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 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 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 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
2、“小李杜” 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 牧齐名,称“小李杜” ;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唐人知学老杜而 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 (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 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 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 、 圣论两篇古文“出 诸公间” ,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 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 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 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
3、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 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 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 “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 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 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 、 碧城 、 为 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 写幻想,写伤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相见 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 无郎” ;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 “
4、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他的 锦瑟 文字锦绣华美, 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 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 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晚晴 )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嫦娥 )等也都给人以 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 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 “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
5、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 “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 “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题: 诗经 、 乐府诗很多; 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 前四句是,5、6 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 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 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6、(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 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 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 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 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 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 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 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 (曹丕燕歌行 ) “别 易会难得” (宋武帝丁都护歌 )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 感叹
7、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 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 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 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 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 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 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 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 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 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
8、的境遇之不幸,和心 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 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 在李商隐的笔底是 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 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 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 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 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 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 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
9、无 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 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 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 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 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 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 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 表明他的联想是很 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 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 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 ,使
10、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 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 : “春蚕不应老(不应, 这里是“不顾”的意思) ,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 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 惜微躯尽” ,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 、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 生的意念。 无题 “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 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 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 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 (王融自君之 出矣 ) ,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 (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 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 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 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 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 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 容颜憔悴了。 分别后她独自一人, 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 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 与杜甫名句 “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 相似,去替对方设想。是对写法。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 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 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 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 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 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 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 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 ,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 求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