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 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 鉴赏水平。 、德育目标: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
2、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4、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 富于情思。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美点寻踪
3、法。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一)、激情引趣,导入课题。激情引趣,导入课题。 1.师:古人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三吴行尽于山水, 犹道桐庐景情美” , 富春江的美景得到古人的高度赞赏, 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学 生观看图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板书课题 3.解题: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 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
4、山水佳作来阅 读欣赏。“与”:给,“书”:信。 (二二)、简介、简介体裁体裁与与作者作者 1、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 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 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3.介绍关于六朝骈体文的特点及吴均体。 (三三)、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学生自由自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 顿应稍长一些。 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3、
6、学生配乐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4、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检查预习 (四四)、)、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合作学习,集思广益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五五)、分析结构,归纳内容。分析结构,归纳内容。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师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 一丝儿风,烟
7、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 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 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 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师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
8、丈之深的 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 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 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在水波中)板书: 异水清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师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 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
9、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 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 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 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 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
10、见 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高幽视觉听觉 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师生小结,梳理全文结构。 (六)、赏析句子(六)、赏析句子 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 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3.讨论: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 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
11、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七) 、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结构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八)、(八)、文言积累卡片: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积累卡片: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九(九) 、拓展延伸,作业布置、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最想习得的一种写景技巧是什么? 、作业: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 100 字左右的写景片断。 提示:选择一个写作对象,可以写家乡的风云雨雪、天空云彩、山水树木等。 十、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与朱元思书书 吴均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异水奇山 ( 清急 )(高幽 ) 动静结合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视觉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