 这一节一共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防灾减灾的手段和自救与互救,我们学习了在面对各 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前、中、后三个时期分别应

36、该怎样做。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 1.灾害监测 2.灾害防御 3.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第 28 页 共 38 页 4.灾后恢复 二、自救与互救 1.泥石流的自救 2.洪水的自救与互救 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第四节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特点和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作用。 3.结合实例,提出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防灾、减灾的具 体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

37、点 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具体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 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 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第 29 页 共 38 页 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 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

38、置服务等 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 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将持续推进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服务国家 现代化建设和百姓日常生活,为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北斗闪耀,泽沐八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于 2020 年 7 月 31 日上 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图 1第 55 颗北斗卫星发射 新课教学: 一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 师: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秋收的场景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开。从东北黑土地到

39、中原 大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下面这幅图就是通过遥感技术来记录下来的丰收之景。 第 30 页 共 38 页 请同学们来告诉我遥感技术的定义。 生: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 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师:遥感技术的定义中包括了两种类型的遥感,是什么遥感?定义是什么? 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它航空器和 遥感平台等 航天遥感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空间实验室等 师: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有什么优势? 生:遥感技术具

40、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 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第 31 页 共 38 页 师:这是遥感技术原理示意图,通过观察该图,你认为哪一个步骤是中心环节。 生:传感器。 师: 上面这些图片都是遥感技术监测的自然灾害的图片,从中总结一下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 的应用。 生: 作用 (防灾减灾) 具体说明 气象灾害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 预警 地质灾害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 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师:在我国汶川地震发生时,北斗卫星导

41、航系统在救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地震发生约8小时 后,首批武警官兵到达地震重灾区,并使用北斗用户机实时传递灾情,这是地震重灾区发出的 第 32 页 共 38 页 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 【拓展】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由正圆形、写意的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 字等要素组成。 2.圆形构型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圆满” , 深蓝色的太空和浅蓝色的地球代表航天事业。 3.太极阴阳鱼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 4.北斗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 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又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 提供定位、 导航、

42、 授时服务的行业特点, 同时还寓意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5.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代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 下面来说一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 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 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目前全球共有四个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在工作。一般所说的GPS系统是指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它的应用范围最广。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什么优势?在防灾减灾中有什么应用? 生:优势(1)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43、;(2)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 天;(3)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应用(1)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 (2) 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 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第 33 页 共 38 页 师: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四个。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国家 全球定位系统GPS美国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 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GLONASS俄罗斯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欧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中国 三三、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师: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

44、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 信息系统。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师:回答的很好,在防灾减灾中,它又会发挥什么作用? 生: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 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 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师:遥感技术主要是获取地理信息,金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空间定位与导航,而地理信息系 统是集成平台,主要是存储、分析和处理信息。那么地理信息系统与前两个地理信息技术有什 么关系? 生:

45、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分析有别于前两种技术,它将不同地理要素的图层叠加,构成新的 图层, 从而分析得出结论。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让地理信息系统得 出结论的基础。 课堂小结: 我们这一节课主要讲了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 第 34 页 共 38 页 地理信息系统,我们要重点记忆的是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一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 二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三三、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第六章第六章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自然灾害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自然灾害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学案

46、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2.理解我国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要求。 自主预习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当重大灾害发生时,抢险救灾应该立即开展,而救灾物资 储备库建在哪里就成了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 通过预习找出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意义。 课堂探究 我国要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时候要考虑哪些方面?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读图 6.29,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并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存在着南北不同和东西差异。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列表如下: 灾害地域分布原因 旱灾华北地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

47、水时空分布不均匀 洪涝 长江流域 及南部沿 海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大,受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第 35 页 共 38 页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 地区 靠近台风源地 冰雪 青藏高原 和东北地 区 气温低,易受冰雪和低温影响 地震 西南、西 北、台湾和 华北地区 位于活动构造带上 地震、滑坡、 泥石流 和山洪集群 西南地区地表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坡度大,降水时间长 森林火灾 西南和东 北林区 森林面积广,与旱灾具有关联性 由于灾害系统存在内部关联性,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之间按一定的灾害链条构成相关 分布,不同区域有其相对独特的灾种组合。 二、我国已建成的中央物资储备库 阅读教材材料 2,回答下列问题。

48、 我国已建成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在哪里? 第 36 页 共 38 页 三、物资供应及应急响应时间 为实现 “自然灾害发生 24 小时之内,受灾民众得到初步救助,确保受灾民众有饭吃、 有衣穿、 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这一基本目标,要考虑灾害发生时灾区对储 备库救灾人力、物力、响应时间的要求。 四、灾区对物资的需求情况 还要考虑灾区对救灾物资的基本要求。 阅读教材材料 3,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有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 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49、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第 37 页 共 38 页 汶川大地震后,各地减灾部门重新审视本部门工作,加紧防抗救灾的筹备与演练。据此回答 23 题。 2.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灾物资到达时间的是() A.救灾物资的种类B.救灾物资的数量 C.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D.救灾物资的生产 3.新疆是地震多发区,为应对地震,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将救灾物资储备到西安 B.准备大量的救灾食物和救生衣 C.灾中应急时对陇海兰新线实行交通管制 D.灾后组织募捐活动,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能力提升】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 12 题。 1.2018 年初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A.a B.b C.c D.d 2.图中 b、c 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A.救生圈B.外伤用药 C.破拆工具 D.棉衣 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也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据此回 答 34 题。 3.储备的救灾物品大致相同的灾种有() 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 A.B. C.D. 4.上题所示四大灾种中,共同的救灾物品有() 第 38 页 共 38 页 救灾食物探生仪器救生衣燃料和燃具 净水剂睡袋 A. B. C. D.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2.C3.B 【能力提升】 1.B2.A3.A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一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节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