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续编全一册)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 “一花一鸟总关情” 这个主题编排的,由 白 鹭 、 落花生、 桂花雨、 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 “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 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 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 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 篇文章都运用 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 使所描述的 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 对比; 落花生中
2、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 桂花雨中把 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 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 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 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 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白鹭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 美。重点是通过对比、 直接描绘等方 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 自然的情感。 2 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 把握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体会白 鹭 不 同 形 态 的 美。 2 落
3、花 生 本课采用种花生、 收花生、品花生、 评花生的顺序, 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 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 2 课时抓 住 人 物 的 语 言,并理解其含 义,从而把握文 章的中心意思。 白鹭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6 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 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 热爱。 凡的人生哲理。多元识字。 3 桂 花 雨 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 写了“摇桂花” 。重点是
4、能通过回忆 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2 课时在 朗 读 的 基 础 上,把握课文内 容;理解重点语 句的含义,感受 作者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 4 * 珍 珠鸟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 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重点是能 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 表现。 1 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 把握课文的主要 内容;理解重点 句子的含义,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以 “制定班级公约” 为内 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 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 课时在小组活动的基 础上制定班级公 约, 并通过口述, 清楚地把公约表 达出来。 习作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
5、的文章。 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1 课时首 先确 定描 写对象,然后详 细地介绍你们之 间发生的故事, 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 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 并能灵活运用。 1 课时通 过朗 读把 握重点词句的意 思,从而理解句 子的含义,运用 朗读、背诵等增 加积累。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 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6 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结合课
6、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 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课时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准备: 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 花落晚风。” (教师范读) 2、激趣: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一种我国南方的水鸟, 知道是什么吗? 3、板书课题:白鹭。带领学生一起写。 4、白鹭既平凡,又不平凡。白鹭入诗,古就有之。除了杜牧写的, 杜甫也写过,记得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7、天。)其实, 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鹭。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齐读课题 5、那么,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到底白鹭有什么独特 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开 始探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 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 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朗读感知
8、。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 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 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 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设疑导入。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感情朗读 2、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时一首诗呢? 二、体会“白鹭是精巧的诗” 1、 “精巧”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9、呢?好好读读1-5 自然段,想 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白鹭精巧的语句划下来。 3、自由阅读 1-5 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怎样写白鹭是什么样的? (2)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白鹭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2 节的对比、烘 托手法) 6、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 语来赞美它呢? 7、感情朗读: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 四、体会“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鹭既是一首诗,那它是
10、否也 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8 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 面?如果请你给看到的画面起名,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4、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 地方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 从而吸引了你。 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 句下做上记号。 5、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 A、钓鱼图 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 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B、嘹望图 引导理解: 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 而白
11、鹭又是怎样的?(读读) 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 想象说话:“它真的是在了望吗?或许它是在。 ” 指导朗读: 该把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 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 (省略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低飞图 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 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感受 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了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 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 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自由读读第9 自然段,想想自 己想说些什么? (1)自由朗读体会。 (2)指名汇报: 理解: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回顾课文,指导内化:“白鹭,因此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
12、美的歌!” 8、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五、深化拓展 介绍有关白鹭的古诗: 杜牧的鹭鸶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 歌子等 六、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白鹭的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板书: 精巧适宜(颜色、身段) 白鹭 诗钓鱼图 韵味无穷瞭望图 飞行图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 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4、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
1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 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 、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 教学过程: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
14、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 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2、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同学们通 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 、解题 师: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 生叫做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咱们一块来看一下。 (出 示课件: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 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多音字、轻声词) ,正音。 3、读句子: “母亲把花生
15、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 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 “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 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师: 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 带着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 2、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3、小结 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 概括出来,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指板书齐读)这 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生答略) 师: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
16、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花生,那么课文哪部分是详 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能说说吗? 四、学习“种花生”、 “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 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3、学生质疑预设:收获后为何用“居然”?(合作解疑) 4、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 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 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 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兴奋哪!来,再读读这 一句,读出惊喜之情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师: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
17、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 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 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 、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 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 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 ,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 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一起过一个收获
18、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味到 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我们一起来看 看他们一家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 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吃花生、谈花生”。 (一)发现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吃花生、谈花生”部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 、质疑解疑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 1、预设一:爹爹的到来为什么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 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 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师补 充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 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 那个时候许
19、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 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 )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 说(生:实在难得) 师: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2、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 么?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问题提出 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 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再 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 说说自己 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交流: 生:
20、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 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话? 生: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 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3、预设三:也许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 好吃,又善于展示自己,也很有用处,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对不 同见解,也应肯定。 师:大家想一想, 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 就是在炫耀吗 ? 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
21、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 ! 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 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 (生:作比较) 师:聪明 ! 对比啊 ! 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 看,可是 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 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 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 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 、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我”对父亲的话,听懂了没有?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 、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这
22、样的人或物?结合实例来说说。(如 清洁工、老师、蜡烛、春蚕、太阳等) 6 、父亲的这次谈话对 “我“的影响非常大, 教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7 、许地山确实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花 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曾经说过:(课件出示:我要 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 生,为中华而贡献。)学生朗读。 8、是的,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许地山的资 料,让学生朗读体会许地山的成就。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许地山油 然产生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谈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是借花 生告诉
23、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 “借物喻人”,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许地山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收获颇丰,品尝到了花生 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教育,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 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 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四、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 再一次的赞美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 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种花生 落花生收花生不图虚名 (借物
24、喻人)吃花生默默奉献 议花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 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本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 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 水是故乡甜、 家乡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 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
25、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 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 方 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 (l) 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 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二、导学全篇扣“诗”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2、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3、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三、巧用插图品“诗”意欣赏“花雨美” 1、看看插图,描绘一下落桂纷纷的情形。(花雨美) 2、观察“我”摇花时的神情,想想“我”
26、此时的内心。(心里美) 四. 感悟体验觅“诗”趣享受“摇花乐” 1、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2、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3、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4、请圈划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的词句。 5、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6、全体学生起立,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做摇桂花的动作。 (师配乐范读) 7、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这美妙的桂花雨了 吗?尽情地喊出来吧! 8、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9、写作反馈。 10、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
27、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 到了快乐呢? (指名读 )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 “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C、感情朗读父亲的诗。 五、彰显意象悟“诗”情体悟思乡情 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 而已 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 自然段。 (出示母亲的话) 2、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 什 么 这样说呢?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及 父亲 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 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
28、情读出来! 4、反馈。 5、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示最 后一句)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 起什么声音呢? 六. 书声琅琅入“诗”境融入“桂花雨”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 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 思乡之情,读起来很感人, 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全体 师生配乐朗诵)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爱桂花香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摇桂花乐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
29、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 “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 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为 14 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 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 3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对比文本激趣导入 1激发兴趣: 学习了课文翠鸟,我们认识了羽毛鲜亮、动作敏捷的翠鸟。 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 看! (示图
30、)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 圆的白点。听!(听音)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 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 2明晰课型: 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 表示这是略读课文。 我们今天就根据 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3对比文本: 激发阅读期待:翠鸟一文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珍珠 鸟一文又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扫除障碍: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感知全文: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整体把握: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即可。 三、细读文
31、本悟情审美 1切入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 找出我和珍珠鸟交往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 切入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 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 2感悟情景: 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 ,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 自己的感受、小鸟 的感受、作者的感受。(随机板书:幸福、温馨等词) 3挖掘文本: 短短七行字,融入了多少惊喜和幸福啊!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 心情,你发现了吗? 再读第十三自然段。 反馈: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对大鸟的放心和信赖。 齐声诵读第十三自然段。 4回归重点: 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 ,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 1看图质疑:可
32、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看到天性胆小怕 人的鸟有一天竟 如此信赖“我”。你有什么疑问? 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 “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 赖的? 2规范要求: 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 (大屏幕随机出示两个问题: “我” 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我”是怎样 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以及建议的学习方法:勾画词句、换角色读、 写批注、) 规范要求: (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 (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 (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
33、的尊 重。 ) 点拨重点: 问题一: “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脉络: “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它们 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 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 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 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问题二: “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 通过换角色读 812 自然段,说说体会。 如: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 见他不来伤害我,
34、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 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 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 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 跳动的小红爪子在 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5回归中心: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五、立足文本讨论拓展 1感悟写法: 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支生花妙笔,你同意吗? 讨论交流:作者的生花妙笔究竟“妙”在哪里?课文如此打动你的 原因何在? 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2、名家引路: 出示冰心奶奶的话,学生感悟。 (大屏幕示:冰心的话:“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头 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
35、喜乐; 收得有味,这味 中有深澈的哲理。” ) 出示冯骥才的话,学生感悟。 (作者冯骥才的话:“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 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 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 过渡: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 了一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拓展练笔: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 人与社 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 的句式, 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反馈:指名分享,教师随机将同学的内容打上屏幕。然后同学 齐读自
36、己的练笔。 4升华主题: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 受。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 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 通过句子的对比, 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 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 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握 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文
37、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 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 ,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 合词义的句子; 3. 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 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 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 篇课文,今天,我 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一)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 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 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 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交流平台 既然
38、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 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 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 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 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 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3. 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 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 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 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深入探究 1. 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 总会用到类
39、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 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 喜欢在冬天 开放, 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 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 手法。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 相同之处。 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 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 (板书: 对比) 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小结 通过这节课, 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40、,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 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 后的写作中, 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 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 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 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比较例题中的加 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读第 1、2 句
41、,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读第 3、4 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 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 一词多义) 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 学生 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 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意识渐渐模
42、糊,最 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 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 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 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 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 (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 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绝句, 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什么 样的;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因此,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理解诗
43、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 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 个字,就把地点、 人物、事件全部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再次齐读诗 题) 5. 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人)不错,还有呢?(孟 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月是 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 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从内容上看,
44、这是描写(板书: 送别时)的情景。 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长 江) ,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看着朋友远去,心里 空荡荡的)不错, 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乘船离开 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 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 诗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引导理解: 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 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送 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 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看,这是 描写(板书:送别后)的情景。
45、再次齐读全诗。 通过朗读和理解,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与周 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 表达 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 情。 ) 试着背诵全诗。 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 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 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所以,在以后学习 语技巧。 布置作业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熟读蝉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你是否也有感 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
46、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 要由搭石 将相和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 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 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 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 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 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 能使人物特点更鲜 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 什么比猎
47、豹的速度更快 则通过作比较、 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 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 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 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 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 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 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5 搭石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 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 染。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 法,培养留心观察、 用心感受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
48、的事物中发现 美的习惯。 2 课时在快速阅读的 基础上把握课 文内容,并通 过平凡的事物 感受美。 6 将相和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 受蔺相如忠于国家、 顾全大局的高尚 品质。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 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2 课时从 具 体 事 件 中,把握人物 形象;通过人 物的言行体会 人物的个性特 点;复述故事, 弄清楚三个小 故事之间的联 系。 7 什么比 猎豹的速 度更快 1.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数字 等说明方法, 明白这些说明方法在文 章中的作用。 2 课时在快速阅读的 基础上把握课 文内容,了解 本课中出现
49、的 说明方法。 8 冀中的 地道战 冀中的地道战 通过介绍抗日战 争中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地道 战,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 者的反抗。 2 课 时 了 解 地 道 的 布局、作用, 体会冀中人民 反抗侵略者时 所展现出来的 智慧。 习作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文章, 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并通过具体 事件展现老师的特点。 1 课时首先介绍老师 外形的特点, 然后通过介绍 具体事件来突 出 老 师 的 特 点。 语文园地 1.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 人物特点的写法。 2.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 3.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1 课时通过把握重点 词语来把握句 子的意思,从 而把
50、握人物的 思想感情,学 习描述成语的 方法;积累珍 惜 时 间 的 名 句。 搭石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精确读写“山洪暴发、 间隔、 怠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接洽上下 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 培育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 领导学生精确、流利、有情绪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 点词句,接洽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 敬的宝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 学习作者细心察看,细节描写的方法,培育留意察看,居心感受的 习惯。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