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855494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比较不同的土壤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 7 课。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围绕不同土壤的特征展开研究。通过观察三种不 同土壤, 引发学生对土壤类型的思考; 通过对三者外部特征的观察、 黏性的比较、 渗水性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三种土壤成分含量不同是造成其土质不同的原因; 并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它们的名称。结合观察结果,学生分析得出三种土壤对植物 生长的不同影响, 丰富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 不仅让学生认识几种土壤特性, 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 力,这将为学生建构关于土壤较为完整的科学

2、概念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土壤已经比较熟悉了。他们不仅知道了土壤的成分 及其特点,也掌握了研究土壤的一些方法,这都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四年 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渗水实验,但他 们的设计缺乏严谨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这些都需要加强指导。同时,学生具 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其中大多数人能够根据实验现象简单分析科学原理,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现象作为证据,分析原因,做出解释。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项目化学习,比较不同土壤的关键特征,寻找出最适合制作陶器的 土壤。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去思考、构建、实验、比较、分析、

3、综合,寻找 出最适合的土壤并制作出一个陶器,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图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按沙粒黏粒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不同的土壤特性不同,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颗粒、杂质、黏性、渗水性进 行细致地观察。 能客观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征,并分析比较出不同土壤的特性。 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的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种植哪些植物。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客观、细致地观察事物,是进行比较和区分事物的关键。 了解土壤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

4、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土壤, 如农作物种植、 陶器制作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明确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土壤的不同特性。 难点: 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 根据团小球的效果和渗水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实验记录评价单、实验背景板、号沙质土、号黏质土、 号壤土、透明带盖盒、放大镜、透明塑料棒、摇摇乐、烧杯、滴管、清水、渗 水装置。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一、聚焦陶艺,追本溯源一、聚焦陶艺,追本溯源 1.展示陶艺制作视频。 组图 陶艺制作过程 谈话:通过视频,你知道陶器是由什么材

5、料制成的吗?(预设:陶土/泥土) 2.出示陶艺手工艺人的介绍:我做的陶器色泽均匀,触感细腻,造型各异, 可以盛水。 考验:你们知道陶艺手工艺人选择了怎样的土壤吗? 我做的陶器 色泽均匀, 触感细腻, 造型各异, 可以盛水。 考验:你们 知道我选择 了怎样的土 壤吗? 图 陶艺手工艺人 3.学生仔细思考陶艺手工艺人说的话, 思考具有怎样特点的土壤可以制作陶 器。 (预设:色泽均匀杂质少;触感细腻颗粒小;造型各异黏性好; 可以盛水渗水少。 ) 4.明确项目主题:比较不同土壤,寻找最适合制作陶器的土壤。 图 三种不同的土壤 5.出示评价标准。学生仔细阅读比较不同的土壤项目化学习综合评价量 规,明确本

6、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表 比较不同的土壤项目化学习综合评价量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聚焦环节先从陶艺制作视频切入,引发学生对土壤的思考。继而 引出本节课的任务主题寻找最适合制作陶器的土壤。紧接着便出示评价单, 评价单的前置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既能够有效帮助教学管理,又 能够为终结性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设计实验,剥茧抽丝二、设计实验,剥茧抽丝 1.研讨:如何比较不同土壤杂质、颗粒、黏性、渗水性这四方面特性? 2.学生基于这四个特性,对关键问题展开组内研讨。 (1)如何比较不同土壤的杂质多少和颗粒大小?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2)如何比较不同土壤的黏性好差?实验可以怎么做? (3)如何

7、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实验可以怎么做? 3.学生基于研讨,分享组内得出的结果。 (1)观察土壤中的杂质多少和颗粒大小用眼睛看,细节部分可以借助放 大镜,也可用手摸感受颗粒大小。 (2)判断土壤的黏性容易团成小球,并且不容易碾碎。 (3)判断土壤的渗水能力往不同土壤中以相同速度倒入等量的水,渗出 来的水越少,说明渗水能力越差,保持水分的能力就越好。 4.基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有序呈现关键实验材料:放大镜、摇摇乐、渗 水装置。 图 实验设计方法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团球”的实验方法探究土壤黏性。此 环节学生运用此方法,通过实验分析三种土壤的黏性,并结合土壤颗粒大小,进

8、一步认识到三种土壤的区别。比较渗水性的这个对比实验是本课的核心实验。在 实验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就“确保实验的公平性”进行充分研讨。 三、开展实验,上下求索三、开展实验,上下求索 1.实验在实验区进行,为了有序进行实验,请先观看实验指导视频。 2.学生仔细观看实验指导视频,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1)利用放大镜观察不同土壤的颜色颗粒、杂质,也可用手摸、捻一捻土壤 的颗粒、进行观察。观察结束后,记录颜色,颗粒杂质。 (2)实验二,分别在不同土壤的同一位置加三滴水。盖紧,手压实,轻轻摇 动。看土壤是否成团,是否容易碾碎,判断黏性并记录。 (3)比较渗水性,在渗水装置中加入等质量的不同土壤,同

9、时缓慢将等量水 倒入不同土壤中,观察杯子中盛水多少。可借助刻度条辅助判断,比较渗水性地 记录。 图 实验区设置图 3.呈现记录单,学生思考如何填写记录单。 完成实验一时记录黄色部分, 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土壤的颜色、 颗粒、 杂质。 完成实验二时记录粉色部分,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土壤的黏性。完成实验三时记 录蓝色部分, 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结束后, 进行观察和比较, 寻找出杂质最少、颗粒最小、黏性最好、渗水最好的分别是几号土壤,最后进行 综合比较,几号土壤最适合制作陶器。 表 不同土壤特征记录表 4.进行实验。 学生在指导下前往实验区进行实验,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比较黏性和渗水性。

10、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实验视频的指导,将三个实验进行整合,让孩子们自主进行长时 探究成为可能。实验背景上的实验步骤和闯关秘籍,可助力实验,降低实验的难 度,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验现象上。通过黄、粉、蓝三个颜色区分实 验背景板和记录单,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实验,进行有序的记录。 四、共同研讨,有理有据四、共同研讨,有理有据 1.研讨一 (1)研讨: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梳理和总结探索活动,交流、研讨。 (3)总结: 号土壤:土黄色、颗粒大、杂质多、黏性差、渗水性好。 号土壤:红棕色、颗粒小、杂质无、黏性好、渗水性差。 号土壤:黑灰色、颗粒中、杂质少、黏

11、性中、渗水性中。 2.研讨二 (1)比较: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杂质最少、颗粒最小、黏性最好、渗水最 好的分别是几号土壤? (2)学生结合观察及实验结果,发现杂质最少、颗粒最小、黏性最好、渗水 最好的都是号土壤。 (3)比较与发现的结果: 杂质少: ()号颗粒小: ()号 黏性好: ()号渗水少: ()号 基于观察结果,我认为()号土壤最适合制作陶器。 3.研讨三 (1)思考:什么原因导致不同的土壤特性相差那么大? 预设:与土壤的颗粒组成比例有关。 (2)呈现组成土壤的四种不同类型的颗粒:砾石、沙粒、粉沙、黏粒 图 组成土壤的四种颗粒 (3)引导:重点观察不同土壤沙粒与黏粒的比例,判断三种土壤的

12、类别。 图 三种土壤沙粒与黏粒组成比例的饼状图 (4)讲解:科学家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对它们进行了命名,沙质土沙粒占比 较大,壤土里沙粒与黏粒的比例适中,黏质土黏粒占比较大。 (5)学生基于饼状图判定、号土壤的类别:号土壤为沙质土、 号土壤为黏质土、号土壤为壤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三个层次的研讨,一一递进。学生通过实验对三种不同土壤进行 了感官观察、黏性验证、渗水性对比,对三种土壤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号土 壤最适宜制作陶器。在此环节基于土壤组成颗粒的比例,介绍三种土壤的名称, 从而分别判定、号土壤的类型。 五、亲身体验,捏制黏土五、亲身体验,捏制黏土 1.活动:利用黏土三分钟内捏制一个陶器。

13、2.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黏土捏制物品,在捏制过程中充分感受黏土的黏性和 延展性。 3.学生自主展示捏制好的作品。 4.课后对风干后的作品进行烧制, 让学生感受到利用陶器制作过程中黏土的变化。 图 形态各异的黏土作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学生在亲手捏制陶器的过程中, 能够充分感受黏土的特征与作用。 本节课作为一节微项目化学习课程,在课堂中生成学习成果,可以提高学生学生 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成就感。 六、剖析作用,举一反三六、剖析作用,举一反三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黏土的其中一个作用是制作陶器,不同类型的土壤还 有什么用途? 2.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3.交流与分享:土壤可以供土壤动物栖息,可以种植

14、植物等。 4.拓展任务:进行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制作一张土壤资料卡,记录土壤的 照片、特征、发现地点、土壤作用、适宜种植的植物等资料。 土壤照片 特征: 地点: 作用: 适宜种的植物: 图 土壤资料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实地考察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并且观察的结果更加真实。查阅 资料既是一种便捷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拓展环节把课堂 教学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 七、贯穿评价,前后呼应七、贯穿评价,前后呼应 1.呼应前置评价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3.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标中完成到位之处和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将评价贯穿本节课的始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5、,有利于及 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反馈找到本节课的难点,进行重点研讨和突破。 【板书设计】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制作陶器的土壤的特点: 杂质少颗粒小 黏性好渗水性 主板书区副板书区 【教学反思】 一、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一、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 4 4C C 能力能力 本节课采用项目学习, “要制作一个陶器”作为这个项目的研究问题,本课 重点探究任务是寻找出最适合制作陶器的土壤。 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还会延续这 个项目,对制作的陶器进行展示评价。本节课学生在明确好该项目的任务之后, 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 具有怎样特性的土壤适合制作陶器?如何利用工具观察已 经选择什么器材进行实验来观察比较不同土

16、壤这些方面的特性?在提出问题之 后,学生会对问题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思考、讨论,尝试对问题进行解决,并掌握 一定之作技能,通过探究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技能、合 作技能,同时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多活动整合,促进学生长时探究二、多活动整合,促进学生长时探究 该节课的实验过程中,主要比较了不同土壤的颜色杂质、黏性及渗水性。教 材的设置中,将这些特性的比较分为三个活动来进行,这样碎片化的探究,课堂 效率不过,学生也没有时间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思考。故对活动进行了整合,在实 验视频的指导下,学生在一个完整的时间里进行长时化探究,基于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比较哪种土壤更适宜制作陶器,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前置性评价,助力课堂教学管理三、前置性评价,助力课堂教学管理 评价单前置,注重了孩子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孩子在参与过程中的发展。本 节课在课一开始便出示了前置性的评价单。 学生能够根据评价单了解本节课的核 心任务并知道成功完成任务的标准。学生在评价的驱动下。能够更加专注于将任 务完成到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管理,也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了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docx)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