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6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4.读中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一、激趣导入 1.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 员。1949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
2、1939 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 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 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 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2)历史背景: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在中 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英勇不屈的 中华民族经历了 8 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 胜利。 这期间,无数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涌现出许 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颂歌。 1941 年 9 月
3、25 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 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 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 分区一团七连。 2.观看图片: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领略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
4、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 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寇:上小下大,下部“元”的竖弯钩要包住右部。 弹: “弓”窄长、上面横折的竖要短,下面的“”一笔写成, “单”的日要扁, 下横要长。 棋:左窄右宽,右部其中间是两短横,最后一笔是点。 涧:左窄右宽,间字外边是门字不是下框、首笔有一小点,里边是日不是口字。 屹:左小右大,山的竖折
5、稍微向上倾斜。 屈:尸的撇要舒展,出的第二笔是竖,最后一笔是点。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勇敢与顽强。 四、当堂检测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一、出示学习目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读中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二、复习导入二、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 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 事。 三、三、品读释疑品读释疑 1.根据课文
6、内容填一填。 (课后第 1 题)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2.阅读方法解密:列小标题 (1)概念:我们知道,文章的题目叫做标题,那么每个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炼而成 的小题目,就叫小标题。 (2)方法:寻找重点词句,加以提炼。概括各段段意,加以浓缩。找准文 章中心线索,并加以贯穿。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 么?(串珠问题 1) 五壮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任务十分危险艰巨。 4.1941 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从“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
7、”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 任务十分艰巨。 5.默读第 2 自然,找一找五位壮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的?把相关的句子 画出来,读给大家听。(串珠问题 2)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狠狠地打 )。副班长 葛振林打一枪就大( 吼 )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 喷 )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 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 抡 )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 个小战士把脸( 绷得 )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 )敌人射击。 (1)从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对日寇的痛恨、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
8、用? 这段话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 吼” “ 抡” “ 瞄准” 是动作描写, “沉着” “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战士们 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说明了敌人的进攻受 到重挫, “横七竖八” “许多”写出了敌人伤亡惨重,反衬出五个战士英勇顽强的精 神。 6.默读第 3 自然,思考: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 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串珠问题 3)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 那是死路一条。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7.
9、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 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描写班长语言有什么作用?“紧跟”说明了什么? 班长说的“ 走!” 字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 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 紧跟” 则更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体现出战士们的英 雄气概。 8.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 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石头比作“雹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下时密集、迅猛、有力的特点,
10、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9.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叽里呱啦”是一个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敌人被五位战士打得狼狈不堪的情 景。 10.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 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这里的“眺望”和“望望”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不能调换, “眺望”是从高处向远处看,此时,部队主力已经远去,冲出了敌人 的包围圈, “眺望” 也含有五位战士对部队主力转移成功的喜悦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望望”指看不远的地方,此时敌人离五壮士不远,不能用“眺望” , “望望”也含 有鄙
11、视敌人的感情色彩,所以不能调换。 1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要读出壮烈豪迈的气势! (2)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五壮 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表现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 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12.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串珠问 题 4) 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他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 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说” “砸” “走” “ 跳” “昂首挺胸”等词准 确生动
12、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四、结构主旨四、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 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 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 概。 3.写作方法:点面结合描写人物 (1)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点面结合”描写群体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文既表 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英雄事迹感
13、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班长马宝玉“点”的详细描写,使得班长 马宝玉的形象更加高大;七连六班这个集体的“面”的概括性叙述或描写突出了他 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 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2)举例:课文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使其 形象鲜明。 课文中还对五壮士进行了群体描写,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 利的喜悦。”群体塑像与个人形象相结合,文章的层次感就突出了。 (3)练一练: 请你仿照课文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示例: 大扫
14、除 为了给大家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学校举行了“大扫除”活 动。 活动开始了,我们班的同学拿着抹布、筷子、垃圾袋窝蜂似地冲进目的地 停车场。 到了停车场,大伙儿们便忙了起来。你看!他们几个干得多起劲啊!他们拿着筷子, 配上铲子,将地上的小纸屑、石子、泥沙统统铲入了垃圾带。我也不甘示弱,拿 起筷子夹起垃圾来。突然,我发现一个“家伙”大塑料袋,它被几块大石压着, 极难拉出来,怎么办?放弃铲除这个“家伙”么? 不行!塑料不会腐烂,会破坏我们的土质,影响植物的生长想到这儿,我召来 几个小伙伴,大家一起使劲,只听一声“轰”,大石头被我们推开了。 “耶!太棒了!酷! 酷!酷!”我捡起塑料袋,将它扔进垃圾筒,又继续执行起捡垃圾的任务。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学校大变样了!变得干净、美丽!欣赏着我们劳动的成果, 同学们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开心地笑了!胸前的红领巾也似乎更加鲜艳! 五、课堂拓展五、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刘胡兰、丰碑 六、当堂检测六、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