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3031 页 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 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 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平均分”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分,认识它吗? 分过东西吧?会分吧?这个“分”字里面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这节 课我们一
2、起来研究! 1. 秋天到了,树叶变得金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 猴妈妈要把 6 个桃分给 2 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 一只小猴分 1 个,另一只小猴分 5 个; (2) 一只小猴分 2 个,另一只小猴分 4 个; (3) 每只小猴分 3 个。 2. 师: (依次呈现)真是厉害,一会儿时间,就想出了这么多分法。这些分法公 平吗? 师: (依次提问)公平吗? 生: (公平的移到板书位置,不公平的拿走) 师:这三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生: 师:说得真好!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读一读。 生: 师:平
3、均分有什么特点? 生: 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3. 小结: 每只小猴都分 3 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 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说明: 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 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深化二、动手操作,深化“平均分平均分” 认识了“平均分”这位新朋友,要用它来解决一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 2) 1,教学例 2 猴爷爷带着小猴们来到了果园(多媒体呈现主题图) 树上结满了桃子,猴爷爷从树上摘下了 8 个桃子,要把这些桃分给小猴,为了公 平,它准备这样分: 每只小猴分 2 个桃,知道可
4、以分给几只小猴的举手? 不知道,有什么办法知道? 拿出 8 个花片,每几个一份,分一分? 如果花片也没有,怎么办? 还可以每 2 个一份,就是两个两个数一数,有几个 2? 有 4 个 2,所以分给 4 只小猴,追问:为什么要 2 个 2 个地数呢? (多媒体呈现分法)完整的读一读,填书。 2,教学试一试: 小朋友们帮助猴爷爷和小猴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想让小朋友放松一下。我们来 玩小棒游戏好不好?拿出你的 12 根小棒。作业纸作业纸 听好老师的要求:12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 (学生独立分) 汇报交流: “每几个一份,分成了几份?”填书。 谈话:很好,接下来,12 根小棒,每 3 根一份。
5、(学生分)分成了几份?每份的 根数都同样多吗? (学生回答) 12 根小棒, 每 4 根一份。 (学生分) 分成了几份? 每份的根数都同样多吗?(学生回答) 比较上述三种分法,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 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平均分” ,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 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把一些物体怎么分,就是平均分呢?(把一些事物按每 几个一份的分,是平均分。 ) 感受藏在里面的口诀。 体会 12 根小棒分一分,每一份的根数越多,分成的分数越少。 三,应用拓展,巩固三,应用拓展,巩固“平均
6、分平均分” 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 遇到的问题,好吗? 1、看看谁是“火眼金睛” 。 共同读题,手势判断,说明理由。 小朋友们真聪明,各个都是火眼金睛。 师:你能想办法让萝卜也平均分吗? 生:第一个拿走一个或第二个添上一个。 2、读题:有两个要求,先圈,再填空。 独立完成,交流校队,关注错误。 提醒:图上已经圈好的圈也要数进去。 发现藏着的口诀。 3、读题,调查,知道答案的举手,不知道怎么办? 15 个花片,每 3 个一份,分一分。 想乘法口诀。 把 15 个气球,每 3 个圈一圈。 如果没有花片,也没有气球,又想不出 15 里面有几个 3,也想不出乘法口诀, 怎么办?画图表示。 四、全课小结,回味“平均分” 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