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苏教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全部教案及课件.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南京新苏教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全部教案.docx--点击预览
    • 南京新苏教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全部课件.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 第 1 课光源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一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 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第二部分,分析 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物体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学会区分。第 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 到发光需要能量。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观察各种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 2.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3.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发现与分享。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光源的特征,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难点:观察某些物体发光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给光源分类(一)给光源分类 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 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出示烛光、萤火虫、烟火、雷电图片 提问: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意图解析】在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引出光源的概念;强调其特征:能自 己发光。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 源。人造光源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二)比较光源与反光物(二)比较光源与反光物 出示图片:玻璃幕墙、月光及其倒影 提问: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 【意图解析】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胡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 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物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 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三)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三)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1.活动一: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 蜡烛发光过程:点燃蜡烛,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而发 光发热,蜡烛变短。 2.活动二: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实验步骤: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 在细钢丝的两端。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 电极上。3.用另一根导线触碰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铁丝发光的现象。 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注意: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千万不要用手触碰。 【意图解析】本活动就是通过做使某种材料发光发热的实验,引导学生感 受光是一种能量表现形式,体会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光源(课题) 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 第 2 课光的传播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基于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 围绕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第二部 分,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并根据光的这一 特征,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部分, 制作一个简单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进一步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印 证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2.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安装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 传播路径。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合作与分享。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激光笔、带盖子的透明玻璃仪器、线香、火柴、手电筒、若干张硬卡纸、 剪刀、橡皮泥、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等。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光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点(一)寻找光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点 出示图片:阳光穿过树叶间隙、云隙、汽车远光灯、打开的激光灯 提问: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 【意图解析】通过分析讨论这些图片,共同特点是都能看见光束,而且光 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法一: 1.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2.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 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方法二: 1.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2.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3.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在排队中,怎样能判断队伍是否排齐? 【意图解析】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利用某种特定的事物再现人们在自然 或生活中所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一是对比激光束与直线物体来证明光是 沿直线传播的,二是用相同的硬卡纸上的小孔的直线排列来印证光是沿直线传 播的。 (三)制作一个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三)制作一个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1.科学阅读: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 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2.做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步骤: (1)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 (2)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3)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4)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 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意图解析】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需要更多证据作为支持。该活动就是 要动手制作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通过操作与调整这一装置使小孔成像现象 显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同时在观察小孔成像过程中理解 这一现象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课题)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 3 课光的反射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三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并利用该现象做游戏,认识 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 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 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在观察、游戏和制作活动中,描述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特点; 2.能够依据物体表面反光效果给物体分类,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潜 望镜; 3.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和利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 趣,乐于合作和分享。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现象与特征。 难点: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并制作潜望镜。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若干大小适宜的平面镜、各种表面平滑度不同的物体、手电筒、若干张白 色硬卡纸、长方形硬纸盒、剪刀、美工刀、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射到背光的墙上(一)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射到背光的墙上 1.活动一: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 2.活动二:阳光接力打靶游戏 提示:在阳光下选择房屋背阴处画一个靶标。三人一组,每人手持一面平 面镜。仔细调整各自镜子的高度与角度,使光斑能够反射到靶标上。 结论: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 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意图解析】通过使用镜子控制阳光的传播的路径,让学生体会光在物体 表面发生的折返现象,理解光的反射概念,观察在反射过程中光线方向、角度 的变化特点,并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特点。 (二)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归纳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特点(二)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归纳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特点 1.出示图片:湖面、苹果 提问:观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较好?说说反光效果 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提示:如果物体表面很光滑,那么当光线照射到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 反射,人们就会看到明亮的镜像。 2.提问: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 提示:月光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光,但能反射太阳光,这使我们看到被阳 光照亮的那半面。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 3.活动:玩镜子 (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镜子前,要能够与同伴在镜子里相互看见,但都 看不见自己。 (2)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数量是否发生变 化。 【意图解析】此活动由两部分组成: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光的反射现象, 理解计划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不同 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制作一个潜望镜(三)制作一个潜望镜 提示:在纸盒一侧的盒壁上剪两个斜口,斜口与盒底面成 45角。将两面 镜子镜面相对放置进斜口中。 【意图解析】动手制作一个潜望镜,利用镜子控制光的反射,通过操作与 调整这一装置使光的反射现象多次发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光的反射特点,在 用潜望镜观察景物的过程中体会光的反射原理。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课题) 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第 4 课七色光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四课。 本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制造“彩虹”,体验、 了解阳光可以分解为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 系。 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牛顿对光的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 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 第三部分, 分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 的变化,了解、体会光的色散的逆过程。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2.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阳光的分解。 3.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镜子、水槽、喷雾器、三棱镜、三只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 玻璃纸、三色或多色圆盘陀螺等。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用不同的方法造(一)用不同的方法造“彩虹彩虹” 方法一:用镜子制造“彩虹” 1.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子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2.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 “彩虹”。 方法二:用水雾制造“彩虹”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 中出现的彩虹。 方法三:用三棱镜制造“彩虹” 1.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 2.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 【意图解析】指导学生分别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制造“彩虹”,体验与 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 关系,在利用不同实验方法获得相同现象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规律的存在。 (二)认识白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二)认识白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1.科学阅读:七色光 2.结论: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意图解析】该活动在学生利用不同方法获得“彩虹”,了解阳光能分解 为多种不同色光的现象之后,通过对科学史牛顿关于光的颜色理论研究的描述, 认识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三)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三)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 (1)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 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 (2)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3)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发生的现 象。 3.拓展: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你会看到什么? 【意图解析】选择较容易操作的不同色光混合方法彩光手电筒和分色 圆盘陀螺,帮助学生认识不但白光能分解成不同色光,而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 光或其他颜色的光,进一步了解感受不同颜色的光的变化特点,在观察中体会 这一现象的发生原理。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七色光(课题)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1.光源 1.生活中需要光,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 2.说说这些发光物体中,哪些物体是自己发光 的,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的? 思考: 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 蜡烛发光过程:点燃蜡烛,蜡油受热熔化, 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而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属于光源。 太阳 ( ) 亮着的电灯 ( ) 月亮 ( ) 燃烧着的蜡烛 ( ) 钻石 ( ) 手电筒 ( ) 给细钢丝通电 实验步骤: 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 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 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触碰电池(串联四节电池)的另一极, 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注意:不要触摸发光细钢丝 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2.光的传传播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法一: 1. 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2. 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 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法二: 1.把光的传播纸屏取下,并沿折痕前后折成直角,这样可以竖直放 置在桌面。 2.另三张纸屏也竖放排列起来。 3.左右移动纸屏,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 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 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 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实验 1.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 2.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3.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4.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 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 止。 光是沿着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3.光的反射 阳光接力打靶 在阳光下选择房屋背阴处画一个靶标。 三人一组,每人手持一面平面镜。 仔细调整各自镜子的高度与角度,使光斑能够反 射到靶标上。 哪些物体反光效果好?哪些物体反光效果好? 如果物体表面很光滑,那么当光线照射到其表面时,就 会发生镜面反射,人们就会看到明亮的镜像。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 向,被反射了回去,这种现象就 叫做光的反射。 玩镜子 (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镜子前,要能够与同伴在镜子里 相互看见,但都看不见自己。 (2)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 数量是否发生变化。 制作一个潜望镜 在纸盒一侧的盒壁上剪两个斜口,斜口与盒底面成 45角。 将两面镜子镜面相对放置进斜口中。 2021-2022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4.七色光 用镜子造“彩虹 ” 1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子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 纸。 2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 看见“彩虹”。 用水雾造“彩虹 ”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 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 用三棱镜造“彩虹 ” 1.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 2.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 投射到地面上。 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 (1)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 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 (2)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3)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 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 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 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发生的现象。 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 你会看到什么?你会看到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南京新苏教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全部教案及课件.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