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八学 科语文主备人审核人语文教研组 课题答谢中书书课型新授课课时编号一课时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画面的精美,优美的意境。 3、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词语,理解文意。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 习 过 程 一、一、学前热身:学前热身: 1 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二、理解课文,整体感知二、理解课文,整体感知
2、 1 1、解题解题: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2 2、作者及作品:、作者及作品: 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人。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自号华阳隐居。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3 3、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 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徵)的一封书信, 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们
3、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 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4 4、补充介绍本文补充介绍本文 这是一篇尺牍小品, 这是一篇摩山范水的文章, 这是一篇骈散结合的 文章, 这是一篇表现作者娱情山水的文章, 这是一篇山水相映成趣的文章。 三、热身活动,自读自讲三、热身活动,自读自讲 补充注释:(根据课下注释和补充注释自译课文) 随 记 2 川:河流。 共谈:共同谈论,赞叹。 俱备:齐备,全有。 未复:不再,还没有。奇:妙处。景色的奇丽。 欲界之仙都:人间的仙境,人间的天堂。 四、教读,体味如何朗读,四、教读,体味如何朗读,理清思路理清思路 一读,读清课文的层次(提示:可
4、以用朗读来表现它的两个层次) 二读,再读把第一层分成两个层次 三读,读出景物的壮美和秀美(柔和、轻声,还要有抒情的味道) 四读,读出作者的陶醉与赞叹。五读,听名家朗读。 六读,全体朗诵,展示我们的训练成果。 五、五、赏析写景,体验感情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学习如何进行文言文语句的佳句赏析 , 一般用两个层次的语言进行表述: 1、对句子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再加工,作生动细腻的描绘。2、评赞这个句 子写出了什么,其字、句、手法好在哪里。 以“我从文中句中,读出了之美,作者 写出了它的”的句式为大家描绘一番。 教师小结: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构成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2 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5、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 感? 六六、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王国维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 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 静的变化, 视觉、 听觉的立体感受, 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传达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 文字 明朗,毫不雕琢。 教教 学学 后后 记记 3 当当 堂堂 检检 测测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 一、一、 填空: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 ()时人,被 称为“” 。著有( ) 。 二、重点词语解释二、重点词语解释 四时俱俱备()晓雾将歇歇() 夕日欲颓颓()沉鳞竞竞跃() 古来共谈共谈() 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 三、理解性默写三、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 四四、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美不 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