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一(一) 、指导思想及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及设计依据 1.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言文是华夏先 祖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文言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汲 取作者的言语智慧,品味古代汉语的深厚意蕴,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人文性对学生的熏染非常重要,在语文的文 言文教学中应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突出“自主性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在 深入研读文本
2、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 3.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联系旧有知识,建立起完整健全的知 识架构,既有助于学生巩固检验旧有的学习成果,又能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全新的知识。这都 将有助于学生迅速且扎实的打好文言文基础。 (二(二) 、学前情况分析、学前情况分析 1. 教材分析 杞人忧天一文选自列子 ,具有先秦寓言的显著特点,语言精炼有力,讽刺夸张深 刻。对于学生提升对中国传统寓言题材作品特点的了解有很大帮助。文章抓住杞人忧天,晓 之者解忧,杞人释然这一线索展开,应引导学生尝试抓住线索梳理课文,找出晓之者开导杞 人的思路。 本文中晓之者环环相扣, 循循善诱的劝导也是值得学习
3、的。 此外, 文言文学习中, 实词虚词的含义,固定句式、古今异义的使用以及句读,都是课文学习的基础和要点,不容 忽视。最后,本文作为一篇寓言,需要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发掘出作品讽刺的对象或现象, 并且辩证的看待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找出本文内容与生活的契合点,深入思考,有所收获。 2. 学生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虽然本课是最后一单元的课文, 但是对于初 入中学,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仍然具有不小的难度,学生文言文基础的积累也处于初级 阶段,不足以用知识相互印证。教师应保持耐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尽可能的在学生已有 的文言文知识中找到相近相似点,辅助教学,帮助理解。寓言这一知识
4、点,可以借助学生已 有的寓言故事储备,达到帮助理解寓言体裁类作品特点的目的。 (三(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文从字顺,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本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含义以及特殊用法特殊句式;通 过本文内容,把握寓言体裁作品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预习:读准、读通、读顺课文,并借助树下注释,基本掌握文章内容;查阅相关寓言, 了解寓言的形式和特点。 探究:课堂检测预习成果;教师教授句读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人物特点,发掘文 章主题。 拓展:借助课外材料,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看法;联系生活实际,看 待本文观点,培养辩证思维。 复习:温故知新,通过新旧知识异同比较印证
5、,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形成关于宇宙的正确观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探究问题。 (四(四)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人物特点,发掘文章主题。 2. 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看待本文中的人物和主题,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态度。 (五(五)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 朗读法、对比法、想象法、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六(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一、明确题材,导入新课。明确题材,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寓言杞人忧天 。 出示课件: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6、,给人以启示 的文学体裁。寓言多用夸张,具有讽刺意味。 二、二、预习检测,朗读技巧。预习检测,朗读技巧。 1、 字音检测: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朗读出示字词,要求确保咬字 准确。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纠正后,全班齐读出示的字词。 2、 课文朗读:学生独立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文从字顺。 3、 古文句读:屏幕上出示文中出现的较难断句的句子,由学生 自由尝试断句,并与临近同学讨论后,完成断句,通过 PAD 完成上传,教师随机抽取样本,与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技巧。 最后,全班齐读例句后,运用方才总结出的规律再读课文。 三、三、通读全文,梳理脉络。通读全文,梳理脉络。 1、 结合注释,请简要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7、。 学生间相互尝试说说,交流讨论。发表观点。 2、 教师适当指引:梳理一个故事的情节,除了人物、时间、地 点,还需要抓住,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板块,请同学们 到文中去找找。 3、 明确: A 故事的起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 ” 学生齐读的定 义,并找出关 键。 学生按照教师 要求朗读出示 字词。学生自 由朗读课文 学生独立思考 后交流讨论, 最后在教师的 帮助下完成技 巧的归纳与总 结。全班齐读 例句后再读课 文。 学 生 交 流 讨 论,并踊跃发 言。 按 照 教 师 提 示,筛选课文 信息。 明确课文体裁, 帮助学生明确 文本特点。 预习检测, 培养 学生良好
8、的预 习习惯。 锻炼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以 及归纳总结能 力。 巩固习得的句 读规律。 提升学生的文 本概括能力。 养 成良好的的归 纳概括习惯。 培养学生信息 筛选的能力。 B 故事的结果: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C 文中“晓之者”是如何开导“杞人”的? 天 积 气 无所坠 日月星宿 积 气 无所中伤 地 积 块 无所坏(故事的经过) 【注】在分析梳理中,渗透字词解析,句式分析,特殊用法的 讲解。 四、四、挖掘课文,探究延伸。挖掘课文,探究延伸。 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杞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担忧?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缺乏基本面常识,过分担心没有必要的事情。
9、 2、 深入思考: 你如何看待“晓之者”对“杞人”的劝解?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说说自己的依据和理由,教师引导。 明确:他乐于助人,古道热肠;却又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科技 发展水平,劝解的话里也存在许多谬误。 3、 引入材料,帮助解读: 在列子原文中本篇篇末有这样一句话: “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 能知也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学生借助已有文言知识,在教师的适当帮助下,理解延伸材 料所要表达的含义。并借助这一材料,进一步思考上面的问 题。 明确: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 五、五、明确寓意,发散思维。明确寓意,发散思维。 1、 通读全文后思考: 学生使用找到 的信息组
10、织答 案, 回答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 梳理讲解中掌 握积累文言文 实 词 虚 词 含 义,相关用法 句式。 学生思考后, 依据课文内容 作答。 学 生 思 考 作 答, 各抒己见, 交流探讨。 学生借助课外 材料,辅助思 考,进一步理 解课文内涵。 学生借助已有 的文言知识解 决材料的理解 问题 培养辩证地观 点。 学生依据课文 内容及自身理 锻炼获取信息 后组织合成答 案的能力 夯实基础, 巩固 好学生的文言 文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深入 发掘文本, 思考 文章内涵。 培养学生一分 为二, 辩证地看 待问题的习惯。 培养锻炼学生 借助已有文言 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辩证 地观点
11、。 这篇寓言包含怎样的寓意? 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明确: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2、发散思维: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 也有人认为 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说说你的 理解。 学生提出各自见解,热烈讨论。 明确:两者都说的通,要培养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习惯。 六、六、课堂检测,巩固所学。课堂检测,巩固所学。 1、 小组按顺序回答重点字词含义,学生及时指正。 2、 出示选择题,学生思考后,通过 PAD 上传答案,教师根据系 统统计的回答情况,适当点评。 3、 出示一词多义的题组,由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区分统一字词 在不
12、同文段中的不同用法与含义 七、七、再读课文,布置作业。再读课文,布置作业。 1.、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课文,注意停顿。 2、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每人守纪一到两个中国古代传统寓言 故事,与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交流。 解,分析本文 作为一篇寓言 的寓意。 学 生 小 组 讨 论, 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一分 为二看待问题 的习惯。 学生完成课堂 检测,查缺补 漏, 发现不足。 学生带着对课 文的理解,有 感情、有节奏 地朗读课文。 明确文章寓意, 掌握文章核心 内涵。 培养学生合作 意识。 巩固学生课堂 所学, 帮助学生 整合同类知识, 做到温故知新, 查缺补漏。 通过再次朗读 加深学生对文 本的理解。 培养学习兴趣, 功夫在课外。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列子列子 【晓之者】【晓之者】 【杞人】【杞人】忧天忧天-释然释然 徒然自扰徒然自扰 (六(六)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较好兼顾了课堂流畅性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 同时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有所 感悟,有所触动。但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课堂气氛的调动仍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课 堂引导方面,许多细节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的目的。 课堂一开始的预习检测及末尾的巩固检测,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似乎可以采用更为多样的形式,已达到更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