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这作业过分了 信息时代,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阅读无处不在。然而,这种浅尝辄止的碎片化信息正 在吞噬着我们的宝贵时间,也让我们的大脑疲于应付,逐渐失去“判断力”。为了破解碎片化 阅读难题,我们提倡“整本书阅读”,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学生“坐功”,还能培养学生整体分析 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全局把控人物形象,读懂社会,理解人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整 本书阅读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这作业过分了 (题目即论点,彰显态度。)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将保尔柯察金每年的经历整理成一张时间 表”
2、如此另类的作业,你见过吗?据报道,今年不少学校专门布置了暑假作业:要求学生 进行“整本书阅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读屏”时代成长起来的 00 后、10 后学生,要耐 着性子“啃”下整本书,不容易了。然而,不少中小学生却对此大吐苦水。(开篇由不少学校 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而布置的奇葩作业引出阅读的话题。) 的确,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深入大众生活,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观 看等现象愈发凸显, 进而引发的是信息接收的碎片化、知识学习的碎片化。 比如看一条资讯, 很多人只是在社交媒体看一眼标题和提要了事,由此产生的认知、发表的观点很容易偏颇; 再如短视频兴起,一些人只关注文艺作品的
3、片段,浅尝辄止,也很容易人云亦云。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用心对抗碎片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整体性学习”。 早在 2016 年,全国就已经开始试点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这一试点从 2019 年开始在全 国推开,“整本书阅读”正式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这样的举措很有必要,对于成长在网络时 代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这份系统性的学习能力。(重要性分析。培养孩子们的“整体性学 习”的原因:信息接收的碎片化、知识学习的碎片化。) 然而,类似“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这样的作业,乍一看确实有些与众 不同,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只不过是标新立异罢了。这些所谓的创新,其实是伪创新,恰 恰反映了创新
4、思维的匮乏。这跟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坠入了同一个窠臼。 “整本书阅读”的宗旨,绝不是让孩子们记住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细节,而是让 孩子们对一个独立的文艺作品有一个整体性的感知。它不是强记,更不是背诵,而是通过这 种整体性感知,感受文学之美,品味语言和故事的魅力,领会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形成一 定的品格追求和智慧积淀。 所以,这还不仅是“知识摄入”的问题,更涉及到培养和建立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如 果孩子们从一开始看到的作品就是支离破碎的,也就难以从整体上看待事物、站在全局性思 考问题,其所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片面。比如最直接的,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孩子 阅读的作品只是一个片
5、段,其看到的人物就不可能立体,也就很难理解到人性复杂的一面。 而当知识过于琐碎的时候,恐怕也就难以将其称作知识。道理很简单,一个完整的桌 子放在那里,它是一张桌子,但是如果把它拆碎了看,无非是一些木棍和木板。相比硬知识, 更应该引导孩子掌握的其实是“软知识”,比如一部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它的人文价值所在, 以及写作方法和技巧。这叫好比是制造桌子的技艺与审美。(重要性分析。整本书阅读的重 要性:让孩子整体思考问题,培养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眼光。) 总之, 既然是为了对抗碎片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如果再用细碎的、 无聊的作业去引导, 就不免违背初衷,走向反面。倡导并践行整体阅读,绝不仅仅是
6、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教育部 门和一线教师都肩负着重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学生们留什么样的作业,如何引导 孩子们去深阅读、深思考,实实在在考验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当个事儿。(总结全 文,呼吁期待。) 来源:光明日报 【时代警语】 如果孩子们从一开始看到的作品就是支离破碎的,也就难以从整体上看待事物、站在全 局性思考问题,其所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片面。当知识过于琐碎的时候,恐怕也就难以将其 称作知识。道理很简单,一个完整的桌子放在那里,它是一张桌子,但是如果把它拆碎了看, 无非是一些木棍和木板。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根据段的内容,给“整本书阅读”下定义,不超过 50 字。 2.
7、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碎片化阅读,又完整的阅读过哪些著作?请写出你的阅读 经验,并分享阅读体会,比较一下“碎片化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对你的思维认知有哪些影响。 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莫让碎片化阅读剥夺了你的思考 兴致勃勃从图书馆借的书,续了 1 个月,不知不觉又将到期。2 个月时间,笔者竟读不 完一本才 200 页的纸质图书,阅读时间都去哪儿了?用手机看爆款微信公号文章、刷微博热 搜新闻、在读书 APP 看小说、用听书软件听故事这样看来,时间没增没减,全被手机占 了。近日发布的第 16 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
8、年中国成年国民超过半数倾向于数字 化阅读方式,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成年国民网上活动中,以阅读新闻、社交 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如今,读屏阅 读正成为主流。 数字阅读固然重要, 但长期手机刷屏阅读带来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 碎片化阅读有隐患。 何谓碎片化阅读?主要是指基于类似电子书、手机和网络等新型阅读媒介进行的不完整、断 断续续的阅读方式。阅读的内容为零散、短小的片断式文字,或者长的内容被拆散成不同的 碎片,通过零碎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阅读。点开手机里的信息,很多人没有了阅读的耐心, 要么是“一目十行”,要么就是“点开不到一分钟”就完
9、成了阅读。表面上看,碎片化阅读是对 时间的最大化利用,但实际上这种阅读行为和传统的深度阅读行为相比,对于所阅读作品的 消化理解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不良影响。其次,“低质量”阅读大行其道。当然,这 不能一概而论,但就目前市面上电子阅读产品提供的一些内容而言,大部分质量参差不齐, 更有不少文章错字连篇、病句不断,甚至还有低俗的内容。 阅读是自由的,无论用哪种媒介,只要能汲取养分、引发思考,都值得推崇。数字阅读 本身延展了人们阅读的能力,但“浅层次阅读”却需警惕。首先,全社会要大力提倡深度阅读, 督促网络平台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严厉打击“流量创作”;其次,对管理部门而言,需尽快 完善网络出版规定,要像管理纸质出版物一样管理网络内容;第三,政府要利用好数字化的 媒体和工具,打通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障碍,引导人们深度阅读。 ,阅读之后能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就算得上是深度阅读。网上冲浪休闲 无可厚非, 但别让泛娱乐化的信息消耗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哪怕用手机阅读取得一点收获, 能引发思考、引起兴趣,也是有价值的。当然,阅读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别光图轻快只读 短文,也要能“啃”大部头,反复品读经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