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222 课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 质。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七七事变及四大会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史实;掌握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识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景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战争意义和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战争终将取得最终胜利 的道理
2、,并培养铸就正确积极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自主学习法、材料解析法。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年多学习历史的基础,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综合分析能 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故应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 跃课堂氛围,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介绍歌曲的创作过程,提问为什么这首 歌能被选进“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歌曲的主题思想是否真实反映了抗 战精神?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要内容: 1、分享视频,提问:抗日战
3、争时期的日本兵有那么好打吗?由学生回答后,展 示 1937 年 6 月中日陆军师兵力比较的数据图,通过数据中展示的中日力量对比 可以直观看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由教师分析总结:中国重工业薄弱,无法自 己生产枪炮,只能靠一点点进口,像新式装备坦克更是没有,装备实力上的巨 大差距让我们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惑:七七事变后,日本提出了三月灭亡中国 论,从当时的实力对比上看,中国获胜的几率微乎其微,那这场毫无胜算的仗 我们还要不要打?由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并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2、展示 1937 年 10 月蒋介石日记中的节选,由此阐述西安事变史实及西安 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军正面战场开始全面
4、抵抗日军入侵。介绍正面战场 的 22 次大会战,介绍重要的会战过程,并展示伤亡数据。提问:死伤如此巨大, 为何我国民仍能够坚持抵抗? 3、展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介绍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奋战状况,然后, 总体展示抗战正面敌后战场的整体状况,通过数据,让学生了解虽然国共两党 合作并负隅抵抗,但死伤人数仍旧很多,从图片中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惨烈,并 进一步提出疑问:那么惨烈的战斗,为什么在此之前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 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会最终宣告失败而投降并签署不平等条约, 而在伤亡更为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却一直在坚持抗战呢? 4、展示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的史料、图片、伤亡数据,从情感上
5、引导学生, 如果你是惨案中的幸存者之一,你虽知抗战不易,也不一定最终能够取得胜利, 但这场仗你会不会坚持打下去?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阐述人民抗战的自觉性。 有了民族的觉醒,就有了全民族的抗战,通过本地博物馆里的照片,让学生思 考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利用图文介绍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先进带领、各个阶 层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以此让学生体会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并 总结:由于人民是团结的、是不屈的,所以在战争持续了 14 年后中国最终赢得 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5、通过展示史料加以分析,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在抗战中形成的 民族精神。 七、板书设计: 第 22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族的抗战 二、抗战胜利的原因 三、抗战胜利的意义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