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第十七课 松鼠松鼠内容分析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 首先,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其次,这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课文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层次清晰。另外,课文的语言堪称经典。无论是对其外形的形象逼真的描写,还是对搭窝时系列动作的连贯描述,都是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无疑对学生以后的习作起着示范引路的作用。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驯、矫、歇”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 11 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 13 个
2、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3.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4.模仿课文第 4 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体会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2.2.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细
3、致的描写方法。2. 模仿课文第 4 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读题目,查找与松鼠有关的资料,知道松鼠的习性。(2)搜集作者布封的资料,整理成不超过 150 字的简介。(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字要读准字音,会写字不但要读准字音,而且要组词书写。(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 会认“驯、矫、歇、 ”等 8 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 11 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
4、13 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有没有喜欢小动物的同学呢?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生自由发言)2.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视频。 (课件出示:小松鼠在树林里活动的视频,大约 1 分钟) 。3. 这是什么动物?(生:松鼠)对了,松鼠。看了视频后,你觉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用你的话来说一说吗?(生畅所欲言)4.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7 课松鼠 。 (教师板书:松鼠)【设计意图【设
5、计意图】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贴近学生实际,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在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也得到了展示和交流。二、认识作者。二、认识作者。1. 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搜集的作者的资料,你们认为作者布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 生展示预习成果。出示课件: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739 年被任命为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1753 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40 年时间写成 36 卷巨著自然史 ,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请同
6、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2.2.学生按要求自读。学生按要求自读。3.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会认字:驯、矫、歇、杈、藓、狭、勉、锥会写字: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词语:松鼠、乖巧、清秀、玲珑、歇凉、追逐、警觉、触动、光滑、狭窄、勉强、脱落、梳理(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驯
7、”不要读成“xn” ; “矫”不要读成“jio” ;“杈”不要读成“ch” ; “藓”不要读成“xin”等。 )(3)教师指导写生字:重点强调如“鼠、滑、梳”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 “鼠”的下边是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滑”的右上边的里边是横折; “梳”的右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 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8、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愿意预习。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结合,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课件出示: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教师相机板书教师相机板书“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2)你认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松鼠的特点的?(教师相机板书教师相机板书“外形、性格、行为、生活外形、性格、行为、生活” )2.2
9、.探究说明角度。探究说明角度。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是从哪些角度为我们介绍这位朋友的呢?默读课文,圈点批画。 (出示:说明角度 使用方法 表达效果)3.3.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训练了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归纳能力, 为以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了解说明方法做了准备。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 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2.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模仿课
10、文第 4 自然段,写一种动物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1.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2.2. 师小结:师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和段落。【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样导课非常的简洁,不拖泥带水,既不会过多地浪费时间,又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促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二、精品细读,学习作者如何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二、精品细读,学习作者如何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一)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分析这句话在文
11、中起什么作用。(一)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 学生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并思考中心句的作用。2. 教师引导:这句话与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3. 交流、展示: (教师课件出示)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作用: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二)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的(二)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的“漂亮漂亮”这一特点的呢?这一特点的呢?1.生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3.教师
12、出示松鼠图片的课件,选小组代表发言进行集体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4.同学们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课件出示: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外形描写)2.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打比方)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作比较)5.师:是呀,无论是玲珑的小面孔,还是帽缨形的尾巴,都让我们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与可爱, 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小松鼠的漂亮可爱呢?谁来试试?(读得不错,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6.谁能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课
13、件出示:第 1 自然段中,作者从(面容) 、 (眼睛) 、 (身体) 、 (四肢) 、 (尾巴) 几个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 (外形描写、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来描写松鼠的外形特征。【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重点分析语言特点,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好处。做到讲练结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都遵循这样的理念和思路。( (三三) ) 哪个自然段写松鼠的活动?从哪些角度写的?体现了它的什么特哪个自然段写松鼠的活动?从哪些角度写的?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点?1. 生读课文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
14、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3.教师出示松鼠在树林里活动的视频(在大树上跳上跳下的视频,30 秒左右)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突出了松鼠驯良的特点。4.男生来读读这一段内容,大家先了解小松鼠活动的范围和时间,然后把下面的空补充完整。课件出示:第 2 自然段中,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机警) (不骚扰人) ,突出它(驯良)的性格特点。(四)生读第(四)生读第 3 3 自然段,理解松鼠在活动方面的特点。自然段,理解松鼠在活动方面的特点。1.1.松鼠的厉害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请接
15、着阅读课文第松鼠的厉害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请接着阅读课文第 3 3 自然段,思考:作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松鼠?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松鼠?学生阅读课文,互相交流,然后总结:松鼠在“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表现了它的警觉;储备食物过冬表现了它的聪明;蹦跳的动作表现了它的轻快。教师点拨:总之,这段文字说明了松鼠的“乖巧” 。2.2.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找出句子学生找出句子,点明点明每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做总结每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做总结。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作比较)2
16、.在冬天, 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 在雪下面找榛子。(举例子)3.3.课件出示,让学生填空。课件出示,让学生填空。第 3 自然段中, 作者从 ( “有人触动大树” 时的反应) (蹦跳动作) (储备食物)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警觉、轻快以及聪明、可爱的特点。(五)第(五)第 4 4 自然段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它是怎样搭窝的呢?从中你体会自然段写了松鼠搭窝的经过,它是怎样搭窝的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到什么?1.1.生读第生读第 4 4 自然段,教师出示松鼠搭窝的视频自然段,教师出示松鼠搭窝的视频。 (视频大约(视频大约 3 3 分钟左右)分钟左右)2.2.交流:交流: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
17、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教师适时板书:搭窝选址、建造、居住、窝口乖巧)3.3.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第 4 自然段中,作者从(选址) 、 (建造) 、 (居住) 、 (窝口) 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 表现了松鼠的 (聪明) 、(勤快) ,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4.4.模仿这一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的一项活动,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模仿这一自然段,写一种小动物的一项活动,可以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一种,也可以自己制定。一种,也可以自己制定。课件出示: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食、老鹰捕食5.5.展示成果展示成果。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
18、把学生写的短文展示出来)(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写的短文展示出来)喜鹊筑巢只见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衔着一根枯枝,落在了那棵大树上,低着头,用它那尖儿长的喙,摆弄着、忙碌着。(六)第(六)第 5 5 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哪些内容?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哪些内容?1.1.生读第生读第 5 5 自然段,并思考问题。自然段,并思考问题。2.2.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师:这一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毛发、爱干净等。 (教师适时板书:生育、毛发、爱干净)生: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欢、喜爱(教师适时板书:喜爱)小结小结: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学习了本文后,我们也对松鼠产生了喜
19、爱的感情。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1.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课件出示:学会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语言准确、生动;融入自己的感情。仿照松鼠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动物仿照松鼠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动物。 (简写一段,字数(简写一段,字数 5050 字左右)字左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体会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带来的骄傲和自豪感,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去读书,努力学习拼音并读更多的书。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7.17.松鼠松鼠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核心
20、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学习本文的思路清晰。先整体感知松鼠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再一段一段地分析;每一段都是按照设计问题、读文思考、交流汇报、教师引导、训练巩固的思路来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本文所介绍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学过程中,我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语言赏析、仿写片段练习的时间就有些少了,导致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本来设计了小组交流的环节被迫减掉, 例如从文中找出让人觉得松鼠讨人喜欢的句子,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再回答,这样应该会更全面。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