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简单的杠杆 一、一、引入引入 1, 呈现课前对工具的了解情况,A 见过;B 用过 2, 情境,使用撬棍。出示杠杆模型,贴板书 二、二、体验活动,用手指撬动大石块体验活动,用手指撬动大石块 要求:操作轻 感觉细 关注手指用力变化 时间 3 分钟 (太细致,ABCD4 个点都已设定,学生自由探索空间较小) (二)交流体验 三、测量力的大小,用拉压两用测力计(杠杆模拟测试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用拉压两用测力计(杠杆模拟测试实验) 1操作视频 注意:两只手握、垂直木条、 2出示记录表,解读 3。呈现两组记录单,教师在解读,不是学生来说发现,说证据。 规律不是小组自己发现,把得太死了,还是一种教师控
2、制下的课堂,一种“教”的课 堂,不是自己玩着玩着发现了规律、秘密,没有顿悟的惊喜。探索发现 三、三、杠杆工具我知道杠杆工具我知道 (一)调查前理解(判断是否省力)(一)调查前理解(判断是否省力) 小调查要求: 1. 独立分辨; 2. 书写规范不涂改 3. 及时交扫描员扫描 4. 呈现数据统计:羊角锤 5 人 N 、核桃夹 13 人 N,烧烤夹子(大部分 N0)网兜(大 部分错误) (孩子的前概念里认为杠杆都是省力的,没想到网兜是费力杠杆) (二)(二)9 9:0606 体验,杠杆类工具使用,自己在体验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体验,杠杆类工具使用,自己在体验中解决自己的疑问 从有疑问的工具开始 (1)羊
3、角锤起钉子 (2)核桃夹剥核桃 (3)剪刀剪纸 (4)网兜捞物品 (5)烧烤夹取食物 杠杆工具 为什么有的省力,有的费力?课后尝试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进行解释。 【思考与建议】 思考: “用教材教” ,虽然是教材培训,要理解编者意图,执教者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但 教材如果编得与学生不相适应,还是得以学生为主。教材之上有课标,课标之上还有学生, “人是第一位的” 。一切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六年级,学杠杆,学生是可以发现规律,并 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像本次培训,徐春建老师呈现了不简单的杠杆一 课编者制作的操作视频,用一块小石块一点一点撬动大石块,把大石块从 A 点移动到 B 点, 如下图: 这样一个活动作为本课一个主体探索活动, 有点浅,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用撬动次数和移 动格数来寻找规律,层次不清。 建议: 第一个活动:体验用手指撬动大石头。怎样最省力?每人在体验中发现规律,小组交流 达成共识。认识杠杆及三个点,提炼规律。 第二个活动:撬动大石头 A 到 B 点。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交流方法,解释为什么这样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