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雹善于表达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doc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 www.163wenku.com;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专题二 辩证立意 [专题引语 ] 千古文章 “ 意 ” 为高,文以 “ 意 ” 胜,这是不争的事实。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 “ 意 ” ,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当然,想做到恐非易事。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可能。 (2017· 浙江 )题目见专题一 “ 精审真题 ” 部分。 满分佳作 借 “ 有字之书 ” 品人生 浙江一考生 人生必读书目中有三本大书 —— “ 有字之书 ”“ 无字之书 ”“ 心灵之书 ” , 而 . 我 却 . 言人生 只 . 需 “ 有字之书 ” 。 特别注意画线句子中的三个词: 而、却、只。这可不是寻常的转折词,背后包含着该考生的勇气和质疑精神:不盲目顺从作家,不同于其他考生尽说 “ 心灵之书 ” 。 歌德曾有言: “ 有读书经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东西,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东西。 ” 对待读书问题,先贤早有预见。 “ 无字之书 ”“ 心灵之书 ” 早已刻在 “ 有字之书 ” 的背后,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 在我的理解之中,读三本大书的观点似乎显得刻意与褊狭。 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 “ 有字之书 ” 的骨血又为何要生生将其剥离以显示专业与高深? 关键理由。 “ 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 ”“ 一身才气是一个人最好的修饰。 ” 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 “ 有字之书 ” 对人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又何需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 无字之书 ”“ 心灵之书 ” ? 两段两个反问句,作者的质疑精神尽现矣!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了 “ 无字之书 ” 与 “ 心灵之书 ” 而忽略了 “ 有字之书 ” 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 “ 作祟 ” 。 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 “ 大智若愚 ” ,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 掩藏在各种 “ 定义 ”“ 概念 ” 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 “ 达达主义 ” ,在哲学中 被称为 “ 虚无主义 ” 。 而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 “ 心灵鸡汤 ”“ 成===【 www.163wenku.com;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功的十大秘诀 ”“ 一百个生活智慧 ” 等层出不穷。 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辩证思考的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 再探原因,原因有内有外。 有理论高度。 韩少功在《另一片天空》中写道: “ 我们的观光旅游不过是将电视媒体,他人口中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印证与残渣式的咀嚼。 ” 书莫不如此,人生的智慧早已镌刻于 “ 有字 ” 的经典之中。 何以要舍弃有价值的 “ 有字之书 ” 而去追求无形的荒谬的 “ 无字之书 ”“ 心灵之书 ” ? 当然,我并非否认 “ 无字之书 ”“ 心灵之书 ” 的重要 性。只是它早已融化在 “ 有字之书 ” 中。那么为何还要舍弃我们易于亲近的文化母体,反而盲目追求他们咀嚼的残渣? “ 当然 ” 一词转得好,它意味着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否定,体现了 “ 反者正之 ”“ 一分为二 ”的辩证立意。 后三个反问句的使用,不只是质疑精神的体现,更形成了语言特色。内容与形式水乳交融。 范雨素的命运的确将她装订得极为拙劣,可是若非她幼时读 “ 有字之书 ” 的经历,她也许早已沦为平庸中的一员。反观周有光先生,他对学问的孜孜以求也使得他一生有光。 事例支撑理由。 《乌合之众》中曾有言: “ 群众的意识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 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 ” 当众人一味沉浸于 “ 三本大书论 ” 时,我们更应擦亮双眼,借 “ 有字之书 ” 品味人生百态。 “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 “ 有字之书 ” 绝非放在玻璃橱窗里供人观赏的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命脉。 , 点出了 “ 有字之书 ” 的本质。 亮点点评 对于这篇考场作文,阅卷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这篇文章的亮点如下:(1)独辟蹊径,别出心裁。面对材料中的 “ 三本大书 ” ,考生并不是一味地去同意作家的观点,将三本大书并列而提,而是独辟蹊径,别出心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那就是 “ 人生只需 ‘ 有 字之书 ’” ,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表现出考生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 (2)善于挖掘,层层深入。作者认为 “ 读三本大书 ” 的观点显得刻意与褊狭,因为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 “ 有字之书 ” 里了。然后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内部原因主要是 “ 有字之书 ” 对人的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外部原因主要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的 “ 作祟 ” ,两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证,层层深入,最后加以总结,说理较为透彻。(3)文辞典雅,底蕴深厚。本文的语言非常典雅精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论述过程中,不仅引用了歌德、海明威、韩少功等人的名 言名句,而且引入哲学、美学等思想,使得文章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显示出深厚的底蕴。 阅卷专家的评语足矣!可是,编者禁不住饶舌几句。今年作文题中有一句很关键的写作===【 www.163wenku.com;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要求之语: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 评说 ” ,意思是可以赞同,也可以质疑。可放眼望去,那么多考卷,哪个不赞同?哪个敢言不?幸好有此文,让浙江考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绝。从写作技法上看,这位考生深谙 “ 反弹琵琶 ” 的立意之道。 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元代陈绎曾说过: “ 戴师初先生曰: ‘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 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作不能满足于 “ 陈言 ”“ 正语 ” ,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 “ 精意 ” 。因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平庸肤浅,流于 “ 陈言 ” 。再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 “ 正语 ” 。 “ 正语 ” 虽比 “ 陈语 ” 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因此,还不能停留在 “ 正语 ” 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 一、大者小之,小者大之 所谓 “ 大 ” ,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 “ 时代与生活 ” ;那些很宏大、重大的材料,如 2016 年浙江卷的 “ 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 ” 材料。所谓 “ 小 ” ,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具体很微小的题目,如 “ 旧书 ”“ 窗 ” 等;那些只提供一个小故事、小寓言、小场景的材料作文。对这两类或 “ 大 ” 或 “ 小 ” 的作文题,立意方法是不同的。 1.大者小之,化大为小 对于 “ 大 ” 的作文标题、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在 “ 大 ” 的领域中论述 “ 大 ” ,容易导致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使文章程式化和空泛化。相反,如果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小的材料,缩小凝炼成内容具体充实、立 意集中鲜明的文章,那么,文章写起来就会很顺手,表意既集中又深刻。从 “ 小 ” 的角度入手,借助 “ 具体 ” 的事与物,从而实现自己对 “ 大 ”的思考,这就是常说的 “ 大题小作 ” 。我们常说的 “ 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 ,“ 大题小作 ” 就是靠具有典型意义的 “ 一滴 ”“ 半瓣 ” 之 “ 小 ” 来反映主题之 “ 大 ” 的。 例如 2012 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 “ 忧与爱 ” ,一考生却从考场上一只在卷面上爬动的、随时有死亡危险的小昆虫写起,表现对这只小生命的忧与爱,角度切入很巧妙。 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主要方法: (1)设问追问法 就是一旦审好题,得出大致的中心后,要针对中心进行一番审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并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如针对 2016 年全国卷 Ⅰ 那幅漫画作文题,可以围绕 “ 奖与惩 ” 进行设问追问:因何而奖惩?奖惩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后果是什么?什么===【 www.163wenku.com;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人、什么事上的奖与惩?除了分数的 “ 奖与惩 ” ,还有哪些形式的 “ 奖与惩 ” ?这么一想,写作的切入点和生发点就容易被锁定,立意、思路自然就有了。 (2)具体落实法 ① 将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 “ 文品与人品 ” , “ 文品 ” 指哪篇作品的什么样的 “ 品 ” , “ 人品 ” 指哪位作者的什么样的 “ 品 ” ,这样落实,立意自然容易出来,而且易出新意。 ② 将泛指类的概念、指代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 2017 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心词是 “ 车 ” , “ 车 ” 是个类的概念,需要把它定格在哪一类哪种型号的车上。又如 2016年上海卷作文题,要求就 “ 人们对 ‘ 评价他人的生活 ’ 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 发表看法。材料中有 “ 人们 ”“ 他人 ” 这类指代性的概念,就可以把 “ 人们 ”“ 他人 ” 落实到具体的人,是邻里评价,还是单位里的评价,还是报刊上的评价,这样,就容易锁定具体的人与事了。 2.小者大之,化小为大 针对 “ 小 ” 的标题或 “ 小 ” 的材料, 当然可以就物谈物,就事论事,但最好是从小处落笔,再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大处显出立意。如 “ 家是美好的 ” 这个题目,恐怕许多考生选取的 “ 家 ” 必是自我的 “ 小家 ” ,如能从自我的 “ 小家 ” 中走出来,放眼置身的环境,自然会觉得无处不是 “ 家 ” 了,比如所在的班级、所在的宿舍、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社区、所在的乡土,这样化小为大,立意就新颖多了。 化大为小也好,化小为大也好,其核心是切口小,开掘深,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二、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所谓 “ 虚 ” ,是指那些抽象性的命题,如 “ 大道至简 ” ;那些提供哲理名言等抽象概括性材料的作文 题,如江苏、浙江、上海卷近几年的作文题。所谓 “ 实 ” ,是指以具体的物象、景象为题的作文,那些提供故事、时事新闻材料的作文,如 2016 年全国卷 Ⅲ“ 小羽创业的故事 ” 作文题。针对两类不同的作文题,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立意方法: 1.化虚为实,抽象实作 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厚积雹善于表达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doc)为本站会员(mrli20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