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阅读-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40207).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x--点击预览
    • 教案40207.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家 检查预习 :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_ ,这是一篇_。 2)作者:罗素(18721970),_国人 ,_、_、_。获得1950年诺 贝尔文学奖。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飓风(_) 遏制 (_) 濒临(_) 俯瞰(_) 深渊(_) 呼号(_) 英 罗罗素自传传 议论议论 散文 数学家 哲学家 j bn yun kn ho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英国,他2 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 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 地生活。他一生追求知识、追求真理。 罗素追求爱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 爱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 的。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在哲 学、数学、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学等方 面,皆有极大的建树,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 家之称。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 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 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 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 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 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写作背景: 本文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序 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 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挚爱与 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 关心,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 高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本节课重点学习三个内容: 内容二:品读课 文,精析探究 内容三:再读课 文,拓展延伸 内容一:朗读课 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 5 )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坦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 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 情。”总起全文。 第二自然段:说明追求爱情的三点理由。 第三自然段:说明追求知识的理由。 第四自然段:阐述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五自然段:总结并升华文章:人是值得活的,愿意再活一次。 2.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设置的? 总分总。开头第1段总起全文 ,中间2、3、4三段对第一段内容 进行具体阐述,最后第5段总结全 文。 一、速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答案:作者一生有三种追求:一是渴望爱情,二是 追求知识,三是同情苦难。 2.(小组交流活动)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三种感 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 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 答案: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着三种感情是作者在 漫长的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 乐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不安和痛苦。 二、精读2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对爱情有这么多的理解,那么再看看作 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结果怎样? 原因:一是爱情能带来狂喜、二是爱情能 摆脱孤寂、三是爱情能见到天堂的缩影。 结果: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 而我最终还是得到了它。 2.阐述“我”追求知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追 求知识带来的结果怎样? (1)具体内涵: A.是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B.是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 C.是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2)追求知识带来的结果: 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其结果怎样? A.具体内涵:“人类苦难”主要指饥饿的儿童、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 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 个世界。 B.同情苦难带来的结果: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 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体 现了一个思想家对人类关怀,悲天悯人博大情 怀。 4.讨论“云霄”“尘世”分别指什么? “云霄”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作者理 想中的世界。 “尘世”指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现实世 界。 5.“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中的“应有生 活”指什么样的生活? 没有饥饿,没有压迫,老有所养,没有孤 寂、贫穷和痛苦的生活。 阅读最后一段,回答问题 6.作者认为他这一生活得“值得”吗? “值得” 7.小组交流讨论,既然活得这么苦,作者 为什么还认为是“值得”的? 作者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 的,回顾一生,他问心无愧,对自己的人 生充满了热爱之情。 拓展活动,畅谈收获 谈谈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的生存观 是怎样的? (1)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名人: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复 兴而活着; 马丁路德金、林肯为实现黑人的解放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 活着。 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深入思考人生观和 价值观。以“我应当怎 么活着”为主题,写一 篇文章,来探讨这一重 大的人生问题。题目自 拟,字数不限。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结构。 【能力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本课必须突出学生的活动,通过活动,深入作者内心,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诱导、探究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运用网络查阅有关作者伯特兰罗素的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风格、有关图片及评 价性的文章等。 二、疏通字词,做到熟读成诵。 三、让学生思考:你有怎样的人生设想?你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 【教学思路】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熟读全文,并让学生畅谈读完这篇思想随笔的诸多感受,从整体 上感知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主旨。通过课堂活动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 质疑,深入思考小说的主旨,理解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信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类何止这样千百次地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 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又简单又复杂。托尔斯泰说:“为自己的幸福活着的人,低劣; 为别人的幸福活着的人,渺小;为大多数人的幸福活着的人,高尚” 但丁说:“人 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 题呢? 三问自己: 一问:人从何而来? 二问:人为何而生? 三问:人死后又会如何?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后老师亮出史铁生的经典名句)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她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 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就 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身边的魔鬼或恋人。 史铁生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 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位大师他自己关于生存意义的思考,看看能 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社会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分析学的主要创 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辉格党贵族世 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 1840 年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罗素的母亲也是出生贵族, 她在罗素 2 岁时便去世了,2 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双亲去世后,他在祖母和家 庭教师抚养、教育下长大。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 视习俗,曾以经文“勿随从人作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1890 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于 1893 年获得数 学学位,而后在第四年转学哲学,并获得伦理科学学位。罗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 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 70 余部著作,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大纲、 教育与美好生活、罗素自传三卷本。 1950 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他的 评语是:“欲以褒扬他的哲学著作。从这些多彩多姿、包罗万象的著作里,我们知道 他始终是一位人道主义与自由思想的战士。” 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2.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序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 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挚爱与知识的执著追 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 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以上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并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出示幻灯片做小结 归纳。) 三、初读作品,畅谈感受 1.学生活动:请谈一谈你读完这篇思想随笔后的感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畅所欲言) 2.展示资料,总结感受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爱因斯坦 总结:这篇思想随笔似乎信手拈来,但却耐人寻味。充满激情,充满感慨,充满智慧, 作者巧妙地将生活图景和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情文并茂,发人深 省。又一次深刻地阐述了“我为何而生”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 四、再读作品,理清思路 1.思考: 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设置的? 点拨: 总分总。开头总提,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总结。 2.理清文章的情节: 第一自然段:开宗明义:坦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 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 第二自然段:说明追求爱情的三点理由:带来狂喜,摆脱孤寂,梦见天堂。 第三自然段:说明追求知识的理由。 第四自然段:阐述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五自然段:总结并有所升华:人是值得活的,愿意再活一次。 五、学生活动,把握主旨 1.活动准备 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一小组分别对作者一生中的三种追求进行分析探讨。 第一组:爱情之花 第二组:知识之花 第三组:悲悯之花 2.活动要求 老师出示活动任务后,每一组的组员积极参与讨论,老师在学生活动中要及时给予适 当的点评,及时鼓励,对于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处理。结合文本,引导学生对“我为 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生活有所思考。 3.活动任务 【任务一:爱情之花】 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点拨: 作者一生有三种追求:一是渴望爱情,二是追求知识,三是同情苦难。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渴望爱情吗?渴望什么样的爱情呢?哪个流传至今美好的爱情故事 令你感动呢?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学生探讨,但不宜渲染。这群孩子对此问题敏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应根据具体 情况给予学生有力的引导,避免学生乱讲,让学生正确地认知自己为何而生的问题) 点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跨越世俗的爱情,牛郎和织女的人神之恋,泰坦尼克号的生 死爱恋;周恩爱和邓颖超志同道合的爱情等等。 我们对爱情有这么多的理解,那么再看看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结果怎样? 点拨: 一是爱情能带来狂喜、二是爱情能摆脱孤寂、三是爱情能见到天堂的缩影。渴 望爱情带来的结果: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我最终还是得到了它。 (爱情的纯洁、美好、超凡脱俗) 【任务二: 知识之花】 看看这些图片(老师出示幻灯片),这些图片告诉我们怎样的一个信息?我们学习知识 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答:“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大胆鼓励学生发言,小组相互交流)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具体内涵?这些知识分为几大类? 其结果怎样? 点拨:一是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人类) 二是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 三是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 追求知识带来的结果: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任务三:悲悯之花】 2008 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和 2010 年的青海“玉树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是在灾难面前涌现了一幕又一幕令人感动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使你印象最深刻的 是什么?这些画面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 点拨: 人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 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 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其结果怎样? 点拨:“人类苦难”主要指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 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出示链接图片) 同情苦难带来的结果: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 害。体现了一个思想家对人类关怀,悲天悯人博大情怀。 4.疑难解析 (1)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2)虽然罗素的一生追求给他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在文章最后他仍认为值得活,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乐意再活一次。在这里进一步体现了罗素怎样的思想情怀? 老师明确: (1)“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 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 一个伟大的梦关爱人类,解救人类、造福人类。 (2)体现他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他博大的情怀和崇高 的人格。 5.活动点睛 活动分别由人世间的爱情、知识、苦难展开,结合文本加以拓展,明确作者博大的 情怀和崇高的人格。对我们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所指导,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从现在起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走上自强之路,实现自我价值。 老师小结:我为什么而活着是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的一篇序言。它既是作 者心灵的抒发,也是生命体验的总结。作者以深刻的感悟和敏锐的目光,分析了人生 中的三种激情,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对爱的渴望,使 人欣喜若狂,既能解除孤独,又能发现美好的未来。对知识的追求,使人理解人心, 了解自然,掌握科学。爱和知识把人引向天堂般的境界,而对人类的同情之心又使人 回到苦难深重的人间。作者认为这就是人生,值得为此再活一次的人生,同时也为我 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启发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崇高 的理想,走上自强之路,实现自我价值。 六、拓展活动,畅谈收获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结合课文大胆地讨论,交流,老师通过学生的 发言及时点评,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我将如何而活”。) 1我们都学习过臧克家的有的人这首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 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为什么呢? 2. 俞敏洪在赢在中国第三赛季 36 进 12 现场即兴励志演讲视频,谈谈看完视频后 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爱情”、“知识”、“人生”的名人名句。 2.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 甚至人生的每一阶段的追求也会有所不同。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 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为题,写 一篇随笔。 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阅读-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编号:40207).zip)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