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8 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相关史实,思考孙中山 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系列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故事、历史材料等形式讲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通过图片展示、史料分析、表格归纳等形式掌握孙中山为辛亥革命所做的 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 矢志不渝的革命勇气和坚持 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从而培养胸怀祖国,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历史使命感和责
2、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突破方法:以问题导学为主线,通过教师讲授、史料分析、表格归纳、比较 学习等方法,理解同盟会成立的条件和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认识同盟会纲领顺应 了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理清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认识三民 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完善,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 想。 【难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突破方法:通过讲授和比较分析,理解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性质和意义, 认识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内涵,理解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表格归纳法、史料分析法、比较法。 【
3、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1、教师:他,国民党尊称为“国父”;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 “伟大的民族 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什么会赢得如此高 的赞誉?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点题:他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学习第 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感受这位伟人的革命历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后续 的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 第一篇章第一篇章-走进走进革命革命的的孙中山孙中山 教师:出示孙中山图片。 教师讲述:孙中山,1866 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
4、个农民家庭,名 文,号逸仙。设问:为什么后人都叫他孙中山呢?因为他在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 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以后就以“中山”名世。孙文、孙逸仙这两个名字,却没 有化名出名,出现了很多以中山命名的地点。 教师:那孙中山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孙中山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 教师:讲故事、出示相关史料等,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 1 1、少年孙中山的革命情怀、少年孙中山的革命情怀 教师讲述:少年孙中山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10 岁的孙中山入村私塾 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老兵名叫冯爽观,经常向孩子们 讲述太平军国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有
5、了崇拜。他 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并自称为“洪秀全第二” ,太平天国革命者 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少年孙中山的心中。 2 2、从从“医人医人”到到 “医国医国” 教师讲述:14 岁的孙中山去美国檀香山,就读于当地教会学校,18 岁以后回 国,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医术救人, 所济有限” , “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于是他作出了从“医人”到“医国”的 转变。 学生思考:为什么孙中山会有这一转变? 教师引导总结: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方教育的影响、爱国心的驱使等。 过渡: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就有了“医国”的政治抱负,他是如何寻求“医国” 之路的? 3 3、从
6、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 教师讲述:1894 年,28 岁的孙中山做了一件后来改变其一生决定的事情。 这一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 教师出示材料一。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 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 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 年 6 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等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 2011 年版,第 15 页。 学生依据材料思考: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在
7、这篇上书中,孙中山具体提出了四点建议: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他认为,这四点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指 出日本通过“维新之政”“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寄希望于清政府能变 法自强。因此,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就是要求清政府实行改革,使中 国走上富强之路。 教师讲述:李鸿章接受了吗?没有,孙中山上书遭到拒绝。这件事对 孙中山触动很大。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 教师出示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 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 年 1
8、2 月 13 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 2011 年版,第 226 页。 学生依据材料思考: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发 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这篇演说中,孙中山认为“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 拯救中国”,“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因此,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发生巨大变化,他开始 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即从要求改革转向投身革 命。 教师小结过渡: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并非偶然。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触动了时 代的脉搏,是他面对苦难日益加深的祖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选择
9、。此后 的孙中山扛起革命大旗, 积极投身到推翻清王朝、 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中去。 孙中山是怎样开始革命斗争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问题提出、故事讲述、材料比较分析等,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理解孙中山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的原因,认识孙中山走上革命的道路并非偶然,要求革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第二篇章第二篇章-初试革命的孙中山初试革命的孙中山 1 1、成立兴中会、成立兴中会 教师讲述:上书失败的同一年,孙中山联合华侨创建了兴中会。 教师出示图片: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 。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阅读教材第 39 页,填写表格内容。师生共同说说兴中
10、 会成立的基本情况。 名称时间地点宗旨纲领 兴中会1894 年 11 月檀香山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 复中国,创立 合众政府 教师指出: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了推翻清政府,建 立合众政府的目标。 过渡:为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进行了什么革命活动?结果如何? 2 2、发动广州起义、发动广州起义 教师讲述:1895 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谋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由于消息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 动便宣告失败。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孙中山遭通缉流亡海外。 教师讲述: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孙中山称他为“中 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
11、牺牲者之第一人” 。 就在陆皓东被杀害的第 7 天, 孙中山愤然地剪去了自己的发辫,脱下长袍,以示自己与清政府斗争到底 的决心。 设问:同学们知道“伦敦蒙难”的故事吗? 教师简单讲述: 1896 年秋,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所派的特务诱捕入 中国使馆,后因英国政府干涉获释。事后,孙中山写了伦敦被难记, 此书一出版即造成了轰动,孙中山本人也名声大震。借助这一事件,孙中 山宣扬了他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国际影响,他的革命事业得到了更多国际 友人和华人华侨的同情和支持。 提问: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失败了,孙中山 就此放弃革命事业了吗?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没有,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
12、,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 革命作准备。 教师总结过渡:孙中山虽然被迫流亡海外,但仍不忘初心,为继续革命做着 准备工作。孙中山是怎样继续革命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表格填写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了解兴 中会成立的基本情况,认识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其目标是推 翻清政府,建立合众国。通过教师讲述、提出问题、故事讲述等,使学生了解广 州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认识在当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艰辛和 不易,感受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第三篇章第三篇章-继续革命的孙中山继续革命的孙中山 1905 年,39 岁的孙中山组织成立了新的革命组织同盟会。 一、成立同盟会一
13、、成立同盟会 设问: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 1.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教师讲述: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 国的灾难更加深重了。举国上下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人民的反清思潮 迅猛发展,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提问: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著 作?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 、陈 天华的猛回头 警世钟等。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讲述:这些著作都宣传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反清革命,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
14、主共和制度。 教师讲述过渡: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各种革命团体也纷 纷建立。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出示各地建立的革命团体图片。 教师引领学生看图讲述:这一时期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提问:影 响较大的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华兴会、光复会。 出示图片。教师简单讲述这两个团体。 华兴会,1904 年由留日学生黄兴、陈天华等在湖南长沙组织成立。黄兴任 会长,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 光复会,1904 年由蔡元培、徐锡麟等在上海组织成立,蔡元培为会长,是 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势力最大的革命团体。 (3)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教师讲述:在长期的革命斗
15、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 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出示材料。 孙逸仙者, 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 实行革命者之北辰, 此有耳目者所认同 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 为 章士钊 孙逸仙.自序 学生阅读,思考: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孙中山早年从“医人”到“医国” ,从要求改革到 投身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在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他 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 党公认的领袖。 教师总结: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思
16、想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条件;孙中山成为革 命党公认的领袖,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领导条件。 教师讲述过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分散的的革命团体已不适应形势发展 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积极奔走,联络 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成立了新的革命组织,它就是同盟会。 2.2. 同盟会成立的基本情况 出示同盟会成立图片。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内容。师生共同说说同盟会成立的 基本情况。 名称时间地点组织基础领导机构机关报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 会 1905 年 8 月 日本 东京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孙中山 (
17、总理) 民报 驱除鞑 虏,恢复 中华,创 立民国, 平均地权 教师解读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 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 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孙中山解释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 国家” ,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王朝,客观上打击 了帝国主义的在华侵略势力。 “创立民国” 。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就是改革土地制度,试图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 做到“家给人足” ,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教师
18、讲述: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 了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学生思考: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兴中会的政治纲领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要建立一个民国政府,同时还注 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3.同盟会的性质和意义 教师提问: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革命组织?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0-41 页回答。 学生回答同盟会的性质: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有统一的组织,总部设在日本东京, 国内设有五
19、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分会;国外设四个支部。第二,有领导机构, 选举孙中山为总理。第三,有政治纲领,机关刊物为民报 。 学生回答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 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认识: “统一的领导”即同盟会, “明确的奋斗目标”即同 盟会政治纲领提出的目标。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 段,在以后革命的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小节从三个层次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教师讲述、提出问题、材 料分析等, 理解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认识同盟会成立是革命形势发展的
20、必然选择。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列表归纳,教师解读、比较学习等,使学生了解同 盟会成立的基本情况,认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发展,符合人民的 要求。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师生共同归纳,认识同盟会 的性质,理解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 归纳能力。 二、确立三民主义二、确立三民主义 过渡:在同盟会纲领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 提问:孙中山在哪里首先提出“三民主义”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 41 页内容回答: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 出示图片。 教师补充讲述: 民报 是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 年 11 月在日本东京创办。 撰
21、文者都是当时的革命党人,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提问:孙中山先生是怎么阐发“三民主义”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孙中山将同盟会提出的十六字政治纲领阐发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进一步思考: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是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 是同盟会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展示图片。 设问过渡:三民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教师解读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关系。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即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 迫。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但它没有明确提 出发对帝国主义。
22、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 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发展补充。 设问:三民主义的确立有什么意义? 教师讲述: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 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受到了 包括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护。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 指导思想,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23、(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了解三 民主义的形成,认识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的关系。通过教师解读和讲述,理解 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三民主义确立的重大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思想的出现是时 代发展的产物。 【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救国救民,他弃医 从政;面对腐朽的清政府,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创建兴中会,发动武装起义, 宣传革命思想,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我们从中能深切感受到孙中山 先生为国家、为民族的博大情怀和百折不挠的的革命精神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体现。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引下,
24、一场更为猛 烈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辛亥革命。 【板书设计】 第第 8 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走进革命的孙中山走进革命的孙中山初试革命的孙中山初试革命的孙中山继续革命的孙中山继续革命的孙中山 从从 “医人医人” 到“医国医国”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 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发动广州起义确立三民主义 【课堂练习】 1.孙中山领导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 2. 20 世纪初,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民主革命家有 ()康有为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A.B.C. D. 3、1910 年春,陈嘉
25、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 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他加入的是 ()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光复会D.华兴会 4.下面有关三民主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反满兴汉 B. 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C.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从教学重难点出发,体现一定的灵活性,目的是为了检测基本 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紧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题,结合初中学生思维和知识储备 水平,立足教材,适当补充,注重学法指导,分三个篇章“走进革命的
26、孙中山” 、 “初试革命的孙中山”和“继续革命的孙中山” , 以孙中山的人生经历为叙述线 索, 力图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和革命历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感受孙中山作为革命先行者的百折不 挠的探索精神和坚定信念,从而培养学生胸怀祖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历史责 任感和使命感。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感知、材料展示等,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以问题导学为主,对重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解决,使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来 龙去脉,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完整印象。 4、通过故事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从故事 中感受孙中山的革命情怀和革命斗志。 5、力图运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历史,使历史课堂不至于枯燥乏味,在鲜 活的课堂里,展现伟人孙中山的立体形象。 6、尽管考虑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可能,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如问题提出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学生的情感升华方面有待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