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精选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王安忆木工刘建华 民工进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我国最近三十年的文学试图从哲学、文学、社会现象 等角度解读这一特殊现象。 木工刘建华中的主人公刘建华,是一个经过知识启蒙的农民, 是一个聪明的懂得生活的民工。他向城市致意却不妥协,狡猾而不可恶。在城市里,他既不 像高晓声笔下的陈焕生似的,是城市的“过客”;也不像路遥笔下的高加林,自卑又自负一心 向往城市,在城市立足;刘建华在王安忆的笔下,是一个新时代的“民工”,他开始理直气壮 地以都市日常生活的建设者自居。在小说的叙述中,主人公劳动的快乐与工作的自豪溢于言 表。在这些类似于静物画的描写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作者
2、基于一种平民心态上对都市民 工群体的道德审美和人性关怀。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木工刘建华 作者: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一个“亮” 字,显现了人物 内在的聪慧与喜智。),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眼神的沉着,“看 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人物内心的自信与执拗表露无疑。)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 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开篇先用“画眼法”对主人翁进行了内在的挖掘。为我们展 现一个新时代的“民工”形象) 第自然段为小说的开端,引出小说主人翁刘建华。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
3、 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 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 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 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 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 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刘建华自始至终都与老黄过不去,始终在否定老黄,表 现出过度的强势。这是新时代民工对自我话语权的强调。)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
4、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 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 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 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 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通过李建华与老黄的杀价细节突出了刘建华的 精明、狡黯与强势,这表现出了他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体现了新一代农民工对自 我权益的维护和自我意识的增强。) -自然段为小说的发展。通过语言、神态的细节突
5、出了刘建华的精明、狡黯与强势。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 干起活来当当地响。(简述工具的具体情况:齐整程亮,称手牢实,从工具的数量质量及维 护中可以看出新时代民工的心性和手艺 。)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 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侧面烘托。技术水平 监工老黄从一开始对刘建华就抱有很深的成见,但看了其手艺后也是心悦诚服。)第三,也 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 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
6、 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 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正面描写工作场面气氛 工 具响声音乐声人和声,尽显劳动的快乐与骄傲,突出了刘建华的能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 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细 节描写,突出了刘富有生活情调,打破了以往农民工形象的俗套。王安忆在简单的环境描写 下注意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的描绘,给整个叙述带
7、来了一种无法取代的充实感,以及和盘托 出的真正平民生活的情调,并在不经意的琐碎生活中显露出来。)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 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 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 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 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 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从开篇人物的眼神刻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刘建华的聪慧、 狡黠;这种
8、聪慧、黠从他对平时吃饭、过年回家的态度和处理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 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 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 (在与城市的融合中, 新时代民工对现代文明的接受也是较为自觉的 我们从小说中这些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中 可以窥见一斑。)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 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 了。(“我”作为一个城市的土著民对进城务
9、工的农民刘建华的喜欢和欣赏,这体现了城市在 现代化进程中的开放性、包容性,进步性。)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 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 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 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侧面描写突出刘建华的守时。)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 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 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作者又以一个“欧亨利
10、式的结尾,为读者带来一个意料之中的意外。虽然在开篇中, 作者已经在初次描写刘建华时,伏了一笔;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 起来,这种尖刻其实体现了新一代农民工对自我权益的维护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之所以在 最后留下一个特殊的礼物,是为了表达对被质疑老黄领导下的不满,体现了现代农民工人极 强的个性觉醒,这是时代的进步。) -自然段为小说的高潮和结局。全方位多角度刻画新时代民工木工刘建华 (有删改) 知 识 建 构 /精巧的结构/ 短篇小说无法直接表现广阔的生活场景和复杂的人物命运,其结构设计更着重于开掘情 节的发展方向与表现功能 ,作者必须用有限的笔墨绘制出一幅或几幅简洁、凝练、精
11、巧的 生活插图并籍此表现对生活本质的深入思考。这样在短篇中,结构的安排更多地融合于思想 的开掘, 情节的典型化等整体处理中之中。所谓以小见大, 不仅是短篇小说追求的审美理想, 实际上也是它唯一的选择;因此粗线条的勾勒较概括的描绘和精雕细刻的场景等多种情节形 态更需要合理的安排、配置作品,通过装修过程中的几个生活截面,木工活的报价与工作的 热火场面以及回家过年等事情的系列画面闪现,为我们呈现了故事情节,展示了人物性格, 凸显了小说主题。 王安忆在文中注重对简单的环境描写下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的描绘,给整个叙述带来了 一种无法取代的充实感,以及和盘托出的真正平民生活的情纏,并在不经意的琐碎生活中显
12、露出来。她总是以极大的兴致和热情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细细描绘,反复勾勒任何一个 细节, 无论是人还是物,是实还是虚,是动还是静,都能在她的笔下被铺展得细密有致,吟唱 得板眼俱齐。 开头与结尾在短篇小说中占有的比重更大,其结构意义也更显重要,开头的实质是选择 从何讲起为切入点,开头无一定之律,却有一定之妙,其妙在于尽快抓住读者的兴趣.激活读 下去的欲念。 而民工刘建华一开始就干脆利落地将读者推进了故事之中,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 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如此干脆 利落的开头好象不由分说,一把的读者推进 了故事之中;而结尾时,作者又以一个“欧亨 利
13、式的结尾, 为读者带来一个意料之中的意外。虽然在开篇中,作者已经在初次描写刘建 华时,伏了一笔;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但小说行文中的几 个事件冲突似乎都在表现尖刻,只是不够直接,直到结尾处,作者才以直白的语言对刘建华 的尖刻进行了诠释: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 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圏,使得我们无 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 对我们的教训。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 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
14、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 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 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 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参考答案: B 解析: 题中 B 项,“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误,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 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故选 B。 方法指导四步阅读粗读、精
15、读、研读、总结,整体把握文本。第一步:粗读,明 白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二步:精读,把握小说塑造一个(群)怎样的人。第三步: 研读,分析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第四步:总结,概括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 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本文善于运用优美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简 洁明
16、快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 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参考答案: C 解析: 本文字词平白如话,语言风格平白素淡、淳朴自然。 3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技术精湛、认真敬业。根据文中的“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 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 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 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根据文中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 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
17、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在一片锯刨声中,还 响着乐声”“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可见其热爱生 活、讲求条理; 执拗狭隘,狡黠尖刻。根据“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 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 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解析: 概括分析指定人物的“2 步 2 要” 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第二步,联系事件,找准关键词。一要划分层次,精准概括出人物所做的事,“用事定 性”。二要文章中作家概括的词语,学会借用化用。(每点 2 分)
18、 4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 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解析: “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和人物显得真实可信。“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作 者借“我”的叙述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联结 故事情节,使小说结构严谨。 反 馈 检 测 王安忆说“我不在小说里描绘重大事件,小说这种形式就应该表现这种日常生活,我觉 得无论多大的问题,到
19、小说中都应该是真实、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相 关 链 接 一、作家简介 王安忆,1954 年 3 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1996 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4 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 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2013 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 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2017 年 12 月,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获“2017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 二、相关作品 洗澡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 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 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 自行车再也
20、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 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 师傅 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 “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 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越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 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 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
21、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 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 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 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 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 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 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 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
22、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的说:“很小。”“怎样小?”“像 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 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 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 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 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 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 在
23、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 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 链条吱吱的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的开着。他看到 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 “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 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 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 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
24、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 喝。小伙子很好奇的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 了汽水就走。”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 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 洗澡了。”(有删改) 结语:作为一名女作家,王安忆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从早期倾诉个人经历 感受的独语阶段,到跋涉人类精神家园的探索阶段,再到关注都市女性命运的悲悯阶段,最 后到回归乡村人性人情的审美阶段,不同阶段的她,每一次 转变都带有重大的突破意义, 都会帯来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理性写作动机背后,有着她对存在价值和个体生命的文化关 怀。王安忆给我们带来的是社会最底层边缘状态的日常生活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物,她抛弃了 种种狭窄的独特性与个人性,重返小说艺术的大道细说生活,并且总是对人生和社会心怀善 意;但是她也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创作走向消解了矛盾和斗争的田园牧歌,她的小说创作依然 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审视,有对人类困境的洞察和揭示,有对当代生活的质疑和批判她的 这种创作态度蕴含着一种中廊主义的美学倾向:社会是不完美的,但我们必须存在于其中, 并且,不完美是任何一个社会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