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法不可违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授课人:时间:2019 年 5 月 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素养目标素养目标 1.学习素养。 2.伦理道德-沟通与交流能力,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 为。 3.实践素养-社会参与,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1.调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2.突出学科关键能力,如:学科表达能力、道德情感及实践能力。 二、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遵章守法 三、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情景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一)(一)预习预习导入导
2、入 1.法律是_都要共同遵守的_,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 一个_、_或_,是评价人们的行为_的准绳。法 律是_的社会规则,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 法,就要了解什么是_。 2.什么是违法行为? _ 3.违法行为的分类 (1)根据违法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_、 _和_。 (2)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来划分,违法行为可分为_和 _。 4.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_ 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 _。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_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
3、,我们要分清_,增强_,严格遵守治 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_,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2 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_,又要尊重_。 (二)(二)进入新课进入新课 1.学始于疑 活动一:阅读 P46 “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法律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 (3)案例追问:小勤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他的行为属于什么 违法行为?将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小勤要想避免同类的事件再发生,应该 怎么做?(可待探究案前三个环节结束后再总结) 2.合作探究 活动二: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列举两例身边的违法现象,并派出一名 代表进行评析。 设计意图
4、:搜集思考,引出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了解行政违法行 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 活动三:小组为单位派出一名代表,把小组列举的违法现象进行分类, 解答活动一中的案例追问。 设计意图:认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并以表格形式对违法行为进行分 类学习,探究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3.内化践行 活动四: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悟思导行: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三)(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学法示范,归纳总结 活动五:教师以本课知识思维导图进行板书展示和本课小结,指导学生 脉络学习,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四)(四)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知识巩固知识巩固 课后作业(A 类作业为必做,其他为附加选做) A.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P31 基础达标,P33 分析说明题; B.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P32 能力提升; C.独立重现本课知识思维导图。 (五)赠书(五)赠书 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 5.1 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范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三、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四、如何遵章守法 3 六、教学后记:六、教学后记: 本节课例证充分,强化知识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 行为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 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