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合教学设计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实例,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感受集合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 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直观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学具: 课件、呼拉圈两个。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活动体验
2、 课前交流:听说咱们班同学最会听课,发言最积极,那我就要看看这节课谁 最棒了。 1、抢椅子游戏 告诉老师, 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场玩一次怎么样? (喜欢) (找两个同学,两把椅子进行游戏。 ) 有请两位同学,这里有两把椅子开始抢吧。对于老师的安排,你想发表点看 法吗?(应该椅子数比人数少) (人数比椅子数多) 那我们再来一位学生吧。 2、猜拳游戏 谁来呢?请举手的三位学生上来猜拳决定吧。这样最公正。 (选出一位,另二位回座,剩下一位与刚才两位继续游戏。 ) 游戏规则:我说开始,你们转;我说停,你们开始抢。 (玩一次)好,开始。 他们两个抢到了,向他们表示祝贺!请回! 二、深
3、度体验,理解新知二、深度体验,理解新知 1、我觉得不应只对获胜者表示祝贺,刚才参与做游戏的几位同学也同样给 我们带来了欢乐,所以应该向他们都表示感谢。 请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 3 人,玩猜拳游戏的 3 人,这 6 名同学起立。怎么只 有 5 人呢?(学生质疑:只有 5 人) 重复了,是这样的吗?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慢慢的捋一捋。 2、呼拉圈的解释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老师有办法,拿出呼拉圈,我们用它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让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同学站到这个圈里。 我们让参加猜拳游戏的同学站到这个圈里。 出现冲突,有一个同学从第一个圈里又跑到第二个圈里,但第一个圈、又把他套 进来。
4、指着呼拉圈,数人数。 (逼着学生想办法。走到两圈交差的地方) 3、 老师再数。 提问: 他为什么跑到这个地方?一共多少个同学参与了游戏? 怎么得到的? (他既参加了“抢”的游戏,又参加了“猜”的游戏) 。5 个。 4、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猜 拳游戏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也叫做一个集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集合。板书课题。 这个圈就叫集合圈。两个集合圈有重叠的部分,这种图被称为维恩图。维恩是 19 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 1881 年发明了维恩图。同学们很棒,在游戏中发现 了维恩图,如果你们比维恩出生早的话,我想这幅图一定会以你们的名字来命名
5、 的。 5、生活中有很多关于集合的问题。看这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 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2、那么参加这两项比赛的究竟有多少人呢?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答题卡,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可以是画图,也可以列算式进行解答。答完后同桌交流 你的想法。 3、选择代表性的全班交流。 4、总结加深。我们可以用两个集合圈分别表示参加跳绳的学生和踢毽的学 生,然后把他们的名字分别放到圈里,有三个重复了,把重复的放在一起,参加 两项比赛的共有 9+8-3=14 人。 5、你还有别算法吗?各部分的意义。9-3+8=148-3+9=146+3+5=14 你们真会思考,看来学会观察我们得到的知识会更多。 三、问题解决,运用新知三、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集合。不信,你看! 1、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有集合问题,一起试试吧! 2、在体育课的队伍中,李辰从左数他排第 4,从右数他排 3,你能算出他们 这个队伍共有几人?4+3-1=6 人。 3、光荣榜里也有集合。 四四总结提升,反思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集合的知识。有趣吗?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生活中的集合现象不止我们见到的这些,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可 能会有更多的。就让我们做一个爱观察,会思考的好孩子,发现身边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