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雁门太守雁门太守行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 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诗中 通过描写将士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是诗人李贺的一首佳作。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源较广,有个别来自城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差异。作 为八年级学生, 还局限于形象思维, 开始羞涩保守, 因此, 课堂上情绪比较沉稳, 反应不够迅速,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欠缺。因此,教学
2、中注重于基础内容的学 习与巩固。而且,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熟读成诵 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因此在上课 时让学生多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记住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 2.能理解题目含义、诗意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流利背诵、准确默写这首诗。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领悟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目标,即明确了教
3、学的基本内容,老师和 2 学生都心中有底,又突出了文本特点,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力及对中国古诗的热爱,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一一、自主预习自主预习 (一)教材助读 1搜集整理有关李贺的文学常识。 2理解题目含义。 3反复朗读诗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让学生提前利用时间阅读资料、 搜集资料,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查找、 积累知识的习惯。2.自主预习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 础。) (二)预习自测 1.填空。 李贺(790816),代著名
4、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长吉体”,世称 _、_等,与、三人并称唐 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 仅做过 3 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 27 岁卒。李贺是中唐_的代 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 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甲光向日金鳞 开() 塞 上燕脂 凝夜紫()()() 霜重 鼓寒声不起() (课前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测,包括填空,听写字词等基础知识,教师从中掌握 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抓住差生,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学会。通过这样的自学,进 行自我检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
5、,一方面掌握了文本最基本 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3 二二、反复朗读反复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教学千法读为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节课以诵 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气氛,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悟战斗的紧 张气氛和将士的斗志昂扬。诗歌是有韵味的,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再加上本诗蕴涵着深远的意境美,完美的结构美。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 之后去体会诗歌新奇瑰丽的诗境;反复朗读诗歌,从读中先体会诗的意境,简单 理解,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学习字词有助于准确、流畅地读诗;指名读,在读 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比如读错的音、字、断句不合理等,让其他学生做点评,
6、 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三、理解诗意三、理解诗意 默读,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自主完成对诗意的理解,相互交流,解决疑难, 最后展示。理解之后进行单个读、听名家朗读、齐读,然后背诵。这样既能提高 学生的朗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又能在竞争中快速背诵。) 四、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探究一探究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并思考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明确:(1)本诗描写了边塞紧张的战斗气氛,叙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 全过程,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以看得出来。 (能体会到诗人的思
7、想感情,也就明确了诗的主旨,这是学诗的关键所在。) 探究二探究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句 中的用词之妙吗? 明确:(1)“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城而来,想把城 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 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开”写出了守军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 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 (这个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品析,在诗句 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所写场景的特点的词,经过交流、探讨品味其用词之妙。这 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当然, 这
8、也恰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阔, 通过分析, 加深对诗的理解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明确答案让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更高的学习意识。 学会用凝炼、 简洁、 准确的语言概括某一问题。) 五、五、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让学生做一次解说员,把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场面用生动的语言表述 出来, 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感受战争的惨烈,以达到对诗意的理解和对爱国情 怀的感悟。锻炼学生思维的整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六、小结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加以小 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都完成了哪些目标及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七、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默写
9、雁门太守行。 2.填空。 (1)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2)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 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 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 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 场,为君王献身。 4.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5
10、(当堂训练考察本节课中最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教师可 以掌握到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情况。也能提高差生的积极性,自信心。) 七七、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填空。 (1)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 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_ ,_。 (2)诗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_,_。 (3)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 夜袭敌阵句子是_, _。 (4)诗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_, _ 。 2.选做。 (1)发挥想像,把雁门太守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写点赏析
11、文 字,与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拓展性的难度大的问题,由易到难, 既照顾了差生,也让尖子生在知识层面上得到了提升。) 八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课上完之后,发现学生的表现能力是极高的,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他们表现的 空间,给他们保证表现的时间。特别是在解说这一环节,学生能真正进入状态, 进入情境,因此我想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诗歌的教学,我想不要什么花架子,就是让学生去读一读。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 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意境,最后达到 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感悟
12、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诗中的好词妙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 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 动不够自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高涨,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加训练,不 断提高互动课堂质量的提高。 6 在逐步的引导下,学生对诗的理解,从字到词,步步提升,逐步理解,积极 参与小组活动,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效果良好。本课教学设 计完全按照我校目标导引,自主探究式“三环八步”教学模式来设计的。根据课 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流程完成了课前: 出示目标, 自主预习, 预习自测; 课中: 预习反馈,探究展示,课堂小结,当堂训练;课后: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在整个课堂中也体现了“先静后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顺利地完成了这节 课的教与学。 九、九、板书板书设计设计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形势战争 爱国情怀 危急惨烈 (比喻、夸张)(听觉、视觉) 环境恶劣 (听觉、视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