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709767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第1717课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 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 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 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 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中国历史上是如何管理民众的

2、?又是如何处理社会中国历史上是如何管理民众的?又是如何处理社会 问题的?问题的? 1.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 2.2.了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了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3.3.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1.1.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迁,从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迁,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赋役征发角度认识赋役征发 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首要目的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首要目的 2.2.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从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

3、管理组织,从“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角度认识 古代基层管理的特点古代基层管理的特点 3.3.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从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从“唯唯 物史观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角度认识其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让我们一起 吧!吧! 进进走走课课堂堂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战国: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 2秦朝: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4、除一般百姓的户籍, 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汉朝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编户 齐民齐民”。 (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1)(1)编户齐民是历代中原王朝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编户齐民是历代中原王朝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

5、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 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 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 (2)(2)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 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提供稳定的兵源。另一方面也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提供稳定的兵源

6、。另一方面也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 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拓展提升】【拓展提升】认识古代编户齐民认识古代编户齐民 4隋唐隋唐 (1)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 (2)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5宋朝:宋朝:宋朝户籍分主户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客户和客户(指没有土指没有土 地的佃户地的佃户)。 唐宋时在基层官吏唐宋时在基层官吏 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 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 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承担情况的登记表

7、册 【情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情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宋代宋代“不抑兼并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贫富无定势”,世家大,世家大 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舍地税人”到到“舍舍 人税地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 “坊郭户坊郭户”与与“乡村户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

8、,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 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主户”与与“客户客户”。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不抑兼并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允许产权自 由流动;赋税制度的变革;政府灵活调整户籍政策。由流动;赋税制度的变革;政府灵活调整户籍政策。 6元朝: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诸色诸色 户计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7明朝明朝 (1)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9、。 (2)明朝的户籍册称明朝的户籍册称“黄册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以里甲制为基础。 8清朝清朝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 (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情境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情境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 (史料实证)史料实证)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我国户籍制

10、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 各诸侯国采用各诸侯国采用“编户编户”和和“定籍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隋唐时期,统治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隋唐时期,统治 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实施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实施“大索貌阅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元朝的户籍,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元朝的户籍 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 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功能

11、: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 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 二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基层组织 (1)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2)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 稍有变化。稍有变化。 (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 村,设里

12、正、坊正、村正。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4)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 里,设甲首、里长。里,设甲首、里长。 2社会治理社会治理 (1)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 (2)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 (3)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 (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5)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清朝

13、: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 【情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情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 趋势。趋势。 (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 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 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

14、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 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 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 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官役制转变;国家对乡由乡里

15、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官役制转变;国家对乡 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1)(1)里社、保甲和宗族组织并存是清代乡里组织的一大特点。每个宗族都有族里社、保甲和宗族组织并存是清代乡里组织的一大特点。每个宗族都有族 正或族师、族长,族正在宗族组织处理族内事务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各宗族正或族师、族长,族正在宗族组织处理族内事务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各宗族 都有严厉的宗规、族规。都有严厉的宗规、族规。 (2)(2)乡绅在宗族组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政治上,乡绅是官吏的补充,可参乡绅在宗族组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政治上,乡绅是

16、官吏的补充,可参 与乡里管理事务。经济上,乡绅享有赋税和徭役的优免权。另外,乡绅还是民与乡里管理事务。经济上,乡绅享有赋税和徭役的优免权。另外,乡绅还是民 事纠纷的仲裁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有关官吏的司法权。乡绅成为乡村事纠纷的仲裁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有关官吏的司法权。乡绅成为乡村 社会最活跃的一支力量。社会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3)(3)清代的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上具有治安、清代的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上具有治安、 防范和消弭农民反抗的功能,在经济上具有催征、赈灾济贫的功能,在文化上防范和消弭农民反抗的功能,在经济上具有催征、赈灾济

17、贫的功能,在文化上 具有祭祠、兴办义塾的功能,是清朝加强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具有祭祠、兴办义塾的功能,是清朝加强地方统治的重要力量。 【拓展提升】【拓展提升】 认识清代基层治理的特点认识清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三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宋之前宋之前 (1)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 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 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 间

18、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清清 陕西陕西 大荔县大荔县 丰图义仓遗址丰图义仓遗址 (2)优抚政策优抚政策 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鸩杖,以示尊重。鸩杖,以示尊重。 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 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申之以孝悌之义,

19、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2宋之后宋之后 (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 影响深远。影响深远。 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 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奉天同善堂: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奉天同善堂:近代中国东北地区规模 最大的慈善机构最大的慈善机构 (2)明清时期

20、,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3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 (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 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2)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 民等。民等。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21、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忧忧 国国 重重 家家 【情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情境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 措施的差异。措施的差异。 ( (时空观念)时空观念) 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 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

22、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 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风教、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风教、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 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旱灾、善后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旱灾、善后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 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 的依赖。的依赖。 摘编自李俊岭摘编自李俊岭晚清社会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晚清社会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 差异

23、:清前期,未设立专门救济机构,临时差遣;后期,差异:清前期,未设立专门救济机构,临时差遣;后期, 设立专职救济机构;依赖社会筹资。设立专职救济机构;依赖社会筹资。 历代基层组织历代基层组织 与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 历代户籍制度历代户籍制度 中国中国 古代古代 的户的户 籍制籍制 度与度与 社会社会 治理治理 基层组织基层组织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 优扶政策优扶政策 社会治理社会治理 历代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 与优抚政策与优抚政策 政政 府府 对对 百百 姓姓 的的 人人 身身 束束 缚缚 逐逐 渐渐 减减 弱弱 秦汉秦汉 隋唐隋唐 宋元宋元 明清明清 1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春秋战

24、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上计”中央,以查考其中央,以查考其 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 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 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 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D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 C C 2商鞅认为户籍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

25、丈夫、女子皆有名 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D D 3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 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

26、机之中。贫民 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 济贫民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国家税源枯竭 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 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C C 4梦溪笔谈记载:梦溪笔谈记载:“皇佑皇佑(宋仁宗年号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是时范文正(范仲淹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粮食),为术甚备,为术甚备又召诸又召诸 佛寺主首,谕之曰: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于是诸寺工作 鼎兴。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直接救济与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以工代赈”相结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A A 只要永不放弃,持之以恒,每次挫折,都是你进步 的机会。如果你逃避退缩,那就等于自毁前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修第一册互动课件: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