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养成需要精心设计 导语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 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在青少年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 科学方法,需要将科学精神贯穿于中小学育人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青少年科学精神的 养成就需要精心设计,通过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继而将担 当、坚持、果敢的科学家精神塑造成一种文化,为创新与创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也能更 好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人才基础。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养成需要精心设计 (题目即观点,态度坚定
2、,不容置疑。) 日前,在 2021 年福建省科学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科学教育改革培训班上,众多 学员亲历了一场“有理论、有案例、有实操、有互动”的头脑风暴。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 迅表示,科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继而将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家精神塑造成一种文化,为创新与创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开篇由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发言引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话题。) 提高科学学科含金量很有必要,但也很有难度。科学大众化之难至少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科学本身难,门槛高;二是讲授难,想让高难度的科学变得通俗易懂难;三是传播难, 在科普基础上还得有趣、好玩,吸
3、引学生是难上加难。 回溯历史长河,人类追求真理的足音一次次响起,从哥白尼为“日心说”不惜付出生 命的代价,到伽利略的“两球实验”推翻了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错误理论正如 原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在科学精神论中谈到,“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提 高科学素养面临的处境:很有难度。) 如何让科学精神散发出理性光辉?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并将其 渗透到课程教育的全过程中。青少年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形成科学精神的“拔节育穗期”。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显性基因,是科学精神的外显表达,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往往是基于老师 创造性地传授科技知识的“润物细无声”。科学学科课程不能仅流于“课表”,
4、而要注重“事 实”。要在科学学科的课程、活动、竞赛中搭建提升青少年创造力成长的舞台,为学生的探 究设置“脚手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感受快乐,从而使他们形成信奉真理至上的 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途径一:着力培养学生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进行科学学科教育的课程设计时,可以设计相关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环节与内容。 例如,为什么发光二极管正负极接反不会发光;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的结构特征; 为什么面部识别可以认清每一个人曾记否,一本小小的十万个为什么,开启了几代 中国人的科学梦,那曾是我们最好的科普读物。如今,我们的科学学科课程也可以做成影响 未来一代年轻人的课程,关注讲科学、爱科学
5、的社会话题、社会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社会 向善、处处求真”的科学氛围。(提高科学素养途径二:注重科学学科教育课程设计。) 新时代的科学教育不仅要“输出”科学知识、技术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让科学精神和 爱国主义交相辉映。要让青少年“触摸”当下,感悟中国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引导青少年形 成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将德育的种子播撒 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提高科学素养途径三:让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交相辉映。) 如今,新冠疫情的阴霾仍然没有散去,所有中国人见证了最美逆行者在这场战斗中舍 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这也是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精神的体现。奥斯卡王尔德曾有 言:“
6、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总有人灿若星辰,就如同月黑之夜的最后一道曙光,闪耀着 人性的光芒。”不论是院士,还是最普通的科研人员,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生 命高贵的纯白,托起阻挡病魔的骄阳。这些生动鲜活的科学精神案例,都可以成为科学学科 课程活动中的教育内容。(指出科学学科课程活动的教育内容:科学精神案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科学精神承载国之自信。“赛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一面精神旗帜,梁启超也曾谈到“非科学”的科学观:“其一,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 了。其二,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现在看来,这些问题的痼疾仍然存在。世界科技 竞争方兴未艾,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当代中国的
7、发展正处爬坡上坎阶段,仍存在制约国 家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卡脖子”难题,需要我们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让科学之 花向阳绽放、常开长盛,既是科学老师的责任担当,更是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 (总结全文, 发出号召。) 来源:2021 年 05 月 11 日 中国教育报 作者:姜姝 【时代警语】 世界科技竞争方兴未艾,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爬坡上坎阶段,仍存 在制约国家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卡脖子”难题,需要我们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让科 学之花向阳绽放、常开长盛,既是科学老师的责任担当,更是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8、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 如何让?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并 将其渗透到课程教育的全过程中。青少年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形成科学精神的“拔节育穗 期”。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显性基因,是科学精神的外显表达,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往往是基 于 老 师 创 造 性 地 传 授 科 技 知 识 的 “ 润 物 细 无 声 ” 。 科 学 学 科 课 程 不 能 仅 流 于 “ 课 表”,。要在科学学科的课程、活动、竞赛中搭建提升青少 年创造力成长的舞台,为学生的探究设置“脚手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感受快乐, 从而使他们形成。 2.读写一体化训练(
9、开放性试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4 月 19 日,新时代领路人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肩 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 任的时代新人。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引导青 年“立大志、明大德”,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丰富的营养剂。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 来百年华诞之际,全国上下尤其是大批青年人正如滚滚浪潮般融入这次学习教育中。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征程,伴随着一代代有志有为青年 不懈奋
10、斗、抛洒热血,书写着青春中国、青春中华的奋斗史。开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创建 兴中会的孙中山时年 28 岁,发表庶民的胜利、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的李大钊 时年 29 岁,党的一大召开时,毛泽东等代表的平均年龄仅 28 岁。 班级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请你写一篇班会课上的发言稿, 不少于 300 字。 【相关链接】 把科学种子播种到孩子心中 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的 2020 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 月 19 日至 25 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数以万计的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尤 其是青少年集中展示中国科技成就,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
11、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新时代领路人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 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 年群体。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要求,需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科学普及,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 育一代有理想、敢担当、勇创新的新人。自 2004 年以来,中国科协每年都会组织一系列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教育活动,用科学家的创新大 手拉起稚嫩小手,把科学种子播种到孩子们的心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
12、养科技后备人才,是不断 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是科学素质提升最快的时期,青少年时 期正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孩子们认识、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志向,需要把教育摆在 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基础教育 阶段,应推动科普深度有机融入教育,推进校内外科学教育融合发展,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让科学更有吸引力,让学习生动有效。 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大军,需要加强价值引领,传承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 年以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13、从小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实 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家在投身科技创新的同时,大力开展科学普及,讲述科学故事,弘扬 科学家精神,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学的翅膀。 在青少年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需要将科学精神贯穿于中小学育人全链条、 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落实科学课程标准,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意识,深化教学方 式改革,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融入课堂与教学,培养青少年创造性 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引导青少年敢于大胆假 设和猜想,认真求证,不断试验。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学阅读,科技小论文、小发 明、小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推进家庭科学教育,引导家长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科学好奇心和 想象力。将科技实践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培养青少 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领路人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 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科学普及,让科学家精神成为孩子们培养正确人生观、科学 观的重要营养,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快速提升,做新时代科学文明的建设者、实践者,才能 更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人才基础。 来源:2020 年 09 月 24 日 人民日报 作者:王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