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跷跷板》.flv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跷跷板》教学课件.ppt--点击预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跷跷板》评测练习.doc--点击预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跷跷板》说课稿.doc--点击预览
- 教案9007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比较比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说一说,谁重?谁轻说一说,谁重?谁轻 ? 掂一掂,谁重?谁轻掂一掂,谁重?谁轻 ? 称一称,说一说,谁重?谁轻?称一称,说一说,谁重?谁轻? 看看 掂掂称称 圈一圈圈一圈 。 大,反而大,反而 轻,怎么回轻,怎么回 事?事? 轻的画轻的画 “”“”,重的画,重的画 “ ” 最轻的画最轻的画 “”“”,最重的画,最重的画 “ ” 在重的一边画在重的一边画 “”“”。 最最重重的画的画 “”“”,最,最 轻轻的画的画 “”“”。 跷跷板评测练习 一、看图在( )里填数字,在_上填上“多” “少”或“同样多” ( )比( )_( )和( )_( )比 ( )_ 二、看谁先吃到萝卜 三、在( )里填上“” “”或“”号 19( )7 28( )5 34( ) 7 46( )9 57( )7 63( ) 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跷跷板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跷跷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比较” 第 3 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_比较轻重。本课是在学 生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 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生活经验。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轻重都有比较简单的认识,但对于 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 孩子能凭借自己 已有的知识储备, 直接而准确的判断个别物体的轻重,因此对于学 习这节课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 知识经验不 同, 每个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别, 因此我会顾及到每个 学生。 通过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对数学的 浓厚兴趣。 3、 教学目标 对于刚刚走进一年级小朋友来说, 能直接判断某些 物体的轻重,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了解并熟悉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了呢? 答案一定是“不” 。 为此, 我依据教材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 特点, 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 预设了一下教学目标: a、 结合生活经验, 在掂一店等活动中, 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 比较过程, 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进一步体验两 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b. 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c. 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 4、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不够完善, 注 意力也比较容易分散,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 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 并且会用语言描述。 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教学难点: 是体会轻重的相对性,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 确定多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5、 教学准备: 天平称若干、 苹果、 雪梨等水果若干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 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主要 采用: 情境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讲述讨论法等教学 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对轻重 的独立思考,并与同 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 趣。 三、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观 察、实物操作、合作交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 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 引入,推理,来展示学生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思 考的方法。 由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一)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1、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 放到手臂上。 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 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至此引入课题 “同学们, 今天我就来学 跷跷板 这一课。 板书 2、 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小动物们看到大家玩得这么开心, 也想去试一试。 你看! 它 们玩得多开心呀! 顽皮的老虎被高高地翘了起来, 狮子这边却沉下 去了, 这是为什么呀? 孩子们根据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肯定会说: 因为老虎轻所以翘得高, 而狮子重, 所以就压得低。 哦! 也就是 说跷跷板的哪边高哪边就轻, 哪边低哪边就重。 那你们能用一句 话来说说小熊和小猴, 比重, 比轻吗? 谁还能 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之间的轻重关系? (二)、 实践操作, 体验轻重 (1)、 掂一掂 此时孩子们判断轻重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眼睛, 他们 眼中的轻重几乎就等于大小, 所以紧接着我就出示了这样两个盒子 问他们: 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重? 孩子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一 样重, 这时我特意追问: 一样的盒子就一定一样重吗? 此刻, 孩 子们的思维一定在飞速的旋转, 可能就会有学生想到: 如果哪个盒 子是空的, 哪个肯定就轻。 在学生特别想知道答案的时候, 我请 一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 再揭开谜底。 然后请全班同学都参与 “掂一掂” 活动当中来, 比比数学书和文具盒谁重谁轻, 与同桌 进行交流。 (2)、 称一称 “同学们, 老师这里有一本课本和一个铅笔盒” 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 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 会让孩子感到困 惑, 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 必须要 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忽然一个孩子左手拿课本和右手拿铅笔盒 在手上掂一掂时, 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尽管如此, 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 一部分孩子的说自己的铅笔盒比较重,一部 分说自己的课本比较重, 矛盾再一次出现。 “同学们, 你们除了用 手掂一掂, 之外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 ” 天平这个测量物体 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 当我把课本和铅笔盒分 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 答案昭然若揭。 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 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 我们可以借助工具! 从 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 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待学生交流完后我出示了苹果和雪梨比轻重的图片, 最后请学生从 教室找一找谁比自己重, 谁比自己轻。 从而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 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初步学会简单的推理。 至此, 充实的活动给 了学生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已有了一个新的进展, 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 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数学练习题的设置讲究的是层次感, 让成绩差异的学生都能在 这节课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1、 22 页圈一圈 2、 我通过课件出示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一个香蕉和一个橘子, 让 孩子判断,谁轻谁重。题目非常基础,难点却是如何引导学生表述 清楚。 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3、 展示一个苹果和两个桔子放在天平的两端, 天平保持平衡。 让孩子判断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谁轻谁重? 此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 孩子体验比较时的一一对应关系, 让学生通过简单逻辑推理来判断 一个苹果比一个桔子重。 4、 23 页练一练 3 、4 题 这三个量之间谁最重,谁最轻! 这道题 已经涉及到三个量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等量代换来判断物体的 轻重。 (四) 总结结论、 强化认识 今天有什么收获?在家里, 你还可以比 一比你的爸爸、 妈妈和你谁最重、 谁最轻? (评价: 让学生自己说 说本节课的收获, 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又可以 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 板书设计 比重 比轻 最重 最轻 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介, 整节课 中,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重点突出, 线索清晰, 布局合理, 图片与文字相结合,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跷跷板教学设计及教 学反思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从熟悉 的生活背景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 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 生感;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跷跷板”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 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 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 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二单元跷跷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 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 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情景挂图;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 只(梨稍小、稍重); 天平一架;花球与弹球各一个。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小实验,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 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 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 上。 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 发现了什么? 提问 2:问做实验的同 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跷跷板) 2、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 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 物(出示课件) 二、仔细观察,说一说 1、画面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 联系自己的生 活实际,说说 自己怎么玩的。 学生观察画面 活动一:看一 看、说一说 在此教学环 节中让学生 联系自己的 生活经验, 说一说自己 是怎么玩跷 跷板的,谁 轻谁重,是 怎么看出来 的,同时初 步感受天平 原理 在此教学环 节中,学生 什么? 2、狮子和老虎谁轻谁重?你是怎么 看出来的?老虎和豹子呢? 3、它们三个谁最重?谁最轻?说说 你是怎么想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轻重。 (板书课题:轻重的比较) 三、动手操作,掂一掂 师:我们比较两个物体谁轻谁重,一 般会用什么方法? 1说一说。 师:通过玩跷跷板,我们能知道谁 轻谁重,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 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呢? 学生广泛发言。 2掂一掂。 师:掂一掂自己身边的物品,比一 比哪个轻,哪个重把自己的感受所给 周围的同学听。活动时要注意不影响 别人。猜猜哪个轻,哪个重?(大小 两个盒子,小的重,大的轻) 活动二:掂一 掂、比一比 学生掂一掂, 并说说自己的 感受 1、把作业本 书托在一只手 上,数学书托 在另一只手上, 同时掂一掂、 比一比,作业 本和数学书谁 比谁轻,谁比 谁重。 2、把数学书 托在一只手上, 另一只手上的 作业本换成笔 盒。再掂一掂、 比一比,数学 书和笔盒谁轻 通过掂一掂、 比一比体验 由于比较标 准的变化, 谁轻谁重具 有相对性。 教师在学生 回答时要注 意要求学生 说清楚谁比 谁轻、谁比 谁重。 (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 学生积极发 言,举出了 许多生活实 例,思路开 阔,也激发 了进一步学 习的兴趣) 让学生自由猜测。 让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验证刚才 的猜测。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生: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用眼睛 看的不一定是对的。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只 用眼睛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要 用到别的方法,比如说用手“掂一掂”。 (学生跟着老师说一遍并做做掂一掂 的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 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出示质量差不 多的苹果和橘子各一个),谁来试一试? 师拿给学生,比一比,什么重, 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分别请三名 学生上台来掂一掂,得到的结论不一 样) 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 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 不准,那该怎么办呢? 谁重? 掂一掂:谁比 谁轻、谁比谁 重? 分小组讨论, 学生体验活 动:用掂一掂 的方法比较自 己的数学书和 文具盒谁轻谁 重。把自己认 为轻的物品举 高些,重的放 低些。 因为两个水 果的大小轻 重相差不大, 学生的回答 可能会是 “一样重”、 “梨比苹果 重”,也可 能是“苹果 比梨重”这 三种情况, 由此产生矛 盾。 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适 当的评价。 3称一称。 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 较苹果和橘子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 不多重, 用手很难掂出来。该怎么 办呢?谁还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学 生很容易想到用秤称一称) 师出示天平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 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 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梨子 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梨 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 4、圈一圈。 师出示一个皮球和一个铅球。 师:皮球和铅球相比,谁大谁小? 生齐答:铅球大,皮球小。 师:猜一猜,皮球和铅球比,谁轻 谁重,为什么? 猜一猜 讨论:想一想 “个子高的同 学一定比个子 矮的同学重吗? 学生独立完成 体会借助工 具比较轻重 的必要性和 精确性。 体会大的物 体不一定重, 小的物体不 一定轻。 (选用学生身 边熟悉的东 西,引导学 生 1:我猜皮球重一些,因为它大 些。 生 2:我猜铅球重一些,上体育课 我拿过,好重的。 生 3:老师,我们还是用天平称一 称吧。 师:同学们意见不统一,这个同学 的方法很好,我们就来称一称。 教师就请生 3 协助用天平来称一称 皮球和铅球。 师:通过天平称一称,你们的结论 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 22 页圈一圈。 四、引导发现,称一称 教师出示大小轻重相当的苹果和梨各 一只 1、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想一想:想什么办法判断苹果和 梨究竟谁轻谁重? 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集体评价 生先动脑猜 一猜,再动 手掂一掂, 获得对轻重 的感性体验。 ) 通过这一环 节引导学生 对学习过程 进行反思 (这个环节, 让学生比较 两个质量相 近的水果的 轻重,不同 的学生得到 不同的结论。 学生可能会 感到:差不 5、教师用天平进行反馈验证。 总结: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方法,学 习数学就要这样积极思考。生活中最 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就是“秤”。 这是一架天平,(出示天平),我们 来看看梨和苹果究竟谁轻谁重(教师 操作)。 将轻的换成橘子再次比较。 6、机灵狗的问题,一个花球与一个 弹球哪个重? 7、抱一抱自己旁边的两个同学,比 一比他俩谁轻谁重? 五、巩固提高,会应用 教材 P23 练习 1 和 2, 六、反思回顾,谈收获 说一说, 今天的数学学习你快乐吗? 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由发 言, 多重的物体 用手掂一掂, 很难分辨出 谁轻谁重。 从而使学生 体会到借助 工具确定轻 重的必要性。 ) 比较物体的 轻重有很多 种方法,一 眼就能看出 轻重的物体, 我们可以用 看一看的方 法,当看不 出来时,我 们可以用掂 一掂的方法, 掂不出来时, 就可以用称 一称的方法。 【板书设计】 跷跷板 轻重的比较 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 狮子最重,老虎最轻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导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 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这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 仅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有以下几 点体会。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 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都玩过跷跷板),本课创设了两只老虎豹子坐跷 跷板的情境,比较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比较轻重的过程。让学生用数 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体验轻重。 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 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所注重的不仅是比 较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比较的过程,主要采取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 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去领悟比较的方法。课堂上设计了“说一说”“掂 一掂”“称一称”的步骤,安排了比较课本铅笔盒轻重的环节,让学生 感到轻松、有趣,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小 朋友们一起掂、一起称,感受物体的轻和重,从而掌握比较的方法, 他们发现的有些方法还非常有创意。 本节课我的体会颇深。首先,学生的天真活泼和探索精神深深 地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师生互动,学生学得高兴,我教得也轻 松愉快,上课过程中,我时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其次,也让我 认识到学生知识面很宽,举出的生活实例很有创造性;语言也很丰 富,如一位学生竟然会用“平衡”一词,让我很是惊讶。最后,我也 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 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