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本次课使用教材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创新永无止境” , 本框由“创新强国”和“万众创新”两个目题构成。 2、本框是第二课的重要内容,它从国家战略层面探讨了创新的话题,是上一框题创新改变 生活的深入探讨,同时本框题也为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和整个第一单元富强与 创新做了总结性探讨创新是强国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永无止境,追求富强的步伐 永不停歇。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当今社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九年级学生在充分享受创新 成果的同时,对自身担负的创新使命缺乏深刻的认知,存在“不想创新、不需创新、不敢创 新”的认知误区和行为缺失,需要从
2、国家战略层面引导学生认清当前我国的创新现状,认同 国家创新强国的战略部署,在充分感知过去的创新、赞叹当今的创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 未来的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思维力和行动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情感认同:增强学生对创新强国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感。 (2)态度明确:明确自己是创新的践行者而非旁观者。 (3)价值观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前搜集第一、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创新成果的相关资料,感受创新的过去式、进行 时,掌握信息搜集、选用和整理方法。 (2)在小组合作探究新校区
3、“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精神, 尝试承担创新未来的使命。 3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3)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及未来的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使命感。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教法: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2、学法:研究性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介教学媒介 多媒体、课本、黑板、视频、图片、图表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思路思路 由于本课题创新永无止境是从时间维度探索中国的创新
4、之路,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上 我以创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为主线贯穿整节课;以“创新如何为数字中国赋能?”为中心 议题,由“创新在身边” 、 “创新在路上”和“创新在未来”三个部分组成,引导学生在充分 感知已享受的创新成果,正确认识国家正在进行的创新步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中国未 来的创新之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领会到教育之于创新,创新之于强国,少年之于创新 强国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享受前人创新成果的同时,应不忘背负 国家未来创新的使命。 在素材的选用上,本节课坚持生活化、本土化、时政性原则,充分挖掘最新的本土素材、 校本素材,将国家上层建筑层面的创新战略“落地”到学生城市
5、生活、校园生活中的具体问 题,使得学生在议题探究过程中会说、想说、敢说。整堂课围绕“数字中国”这一中心素材, 横向呈现两届数字中国成果展的科技创新产品,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过去之创新之于现在,展 望当前之创新之于未来;纵向深入挖掘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中的素材信息数字中国成果 展及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 ,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喜忧参半 的现状,认同国家创新强国的战略布局,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突破当前我国创新困 局的关键因素教育,以此为突破点再次紧扣议题,深入挖掘素材,以本届数字中国的重 要成果“智慧校园”为引子,以本校新校区建设为载体创设分议题组织讨论,激发学生 创新思
6、维,为十一中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建言献策。最后,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角 度思考如何实现创新,让创新为数字中国赋能。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最大化利用素材,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本第二课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的内容,思考 我国当前的创新现状如何?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查找资料,了解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中展出了哪些“黑科技”?你最 期待哪些“黑科技”能够广泛运用?与同学分享。 3.阅读海峡都市报 、 福州晚报等媒体关于我校新校区建设的初步 构想,思考:有哪
7、些科技创新能用于我校新校区建设? 创 新 重 在 实 践,因而在课前预 习部分要求学生不 仅预习课本知识, 还鼓励学生观察生 活,积极思考身边 的创新,引导学生 学会将理论联系实 际。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引入议题】【引入议题】 创新如何为数字中国赋能? 开门见山呈现 本节课议题, 将 “创 新” 这一课题与 “数 字中国”这一载体 紧密结合。 【明确主线】【明确主线】 通过 PPT 展示本节课的逻辑主线: 1.创新在身边。 2.创新在路上。 3.创新在未来。 由于本框内容 较为零散,一开始 就亮明逻辑主线, 有利于学生理清思 维逻辑。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创新在身边第一部分:创新在身
8、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素材呈现】【素材呈现】 展示图片: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吉祥物“数娃” 。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去年的首届数字中国峰会上展示的创新成果如今很多已经融入了 我们的生活, 首届数字中国峰会上有哪些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 播放视频:首届数字中国峰会宣传视频。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届数字中国峰会上展示的无人机、人脸识别、刷车牌秒通过等 技术现在已经普遍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通过呈现“数 娃”图片引导学生 关注时政,观察生 活,引出话题。 通过播放首届 数 字 中 国 宣 传 视 频,将时间轴拉到 创新的过去,引导 学生感受仅仅过了 一年,过
9、去的创新 就给今天的生活带 来巨大便利,直观 呈现当今世界创新 的速度之快,影响 之大。同时,培养 学生的图像、视频 信息提取能力。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第二部分:创新在路上第二部分:创新在路上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如何?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 活动一:展示成果活动一:展示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课前搜集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成果展示资料,向同 学们分享自己最期待、最感兴趣的“黑科技” 。 思考: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中哪些“黑科技”最吸引你? 活动二:思考现状活动二:思考现状 素材 1: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 中的相关数据: 截止 2018 年底,
10、我国网民规格达到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到 59.6%,较去年提升 3.8 个百分点。 2018 国内信息技术发明专利高达 18.5 万件, 同比增长 10.8%。 2018 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1.7%,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的比重为 13.9%。 2018 年我国在全球综合营商排名跃升至第 46 位。 素材 2: 2018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中展示的“数字经济发展 指数与人均 GDP 相关性”散点图: 思考: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如何? 活动一鼓励学 生自主展示第二届 数字中国峰会中的 最 新 科 技 创 新 成 果,意在培养学生 资料搜集、整理能 力和表达能力,引 导学生
11、了解当今最 前沿的科技创新成 果,感受国家科技 创新前进的步伐, 激发学生对祖国创 新发展的自豪感。 活动二通过数 据、图表展示我国 近年来科技发展的 喜与忧,意在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我国 当 前 科 技 发 展 现 状,同时,培养学 生数据信息、图表 信息读取能力。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从本届数字中国成果展说明了我国在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处于世 界的领先水平,如 5G 技术;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 中的 数据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迅速,这体现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成 果显著, 势头可喜; 但是从 2018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中展示的 “数 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人均 GDP 相关
12、性”散点图上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 数与人均 GDP 的相关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高, 说明当前我国科技创 新的发展对 GDP 的贡献率还不够。因此我国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第三部分:创新在未来第三部分:创新在未来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基于我国的创新现状,思考创新的未来在何方?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 活动一:说文解字活动一:说文解字 对“创新”二字从字面上拆解说明:欲写创新先写人,人欲创新在 教育。 过渡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卓越成就。新时代,国 家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智慧校园”建设, 本届数字中国峰会中不少
13、企业也展示出了 “智慧校园” 的技术创新成果。 活动二:建言献策活动二:建言献策 任务一: 找一找从大家进入十一中至今, 校园多了哪些 “智慧校园” 建设成果? (PPT 展示十一中新校区建设效果图及初步设想。 ) 任务二: 你期待的 “智慧校园” 是什么样的?请为十一中新校区 “智 慧校园”建设出谋划策。 活动三:寻找方向活动三:寻找方向 综合探究:结合课本总结思考,这些关于“智慧校园”的美好创新 设想如何才能变成现实,让创新真正实现为“智慧校园”赋能,为“数 字中国”赋能?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发扬创新精神,大胆设想理想中的“智慧校园” ,为新校区“智慧 校园”建设出谋划策。 从实现
14、创新的三个主体,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思考创新未来 的方向:个人应弘扬创新精神;积极创业创新;保护自己知识产权,尊 重他人知识产权企业应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吸纳 创新人才;利用好国家创新政策国家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国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的 环境、氛围、平台、格局 活动一以说文 解字的形式生动形 象地说明教育对创 新的重要性。 活动二以教育 为“引”将议题范 围由“数字中国” 缩 小 到 “ 智 慧 校 园” ,将“创新”这 一主题,从国家层 面的顶层设计“落 地”到校园生活, 更贴近现实的生活 实际,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进而激 发
15、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将理论联系实 际。 活动三引导学 生回归课本,重视 文本解读,在此基 础上通过理性思考 和系统梳理,将实 际问题上升到理论 高度,学会理性思 考、分主体讨论如 何实现创新,让创 新 为 数 字 中 国 赋 能。 结束新课结束新课 总结升华: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在享受前人创新成果的同 时,也对国家创新的未来担负着责任,因为创新是永无止境的,需要一 代代人的艰苦奋斗。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发扬创新 精神,为数字中国赋能。 通 过 总 结 升 华,激发学生的爱 国情感、创新热情, 激励学生为创新中 国建设添砖加瓦。 板书设计板书
16、设计 正版书正版书副板书副板书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2.2创新永无止境 无人机、人脸 识别、刷车牌秒通 过 无人驾驶、自 动测血压、智能物 流机器人、全息影 像 主板书采用文 字和简笔画的形式 生动、形象、简洁 地展示了本节课的 关键信息,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便 于学生掌握。 副板书呈现学 生列举出的第一、 第二届数字中国峰 会 的 科 技 创 新 成 果,为第三部分讨 论“智慧校园”建 设提供思路。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次课以“创新如何为数字中国赋能?”为中心议题,横向以创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为主线,纵向从上层建筑到具体实践剖析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使得创新为数字中国赋 能。从总体上看,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尤其在“建言献策”活动中,学生思维极度活跃,创 新思维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 但是,本节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衔接不够自然流畅,课堂讨论环 节活跃有余而秩序欠佳,需进一步努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