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跷跷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跷跷板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化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生活化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经验。构建新知的过程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 要让学生在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自己喜欢的文具和水果等活动中 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 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教案的设计,我把更多 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想让他们在观察中思维、比较中对照,从中 不断完善自己,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比较“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
2、在比 较“多少”、“大小”和“高矮”之后,它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 有的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的选取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 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本节课的 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22 面跷跷板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在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中,经历物 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 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
3、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会比较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师:课件、排球、实心球、语文书、 数学书、作业本、天平等 生:语文书、数学书、作业本 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观察法 比较法 演示法等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课前谈话: 1.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多少、高矮等,如: 老师比课桌高,课桌比老师矮等;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和* 同学,把我们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些什么? (2)生:老师比*高(胖、肥、重等)。 *比老师矮(瘦、轻等)。
4、2.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言积极而且声音响亮,很好! 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有关比较方面的知识学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 个有关比较方面的知识比轻重重(师板书 “比轻重” ) 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一)(一)看一看看一看 比轻重比轻重 1. (1)师:下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大象和小象的图片)提问: 图上有大象妈妈和小象宝宝,请同学们比比他们的大小、高矮、轻重 等。 生:预设 1大象妈妈比小象宝宝重(大、高、胖等),小 象宝宝比大象妈妈轻(小、矮、瘦等)。 预设 2大象妈妈重,小象宝宝轻(师引导说:大象妈 妈比谁重?生: 大象妈妈比小象宝宝重。
5、 师: 小象宝宝比大象妈妈轻) 。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联系生活通过看比轻重,旨在激发学生调出自己已有的对轻 重的第一层感性认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二)(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 创设情境 引出“掂一掂”的方法 (1)师出示实物:彩色球(排球)和橙色球(实心球)提问:观察 这两个球,首先比比它们谁大谁小? 生:彩色球比橙色球大,橙色球比彩色球小。 (2)同学们再来比比大球和小球的轻重。 预设 1生:大球比小球(橙色实心球)重。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没有) 师质疑:如果大球是空的,小球是实心的,还是大球比小球 重吗?(生:
6、那不一定。) 预设 2生:大球有可能比小球轻。 师:大家意见不同,你还有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 生:拿到手上看看。 (3)师:请 2-3 名学生掂一掂,并汇报掂后的结果大球反比小 球轻(师:确定吗?生:确定) (4)师:正确。咦?怎么同学们拿到手里掂一掂,就都判断对了, 看样子“掂一掂”这是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生:想) (设计意图:巧设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掂一掂”的方法,使教学环节过渡自然。) 2. 掂一掂,比轻重 活动 1:全班一起掂一掂自己的数学书和作业本。 活动目的:物品轻重差别大,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物品的轻重。 步骤:(1)通过看,判断出作业本比数学书轻。 (2)全班一起
7、掂一掂自己的数学书和作业本, 验证自己的判断。 活动 2:全班一起掂一掂数学书和语文书。 活动目的:物品轻重差别小,其一想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物品的轻重,其二,想为下个 环节称一称做铺垫。 步骤:(1)全班一起掂一掂数学书和语文书。 (2)全班交流汇报掂的结果。 (3)师生小结:判断物品轻重的时候先看,看不准时,可以拿到手 里掂一掂,如果看、掂,还是判断不准,怎么办呢?(生:称。)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和作业本进行活动,激发学生乐于动手动脑,让学生在 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3.称一称,比轻重 (1)简单介绍天平 师:想的办法很好!今天我就把这个小朋友带
8、到教室来了(师 出示天平),她的名字叫天平,为什么叫天平呢?是因为当这两端放 的物品一样重时,中间这根横杆就是平衡的,平平的意思。同学们, 那把这两个球同时放上去,横杆还是不是平的?生:不是。 师:你觉得是怎样的?生:重的橙色球那端会压下去。 师做实验:同时放球,生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压下去的一端重,翘起来的一端轻。 (设计意图:把天平比成孩子们的好朋友,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拉近了师生间 的距离,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对“称一称”这种方法更亲近,更容易接受。) (3)课堂练习: 师课件出示书上 22 面称梨子和苹果的插图。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称的方法比轻重,下面请仔细观察
9、这幅图,梨 子和苹果,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生:独立观察,深入思考。 集体交流汇报:梨子比苹果重,苹果比梨子轻。 (设计意图:及时用练习检测和巩固所学新知,用时少,效果佳。) 4.跷跷板上比轻重 (1)师:下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狮子和老虎的图片),图片上 有狮子和老虎,提问:如果我们想知道,他们究竟谁比谁重?我们可 以怎么做? (2)预设 生:仔细观察,看;掂一掂;用秤称一称等。师评价方法 的优劣及可行性。 (3)师:这里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课件出示跷跷板图片)图 上画的是什么?(生:跷跷板。)师板书跷跷板,玩过吗?(生:玩 过。)利用跷跷板是怎样比出动物们轻重的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动
10、物们玩跷跷板的图片),现在你知道谁比谁重了吗? (4)生:狮子比老虎重 (5)师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压下去的重,翘起来的轻) (6)出示豹子和老虎玩跷跷板的图片,提问:谁比谁轻?生:豹子 比老虎轻。 (7)同时出示前面两幅图,提问:谁最重?谁最轻?(生:狮子最 重,豹子最轻。) (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狮子和豹子都和老虎比,狮子 比老虎重,豹子比老虎轻,所以狮子最重,豹子最轻,老虎在中间。 (设计意图:把这部分内容由最前面移到最后,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内容,旨在不想让孩 子们在刚开课时就碰到本节课的难点, 打消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及积极性, 另外这部分内容安 排到这里学习,既总结复习了前三种方法,又能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符合孩子们的认知 规律。) 三、总结全课 1、师:同学们今天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肯定学到了很多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自豪地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以及学习感受怎 样? 生:谈收获及感受! 2、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继续留心生活,也祝愿大家 以后学习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安排 完成教材 23 面第 1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