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坚持到底抗战疫情目录CONTENTS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如何预防正确佩带口罩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因其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其中一些会导致人类患病,而另一些会在动物(包括骆驼、猫和蝙蝠)之间传播。在罕见情况下,动物冠状病毒能进化并感染人类,然后在人群中传播,例如在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所见到的情况。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2、。潜伏期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易感人群人群普通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国家要求对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目前看来还没有严重到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的水平,但是公共卫生风险仍然不小,需要每个人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好防护。升级为甲类管理后,上报速度会更快,信息透明度会更高。既方便医疗人员对疾病的防控,也方便大众了解最新情况,及时应对。甲类传染病只有两个:鼠疫和霍乱,都是烈性传染病,传播力和致死率高。 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的管理标准不同,典型差别如上报时限。 甲类传
3、染病要求 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乙类传染病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报告。0102发热乏力干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逐渐出现呼吸困难0102030401020304一般症状严 重 者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第一点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去人流密集处。如果出门活动,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第二点适当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第三点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第四点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
4、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第五点吃热食(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喝热水,规律作息,平时注意体育锻炼和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第六点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第七点如果出现咳嗽、胸闷、发热、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外,自觉佩戴口罩,减少传染给他人的机会。第八点咳嗽或打喷嚏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在照护病人时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0102030405060701掌心对掌心搓擦02掌心对手背搓擦03手指交错搓擦04两手互握搓指背05拇指在掌中转搓擦06指尖在掌心搓
5、擦07掌心与手腕搓擦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不要带病上班。01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03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02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用换气。04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05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06疾病流行地区,公众应尽量减少前往公共场所,尤其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和空
6、气流通较差的地方。07一般人群建议普通民众、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口罩,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有条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并佩戴护目镜。某些心肺系统疾病患者,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罩。特殊人群先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标识,产品性能需要符合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外层中层内层鼻夹侧朝上,深
7、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01020304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口罩,使用时效都是有限的,一定要定期更换,最好每2至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防护性防低,建议立即更换。拿食物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便后洗手。清洗和消毒用于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多数微生物不会引起疾病,泥土和水中及其动物和人身上常常能找到许多危险的生物。手上、抹布尤其是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携带这些微生物,稍经接触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
8、病。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品分开。处理生的食物要用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物品相互接触。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摄氏度。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最好使用温度计。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到达70摄氏度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禽类。做熟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超过2小时以上。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
9、应及时冷藏(最好温度在5摄氏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摄氏度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的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如果以室温储存食物,微生物可迅速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摄氏度一下或者60摄氏度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有些危险的微生物在5摄氏度以下仍能生长。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或者进行处理以保安全。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物,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如果要生吃。不吃超过保鲜期、保质期的食物。原材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险的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可形成有毒化学物品。谨慎的选择原材料并采取简单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减少危险。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