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的文学常识及内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难点:1、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2、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情分析:诗歌鉴赏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是 本课关键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举例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乡愁是春日飘飞的柳絮,乡愁是山林如练的晨雾;乡愁是绵绵如丝的长长的 铁轨,乡愁是落日天际的一叶孤舟;乡愁是羁旅途中扬起的灰尘,乡愁是明月下 窗口仰视的双眸。思乡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它在岁月的心河中愈酿愈香。古时交 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
2、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 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文学常识 近体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又分(五绝)和(七绝). 律诗可 分(五律)和(七律). 格律诗的特点:句子必须是双数,如四句、八句,讲究平仄 、用韵和对仗三个 方面。 三、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体会押韵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结合注释译读诗歌并思考 1、 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2
3、 、一些重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家庭团聚的日子。那么,本诗所反映的时令是 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呢?” 过渡:独立船头,仰望长空,一行大雁,从南方飞回,诗人想:我什么时候才 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见到我可爱的爱人啊 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 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 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 古诗读“活”。(顺势总结赏析方法) 五、诗词赏析方法 1、出示幻灯片:可从内容、画面、用词、修辞等角度入手
4、 2、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首先,我想请问大家,当时江面上的风大吗?”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后,教 室里又炸锅了,有的说风大,有的说风小。 从“风正”入手,让学生认识到,风的方向与船行走的方向完全一致;接着,我又 问学生,能不能说成“风顺一帆悬呢?”让学生结合“悬”来区分“风正”与“风顺”的 意思,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能用“风顺”,因为帆没有鼓起来,当时风不大。 此时,我将船托在嘴边,以风吹帆,问道:“风正时帆该悬挂在什么方向?”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 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 精彩。“悬”是
5、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 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 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 六、拓展 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 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 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 在我们语文七年级下册里,还推荐了这样一首诗,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
6、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 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 有想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 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教师的理解: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 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 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教师小结: 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 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 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 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