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加法的第二个运算定律。过程与方法: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程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创设连贯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情境下学习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教学重点: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发现规律。 因为本内容的学习是在刚刚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引导学生迁移运算定律学习经验是学好本内容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教学中,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种运算顺序的意义,在比较运算意
2、义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得到等式, 并请学生根据此等式的特点,举一些例子,对此类等式的特点展开讨论,然后初步小结得到加法结合律的内容。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2034()20 36()64() a700()()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230270300200(2)608040604080 (3)48dd48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运算定律呢?这些运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通过复
3、习加法交换律,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加法的另一个重要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的兴趣。探究新知:1.教学例 2。 出示例 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 88 km, 第二天骑了 104km,第三天骑了 96 km。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这道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列式后与同桌交流。(如果学生没有给出第二种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方法一(88104)96 19296 288(km) 方法二88(10496) 88200 288(km)师:观察这两个算式,说一说它们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预设 生 1:方法一先求第一天和
4、第二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三天所行的路程相加, 从而求出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生 2:方法二先求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一天所行的路程相加,从而求出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88104)9688(10496)预设 生:可以用“”连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1) 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2)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预设 生 1: 这几个算式的相同点是加数不变, 位置不变, 和不变;不同点是运算顺序改变了。生 2:这几个算式的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生 3:我们小组发现
5、: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师板书)生 4:我们小组列举了 4 组这样的算式:(1842)35 和 18(4235), 45(6428)和(4564)28, (69176)28 和 69(17628),(58342)98 和 58(34298),通过计算验证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3)小结: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其举出更多的关于加法结合律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概括出加法结合律。1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让学生打开教材 18 页,把例 2 下面的两个算式补充完整)( )
6、 _ (_ _) (a b) c _ (_)小结: 和加法交换律一样, 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板书:(ab)ca(bc)巩固练习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1512)515(12_)(243146)54243(_54) 4037(2544)(403725)_ a(bc)(a_)c2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教材 19 页 4 题。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加数不变, 位置不变) 先把前两先把后两 和不变 个数相加个数相加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