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用拼搏奏响生命之歌、尊师重教届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用拼搏奏响生命之歌、尊师重教 的风尚何必的风尚何必“物化物化”. 01 同样精彩 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石 羚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9 月 09 日第 07 版) 在第 16 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 96 枚金牌、 60 枚银牌、 51 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新的荣誉。 残疾人运动员自强拼搏,在赛场上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拼搏故事,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生命真 谛。正如残奥会标志上,象征着心智、身体和精神的三色丝带告诉人们的那样:身体的
2、残 缺并不妨碍精神的富足,人生的不幸更磨灭不了心智的强大。 对于很多运动员而言,体育弥补人生缺憾,奥运成就圆梦征途,残奥会赛场成为展 现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出发时紧紧咬住毛巾、接近终点只能以头触壁的游泳运动员郑 涛,在本届残奥会四获金牌四破纪录,他说希望为女儿树立榜样, “生活中没有克服不了的 困难” 。运动之于他们,不仅是充实生活的一种爱好,更是改变人生的一对翅膀。他们用拼 搏为“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写下生动注脚。 “翅膀”并非天赐,残奥健儿是拼搏奋斗的英雄。在有些人看来,残奥会只是奥运会 的一种补充,代表着对残疾人群体的特别关爱与照顾。事实上,正如残奥会的英文词根所 包含的“平行”之意,残
3、奥会与奥运会都是世界性运动会。不一样的竞技比赛,同样的胜 利喜悦、同样的运动之美。在一些项目上,残奥会运动员甚至创下优于同届奥运会金牌选 手的成绩。他们不仅在超越自我,也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境界。我 们应当对他们表达更多赞叹、理解与认同。 身着披风,乘风飞翔,如花一样绚丽东京残奥会的吉祥物名字包含着“无所不能” 的意思。残奥会运动员身后,是占世界人口 15的残障人士。球技高超的独臂少年,独立 上学的板凳男孩,圆梦厨师的脑瘫小伙,健美夺冠的独腿女孩,回乡办厂的袖珍夫妻 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当他们用自信与美丽向世人证明“我能行” 时,他们鼓舞的,不只是遭遇身体残
4、缺的个体,更是面对生活勇毅前行的每一个人。 体育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可以帮助人们锻炼身体、强健心灵、实现自我、融入社 会。不久前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 ,从场馆开放、体育赛事、康复健身 等方面对促进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作出规定,进一步保障相关人士的权益。下一步,如何 消除有形无形的歧视,从体育、交通、就业等各方面创造“无障碍环境” ,对残障人士做到 “一视同仁” ,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因为有了你这双眼,我才可以自由地奔跑。 ”在盲人短跑比赛中,都有一位步伐节 奏一致、靠绳带指引选手的引跑员。并驾齐驱的奔跑画面,折射出运动员与引跑员心手相 连的深厚情谊,也象征着残障人士
5、和普通人群的同向而行。我们期待:所有人都能在人生 的赛道上“做生活的强者,书写精彩人生” 。 用拼搏奏响生命之歌 邹 翔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9 月 08 日第 09 版) 在第 16 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 96 枚金牌、60 枚银牌、51 枚铜牌共 207 枚奖牌的成绩为祖国和人民争得荣誉,连续 5 届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 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第 16 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的贺电指出: “你们的精彩表现为广大残疾人树立了榜样,为残奥事业增了彩,为祖国争了 光。 ” 中国选手在比赛中展示自我风采、 诠释不屈人生, 用奋勇
6、拼搏奏响了激昂的生命之歌。 成绩来之不易,拼搏映照精神。对残疾人运动员而言,每一块奖牌背后都饱含艰 辛的汗水与长久的坚持。举重运动员郭玲玲锁定冠军后连续刷新世界纪录,引得现场观赛 者欢呼不断;无臂老将郑涛在比赛最后时刻用头撞击泳池壁冲线,令人动容。为国争光的 拼劲,迸发出感人至深的力量。从奥运会到残奥会,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不一样的比赛 场景,中国运动员上演了同样的精彩与感动。 站在残奥会赛场上,每一位运动员都是胜利者。在这样一届特别的残奥会中,顽 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信友善依然是残疾人运动员不变的精神风貌。他们迈开假肢飞奔向 前、克服身体缺损搏击泳池、凭借轮椅勇敢比拼,向着梦想坚定进发。不畏
7、困难的勇气、 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激荡在赛场上空,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残疾 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思索,并升华为全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 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顶级赛场,也是他们书写出彩人生 故事的宏大舞台。夺得女子 50 米蝶泳 S5 级比赛金牌的游泳选手卢冬说: “如果没练游泳, 我不会结识这么多像我一样身体有残疾的朋友,他们的自立自强为我增添了信心。 ”56 岁 的乒乓球选手赵平虽然无缘奖牌,但他仍然对自己的东京残奥之旅感到满意: “我想让残疾 人朋友们都看到,如果我可以来到这里,其他人一定也行。 ”体育是生命重建的形式,也是 残
8、疾人康复的重要手段, 为所有心怀梦想的残疾人运动员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残奥会赛场上中国选手的纯真笑容,正是他们享受体育乐趣的生动体现,也将激励更多人 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生活。 02 连麦反诈 民警连麦主播 合力反诈让更多“老陈”火出圈 柳宇霆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09 月 08 日02 版) 最近,一个叫陈国平的民警大叔火了。9 月 1 日至 3 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 分局反诈民警陈国平和主播连麦,宣传反诈知识、推广国家反诈中心 App。3 天时间,陈国 平共连线 50 余位主播,这些主播接受反诈宣传教育后,向网友、粉丝宣传反诈知识,实现 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式传播。
9、 ( 人民公安报9 月 6 日) “你今天 Cos 的什么?” “我不是在表演,我是公安反诈警官”在轻松愉快搞笑 的网络短视频平台上,画风陡然一转,出现了一位正襟危坐的警察大叔。一面是魔幻,另 一面是现实;一面是活泼,另一面是严肃,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很难不吸引人的眼球。 虽说面对“从天而降”的反诈民警,有些被连线的直播还有点小紧张,但事实证明,这种 创新方式还是很有效果的。 随着网络直播成为新兴行业风口,短视频平台也变成诸多不法分子的“围猎场” 。翻看 报道,不乏粉丝被所谓主播诈骗的案例,也有不少网络主播被骗的教训。前段时间,在重 庆渝北,一位网络主播便被观看直播的网友诈骗了 3 万多元。反
10、诈民警直播连麦主播,在 线传授“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手法和防范知识” ,不仅主播秒粉,变成了反诈宣传的 “编外人员” ,更让那些围观“直播 PK 遇到反诈警察”的粉丝们接受了反诈教育。对短视 频平台来说,反诈民警“网红”进驻直播间,净化了生态,吸引了粉丝,真是欢迎还来不 及。 有人担心,这种“随机”连麦会不会影响主播正常工作。看上去有点“井水犯了河水” 。 其实,就被连线的主播来说,能被反诈民警“点将” ,守护更多的人不被他人诈骗,本身就 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粉丝面前也很有面子。更何况, “直播 PK 遇到反诈警察”是个火 得一塌糊涂的话题。 据报道, 仅 9 月 3 日晚, 陈国平在平
11、台的直播观看人数就超过 2300 万, 参与连麦的主播直播间总观看人数破亿,总互动量达 8000 万+。能幸运地遇到民警老陈, 还能顺道儿为自己“涨粉” ,这样的美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打赢这场反诈骗的斗争,必须与披上伪装的诈骗分 子斗智斗勇,接上网络“地气” ,插上科技“翅膀” ,充分调动网友参与互动。平心而论, 传统的宣传模式,集中于线下,讲究点对点“传播” ,教育效果比较局限。审视反诈民警直 播连麦主播,宣传“战场”转移到了线上,受众从个体变成成千上万的粉丝,而粉丝又变 身“宣传员” ,效果呈现裂变增量之势。 当然,一个老陈打赢不了反诈斗争。民警直播连麦主播火
12、出圈,借助短视频平台之力, 完成了职能部门与粉丝、公众的合体变身,亮出了创新宣传教育的“肌肉” 。随着更多“老 陈”火出圈,更多公民踊跃参与,这场斗争也将取得更大胜利。 警官连麦走红,打开反诈宣传新空间 钱江晚报评论员 然玉 近日,一位名叫“反诈警官老陈”的主播直播 PK 其他主播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同时,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下载量随之猛增,已突破 2 亿次,位列排行榜第一。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老陈是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公安分局的民警陈国平,在业余 时间进行直播宣传反诈,他说,直播间不开打赏,就是为了呼吁大家一起宣传反诈。他与 多位网红主播的连麦,还被人制作成短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瞬间走红。
13、网友纷纷点赞称, 这样的宣传方式搞笑又有效,从中学到了很多反诈知识。 老陈反诈,火爆全网。一边是一本正经的宣教,另一边则是亦庄亦谐的耍宝,民 警与搞笑主播的连麦 PK,产生了某种神奇的化学反应, 一发不可收拾。 老民警的苦口婆心、 本色出演,遇上头部网红恰到好处的控场造势、借势接梗,直播间里里外外,人气爆棚、 欢乐不断。反差感与戏剧性彼此催化,构成了强大的引力和传播力,并共同塑造了一轮破 圈联动的大戏。就此,明明是反诈教学,却俨然成了一场集体联欢。 近年来,公共教育的线上化、社交化,乃是大势所趋。于此,各个职能板块均有 不少尝试,政务账号“两微一端,一号一抖”几乎已成标配。在此基础上,不少部门
14、还尝 试了 IP 大号策略,通过力推体制内官方大 V、网红,制作网剧、短视频等各种方式,强化 影响力。整体来看,此类工作收获不小,但也存在着娱乐化、媚俗化、定位偏离以及“费 效比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 “反诈警官老陈”的走红,堪称是无心插柳柳 成荫,小成本大能量。 据老陈自己所言,他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直播宣传反诈” 。而其所采取的和网红连 麦 PK 的做法,无疑是极其高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个彼此借力、相互成全的奇 招。一方面,老陈借助了网红庞大的粉丝基数、观看人数和流量,大大提升了反诈宣传的 覆盖范围、到达度和渗透度;另一方面,头部网红接住了老陈抛来的橄榄枝,一波卖力配
15、 合之后成功给自己加上了“正能量”的标签。也算是互惠双赢吧。 不可否认的是,老陈连麦的红极一时,很大程度上源于新鲜感、新奇感的加持。 在这个过程中,搞笑博主过硬的“业务能力” ,快速反应的接茬、化梗能力,夸张喜感的表 演,起到了重大作用。这说明,社交媒介、直播短视频平台助力公共宣教、公共事业,大 有潜力可挖。 我们都知道,传统电视台一般都会标配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而在新的媒介生态 内,老陈连麦的巨大成功,则让我们对社交直播平台的公益宣教的责任、能力与实现方式, 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03 何必物化 为教师买节日礼物,家委会操错了心 钱江晚报评论员 余明辉 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有网友通过人民网
16、的领导留言板向深圳市光明区领导反映, 公明中学初二年级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为教师节购买礼品。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 经调查公明中学初二年级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为教师购买礼品属实,为家委会自主行为, 学校教师均未参与。教育局明确要求学校教师不能接受家长的各种礼品,已通知学校要求 家委会将集资退还家长。 近些年,像这样的家委会“好心”而办错的事,并非个例。不出意外的话,在舆 论关注、地方教育部门干预,以及学校要求家委会将集资退还家长后,此事会很快沉寂。 问题是,为什么类似事件屡被曝光,但又屡屡发生呢? 众所周知,学校或班级成立家委会,是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配合家校共育等政策 而推出的一个辅助措施,其
17、主要职责就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参与教学工作、沟通学校 和家庭等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由此不难看出,为教师购买教师节礼物,不但不是家委会的 职责范围,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是其监督和遏止的事。 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学校的家委会,不但不忠实履职,反而还成了其应禁绝行 为的始作俑者。教师节“为教师买节日礼物” ,家委会无疑操错了心、发偏了力,是典型的 胡乱作为和负能量。 这凸显一些地方家校共育工作不够明晰、不够深入,会对教风整顿工作形成某种 反噬。长期以来,为了遏止“教师节送礼”等教育行业歪风,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大量具体 禁止措施,比如禁止任何家长以任何理由和方式给教师送礼,禁止教师以任何方式和途径 收
18、受家长礼物。经过不断努力, “教师节送礼”这一不正常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取而代之 的是尊崇老师的心意表达,社会对此充分肯定。 这种背景下,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当事学校的相关家委会,以教师辛苦、尊崇 教师为名在相关微信群内公开集资,往小里说,这是对教师清誉操守的小视、不信任乃至 抹黑;往大里说,这是对国家持续整顿教风决心的无视和掣肘。家委会失职失责,不能不 引起重视。 教师职业崇高,在教师节到来时对其表达敬意,可以理解,但切记要行之有道, 不能将好事办成坏事。教风整顿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合力长久作为。家委会作为教风整 顿的参与者,切不可屡屡错位,必须自觉认清形势切实正确履职。 当然,地方教育主管
19、部门和学校,不能止于“家委会为教师买礼物”的集资款一 退了之,而是要敏锐看到其背后因素,并采取得力措施补漏,让家委会明晰职责真正归位 履职。只有这样,家委会职能错位乱象才可能彻底消失。 尊师重教的风尚何必“物化” 作者:张焱光明日报 ( 2021 年 09 月 08 日 02 版) 日前,有家长通过社交媒体向深圳市光明区相关部门反映称,该区一中学初二年级家 长委员会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发动所有班级的学生家长集资为教师购买礼品。对此,教育 部门回应称,经调查,相关情况反映属实,但此为该学校家委会自主行为,学校教师均未 参与,目前已通知学校要求家委会将集资款退还家长。 每年教师节前的此类新闻,总能引
20、发社会关注。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也是一个 追求进步发展的社会的应有风尚。那么,以什么方式尊师重教,则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风 气。集资送礼无疑“物化”了这种社会关系,将尊重的精神关系和情感关系通过礼物变成 了物质输送关系。 在新的交往方式带来社会关系全面转型的年代, 师生关系也面临重新认识与界定。 在传统社会中,教师往往是师生关系的中心。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 ”自上而下的知 识传承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这样的师生关系强调传承有序,学生 是知识、技能和价值接受的客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居于次要位置。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 在教书与学习互动所形成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里,内含着一种权力
21、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 学生家长以物表意,就不只是尊师重教的表现,也有对权力关系的认可。 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正处在重构之中。知识、信息从网而来, “网络 原住民”的接受结构使得学生很多时候先于老师获取越来越多“网来”的知识和信息,从 而在知识传播方面形成更加平面化的师生关系。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角度看,不得不说, 这样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发 展具有重要价值。 当然,即便如此,在当下时代,尊师重教仍然是民众的共识,亦是社会常识。教 育者所教,不仅使学生知识体系完整,也使学生的人格、精神更加完整。在如今的师生关 系中,尊重是一种平等关系
22、,而非权力关系;被尊重的是老师的工作付出,而非地位差异; 应当尊重老师在德行上的楷模示范,而非简单地对老师阿谀奉承。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家委会张罗教师节的送礼,仍要以物去展现当下的师生 关系,由此触动社会神经、受到广泛非议就是一种必然。或许,只有老师在师德规范的约 束下“不收” ,家长认清尊师重教的真正含义“不送” ,才能让师生关系摆脱“物化” ,也才 能使教育生态变得更好。 04 心存善良 末班地铁的温柔“晚安” ,传递生活小确幸 钱江晚报评论员 高路 “今天的你过得好吗?无论今天开心过或是难受过,坚持过或是遗憾过,愿你始终有 着拥抱生活的勇气,开启崭新的明天。晚安,明天见。 ”当你乘坐
23、最后一趟地铁,走出车厢, 耳边传来如此甜美的祝福,心里会不会涌动起一丝温馨一丝感动? 图片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杭州地铁晚安计划试点近日上线,搭乘杭州地铁 6 号或 16 号线末班车的乘客,都能在走出车厢步向站外的时候,听见一句来自地铁的晚安与 祝福。 获知此消息的市民,已迫不及待找到音频先听为快,并为杭州地铁的人性化服务 点赞。 地铁的两头,一头是工作一头是家。早晨,大家乘地铁去迎接一天的挑战,傍晚 或深夜,拖着一身疲惫,又赶乘地铁回家,地铁承载着大家的生活和梦想,也包容着悲欢 离合。 每天在地铁里的几十分钟有特殊的作用, 其间在职业人和家人之间进行角色转换, 在奋斗的激情和相濡以沫的温
24、情之间进行心态变化。一个井然有序、整洁安静、服务周到 的地铁环境,会让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特别对乘坐末班车的乘客而言,更是如此。杭 州地铁“彩虹之音”的小姐姐们声音温柔甜美,虽只有短短几句话,却颇具治愈功效,在 此时此刻给人以心灵抚慰。它传递出的温暖和尊重,会被这些忙碌的身影记住,成为对这 座城市的美好印象之一。 确实,城市改进公共服务,不一定要花费多大代价,就像这地铁里刚出现的问候, 一个小小的改变能起到明显作用。 再比如, 杭州有很多城市驿站, 内有免费茶水、 免费 wifi、 免费充电等服务,小而精,全方位服务群众,而这些城市驿站很多只是利用了一些办公场 所或大堂一角而已。 人性化服务
25、体现对人的尊重,人性化的城市就需要多一些这样的人性化服务。 长存利他之心,是修养更是格局 钱江晚报评论员 默城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连续 8 年,一到秋天,杭州拱墅区的不少小区, 都会收到来自周边一家小店的一份礼物:免费栗子券。店主要求把券发给社区 60 岁以上的 老年人。老人们凭券可以到店领取热气腾腾的糖炒栗子一份。 在 7 年前的 2014 年,周记炒货店店主周明第一次送出 2 万斤栗子的时候,没想过 会坚持这么多年。 人生一世,最难得的两个字是“真诚” ,我们以真诚待人,才能换回他人的真诚相 待。此事中,店主发出一张张免费栗子券,所送出的不仅是栗子,还有真心与人情。一位 小店店
26、主,不只是盯着自己的得与失,而是主动为老人送温暖,这就是典型的“为他人着 想” ,非常难得。这样的真心真诚,是一种聪明,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格局。 一张张免费的栗子券,不仅温暖老人们的心,也会增加这位店主的幸福感和获得 感。毕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一方面,这样的“送温暖”行为,会让这位店主赢得老年人乃至整个社区的情感 认同,这是一种幸福;另一方面,送免费的栗子劵,也送出了自己的好口碑,换来的是老 人们“品质好,有善心,肯定要来照顾生意”的支持,让小店生意芝麻开花节节高。 有人将店主送免费栗子券的行为,只看成一种生意手段,送糖炒栗子一年又一年, 增加了用户粘性,时间
27、一长生意自然就好。这样的逻辑,也不能说错误,只是过于理性了。 其没有看到的是,送糖炒栗子,所送出的还有品质和情谊。这个小店之所以生意会这么好, 是因为客户在为产品的品质和店主的情谊买单。 应该看到的是,如果没有连续 8 年送出糖炒栗子,店里的生意也不会像现在这么 好。而送栗子的背后原因,是这家店从一口炒锅起家,一开始邻里没少照顾生意。俗话说 得好,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长存利他之心,才会有之后的互惠互利。关心都是相 互的,都是重感情的,以真心换真心,便是此事传递出来的朴素道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心”就是活水,有了“真心” ,才有清渠。 人活一世,还是要通透些,不
28、要满眼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多想想他人,多想想社会, 才能得到真正的“福报” 。 05 定制飞机 如此应援,背后的组织者该好好管管了 钱江晚报评论员 项向荣 据广州日报报道,9 月 1 日,韩国“防弹少年团”成员朴智旻的国内粉丝后援会宣布, 为庆祝偶像生日,他们与济州航空公司合作的“定制专属飞机”已经上线,整个机身、机 舱乃至乘机所需机票都是为朴智旻专属定制,该应援将持续 3 个月。据报道,后援会 3 分 钟集资金额突破 100 万人民币。 一直以为粉丝追星,无非是机场接接机演唱会买个门票再来个签名什么的,没想 到,如今的粉丝关心偶像明星竟到这样的程度。 很快,因组织非理性应援集资活动,9 月
29、 5 日下午,百度朴智旻吧被禁言 60 天, 其备用账号也很快处于禁言状态。但千万别以为这就结束了。有网友随后举报,应援狂欢 还在继续,甚至有集资数额达千万元级别的后援会。9 月 5 日深夜,第二波传播非理性应 援内容的 21 个账号被禁言 30 天。但我们同样担心的是,封禁两拨账号后,要是再来一拨 账号,换个马甲暗度陈仓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该好好管管那些组织者了。 要知道,中央网信办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 饭圈乱象 整治”专项行动,并明确要求规范应援集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账号依然我行我素, 并接二连三、前赴后继地涌出来,原因何在? 整治饭圈乱象,引导迷途中的青少年建
30、立健康的价值观是长期的工作,但眼下清 理这些怪圈的首要手段,应当是管住这些幕后组织者。有专家早已指出:平台资本、流量 明星、饭圈文化在资本主导下形成了完整利益链,这个利益链是为资本攫取超额利润服务 的。 因为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明星获取收益的渠道,组织者们为了自身利益,动员粉丝 组织,教唆饭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刷量控评乃至制造网络暴力,操控未成年人无底线 追星,进行过度消费、大量消费,戕害了正处于价值观构建时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 时粉丝集资往往具有数额巨大、去向不明、不透明的特点,资金管理风险极大。一旦这些 人造成资金流向不明、账目弄虚作假或卷钱跑路等问题,受伤害的最终是粉丝。 俗话说,擒贼
31、先擒王,射人先射马。 “清朗行动” ,就应当把这些背后组织者作为 重要目标进行打击,谨防他们上蹿下跳。 粉丝集资应援定制飞机,饭圈乱象何时休? 来源:红网 作者:周渴唯 编辑:刘昱 2021-09-05 16:38:28 近日, “中国粉丝为韩团成员集资定制飞机应援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悉,粉丝为了 给韩国明星朴智旻过生日,自今年 4 月开始集资,百度朴智旻吧仅 3 分钟集资金额就突破 100 万元,1 小时集资超过 230 万元。随后,经网友举报,该明星贴吧账号被封,站方及时 对朴智旻微博账号予以 60 天禁言的处置,并对相关违规博文进行了处理。 可以说这次的粉丝应援,是继 8 月 27 日
32、,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 象治理的通知后的首次“顶风作案” 。通知明确提出了要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 公司、严禁呈现互撕信息、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十项措施。并要求进 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对饭圈乱象重拳出击。 本次治理的性质清晰可见,政府并非将整顿饭圈作为文化产业的内部规范问题看待, 而是将其视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一部分。饭圈是娱乐工业的一部分,然而它的媒介属性十分 突出:饭圈依托各大网络平台聚成团体,少有线下社群,又同屡禁不止的流量经济、水军 营销关系紧密,这使得饭圈在网络空间中声量颇大,野蛮生长。粉丝文化本身有其存在价 值,但与网络
33、空间乱象、非理性追星行为等捆绑在一起的“饭圈文化”值得严肃对待。 随着饭圈人数的扩大、内部游戏规则的成熟,饭圈已然形成民间自组织的独特形式。 对于网络管理部门而言,饭圈文化的内容固然存在问题,但更致命的还是它的组织能力: 顶级流量明星的网络粉丝数可达千万,即使脱去水分也有数万“活粉” ,单个明星的后援会 集资可达上百万元,其规模已经远远超出普通民间组织。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网络 舆论生态迟早乌烟瘴气。以今年某综艺节目粉丝倒奶事件为例,在陷入舆论风波后, “倒牛 奶”敏感地牵动着广大网民的神经。 “美国大萧条时期牛奶倒入大海也不分给穷人”曾被写 入中学历史教科书,成为人们对资本主义残酷世界最
34、直观的印象,加上该事件当时迎面正 撞反食品浪费法的正式实行,使得饭圈的公众形象极度恶劣。 此次中央网信办对饭圈的治理,不仅着眼于饭圈本身,还针对那些对饭圈未成年人极 尽诱导、煽风点火、引战拉踩的自媒体营销号。同时对网络舆论平台、经纪公司等提出了 更多要求,力求在多方合力协作下斩断饭圈乱象之根,清除不良风气之源,为的就是激浊 扬清,使得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多方协力下,以微信、微博、贴吧为首的各大平台能够始终保 持健康正能量的舆论生态,还给大众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依托于平台基础上的粉丝 文化也必然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 06 智障客服 “智能客服”不能是“为了不服
35、务” 2021 年 09 月 06 日 星期一 北京青年报斯传 你还记得上一次和人工客服沟通,是在什么时候吗?机票退改签、手机换套餐、银行 问业务等等,现在但凡有事找客服,接待我们的多半都是智能客服。智能客服头顶“智能” 光环,却屡屡被骂“听不懂人话” 。用户体验差,企业却坚持要用。如何才能让用户与智能 客服沟通时,不再“对牛弹琴”? 所谓“智能客服” ,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能够使用文字、图片、语音等与客户进行交流的 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为了节省人工客服成本,且 24 小时在线缩短了响应时间,如今“智能 客服”是越来越普及了。消费者想要直接跟人工客服交流,反而变得困难重重,得先跟“智 能客服”纠缠半
36、天,经过多次转接才能到达人工客服选项。 “智能客服”帮助商家节省成本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对消费者来说,大多数“智能客 服”服务体验实在不太好。一项调查显示,48 款被调查的 App 当中,有 47 款都设置了“智 能客服” ,但有 28%的“智能客服”无法准确识别用户问题。52.9%的消费者表示, “智能客 服”经常答非所问。浪费了很长时间,得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回答,还经常遭遇“智能客 服”反客为主,被提问一个接一个,客户已疯,人工客服却“坐席全忙” 。 “智能客服”不智能,似乎是个技术问题,实则是个成本问题。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基础上,对“智能客服”的知识库升级扩容,让“智能客服”拥有更多专业
37、知识,变得越 来越聪明,都是需要成本的。越是廉价的“智能客服” ,越是一问就懵、答非所问。如果商 家真的有心解决问题,让“智能客服”变得更聪明,在技术层面至少可以得到改善。 真正的问题是,所谓“智能客服”在某些商家那里,本身要的就只是一个及时响应的 表象,用处全在装装样子,好像能够及时回应客户就行了。至于实际的回答效果,某些商 家并不真正关心,成本越低越好。哪怕“智能客服”服务质量再差,也不会考虑增设人工 客服岗位,甚至已经用“智能客服”完全取代了人工客服。 不智能的“智能客服”真正起到的效果是,通过一问就懵和答非所问逼疯了客户,让 大部分的客户在知晓厉害后知难而退,不再有继续咨询和提问的勇气
38、,自行败下阵来,进 而成功阻挡绝大多数的客户咨询。像是一堵高墙,用不智能的“智能客服” ,将大多数准备 咨询的客户,挡在了服务之外。这样的“智能客服” ,与其说是一种服务,不如说恰恰“为 了不服务” 。 “智能客服”的好与坏,体现了企业服务客户的态度。企图以“智能客服”糊弄消费 者,最终必然只能糊弄企业自己。对于某些在售后服务等方面表现恶劣的“智能客服” ,如 果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当然有权维护自身权益。考虑到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利益保护, 以及“智能客服”客观上存在的“为了不服务”效果,企业能否完全用“智能客服”取代 人工客服,消费者联系人工客服该不该那么困难,监管部门或许也有必要对此进行规
39、范。 智能客服变“智障”客服,是时候整改了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刘昱 2021-09-06 20:07:43 现在很多企业会采用智能客服系统来应对消费者的咨询、投诉等,不过在使用过程中, 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比如等待时间长、系统读不懂关键词、回答呆板、答非所问等等。 一些消费者表示,一些复杂的、个性化的问题,难以通过分门别类的智能服务得到解决。 近日,央视揭秘了智能客服的现状,消费者普遍反映,基本等于对牛弹琴。 (9 月 5 日 央 视) 随着智能客服在银行、电信、餐饮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不管是电话客服,还是网络客 服,很多企业不约而同地采用智能客服,将人工客服取消掉。此种客服载体,
40、可以让更多 的人,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帮助企业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人力与管理成本。 从技术层面来审视,目前的智能客服大多处于“机械”客服初级阶段,将客户常见的 提问进行汇总,并提前录制好“答案” 。由于后台数据厍不够强大,消费者咨询问题后,只 会得到程式化、简单化的答复,经常出现“翻车”现象,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用 户想转向人工客服,人工电话总是忙,往往没法转接过去。 公众对智能客服,怨声载道, “吐槽声”不绝于耳。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数字化背 景下客户服务便利度消费调查报告 ,超五成受访者遇到过客服交流障碍,其中 71.2%表示 智能客服不能听懂要求,23.6%反映无法找到人工客
41、服或遭遇踢皮球,问题得不到解决。 显然,智能客服沦为“智障”客服,不仅与客户服务设置初衷严重相悖,也会失去企 业与用户互动交流机会,严重影响消费体验,消费者对此产生不信任感,进而损害企业的 良好形象,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若智能客服,只顾降成本,提效率,演变成“对牛弹琴” ,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 督的权利等。这种人为设置障碍的行为,从某种程度讲,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和监 督批评权。 智能客服变“智障”客服,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坐视不管,要重拳出击,对国内智能客 服企业暴露出的所有问题,进行一次全方位地彻底排查
42、,该整改的要坚决整改,该处罚的 要严厉处罚。 当然,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更应出实招,尽快制定出全国智能客服管理标准 ,包 括服务时长、服务流程、客服处置以及相应惩罚、监管细则等内容。此外,还应保留相应 比例的人工客服,通过人工客服来弥补智能服务的“短板” ,并保障人工客服转接渠道畅通 无阻。譬如,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要做到“一键转接” 。 07 变味团建 企业团建“变味”缘于管理思维变形 2021 年 09 月 07 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报郑桂灵 拉练式、强制式、填鸭式花样繁多的企业团建活动,本应增强团队凝聚力,却常 在实践中走样失范,让员工难以认同。近年来,作为一项员工福利,团建活动花样不
43、断翻 新,备受企业追捧。然而,很多员工认为,团建活动虽然热闹,并不能体现深层次的企业 关怀。 (9 月 6 日工人日报 ) 作为打造企业文化的建设性举措,企业团建原本是以集体协作形式进行游戏性活动, 给充满刚性约束的职场注入一些活泼元素。然而,近几年的团建活动,虽然花样不断翻新, 内容却渐渐偏离团建初衷,甚至出现奇葩、恶搞等离谱趋势。 “变味”的企业团建主要是缘 于企业管理者的思维变形。 图片 加强上下级互动、提升团队凝聚力,既是企业文化内涵,也是团建活动要达成的目标。 为此,需要首先弄懂员工们的所思所想,了解员工的特点、志趣与爱好。只有员工发自内 心“喜欢”的团建项目,才会激发起员工对活动的
44、参与热情,积极投入、配合与协调。但 一些企业却全然不顾员工诉求,一味地笃信长官意志、唯我独尊,热衷于搞折磨体力、消 磨意志、测试“服从” 、考验“忠诚”的团建项目。 据媒体报道,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团建活动包括“破冰”环节,该环节设置的问题多涉 及员工的个人隐私,意在让他们当众袒露隐私,挑战员工的忍耐与妥协,从而为培养绵羊 式的员工摸排底数、测试水温。这折射出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私企管理思维的落伍、变形, 尚未走出“一言堂” “家天下”的管理俗套,有违现代企业管理精神。 “感恩企业”是企业文化和团建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求。不过要想让员工“感恩企 业” ,企业当用“以人为本”的关怀与温暖作前提。人心都
45、是肉长的,只要企业真诚释放出 尊重员工权益、关怀员工疾苦的爱心善意,员工才会将心比心。这种“关怀”既表现于日 常,也应体现于团建活动中。 团建的主体是员工,团建的前提是尊重。企业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隐私和多元个 性,对参与者的个人隐私、风俗习惯足够敏感,设计活动时要避免形式低俗、内容空洞, 让员工真正有所收获。此外,还要树立法律意识,尊重并确保员工的休息权、名誉权、健 康权。一些团建活动之所以不受员工待见,就是由于这样的形式活动占用了员工的休息时 间,甚至有的团建活动还需要员工自掏腰包。 休息权是员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基本权益,动辄被随意占用且不以“加班” 论处,不仅不得人心还涉嫌违法
46、。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 一天,用人单位不得以各种形式强迫员工加班。企业在法定休息时间组织活动也应当遵守 自愿参加原则,硬性要求参加当属“加班”行为,劳动者可以依法维权。 团建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企业对管理的理解。作为一种脱岗培训,团建弱化了正式组 织活动中的距离感。但一些企业缺乏现代管理意识,把握不好团建的边界,开展团建活动 反而会伤害员工身心健康,侵害员工权益,引发员工反感显然得不偿失。 福利变压力,企业团建怎么啦? 来源:红网 作者:袁雪滢 编辑:陈乘 2021-09-08 21:44:58 近日,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2021 互联网人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 后职
47、场人中 只有 2 成喜欢团建,而 00 后职场人中这一人数仅占 10%。企业团建出了什么问题? 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团建活动以“员工福利”的姿态在中国企业中流行,很多企 业认为这种方式既可以带给员工快乐,又能提升团队凝聚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员 工却都对这些花样繁多的企业团建活动苦不堪言,并不买这个“员工福利”的账。 运动型、音乐型、旅游型这些看似新颖有趣的团建活动,仅仅只是学到了团建的皮毛。 这些活动套着团建的外壳,本质却是一场又一场对员工的服从性测试。团建本应帮助员工 精神放松,疏导心理。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的团建活动仅仅是形式主义地走个过场, 把强制所有人到场当作团结的象征,把被
48、迫袒露隐私当作成功的“破冰” ,把强迫员工服从 当作有趣的游戏,也把本应该在公司和员工之间实现双赢的团建,变成了“双输”的局面。 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团建是要对员工能力或者心理素质有提高作用的,而不是单纯 起个大早全公司的人一起去景点旅游,抑或是聚在一起玩一些毫无营养的社交小游戏。这 样的团建活动不仅不能提升员工个人素质,还占用了员工的个人休息时间,长此以往,还 会挫伤团队的向心力。不幸的是,这正是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团建活动的缩影。 究其原因,是目前的企业团建活动都仅仅浮于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却没有真正触 及到员工的精神需求。很多企业只是对着别人成功的团建活动照猫画虎,华为作为一家成 功的企业,它的“狼性文化”被很多中小企业跟风学习,但他们往往学习不到“狼性文化” 拼搏奋斗的内核,学到的只是强制要求员工军训,大声喊口号等这种形式。这不仅是对员 工的不尊重,更在无形之中给员工带来了很多隐性代价。这样的团建活动根本不能团结员 工,更别说去传播所谓的价值观了。 我们是需要团建的,但需要的不是这样拉练式、强制式、填鸭式的团建,而是能够传 递正向价值观、满足员工内在精神需求的团建。企业要回归团建的本质,尊重员工的深层 次精神需求,而不是仅仅走形式主义的过场,让企业团建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