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以内的加法-ppt课件-(含教案)-省级公开课-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编号:80110).zip

相关 举报
  • 苏教2011课标版_一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2版)_小学数学_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_1.5以内的加法_ppt课件_(含教案)_省级优课_(编号:80110)
    •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课件.pptx--点击预览
    • 教案8011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4 2 3 5 5 14 2 3 5 5 1 和 4 合 成 5 小朋友们,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5 23 3 2 5 加号 读作:3 加 2 等于5。 3 5 2 3 2 5 表示什么意思?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235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 2 1 4 1 1 4 355 4.填一填 2 + 1 =+1= 4+ = 3341 5 这三道算式各是几加1?哪道算式得数最大? 3 4 5 2+1 2+2 1+3 3+2 1+2 3+1 4+1 1+4 2+3 5.连一连 课堂小结 我知道了 这节课我学会了 1、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你知道吗? “+”的由 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 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 就出现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表示剩余,1514年 荷兰数学家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 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得数在 5 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44、45 页。 课前分析课前分析 得数在 5 以内的加法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加法的开始。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 较好地掌握了十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通过前面“分与合”的学习,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分与合 的数学思想,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有一定的铺垫。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理解加法的含 义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加减法的含义既是加、减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减法解决相关 实际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时设计分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 抽象、建模等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 写加法算式。 2、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分与合的思想,初步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初 步学会用加法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简单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 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复习迁移 游戏: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字宝宝和我们捉迷藏,瞧!你们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 一个数字吗?课件出示: 追问:谁能像这样完整地说一说? 2、自主参与 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图 1 图 2 预设:这位同学不仅说得很完整,还把劳动的过程说的很清楚!板书:原来有又来 了一共有。你们能用这样的话再来说一说吗? 2、认识加法 (1)你们是怎么知道一共有 5 人的?(3 个人和 2 个人合起来的)板书:合起来 情境图中人物头像动态呈现“合起来”。 (2)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开始变魔术了!变!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变?预设:老师把 小孩变成了圆片。(把具体的情景图抽象成符号图)谁再来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 (3)小朋友们都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学生,老师继续变!提问:又是怎么变的?预设: 圆片变成了数字(符号图抽象成数字)谁再来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 (4)把 3 人和 2 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动态演变)板书:3+2=5,带读并齐读算式。 (板书:加号、读作:3 加 2 等于 5)带领学生书空加号,口令:“横平竖直交中间”;书 空等号,口令:“两横要平一样长”。 设计意图体会加法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可是如此“简单”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 充分体会加法的含义?我做了以上三步的设计,通过“变魔术”这样能激起一年级小朋友兴 趣的活动,逐层抽象。首先借助例题的情景图,动态呈现:原来有 3 个小朋友(头像),又 来了 2 个小朋友,合起来是 5 小朋友。接着变魔术,将情景图抽象成动态的符号图,再将符 号图抽象成数字。三次演示、逐步抽象,让学生观察后再说一说,充分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 来变成一个数,理解加法的含义。最后动态演示:3 和 2 之间添上加号,两条斜线移动演变 成“=”,5 移动到等号的右边。以上设计将教材“简单的”内容,变成循序渐进的教学, 让学生真正经历了加法算式产生的过程,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又遵循数学学科特点。 3、理解算法 3+2=5 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因为 3 和 2 合成 5,所以 3+2=5 (板书) 4、课中操:教师示范、带领学生边说口令边用手势做出加号与等号。然后让学生展示各自 创造的符号。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前面的教学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所以结合 加号、等号的规范书写。在此设计课间操,让学生根据老师创编的口令:“横平竖直交中间 图 1图 2图 3 两横要平一样长”开展课中操活动。我们的教学不能简单化,更不能相当然地认为“没问题” ,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审视教学,既要关注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也要关注小朋 友规范书写的细节。 三、激活思维 应用巩固 1、一式多解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 3+2=5 解决了浇花问题,还能用这样的算式解决别的问题吗? (1)出示试一试(左边来了 2 人,右边来了 3 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为什么? (2)出示组图,学生说图意列算式 (3)圆片图 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就是“5 以内的加法”(板书) 设计意图3+2=5 解决的不止是浇花问题,还可以解决与此相关的一类实际问题。把试一 试动态图和想想做做第 1 题小动物图都进行了改编,接着设计了一组校园生活情景和数学图 形,这些问题都可以用 3+2=5 来解决。这样设计让学生充分体会加法的含义,充分理解算式 的意思。同时也凸显本节课的建模思想,新授时就学生观察情景图,用“原来有又来 了一共有”,练习时一式多解都是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这样促进他们对数学 知识理解。从一年级开始,重视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和孕育,形成应用数学模型探索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素养。 2、想想做做第 2 题,先画一画,再填得数。第 1 小题先示范,说一说怎么画的?再依次完 成,指名说一说。 3、第 4 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结合图意说算式。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三道算式各是加 1,哪道算式得数最大? 4、第 5 题,先算一算每道题的得数,得数是几,就和标有几的邮筒连起来。连线时要用直 尺 图 1图 2图 3 5、第 6 题,先观察“+”、“=”该怎么写?(1、横平竖直,写在中间 2、两横要平、长短 一样)再描一描、写一写。 4、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小朋友们今天的学习很认真、很努力,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大大的收获!请你们用“这节 课我学会了”和“我知道了”来分享下自己的收获吧! 课后思考课后思考 只有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才是科学有效的。正确的理念,给 我们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否则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只会让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 越远。通过我的思考,我觉得要坚持“一心三思”的教学理念。“一心”就是说课堂教学要 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中心,既不能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那样就是满堂灌,也不能以学生的学 为中心,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会比较肤浅。课堂中要有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更深入。“三思”就是思想、思考和思维,数学课 要有教师数学思想的渗透,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基本数学思想”,思想是内隐的,不能说 明的,而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的,比如我执教的5 以内加法通过情景 图到数学图再到数字,不断抽象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数学课上要教会学生思考,通过问 题的设置,给孩子空间、时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思考,学习才会深入。有 了教师数学思想的渗透,有了学生的思考,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提升,数学就是 思维的艺术,一节好的数学课就是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激起思维的浪花, 正是一节精彩数学课所在。 读懂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本节课 5 以内的加法,看似很简单的内容,幼儿园大班都已 经学习过,为什么这里还要学习?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教材给出的情境很简单,有三个小朋 友浇花,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知道一共是五个小朋友。很明显,这里三 加二对于孩子们来说很简单,但对什么是加法?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孩子们是不清楚的,所以 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怎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法的含义呢?这是我备课时 反复思考的问题,在不断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练习设计的很精心。从试一试的两幅图, 到想想做做第 1 题的一幅图,接着到圆片图,再到算式给了我灵感,我新授也采用这样 的层次,首先通过情景图让学生结合分与合的知识知道三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合起来是五 个小朋友,这时我跟学生说,老师会变魔术,请仔细看,把情景图变成了数学图,追问学生 “怎么变得?”学生都看到了三个小朋友变成三个圆片,两个小朋友变成两个圆片,合起来 是五个圆片。我再接着变魔术,抽象成 3 和 2 合起来是 5。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通过情景图 数学图数字,逐层抽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加法的含义。只有深入的解读教材,才 能更好的渗透数学思想,充分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数学课才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尊重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开展教学,才会让我们的教学更 加有效。上课时学习“+”和“=”时,创编了两句口诀“横平竖直交中间,两横要平一样长” ,两句口诀朗朗上口,帮助学生们能够规范书写数学符号。再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通 过课间操的活动,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们释放好动的天性。教学中我们处处都要做到心中有学 生,5 以内加法例题教学比较简单,学生看似都会,其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还会有很多 困难,所以我就想着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刚开始教学时,让学生用“原来有又来了 现在有”这样的语言来描述情景图;教学加法时,3+2 是可以解决生活中某一类问题, 而不是个别问题,所以新授结束,试一试、想想做做第 1 题,我都把情景图改变了,可以用 3+2 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接着通过校园生活中的图片来深化 3+2 可以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 最后再回到图形与数字。正因为我了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遇到困难,所以这里我改编 教材,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更好地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我就是在“一心三思”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研读教材,时刻做到心中有生。课堂中 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去感悟,创造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努力让学生的思维 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这就是我追求的数学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以内的加法-ppt课件-(含教案)-省级公开课-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编号:80110).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一年级上册(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