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材分析:本科内容是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设计了四个问题,前两个是从测量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后两个利用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一、教学目标: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探索的数学能力,学会合作。二、教学重点: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学会运用分数及分数单位解决问题。三、教具准备:白板投影纸条学情分析: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
2、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本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单位。四、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你们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举例说明。 (什么是分数?,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来对分数进行再认识。教学意图:通过复习,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引出课题。2、每人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先对折一次,折完后请说出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再对折一次,说出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再
3、对折一次,说出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折完后请学生总结,你发现了什么?(每对折一次,每一份越来越小,纸的大小,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不同,但所占纸的分率一样。 )教学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单位。3、用给定两种长度的纸条两数学书的长和宽,组织学生讨论: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2)用纸条去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并记录测量的结果。(3)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我们可以用纸条当做尺子,尺子上有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等,创造一把尺子,就是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教学意图:从测量的角度引出分数单位,解释分数新的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
4、,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两万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总结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要把纸条变短;二是要知道变短后的纸条和原纸条之间的关系。4、下面是一个“分数墙” ,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分组完成。 )(1)先分组,明确合作要求。(2)阅读书中给出的部分“分数墙” ,明确每一步的意思。(3)分组把“分数墙”填写完整。(4)讨论交流在“分数墙”上的发现。教学意图:在讨论交流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纸条平均分成几份,就含有几个这样的一份,为下面认识分数单位做准备。结合上一个问题观察“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提出 2 个 1/2 是多少,几个 1/6是 1,提出像 1/2、1/3、1/4、1/5、1/6,这样的分数叫分数单位。任何一个分数就可以看成是以某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进行计数的结果。“纳米”纳米,只是一个长度单位,1 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1 纳米又等于千分之一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