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 课型:课型:唱歌课 年级:年级:一年级 选自: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乐(简谱)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声音的强弱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贴近生活容易理解。 大鼓和小鼓本身是一首日本 儿童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采用了五声音阶,风格与中国歌曲非常相似。歌曲不仅有大鼓 小鼓音色的模仿,还有力度的表现,同时在“咚咚”和“嗵嗵嗵”下面分别添加了跺脚与拍 手的声势动作,学生可以借助声势律动表现力度的变化,以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一年级的学生属于低年龄段的儿童,他们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2、非常 善于表现,因此在体验歌曲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课堂静态的常规教学方式外,还应采用动态 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和音乐力度的变化, 来进行声势律动的表演。 动静结合, 以增加课堂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分辨声音的强弱。 2. 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能运用声势律动表现歌曲。 3. 了解大鼓和小鼓声音的特点,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大鼓和小鼓的音高,体验音乐学习的快 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在歌曲中加入力度的变化,并通过声势律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ppt 课件
3、、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 师生问好 (二) 组织教学 1.出示大鼓和小鼓,分辨声音特点,模仿节奏 【设计意图:了解大鼓小鼓声音的特点,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设计意图:了解大鼓小鼓声音的特点,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1)出示大鼓、小鼓,用大屏幕上节奏型来欢迎 X XXX X (2)学生根据大鼓小鼓对应的节奏型来演奏 听听大鼓、小鼓的声音特点(大鼓厚重低沉、小鼓清脆明亮) (3)老师随伴奏演示乐器,学生思考用哪些象声词来模仿它们的声音(咚咚、嗵嗵嗵) (4)用自己喜欢的象声词,跟着老师模仿大鼓、小鼓的节奏 X XXX X (5)跟老师一起随伴奏来一次,模仿大鼓、小鼓的节
4、奏 2.感受力度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感受大鼓、小鼓在歌曲中强弱力度的变化,为表现歌曲的环【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感受大鼓、小鼓在歌曲中强弱力度的变化,为表现歌曲的环 节做好准备】节做好准备】 (1)老师再随伴奏演示乐器,学生思考老师演奏大鼓、小鼓时的强弱力度有什么变化 (2)引出歌曲大鼓和小鼓 师:刚才我们解了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又体验了节奏和力度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学习 一首新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鼓和小鼓 。 二、新授 (一)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听辨歌词、加入声势动作,充分熟悉歌曲【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听辨歌词、加入声势动作,充分熟悉歌曲】 (1)初次聆听歌
5、曲,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高兴、热烈) (2)认真听辨歌词,说一说在这首歌曲当中,大鼓小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咚咚、嗵嗵嗵) (3)听歌曲,思考能用哪些身体律动方式来表现大鼓、小鼓的声音(跺脚、拍手) (4)随音乐,用自己觉得比较合适的身体律动来表现大鼓、小鼓的声音 (5)听歌曲,思考敲击大鼓和小鼓的姿势,上前展示。 (6)随音乐,模仿敲击大鼓和小鼓的姿势。 2.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利用科尔文手势表示歌曲中大鼓和小鼓不同的音高利用科尔文手势表示歌曲中大鼓和小鼓不同的音高,解决学生音准问题解决学生音准问题, 通过师生合作、男女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合作、男女合作提升
6、学生的学习兴趣】 (1)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2)处理演唱时的音准 观察乐谱,咚咚和嗵嗵嗵对应的是哪些音(低音 5、中音 5、中音 1) 钢琴伴奏,跟随老师唱乐谱,学生试着演唱小红圈里面的音符 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小红圈里面的音符 5 5 5 5 5 5 5 1 1 1 录音伴奏,跟随老师唱乐谱,并出示柯尔文手势表示小红圈里的音符。 温馨提示:5 唱得低一些,1 唱得平稳些,再次演唱乐谱。 加上歌词,随录音伴奏完整演唱。 (二)表现歌曲 1.强弱力度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结合声音强弱的知识结合声音强弱的知识,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
7、(1)分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强弱(大鼓声音强,小鼓声音弱) (2)钢琴伴奏,尝试加入强弱演唱 (3)录音伴奏,分成两个小组演唱(2 次) (4)录音伴奏,加入强弱表现歌曲 2.声势与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肢体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设计意图:通过肢体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1)通过身体的声势律动,表现歌曲 尝试加入跺脚、拍手,表现歌曲 温馨提示:一只脚跺脚,强而不燥;半掌拍手,弱而有声。再次表现歌曲。 (2)通过敲鼓姿势的动作 加入敲鼓的动作,表现歌曲 温馨提示:动作舒展大方,声音优美好听。 3.分小组,进行声势、动作的表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小组合
8、作能力,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 (1)分成声势组、动作组 (2)进行两次交换,表现歌曲 *(3)声势、动作相结合 4.分组展示 三、小结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课后进行歌曲表现的练习。 2. 下课 教学反思: 如今的音乐课堂,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 者、促进者。对于本课的完成效果,现做以下反思。 1. 自由的课堂,不拘束孩子的思维,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课在“看图做动作分辨 声音的大小”环节中,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现图片中的声音内容,以亲身的经历 去感受声音的大小。同时,在“加入声势动作,模仿大鼓小鼓发出的声音”的环节中,让 孩子展开思维去利用身体的部位来发出声音, 来代替大鼓和小鼓, 使学生想创造、 敢创造, 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智慧的课堂,增加学生的讨论环节,减少教师的讲解。本课在为歌曲设计强弱力度的环 节中,增加了学生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结合学过的知识,自主讨论研究并解决问题,做 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讨论过程中,有叙述者、有聆听者,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