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高考 凸显价值引领 核心功能 提升选拔效能 助推素质教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高考试题要: 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 ,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 中学素质教育。 一核四层四翼 多角度思考 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紫株(PLPL)玉米花粉并 授于绿株(plpl)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372株中有2 株为绿色,其余为紫色。对实验结果解释最合理的 是 A.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基因突变产生pl的花粉 B.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基因重组产生pl的花粉 C.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产生的PL花粉育性降低 D.X射线导致紫株玉米含PL的一段染色体缺失 多层次解释 下列关于真
2、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解读,错误的是 A.表现型是相关基因在一定环境中表达的结果 B.基因表达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催化 C.基因表达需要mRNA、tRNA、rRNA之间的协作 D.基因表达需要细胞核与核糖体之间的分工协作 立意情境设问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 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 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 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
3、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立意情境设问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 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 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 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 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关 键 能 力 科技 生活 生产 社会 必备知识 细遗 生稳生 生 物 物 工 技 程 术 胞传 物态 及与 与与 代变 环调
4、谢异 境节 试题情境 生命观念(生物学课标) 14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 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 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 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 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 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结构与功能观 15 常见说法 “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 的结构来完成。” (唐庆圆)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即有
5、什么样的结构,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功 能;另一方面,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刘丹) 这些解释大体正确,但不能绝对化。 有些结构是进化过程的副产品,无害无益,因此无选择压力(如男性乳 头)。 结构与功能观 16 u “结构决定功能”的说法稍嫌机械,有点像物理学的观念。生物学很多思 想观念 的表述是柔性的,不是刚性的。 婴幼儿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有赖于他看到听到多少东西,说明功能对 结构有 反作用。 睡着时身体结构没啥变化,但是却不能走路(除非梦游)。 先天聋哑患者发声器官很可能是结构正常的,听觉器官功能障碍。 “结构与 功能相统一” u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
6、7年版) 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 17 不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观 首先是结构观: 结构是有物质基础的(与物质观相联系) 结构即有序的组织 结构是有层次的 结构是有联系的 结构大多是动态的(活的,变的) 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 18 其次是功能观: 化学上讲性质。功能是作为部分的结构对整体的贡献(这是结构与功能 关系的实质)。 认识某层次结构的功能不能离开它的上一个层次的整体。 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是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即代谢和繁殖)。对生命体 各层次结构的功能应当大都围绕这两个基本特征去理解。 生命系统的维持靠三个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对生命系统各层次 结构的功能也可从这三个维度去分析。 结构与功
7、能观的内涵 19 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能机械地、线性地认识 某器官的功能失常,一定是这个器官的结构出了问题吗? 功能的实现需要其他相关结构的配合 例如,动物的呼吸系统需要循环系统的配合;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功能的实现需要内部和外部条件 例如,叶绿体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发挥功能的过程可能对结构有反作用 例如,肌肉的功能是运动,运动可使肌肉发达。 结构与功能观 20 引言直指“结构与功能观” 结构与功能观的意义 21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为分析结构、推断功能提供思想方法。 柔性的、非线性的、相互联系的、动态变化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构与功 能
8、观,才是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建立这样的生命观念,对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 不可替代的价值,这鲜明体现了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进化与适应观 22 进化观的主要内容 生物是怎么来的?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现存的所有生物之间都有亲缘关 系,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 生到陆生;进化的机制主要解释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进化的结果是怎样的?表现为分子的进化、物种的进化、生态系统的进 化。进化的方向是多元的,进化的结果是不完美的。 进化与适应观 23 基因就是这样被选择的基因的进化 进化与适应观 24 进化方向的多元化 进化与
9、适应观 25 进化的结果是占领更多的生态位,不一定适应能力更强 进化与适应观 26 适应观的主要内容: 适应包括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适应的普遍性: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适应方式的多样性。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 进化观的意义 27 上面所说的与其说是进化与适应观的基本内容,不如说是形成进化与功能 观所基于的大概念。 有了这样的大概念,再上升到意识、态度和思想方法层面,才能形成看待 生命世界的进化观。 例如,认同人类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同其他生物一 样是自然界的一员,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的主宰。 进
10、化观的意义 28 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知识有了统一的基础,为理解生命世界提供了思想方 法。 有助于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认同每个生物身上都凝聚着数十亿年的进化史,生命来之不易,包括人类 的生命在内,都是亿万年生物的遗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应 当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进化观的意义 29 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它们是作为一 个有机整体不断发展的,进而认同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在面对奇妙的生命现象想寻求解释时,可以从进化的视角去分析(体现进 化观的方法论价值)。 例如,为什么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
11、套遗传密码系统?细胞内叶绿体和线 粒体是如何起源的? 稳态与平衡观 30 把稳态与平衡观列为生命观念之一,是因为稳态 和平衡是从细胞到生物圈所有层次的生命系统普 遍存在的特性。 高中课标: 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 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 稳态与平衡观 31 对稳态的认识: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稳态是生命系统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状态的特性和能力。 稳态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自稳)。 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有稳态。 稳态作为生命系统的显著特征,说明生命系统的内部状态不会被动地随 环境的变化而同样程度地改变,这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 章首页
12、小诗 32 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 它却总是轻波微澜。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 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 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稳态与平衡观 33 对“平衡”的认识: 生命系统内部存在各种因素和过程的平衡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例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平衡 营养平衡(血糖平衡、水盐平衡等) 生物体内部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的调控(遗传信息、激素、神经冲 动、细胞因子等) 稳态与平衡的关系 34 生命系统的稳态与平衡是相互联系的。 二者都通过系统的自我调节来实现,而且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关系。 这或许是新课标将二者并列为一条生命观念的原因。 稳态与平衡观的意义 35 在理解稳
13、态和平衡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可通过进一步抽象概括、提炼升 华,使之内化为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视角、思路甚至态度倾向,形成稳 态与平衡观。 例如,认识到人体的稳态“让所有细胞共享,靠所有细胞共建”,就有助于认同共建 共享的理念,甚至可以将其迁移至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同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认识到生命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就会转化为作出相关决策时把握分寸、尊 重客观规律的意识。 物质与能量观 36 生命的物质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从元素层面看,没有特殊的生命元素。 组成生命体的物质都来自无机自然界。 生命体有选择地从外界吸收有用的物质。 从分子层面看,生物大分子
14、是生命体独有的。 其中DNA是指挥者、决策者,蛋白质是执行者、干活的,糖类和脂肪具有提供能量和 其他配合功能。 物质与能量观 37 物质观的核心是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物质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结构。结构是物质的有序组织形式(与结构 观的联系)。 生命体的各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物质基础。 物质与能量观 38 为什么细胞能表现出生命的特 征呢?是因为细胞内有什么非 物质的“活力”因素吗?是细 胞内含有特殊的“生命元素” 吗?是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什么 特殊之处吗? 引言提的这些问题 直指生命观念 物质与能量观 39 能量观的主要内容: 生命过程需要能量驱动。生命系统是耗
15、散结构,需要引入能量来维持有 序性。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能量的流动和转换。 能量以物质为载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吸能反应和耗能反应,二者总 是耦联的(通过ATP的合成和分解)。 光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来源的最终源头。 生命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物质与能量观 40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需要能量 来驱动的。太阳能是几乎所 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 头。外界能量进入细胞,并 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 杂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能量观 41 与其他生命观念的联系: 生命系统是开放的系统,时刻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与系统观 的联系)。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竞争,主要也是为获得生存
16、繁殖所需要的物质和 能量。生物之间的关系大抵都是围绕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建 立的(与生态观的联系)。 物质与能量观的意义 42 认识到生命体是物质的特殊存在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能量来驱动 (非生命形态的物质不需要靠外界输入能量来维系),而能量的传递和利 用又需要以物质为载体,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来支配 生命,这对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样的生命观 念,面对神秘主义的歪理邪说自然就不会盲目信从了。 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43 课标中明确列出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 能量观是重要的生命观念。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生命观念还有
17、其他:如生命的系统观、生命的信息观、生态学观点等。 生命的信息观 44 生命本质上既是物质的,也是信息的。 生命系统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命体的组成以物质为基础, 生命活动靠能量来驱动,同时也靠信息来控制和调节。 有性生殖的生物从亲代那里承接的主要是遗传信息,人体的神经调节、激 素调节、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现代生物科技靠掌握的基因序列数据(即遗传信息),就可以人工合成基 因,甚至可以人工合成生命。 生命的信息观 45 生命的信息观 46 雨露阳光:物质和能量。 信息分子:信息。 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生命信息观的意义 47 从物种繁衍的角度看,死亡的是个体,代代
18、相传的是遗传信息,换言之, 生物个体都是生命长河中遗传信息的临时载体。引申之,对人类之外的生 物来说,个体存在的意义就是当好遗传信息的传递者。 推而广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从伟大人物到普罗大众,都会随着 生命的结束“还原”为无机物,但他们所继承和创造的文明的信息会绵延 不绝,这似可理解为生命的信息观对人生的启迪。 生命观念之外 48 生物学的观念教育还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 观念教育不能靠说教,要靠事实和概念。重要概念是观念建构的基础,观念 是概念的升华。 观念是指导行为的上层建筑,为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思想方法。 观念与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9 观念作为知识的最高形
19、式,其本质是概念充分发展的形式,它将关于事物 的一切概念、判断和推理综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事物多方面本质 的统一。观念与国外教育研究中提到的“big idea”(大概念,也常译作 “大观念”)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概念一般回答客观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关于客观世界 的知识。观念还可以回答人对客观世界“怎么做”的问题,是知识向实践 转化的媒介。 生物学观念是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人们对生命 的本质和生物学学科本质的整体理解和认识。 生物学观念所对应的不是客体化或对象化的知识,它代表着人们理解世界 的方式,也是内隐于知识符号表征中的规律系统和价值系统。 张秀红
20、.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生物学观念:内涵、价值、内容体系及教学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37(9):91-97. 从概念到观念 50 生命本质上是物质的, 生命活动并不是由神秘 的非物质的力量支配的 观念 细胞及其生命活动有 特定的物质基础 大概念 细胞的元素组成、分子 组成及主要物质成分 的作用 事实和小概念 科学思维(生物学课标) 51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 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 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 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
21、,探讨、 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对“科学思维”的理解 53 从认知角度,是求真的思维。 从做事角度,是合规律的思维。 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用来解决自然科学问题,也可用来解决自然 科学以外的某些问题。 科学思维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 科学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54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都是人类理性精神在思维中的体现。 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直觉、灵感、顿悟等 直觉是与生俱来的,灵感和顿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教学中训练和提 升科学思维,主要是指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的概念解析 55 理性:合客观+合逻辑 合客观: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影响
22、 合逻辑:区别于感性、情感 如何做到合客观、合逻辑? 合客观:靠证据观察、实验、调查等 合逻辑:靠推理归纳、演绎 合客观、合逻辑是科学思维的追求 56 科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以实证为判别的尺度,以逻辑 作论辩的武器。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25页 引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 合客观 合逻辑 以实证为判别尺度 理性 以逻辑作论辩的武器 思维 5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 反映”。 朱智贤,林崇德. 思惟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思维的类型 直观行动思维(动作思维) 以动作
23、和感知到的具体实物为思维材料 具体形象思维 以表象为思维材料 抽象逻辑思维 以概念为思维材料 逻辑思维 58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等 不能把不同维度的术语混在一起说 关于逻辑思维的案例 59 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获得证据来说明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的? 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可信吗?为什么? 关于逻辑思维的案例 60 奥德姆和林德曼等生态学家只是研究了少数几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 况,就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单向流动,逐级递
24、减。 这一结论可信吗?为什么? 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由于还揭示了各事物间的内在规律性关系和逻辑联系而更 加可信。 科学探究(生物学课标) 61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 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 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 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 队合作,勇于创新。 科学探究素养的要素 65 综合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学课标可以看出,科学探究素养包括科学探究 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认知和相关的情感意识三个方面
25、的要素。 在这三要素中,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的,但是,普通高中学生中只有一部分将来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普通公 众所需要的科学探究素养更多的是对科学探究的认知以及交流合作、批判 质疑、实践创新等情意品质。 社会责任(生物学课标) 76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物的讨论,作出 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 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结合本地 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问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形成生态意
26、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 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 践者。 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77 社会责任是各学科普遍强调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的“社会责任”教育应当 有学科特点。 社会责任建立在对祖国和家乡热爱的基础上,因此社会责任教育首先是爱 国主义教育。 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教育集中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方 面。要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传播科学。 生物学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教育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突出生态文明教 育、健康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四位一体 78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观念指导思维,
27、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通过科学探究培养的关键能 力要运用于社会,表现为社会责任的担当。 生物要拿高分,学生应该必备: 1)熟练掌握知识、理解概念的能力 2)应对实验考查的实验探究能力 3)审题时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4)把握答题思路和方向的能力 5)严谨流畅的表达能力 可面对的现实是: 1)不愿意看书,不能从教科书中吸取精华要义。 2)盲从参考书,这样导致知识体系不完整。 3)对于所学知识没有质疑,理解不透彻。 4)盲目刷题,知识理解不够,效率不高。 5)表述不准确,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足。 6)归纳不够,甚至没有,对于为什么要复习以及复习目的 不明白,导致答题会而不对,不准。 1.重视课本
28、、夯实基础 2.规范答题,以质取胜 3.梳理知识,构建体系提升能力 4.整理错题,常翻常看,争取不二错 回归课本追本溯源 1.布点挖掘教材深化理解 2.借用错题契机巩固基础 3.注重教材实验提升能力 4.重视课后习题扩充信息 1.布点挖掘教材深化理解 抓手1 核心图例 实例1 多聚核糖体 课本图例的完善 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 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改进: 1.相邻核糖体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所差别的氨基酸个数相等 2.氨基酸种类和排列相同。 3.空间结构相同 真原核细胞翻译比较 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 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差异: 1.由于无核膜的阻隔,转录和翻译同步进行 2.图
29、中小球代表核糖体而不是氨基酸 3.图中有四条mRNA而不是一条 实例2 能量流动示意图 第一幅图,是一个详 细图解,要准确掌握 其中的等式关系。 第三幅图是定 量定时,联系人 工生态系统。 第二幅图是定量不定时。 第四幅图更直观 体现逐级递减 12 (四个注意) 生产者同化量A 初级消费者摄入量B 思考: 1.计算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2.画出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热能 3.画出初级消费者未利用的能量 4.画出被分解者利用的粪便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C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 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E 实例3 基因在染色体上 1.根据F2确定红白眼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还是 自由组合定律? 2
30、.能确定显、隐性性状吗? 3.能确定伴性遗传吗?依据是什么? 4.可以对红、白眼基因的位置做出哪些假设? 5.如何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F1 X 萨顿假说与该实验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存在怎样的关系? 下列两图与该实验什么关系? X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最为直接的证据在1913年被摩尔根的一位 杰出的学生布里奇斯所发现。 X 推测 (例外)XbXbY 显微镜观察 X染色体 确实有三条 实例4 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肝细胞 胰岛细胞 组织细胞 组织水肿成因 实例5 突触结构示意图 挖掘相关点 联系拓展点 1.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什么结构、 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什么结构、 突触间隙是内环境的
31、什么结构? 2.突触小体、突触、突触小泡的 关系? 1.递质如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递质的作用效果?递质作用后去 向? 3.递质过膜方式 ?递质作用方式? 4.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该结构信号传 递的特点? 3.该结构的信号转变? 4. 信号传递的特点? 5.类突触指的是什么? 1.布点挖掘教材深化理解 抓手2 文图转化 实例1 课本上必修三课本p54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 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 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 A、B、C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请回答: (1)图中A
32、是 ,在调节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它和乙烯 的关系是 。 (2)“a浓度”比“b浓度” (高/低)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幼苗的正 常生长是的结果。 实例2 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 另一种是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 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 实例3 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也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 本进行杂交,在
33、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实例4 种群K值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例5 秋水仙素的作用 实例6 体温调节过程中产热、散热量变化 实例7 B1-P122 端粒学说 端粒与端粒酶、细胞分裂和衰老的关系 端粒 端粒酶不存在 端粒酶存在 实例8 过敏反应 2.借用错题契机巩固基础 第一类易错 实验设计类 第二类易错 原因阐述类 第三类易错 知识拓展类 第四类易错 层次错位类 第一类易错 实验设计类 例题( 17年新课标卷) 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 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 新
34、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 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 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启发:充分调研学生出错的可能性和原因,给予更恰当、到位的指导。 这道开放性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尤其是“理性 思维”和“科学探究”两个方面。考生在解答该题时出现的多种似是而非的作答 错误答法: 1.标记物质的选择 “五碳糖”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 2.标记元素的选择 “32P作为区分T、U两种
35、碱基的标记元素” 本试题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只需写出标记哪种化合物即可。但是如果想要写明 标记元素的种类,就只能是C、H、O、N四种元素中的一种。 3.标记方式的选择“荧光标记法” 4.病毒的培养方式 第一是直接利用培养基进行培养病毒。 第二是选择小鼠、大肠杆菌、细菌等宿主细胞培养该病毒。 第三则是完全套用了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思路,用在宿主细胞中繁殖过的病 毒再去侵染未标记的宿主细胞,之后进行离心和沉淀,最后分别检测沉淀和上 清液中放射性的情况。 5.结果的检测方式“用显微镜进行检测” 最常用的是正比计数法,该方法是测定由放射线通过对闪烁器内某种物质 的冲击,使之产生离子化,并能放出闪光。经光电
36、倍增管把光转变为电子脉冲 的振幅,经倍增管放大后,即可加以检测。这种测定法对于穿透力较强的射 线比较适合。 而对于穿透力较小的射线(3H和14C等)则不易穿透到闪烁器内。这种情 况下就选用液体闪烁测定法,液体闪烁是使用一种芳香族的溶剂和同位素化合 物或是溶解或是悬浮。这种芳香族溶剂受到射线激发时产生的荧光可用电子仪 器进行测定。 第三种放射自显影法,该方法是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与照相的感光片 放在一起,利用放射性能使感光片感光的性质测定感光片变黑的部分。 6.结果和结论的表述 第一类是表述不全面。有些考生只描述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含有 放射性而乙组无即为DNA病毒”或者“若乙组收集的病毒含
37、有放射 性而甲组无即为RNA病毒”, 第二类问题是逻辑不正确。比如考生给出答案是“如果该病毒是 DNA病毒,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甲组带有放射性而乙组不带有”。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联系拓展点 1.标记物元素是大肠杆菌,分析实 验结果 挖掘相关点 1. 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 标记元素的选择依据 4. 病毒的生活方法和培养方式 5. 病毒侵染细菌过程 2. DNA复制的特点 3.给出噬菌体的复制代数,计算带 有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 4.若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NA不是, 则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6. 实验出现较低放射性的原因 5.按照该实验的设计思路
38、,设计实 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 RNA? 第二类易错 原因阐述类 通常表述为“你判定的原因是 ” “理由是”“解 释是 ” “依据是” “结论是” 这些试题要求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例如:2011年29(2)、2012年29(4)、2013年 卷31(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 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 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 ;预期的 实验结果及结论 。 2014年卷39(1) 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 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
39、,这样做的目的是_ 2015年卷29(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 2016年卷30(3) 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 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2016年卷29(3) 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 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2017年卷30(2) 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 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
40、 ,原因是。 。 第三类易错 知识拓展类 这类试题是在课本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有所加深、加宽。 比如遗传规律考查三对、三对以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等。 例题1 (2017新课标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 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色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 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 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
41、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方法一 利用答案逆推 方法二 利用经典变式 例题2 (2014年海南卷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
42、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 现的概率不同 例题3 (2011年全国卷1)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 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 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 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81/(81+175)=(3/4)n 注意归纳总结 1对、2对 拓展到n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4 、(3:1
43、) 、(3/4) nnn 第四类易错 层次错位类 比如 1.群落演替 生物进化 2.群落结构 群落空间结构 3.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成分 4.种群特征 种群数量特征 5.生态系统结构 群落结构 6.人体成分 内环境成分 7.细胞呼吸供能 线粒体功能 8.细胞蛋白质合成 细胞分泌蛋白合成 9 .可遗传变异 通过有性生殖遗传 10 .基因重组 自由组合 11 .自由组合定律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注意知识体系 错题整理找错因 例题1: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 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原因是该菌能合成一 种名为InIC的蛋白,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 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
44、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菌以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B该菌使人类细胞更易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 流动性 CInIC蛋白的合成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D人类在感染该菌后,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 同作用才能将其清除 例题2 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其中戊能将粪便中有机物 分解),得出如表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B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 C该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D该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生物甲乙丙丁 0. 戊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
45、J) 呼吸散失的能量(kJ) 141.0 79.1 15.9 13.2501.20. 4.重视课后习题扩充信息 (2017课标卷T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教材 B1 P43 T二.2 (2017年课标卷T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 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
46、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 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 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 教材 B3 P13 T一.判断.2 启发1 高考试题与课后习题密切相关 年份 类型 题号 教材对应试题 2012课标卷 T3(B) B3P29T一.2 教材题型 考查的相关知识点 基础题 动物生理 水盐平衡调节 技能应用 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基础题 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其稳 拓展题 定性的关系 2013课标卷 T2B2P40T
47、三 B3P113T一.2 B3P113T二 B1P50T一.2 2013课标卷 T32(2) 基础题 分泌蛋白合成、加工与分泌 2013课标卷 T30(3) 2013课标卷 T31(1) B1P58T一.选择 选择题 过程 基础题B3P98T一.2 B3P115T一.判断.2 判断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013课标卷 T31(2) B3P86T一.4 2014课标卷 T30(3) B3P82T一.3 2014课标卷 T32(1) B2P12T一.2 2014课标卷 T30(3) B3P40T一.2 2014课标卷 T31(3) B3P104T一.2 B3P69T一.2 画概念图 影响种群密度
48、的因素 基础题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基础题 杂交育种 基础题 浆细胞产生抗体 基础题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CO2) 基础题 2014大纲卷 T33(2)捕食关系下的种群数量变化 B3P77T一.2基础题 2015课标卷 T30(1) B3P33T二.2 2015课标卷 T1(B) B1P73T二 2016课标卷 T3(B) B3P29T一.2 拓展题 动物生理 肾上腺素 拓展题 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基础题 水盐平衡调节的分子学基础 鉴别细胞死活 “染色排除法 2017课标卷 T2(A) B1P43T二.2拓展题 ” 2017课标卷 T31(3) B3P13T一.判断.2 判断题 内环
49、境的作用 启发2. 课后习题中的呈现出的高考侧重的 学科素养 生命观念 教材 B1 P19 T二.2 科学探究 教材 B1 P76 T三 科学思维 教材 B1 P106 T二.1 社会责任 教材 B1 P29 T二 启发3 关注课后习题中出现过两次的考点 知识点教材中出处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B1P12T一.3B1P14T一.选择.1 从元素角度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同一性 B1P19T一.3B1P38T一.判断.1 B1P38T一.判断.3 B1P108T一.判断.2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步骤 衰老细胞的特征 B1P36T一.1 B1P96T一.3 B1P124T
50、一.2 B1P130T一.选择.3 B2P8T一.1 B2P14T一.判断.1重要概念相对性状 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2:1 B1P130T一.选择.4B2P39T一.选择.2 三体成因或致死现象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来源 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重要概念基因 B2P26T二 B2P31T二.2 B2P40T二.2 B2P46T二.1 B2P46T二.2 B2P58T一.2 B2P60T二 B2P58T一.3 B2P60T一.选择 重要概念二倍体 基因工程操作流程 B2P89T一.1.(1)B2P96T一.判断.1 B2P106T一.1 B2P108T一.画概念图 重要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